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人PD-L1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1160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特异性结合人源PD-L1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一方面,提供了所述抗体的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或者其CDR区的氨基酸序列、其编码DNA、载体和细胞,另一方面,提供了上述产品的应用,包括评估PD‑L1功能、筛选药物、治疗疾病以及联合其他药物治疗疾病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人PD-L1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生物医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到一种抗人PD-L1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癌症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2年全球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病例数达到1400万和820万,中国新诊断癌症病例为307万,死亡人数220万。近年,针对免疫检查点的抗体药物研发被认为是有望攻克各类癌症的潜在靶点。PD-1和PD-L1全称分别为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celldeath-1)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celldeath-ligand1),作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协同刺激分子的重要成员,主要参与自身免疫、肿瘤免疫等机体免疫调节过程。已有研究发现,PD-1是大小为40kDa的I型跨膜蛋白,主要表达在活化T细胞上的抑制性受体,与其配体PD-L1结合后,可显著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目前已知PD-1的配体有两个,分别是PD-L1(又称B7-H1)和PD-L2(又称B7-DC)。人PD-L1基因定位于染色体9p24,是编码290个氨基酸的I型跨膜蛋白,由胞外区IgV、IgC结构域、疏水性跨膜结构域及30个氨基酸的胞内域组成。PD-L1广泛表达在多种免疫细胞、上皮细胞和肿瘤细胞表面。而PD-L2主要表达在免疫细胞表面。目前的研究发现,PD-L1在肿瘤细胞表面的表达则成为了肿瘤逃脱免疫细胞追杀造成肿瘤生长的驱动因素,肿瘤细胞通过高表达PD-L1分子,与T细胞表面的受体PD-1结合,传递负调控信号,抑制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从而逃避机体的免疫监控和杀伤。近年来,利用靶向PD-1/PD-L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药物,通过阻断PD-1/PD-L1的结合,进而促进体内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已在多种肿瘤,如黑色素瘤、淋巴癌、膀胱癌、非小细胞肺癌、头颈癌、结肠癌等治疗应用,取得显著的疗效。肿瘤免疫治疗已成为世界范围的研究热点和新药研发方向之一。但当这一治疗落实到临床实践中时,就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如NCCN指南中明确提出对于无明确驱动基因突变的初诊的晚期NSCLC肺癌患者可以进行PD-L1的检测,如果PD-L1表达≥50%,初始治疗可以选择PD-1单抗。因此,研究PD-L1在肿瘤中的表达对于肿瘤的致病机理及治疗预后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特异性结合PD-L1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其中,所述PD-L1是人源PD-L1。优选的,所述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包括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更优选的,所述重链可变区包含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3分别与SEQIDNO.3、SEQIDNO.4和SEQIDNO.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的同源性;和,所述轻链可变区包含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3分别与SEQIDNO.6、SEQIDNO.7和SEQIDNO.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的同源性。或者所述重链可变区包含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3分别与SEQIDNO.9、SEQIDNO.10和SEQIDNO.1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的同源性;以及,所述轻链可变区包含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3分别与SEQIDNO.12、SEQIDNO.13和SEQIDNO.1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的同源性。更优选的,所述重链可变区的CDR1-3分别如SEQIDNO.3、SEQIDNO.4和SEQIDNO.5所示,以及,轻链可变区的CDR1-3分别如SEQIDNO.6、SEQIDNO.7和SEQIDNO.8所示。或者所述重链可变区的CDR1-3分别如SEQIDNO.9、SEQIDNO.10和SEQIDNO.11所示,以及,轻链可变区的CDR1-3分别如SEQIDNO.12、SEQIDNO.13和SEQIDNO.14所示。优选的,本专利技术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重链可变区包含与SEQID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至少具有同源性为90%、91%、92%、93%、94%、95%、96%、97%、98%、99%的氨基酸序列,以及,所述轻链可变区包括与SEQID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至少具有同源性为90%、91%、92%、93%、94%、95%、96%、97%、98%、99%的氨基酸序列。更优选的,所述重链可变区如SEQIDNO.1所示,以及,所述轻链可变区如SEQIDNO.2所示。优选的,本专利技术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其中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为全抗体、双特异性抗体、scFv、Fab、Fab’、F(ab’)2或Fv。优选的,本专利技术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使用蛋白免疫法或者DNA免疫法获得;进一步,所述的蛋白免疫法包括以人源PD-L1蛋白为免疫原进行免疫获得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所述的DNA免疫法包括以人源PD-L1编码DNA质粒为免疫原进行免疫获得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分离的DNA,所述DNA编码上述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载体,所述载体包括上述任一的DNA。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细胞,所述细胞包括上述载体。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制备上述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蛋白免疫法或者DNA免疫法制备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优选的,所述的蛋白免疫法包括以人源PD-L1蛋白为免疫原进行免疫获得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所述的DNA免疫法包括以人源PD-L1编码DNA质粒为免疫原进行免疫获得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上述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上述分离的DNA、载体或者细胞在与PD-L1相关方面的应用。优选的,所述应用包括评估PD-L1功能,检测PD-L1的表达、筛选药物、治疗疾病。优选的,所述检测为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更优选的,所述疾病为与T细胞的活化相关的疾病,例如肿瘤,所述肿瘤包括恶性肿瘤,例如癌症、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等。在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恶性肿瘤例如黑色素瘤、淋巴癌、膀胱癌、非小细胞肺癌、头颈癌、结肠癌。更优选的,所述应用包括在制备药物组合物中的用途。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其包含:上述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上述分离的DNA、上述载体或者上述细胞;以及,可选的包括可药用载体。优选的,所述可药用载体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所述载体包括但不限于稀释剂、粘合剂、致湿剂、表面活性剂、润滑剂、崩解剂等等。进一步,本专利技术携带基因的载体是本领域已知的各种载体,如市售的载体、包括质粒、粘粒、噬菌体、病毒等。更优选的,所述药物组合物可包含在纳米载体、病毒载体、微胶囊、脂质体等中给予。优选的,所述药物组合物联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上述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特异性结合PD‑L1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PD‑L1是人源PD‑L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特异性结合PD-L1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PD-L1是人源PD-L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包括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优选的,所述重链可变区包含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3分别与SEQIDNO.3、SEQIDNO.4和SEQIDNO.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的同源性;和,所述轻链可变区包含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3分别与SEQIDNO.6、SEQIDNO.7和SEQIDNO.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的同源性;或者,所述重链可变区包含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3分别与SEQIDNO.9、SEQIDNO.10和SEQIDNO.1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的同源性;和,所述轻链可变区包含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3分别与SEQIDNO.12、SEQIDNO.13和SEQIDNO.1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93%、94%、95%、96%、97%、98%、99%的同源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链可变区的CDR1-3分别如SEQIDNO.3、SEQIDNO.4和SEQIDNO.5所示,以及,轻链可变区的CDR1-3分别如SEQIDNO.6、SEQIDNO.7和SEQIDNO.8所示;或者所述重链可变区的CDR1-3分别如SEQIDNO.9、SEQIDNO.10和SEQIDNO.11所示,以及,轻链可变区的CDR1-3分别如SEQIDNO.12、SEQIDNO.13和SEQIDNO.14所示。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为全抗体、双特异性抗体、scFv、Fab、Fab’、F(a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毅杨放陆程远沈月雷倪健郭雅南陈云云谢婧书董春艳
申请(专利权)人:百奥赛图江苏基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百奥赛图基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