huTNFR1相互作用的单价抑制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7959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huTNFR1受体的抑制剂,其是人或人源化的抗体构建体,通过抗原结合部分单价识别huTNFR1,特征在于特定的CDR序列;所述抑制剂的药物制剂;产生所述抑制剂的方法;以及所述抑制剂的医疗用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huTNFR1相互作用的单价抑制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TNF-huTNFR1受体相互作用的抑制剂,该抑制剂以高亲和力单价识别huTNFR1。
技术介绍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并且是炎症的中枢介质。TNF水平升高与多种炎性疾病相关,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和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几种TNF-中和试剂已经批准用于治疗这些疾病,包括可溶性TNF受体(依那西普)以及抗-TNF抗体(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赛妥珠单抗、戈利木单抗),还有许多处于研发当中。超过100万的患者接受了TNF拮抗剂治疗,并详细记录了疗效。然而,长时间进行整体TNF抑制增加了结核病复发,严重感染,甚至恶性肿瘤的风险。因此,所有经批准的抗-TNF药物的医学信息都包括广泛警告和预防措施。两种TNF受体(CD120a,TNFR1和CD120b,TNFR2)在结合TNF后介导信号转导(Locksley等,2001,Cell104:487-501)。促炎反应主要由广泛表达的TNFR1介导。TNFR1由膜结合形式的TNF(mTNF)和可溶性TNF(sTNF)两者激活,可溶性TNF由mTNF通过蛋白水解来产生。相比之下,TNFR2以更受限制的方式表达,例如由免疫细胞、内皮细胞和神经元表达,只能通过mTNF激活。TNFR2的激活主要诱导抗凋亡信号并且在体外可以导致细胞增殖。此外,TNFR2似乎在组织内稳态和再生中起作用。作为影响两种TNF受体的整体TNF中和的替代物,选择性抑制TNFR1信号传导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Fischer等,2015,Antibodies4:48-70)。最近,已经描述了选择性中和TNFR1活性的TNF突变蛋白(R1antTNF)(Shibata等,2008,Cytokine2:229-33)。该TNF突变蛋白以未经修饰或PEG化的蛋白(PEG-R1antTNF)施用,在急性鼠肝炎模型和鼠胶原诱导的关节炎模型中显示出治疗功效。选择性抑制TNFR1的有益效果进一步得到来自显性阴性TNF突变蛋白(XPro1595)的结果的支持,其能够与sTNF形成无活性复合物,从而选择性抑制由TNFR1介导的促炎作用,同时保持对感染的先天免疫力(Olleros等,2009,J.Infect.Dis.199:1053-63)。TNFR1特异性抗体也可以实现TNFR1的选择性抑制。例如,单克隆鼠源抗体H398,以及US5736138中描述的对人TNFR1具有选择性的抗体,显示出对TNF介导的信号转导和细胞毒性具有强有力的抑制(Moosmayer等,1995,Ther.Immunol.2:31-40)。WO2008/113515A2描述了H398的人源化形式。具体地,人源化抗体生产为Fab片段(IZI-06.1)产生,并在体外显示出与亲本抗体的Fab片段相当的中和活性。重要的是,H398抗体没有实现TNF活性的完全阻断,这通过高浓度下从拮抗剂转化为部分激动剂来解释。这一点通过TNFR1交联的剂量依赖性增加,从而潜在地形成不依赖于配体的功能性TNFR1信号传导复合物得到了解释。使IZI-06.1亲和力成熟的尝试得到一个突变体(scFvIG11),其显示出抗原结合亲和力增加两倍,这在体外也造成对TNF介导的细胞毒性抑制略微得到改善(ZettlitzKA,论文2012,Stuttgart)。Kontermann等(JournalofImmunotherapy2008,31(3):225-234)描述了IZI-06.1的单价抗体片段作为TNFR1选择性TNF拮抗剂。通过诱导模拟配体的应答,发现针对TNFR1的抗体具有激动潜力。该应答表明,信号转导是通过因多价TNF三聚体的结合而引发受体聚集来启动的。具体来讲,已知二价抗-TNFR1抗体由于受体交联而具有TNFR激活的风险,这造成它们自身的促炎反应,包括细胞毒性和细胞凋亡,这在治疗TNF介导的病状中是达不到预期目标的。