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CD20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1160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抗CD20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剂。具体地,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抗CD20人源化抗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抗体能够高特异性地结合CD20抗原,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和生物活性,以及低的免疫原性,结构稳定,成药性良好。并且本发明专利技术人源化抗体在本发明专利技术抗体制剂中的稳定性非常好,用于制备预防或治疗CD20相关的疾病的药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CD20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领域,具体地涉及抗CD20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剂。
技术介绍
人源化抗体是指在嵌合抗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鼠源成分,及保留鼠抗CDR区,其它部分用人抗体部分替换,在疾病治疗中,人源化抗体之所以优于鼠源抗体,是因为抗体中鼠源性成分的减少可以降低机体的免疫排斥反应,人源化抗体的另一个优点是它在体内的半衰期长,鼠源抗体的半衰期不到一天,而人源化抗体可达数天有时甚至更长时间。由于鼠单抗在临床治疗时会引起人抗鼠抗体反应(humananti-mouseantibody,HAMA),因此在临床治疗上受到限制。因此,本领域仍然需要开发适于治疗患者的抗CD20人源化抗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对鼠源CD20抗体(Leu-16克隆)进行人源化设计及表达,获得与鼠源抗体亲和力在一个数量级的人源化抗体,最大程度降低鼠源抗体在人体内可能引起的免疫原性。本专利技术又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高亲和力高生物活性的CD20人源化抗体及其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抗体的重链可变区,所述抗体重链可变区包括以下三个互补决定区CDR:SEQIDNO.:1所示的CDR1,SEQIDNO.:2所示的CDR2,和SEQIDNO.:3所示的CDR3,并且,所述重链可变区的亲和力与鼠源的SEQIDNO.:17所示的重链可变区的亲和力在一个数量级。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重链可变区在对应于SEQIDNO.:17所示序列的选自下组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发生突变:第1位的谷氨酸(E)、第5位的谷氨酰胺(Q)、第11位的缬氨酸(V)、第20位的甲硫氨酸(M)、第38位的赖氨酸(K)、第40位的苏氨酸(T)、第48位的异亮氨酸(I)、第67位的赖氨酸(K)、第68位的丙氨酸(A)、第70位的亮氨酸(L)、第72位的丙氨酸(A)、第74位的赖氨酸(K)、第76位的丝氨酸(S)、第82位的谷氨酰胺(Q)、第87位的苏氨酸(T)、第91位的丝氨酸(S)、第93位的天冬氨酸(D)、第114位的丙氨酸(A)。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重链可变区对应于SEQIDNO.:17所示序列的突变选自下组:E1Q、Q5V、V11L、M20V、K38R、T40A、I48M、K67R、A68V、L70M、L70I、A72R、K74T、S76T、S76A、A79V、Q82E、T87R、S91T、D93V、A114Q、或其组合。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重链可变区还在对应于SEQIDNO.:17所示序列的选自下组的氨基酸发生突变: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重链可变区对应于SEQIDNO.:17所示序列的突变还选自下组:G44R。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重链可变区选自下组:(1)序列如SEQIDNO.13或14所示的重链可变区;(2)将SEQIDNO.13或1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至少一个(如1-20个、较佳地1-15个、更佳地1-10个、更佳地1-8个、更佳地1-3个、最佳地1或2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缺失、修饰和/或添加而形成的,具有(1)所述重链可变区功能的由SEQIDNO.13或14所示序列衍生的重链可变区。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重链可变区在对应于SEQIDNO.:13或14所示序列的框架区可进行一个或多个(1-20个、较佳地1-15个、更佳地1-10个、更佳地1-8个、更佳地1-3个、最佳地1或2个)氨基酸的突变。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重链可变区的序列如SEQIDNO.:13或14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抗体的重链,所述的重链具有如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重链可变区。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抗体的重链还包括重链恒定区。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重链恒定区为人源、鼠源或兔源的,较佳地为人源的。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抗体的轻链可变区,所述抗体轻链可变区包括以下三个互补决定区CDR:SEQIDNO.:4所示的CDR1,SEQIDNO.:5所示的CDR2,和SEQIDNO.:6所示的CDR3,并且,所述轻链可变区的亲和力与鼠源的SEQIDNO.:18所示的轻链可变区的亲和力在一个数量级。