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7874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2:16
在胎面部(10)形成有至少一条第一周向槽(13),该第一周向槽(13)具有多个屈曲部(17、18)且在轮胎周向上以锯齿状延伸。形成有与第一周向槽(13)连通且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至少一条第一横槽(30)。屈曲部(17、18)相对于轮胎周向在12度~41度的范围内屈曲。第一周向槽(13)的槽宽度为13mm~19mm。第一横槽(30)具有弧状的曲线部。第一横槽(30)的槽深度比第一周向槽(13)的槽深度浅。第一横槽(30)的槽宽度比第一周向槽(13)的槽宽度窄。第一横槽(30)具有在胎面部(10)接地时、相互对置的一方的槽壁面与另一方的槽壁面不接触的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周向槽的轮胎。
技术介绍
一般地轮胎公知有在行驶时构成部件变形而使温度上升从而导致故障的情况。因此,为了提高轮胎的耐久性,需要抑制歪斜或者温度上升。因此,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轮胎在带束层使用加强部件来抑制歪斜。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5557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手法导致加强部件引起的重量增加,是与近年来社会的需求的省资源化相悖的方法。另外,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加强部件无助于抑制轮胎的温度上升。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方案,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胎,无需使用加强部件便能够有效地抑制行驶时的温度上升。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第一特征的轮胎在胎面部形成有至少一条第一周向槽,该第一周向槽具有多个屈曲部且在轮胎周向以锯齿状延伸,屈曲部相对于轮胎周向在12度~41度的范围内屈曲。另外,形成有与第一周向槽连通且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至少一条第一横槽。第一周向槽的槽宽度为13mm~19mm。第一横槽具有弧状的曲线部。另外,第一横槽的槽深度比第一周向槽的槽深度浅,第一横槽的槽宽度比第一周向槽的槽宽度窄。第一横槽具有在胎面部接地时、相互对置的一方的槽壁面与另一方的槽壁面不接触的槽。在第一特征中,在胎面部形成有具有多个屈曲部且在轮胎周向上以锯齿状延伸的第二周向槽。在第一周向槽与第二周向槽之间形成有第三周向槽。另外,形成有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至少一条第二横槽。第一横槽的一端部与第一周向槽连通,而且,第一横槽的另一端部与第三周向槽连通。第二横槽的一端部与第二周向槽连通,而且,第二横槽的另一端部与第三周向槽连通。第一横槽的另一端部和第三周向槽的交点、与第二横槽的另一端部和第三周向槽的交点在轮胎周向上错开。在第一特征中,第一横槽的槽深度为第一周向槽的槽深度的5%~20%。在第一特征中,第一周向槽中的相邻的屈曲部之间的距离为第一周向槽的槽宽度的2倍以上。另外,在轮胎的圆周上,第一周向槽中的屈曲部的个数为至少100个以上。在第一特征中,屈曲部的所对置的两槽壁相对于轮胎径向为非对称。在第一特征中,屈曲部的所对置的两槽壁中,向内侧屈曲的槽壁的倾斜角度比向外侧屈曲的槽壁的倾斜角度小。在第一特征中,在屈曲部中向内侧屈曲的槽底为圆形状。在第一特征中,在第一周向槽形成有在轮胎周向上以曲线状延伸的曲线部。在第一特征中,屈曲部的开口部的槽宽度比槽底的槽宽度长。在第一特征中,轮胎为重负载用轮胎。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无需使用加强部件便能够有效地抑制行驶时的温度上升。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胎面的俯视图。图2(a)是图1的用点划线包围的部分的图。图2(b)是图2(a)所示的A-A线剖视图。图2(c)是表示距离槽底的高度与流速的关系的曲线图。图2(d)是图2(a)所示的A-A线剖视图。图3是表示槽底平均导热率与角度的关系的曲线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轮胎的胎面的俯视图。图5(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轮胎的胎面的俯视图。图5(b)是图5(a)所示的A-A线剖视图。图6是说明从周向槽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横槽与胎面端部连通的情况的空气的流动的图。图7(a)是说明图6所示的D-D线剖视图中的横槽的形状的图。图7(b)是说明图6所示的D-D线剖视图中的横槽的其它形状的图。图8(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轮胎的胎面的俯视图。图8(b)是图8(a)所示的A-A线剖视图。图8(c)是图8(a)所示的B-B线剖视图。图9(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所示的轮胎的胎面的俯视图。图9(b)是图9(a)所示的A-A线剖视图。图9(c)是图9(a)所示的B-B线剖视图。图10是说明周向槽的槽壁的扭转的图。图11(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的轮胎的胎面的俯视图。图11(b)是图11(a)所示的A-A线剖视图。图11(c)是图11(a)所示的B-B线剖视图。图1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其它轮胎的胎面的俯视图。图1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外其它轮胎的胎面的俯视图。图1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外其它轮胎的胎面的俯视图。图15(a)是说明水与轮胎的接触面的图。