WO2012035141A1描述了IgG1型抗-huTNFR1抗体,其被称为ATROSAB,具有缺乏介导效应因子功能的经修饰的Fc区,发现这样限制了抗体的激动潜力。Richter等(2013,PLoSOne8:e72156)描述了如通过测量分别由TNF或LTα诱导,从HeLa和HT1080细胞释放IL-6和IL-8,ATROSAB抑制TNFR1与其天然配体TNF和淋巴毒素α(LTα)的相互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的抗-huTNFR1试剂,其具有改善的TNFR1抑制特性,同时避免由内部TNF模拟激动活性所引起的任何副作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所要求保护的主题来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TNF-huTNFR1受体相互作用的抑制剂,其是通过抗原结合部分单价识别huTNFR1的人或人源化的抗体构建体。具体地,所述抗原结合部分包括:-重链可变(VH)结构域,包括CDR序列CDRH1、CDRH2和CDRH2,和-轻链可变(VL)结构域,包括CDR序列CDRL1、CDRL2和CDRL2,其中Aa)所述CDRH1的序列被鉴定为SEQID1;b)所述CDRH2的序列被鉴定为SEQID10;c)所述CDRH3的序列被鉴定为SEQID3;d)所述CDRL1的序列被鉴定为SEQID4;e)所述CDRL2的序列被鉴定为SEQID5;和f)所述CDRL3的序列被鉴定为SEQID11;或者Ba)所述CDRH1的序列是SEQID1的功能活性CDR变体;和/或b)所述CDRH2的序列是SEQID10的功能活性CDR变体;和/或c)所述CDRH3的序列是SEQID3的功能活性CDR变体;和/或d)所述CDRL1的序列是SEQID4的功能活性CDR变体;和/或e)所述CDRL2的序列是SEQID5的功能活性CDR变体;和/或f)所述CDRL3的序列是SEQID11的功能活性CDR变体;或者其中,除了CDRH2中的第5位和CDRL3中的第3位之外,所述功能活性CDR变体在各自的CDR序列的任何位置包括不超过1个或2个点突变。实施方式B的功能活性CDR变体决定实施方式A的抑制剂的功能活性变体,其中CDRH2序列的功能活性CDR变体具体地包括第5位为G或S中任一个的氨基酸序列;和,CDRL3序列的功能活性CDR变体具体地包括第3位为G或S中任一个的氨基酸序列。例如本文进一步描述的,功能活性CDR变体具体地决定与huTNFR1结合的高亲和力。具体地,功能活性变体是实施方式A的抑制剂的亲和力成熟的变体,特别地,其中CDR序列的1、2、3、4、5或6个是功能活性CDR变体。具体地,与之前经改造得到的IZI-06.1改进形式scFvIG11相比,已经令人惊讶地证明本文所述的抑制剂显示出改善的结合特性。具体地,抗原结合部分与huTNFR1结合,且KD小于5×10-9M且k解离(off)小于10-3s-1。在确定单价结合的标准测试中具体地测定了结合亲和力和结合特征(结合和解离),基本上排除了二价结合的亲合力效应(avidityeffect)。标准测试是基于通过石英晶体微天平(QCM)在生理温度(约37℃,或37℃+/-1℃)下的测量。这种亲和力测量特别是以Fab形式进行的。因此,如果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huTNFR1受体的抑制剂,所述抑制剂是通过抗原结合部分单价识别huTNFR1的人或人源化的抗体构建体,其中所述抗原结合部分包括:‑重链可变(VH)结构域,所述重链可变(VH)结构域包括CDR序列CDRH1、CDRH2和CDRH2,以及‑轻链可变(VL)结构域,所述轻链可变(VL)结构域包括CDR序列CDRL1、CDRL2和CDRL2,其中:Aa)CDRH1序列被鉴定为SEQ ID 1;b)CDRH2序列被鉴定为SEQ ID 10;c)CDRH3序列被鉴定为SEQ ID 3;d)CDRL1序列被鉴定为SEQ ID 4;e)CDRL2序列被鉴定为SEQ ID 5;和f)CDRL3序列被鉴定为SEQ ID 11;或者Ba)CDRH1序列是SEQ ID 1的功能活性CDR变体;和/或b)CDRH2序列是SEQ ID 10的功能活性CDR变体;和/或c)CDRH3序列是SEQ ID 3的功能活性CDR变体;和/或d)CDRL1序列是SEQ ID 4的功能活性CDR变体;和/或e)CDRL2序列是SEQ ID 5的功能活性CDR变体;和/或f)CDRL3序列是SEQ ID 11的功能活性CDR变体;其中,除了CDRH2中的第5位和CDRL3中的第3位之外,所述功能活性CDR变体在相应的CDR序列中的任何位置包括不超过1个或2个点突变。...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4.05 EP 16163822.61.