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轻链可变区在对应于SEQIDNO.:18所示序列的选自下组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发生突变:第1位的天冬氨酸(D)、第10位的异亮氨酸(I)、第13位的丙氨酸(A)、第18位的赖氨酸(K)、第19位的缬氨酸(V)、第21位的甲硫氨酸(M)、第22位的苏氨酸(T)、第37位的赖氨酸(K)、第41位的丝氨酸(S)、第42位的丝氨酸(S)、第44位的赖氨酸(K)、第45位的脯氨酸(P)、第46位的色氨酸(W)、第54位的缬氨酸(V)、第56位的丙氨酸(A)、第66位的丝氨酸(S)、第67位的酪氨酸(Y)、第68位的丝氨酸(S)、第70位的酪氨酸(Y)、第74位的缬氨酸(V)、第76位的丙氨酸(A)、第79位的丙氨酸(A)、第80位的苏氨酸(T)、第100位的亮氨酸(L)。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轻链可变区对应于SEQIDNO.:18所示序列的突变选自下组:D1E、I10T、A13L、K18R、V19A、M21L、T22S、K37Q、S41Q、S42A、K44R、P45L、W46L、V54I、A56D、S66D、Y67F、S68T、Y70T、V74L、A76P、A79F、T80V、L100V、或其组合。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轻链可变区还在对应于SEQIDNO.:18所示序列的选自下组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发生突变:第73位的精氨酸(R)、第96位的甘氨酸(G)。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轻链可变区对应于SEQIDNO.:18所示序列的突变还选自下组:R73S、G96Q、或其组合。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轻链可变区选自下组:(1)序列如SEQIDNO.15或16所示的轻链可变区;(2)将SEQIDNO.15或1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至少一个(如1-20个、较佳地1-15个、更佳地1-10个、更佳地1-8个、更佳地1-3个、最佳地1或2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缺失、修饰和/或添加而形成的,具有(1)所述轻链可变区功能的由SEQIDNO.15或16所示序列衍生的轻链可变区。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轻链可变区在对应于SEQIDNO.:15或16所示序列的框架区可进行一个或多个(1-20个、较佳地1-15个、更佳地1-10个、更佳地1-8个、更佳地1-3个、最佳地1或2个)氨基酸的突变。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轻链可变区的序列如SEQIDNO.:15或16所示。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抗体的轻链,所述的轻链具有如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所述的轻链可变区。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抗体的轻链还包括轻链恒定区。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轻链恒定区为人源、鼠源或兔源的,较佳地为人源的。本专利技术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抗体,所述抗体具有:(1)如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重链可变区;和/或(2)如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所述的轻链可变区;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抗体具有:如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所述的重链;和/或如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所述的轻链。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抗体具有如SEQIDNO.13或14所示的重链可变区;和/或如SEQIDNO.15或16所示的轻链可变区。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抗体的轻链可变区序列如SEQIDNO.15或16所示;和/或所述抗体的重链可变区序列如SEQ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体的重链可变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体重链可变区包括以下三个互补决定区CDR:SEQ ID NO.:1所示的CDR1,SEQ ID NO.:2所示的CDR2,和SEQ ID NO.:3所示的CDR3,并且,所述重链可变区的亲和力与鼠源的SEQ ID NO.:17所示的重链可变区的亲和力在一个数量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体的重链可变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体重链可变区包括以下三个互补决定区CDR:SEQIDNO.:1所示的CDR1,SEQIDNO.:2所示的CDR2,和SEQIDNO.:3所示的CDR3,并且,所述重链可变区的亲和力与鼠源的SEQIDNO.:17所示的重链可变区的亲和力在一个数量级。2.一种抗体的重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重链具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链可变区。3.一种抗体的轻链可变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体轻链可变区包括以下三个互补决定区CDR:SEQIDNO.:4所示的CDR1,SEQIDNO.:5所示的CDR2,和SEQIDNO.:6所示的CDR3,并且,所述轻链可变区的亲和力与鼠源的SEQIDNO.:18所示的轻链可变区的亲和力在一个数量级。4.一种抗体的轻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轻链具有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轻链可变区。5.一种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体具有:(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链可变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林游凤涛
申请(专利权)人:博生吉医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