图15(b)是说明空气与轮胎的接触面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附图的记载中,对同一部分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说明。(1)胎面部的整体结构参照图1,对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构造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在轮胎1的胎面部10,形成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三条周向槽(第一周向槽11、第二周向槽12、以及第三周向槽13)。第一周向槽11形成于轮胎赤道线CL上。第二周向槽12以及第三周向槽13相对于第一周向槽11形成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且相对于第一周向槽11分别形成于相反的方向。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周向槽12以及第三周向槽13形成为左右对称,但并不限定于此。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轮胎1作为卡车、公共汽车用子午线轮胎(TBR)来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第一周向槽11在胎面部10的俯视下为直线状。另一方面,第二周向槽12以及第三周向槽13在胎面部10的俯视下为锯齿状。此外,第一周向槽11并不限定于直线状。第一周向槽11也可以是锯齿状。(2)周向槽的详细结构以下参照图2(a)~图2(d)对第二周向槽12的详细进行说明。如图2(a)所示,第二周向槽12具有相对于轮胎周向以角度θ1屈曲的第一屈曲部17、和相对于轮胎周向以角度θ2屈曲的第二屈曲部18。第一屈曲部17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相对于轮胎周向以角度θ1屈曲,第二屈曲部18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相对于轮胎周向以角度θ2屈曲。更加详细而言,第一屈曲部17的角度θ1是从由第一屈曲部17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槽壁和胎面踏面所形成的角部23(图2(b)所示的角部23)朝向由第二屈曲部18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槽壁和胎面踏面所形成的角部25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延伸的直线与轮胎周向所成的角度。同样,第二屈曲部18的角度θ2是从由第二屈曲部18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槽壁和胎面踏面所形成的角部26朝向由第一屈曲部17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槽壁和胎面踏面所形成的角部24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直线与轮胎周向所成的角度。对于角度θ1、θ2的数值的详细将于后文详细叙述,但优选角度θ1、θ2在12度~41度的范围内。另外,如果角度θ1、θ2在12度~41度的范围内,则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二周向槽12的槽内的气流Q表示在与轮胎旋转方向C相反的方向上相对地产生的槽内的空气的流动。以下,参照图2(b)对图2(a)的A-A剖面进行说明。如图2(b)所示,第二周向槽12具有隔着第二周向槽12而形成的一对槽壁(第一槽壁20、第二槽壁21)、和槽底22。第二周向槽12的槽宽度从槽底22朝向开口部以宽幅开口。换言之,开口部的槽宽度比槽底22的槽宽度长。此外,开口部的槽宽度也可以与槽底22的槽宽度相同。另外,第二周向槽12的槽深度相对于槽宽度的比优选为0.5~3。流动于第二周向槽12的槽内的空气在第一屈曲部17转弯,突然改变方向。流动于第二周向槽12的槽内的空气在第一屈曲部17转弯时,使槽内的空气产生离心力。在此,若将第一屈曲部17的曲率半径设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胎,在胎面部形成有至少一条第一周向槽,该第一周向槽具有多个屈曲部且在轮胎周向上以锯齿状延伸,上述轮胎的特征在于,形成有与上述第一周向槽连通且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至少一条第一横槽,上述屈曲部相对于上述轮胎周向在12度~41度的范围内屈曲,上述第一周向槽的槽宽度为13mm~19mm,上述第一横槽具有弧状的曲线部,上述第一横槽的槽深度比上述第一周向槽的槽深度浅,上述第一横槽的槽宽度比上述第一周向槽的槽宽度狭,上述第一横槽具有在上述胎面部接地时相互对置的一方的槽壁面与另一方的槽壁面不接触的槽。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8.26 JP 2016-1653881.一种轮胎,在胎面部形成有至少一条第一周向槽,该第一周向槽具有多个屈曲部且在轮胎周向上以锯齿状延伸,上述轮胎的特征在于,形成有与上述第一周向槽连通且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至少一条第一横槽,上述屈曲部相对于上述轮胎周向在12度~41度的范围内屈曲,上述第一周向槽的槽宽度为13mm~19mm,上述第一横槽具有弧状的曲线部,上述第一横槽的槽深度比上述第一周向槽的槽深度浅,上述第一横槽的槽宽度比上述第一周向槽的槽宽度狭,上述第一横槽具有在上述胎面部接地时相互对置的一方的槽壁面与另一方的槽壁面不接触的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胎面部形成有第二周向槽,该第二周向槽具有多个屈曲部且在上述轮胎周向上以锯齿状延伸,在上述第一周向槽与上述第二周向槽之间形成有第三周向槽,并且形成有在上述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至少一条第二横槽,上述第一横槽的一端部与上述第一周向槽连通,而且上述第一横槽的另一端部与上述第三周向槽连通,上述第二横槽的一端部与上述第二周向槽连通,而且上述第二横槽的另一端部与上述第三周向槽连通,上述第一横槽的另一端部和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口正志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