一种huTNFR1受体的抑制剂,所述抑制剂是通过抗原结合部分单价识别huTNFR1的人或人源化的抗体构建体,其中所述抗原结合部分包括:-重链可变(VH)结构域,所述重链可变(VH)结构域包括CDR序列CDRH1、CDRH2和CDRH2,以及-轻链可变(VL)结构域,所述轻链可变(VL)结构域包括CDR序列CDRL1、CDRL2和CDRL2,其中:Aa)CDRH1序列被鉴定为SEQID1;b)CDRH2序列被鉴定为SEQID10;c)CDRH3序列被鉴定为SEQID3;d)CDRL1序列被鉴定为SEQID4;e)CDRL2序列被鉴定为SEQID5;和f)CDRL3序列被鉴定为SEQID11;或者Ba)CDRH1序列是SEQID1的功能活性CDR变体;和/或b)CDRH2序列是SEQID10的功能活性CDR变体;和/或c)CDRH3序列是SEQID3的功能活性CDR变体;和/或d)CDRL1序列是SEQID4的功能活性CDR变体;和/或e)CDRL2序列是SEQID5的功能活性CDR变体;和/或f)CDRL3序列是SEQID11的功能活性CDR变体;其中,除了CDRH2中的第5位和CDRL3中的第3位之外,所述功能活性CDR变体在相应的CDR序列中的任何位置包括不超过1个或2个点突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剂,其中,所述抗体构建体选自由Fab分子、scFv分子、二硫键稳定性Fv(dsFv)、半IgG1抗体和Fv结构域,或前述物质任一种的功能活性衍生物组成的组,优选地,其中所述抗体构建体与亲水性聚合物偶联和/或与多肽融合,所述亲水性聚合物例如为PEG,所述多肽例如为人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结合结构域或肽、Ig结合结构域、PEG-模拟多肽延伸物、抗体Fc片段、携带突变以允许优选的异源二聚化的抗体Fc片段,或前述多肽任一种的功能变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抑制剂,其中,所述抗体构建体是Fab、scFv、dsFv或Fv结构域中的任一种,所述抗体构建体与抗体Fc片段融合,其中所述Fc由CH2结构域和CH3结构域的异源二聚体组成,其中所述CH2结构域和/或所述CH3结构域携带一个或多个点突变,允许进行比同源二聚化优选的异源二聚化。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抑制剂,其中,所述抗体构建体是PEG化的、HES化的或PSA化的。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抑制剂,其中,与亲本Fv结构域相比,所述抗体构建体包括与huTNFR1的结合亲和力增加的Fv结构域,其中所述亲本Fv结构域的特征是被鉴定为SEQID12的亲本VH结构域和被鉴定为SEQID16的亲本VL结构域;优选地,其中该VH结构域和该VL结构域中的至少一个是亲本结构域的亲和力成熟的功能变体,在CDR序列或骨架(FR)序列任一者中包括至少一个点突变。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抑制剂,其中a)所述VH结构域包括以下序列或由该序列组成,其中该序列选自由SEQID13~15,或SEQID13~15中任一者的功能活性变体组成的组;和/或b)所述VL结构域包括以下序列或由该序列组成,其中该序列选自由SEQID17~19,或SEQID17~19中任一者的功能活性变体组成的组;其中,a)或b)的功能活性变体的特征在于:a)在任一CDR序列中的,除CDRH2中的第5位和CDRL3中的第3位之外的任何其它位置处的1个或2个点突变;和/或b)在VH序列或VL序列任一者的骨架区中的至少一个点突变。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抑制剂,包括VH结构域和VL结构域的组合,所述VH结构域和VL结构域的组合为:A选自由组成员i)至ix)组成的组,其中i)VH包括SEQID13和由SEQID13组成;且VL包括SEQID17或由SEQID17组成;ii)VH包括SEQID14或由SEQID14组成;且VL包括SEQID18或由SEQID18组成;iii)VH包括SEQID15或由SEQID15组成;且VL包括SEQID19或由SEQID19组成;iv)VH包括SEQID14或由SEQID14组成;且VL包括SEQID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孔特曼K·普菲泽迈尔F·里克特K·策特利茨P·朔伊里希A·赫尔曼
申请(专利权)人:斯图加特大学巴利奥医药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