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印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1888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5:41
一种压印设备包括:第一框架;压力辊,其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第一框架的第一端部;第二框架,其包括耦接到所述第一框架的第二端部的支撑部分、以及耦接到所述支撑部分以横向地可移动的至少一个引导部分;以及至少一个负载辊,其由所述至少一个引导部分支撑,所述至少一个负载辊在可旋转的同时在垂直方向上可移动,并且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引导部分的横向移动而在压力辊的上部接触压力辊的表面,所述至少一个负载辊通过由所述至少一个负载辊的负载施加的力挤压所述压力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印设备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2017年10月2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题为“压印设备”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7-0128512号通过引用全部结合于此。
本公开涉及一种压印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装置的尺寸增加,对于基板上的大面积精细图案来说具有均匀的质量已变得重要。在形成这种大面积精细图案的工艺中使用纳米压印光刻法。在纳米压印光刻法中,在将光固化树脂涂覆在基板上之后,将紫外光照射到其上,同时将具有与精细图案对应的凹凸图案的印模压到光固化树脂上以使光固化树脂固化。然后,印模与其分离以形成精细图案。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压印设备包括:第一框架;压力辊,其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第一框架的第一端部;第二框架,其包括耦接到所述第一框架的第二端部的支撑部分、以及耦接到所述支撑部分以横向地可移动的至少一个引导部分;以及至少一个负载辊,其由所述至少一个引导部分支撑,所述至少一个负载辊在可旋转的同时在垂直方向上可移动,并且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引导部分的横向移动而在压力辊的上部接触压力辊的表面,所述至少一个负载辊通过由所述至少一个负载辊的负载施加的力挤压所述压力辊。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一种压印设备包括:第一框架,其设置在压印模具上方,所述第一框架沿所述压印模具在单个方向上可移动;压力辊,其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第一框架上以在所述第一框架移动时挤压所述压印模具;第二框架,其耦接到所述第一框架,所述第二框架横向地可移动;以及至少一个负载辊,其由所述第二框架可旋转地支撑,同时在所述压力辊的上部与所述压力辊接触,以通过由所述至少一个负载辊的负载施加的力来挤压所述压力辊,所述至少一个负载辊具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设置为在与所述单个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偏离所述压力辊的中心轴,并且根据所述第二框架的横向移动而在与所述压力辊的表面接触的同时移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压印设备包括:第一框架,其设置在压印模具上方,所述第一框架沿所述压印模具在单个方向上可移动;压力辊,其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第一框架上以在所述第一框架移动时挤压所述压印模具;第二框架,其包括耦接到所述第一框架的支撑部分以及耦接到所述支撑部分的至少一个引导部分,所述至少一个引导部分在所述支撑部分上沿所述单个方向横向地可移动;驱动单元,其设置在所述支撑部分上以在所述单个方向上横向地移动所述引导部分;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驱动单元;以及至少一个负载辊,其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引导部分上,同时在所述压力辊的上部接触所述压力辊以通过由所述至少一个负载辊的负载施加的力来挤压所述压力辊,当所述引导部分响应于所述控制器的驱动信号而横向移动时,所述至少一个负载辊改变由所述压力辊施加到所述压印模具的压力,同时沿所述压力辊的表面移动。附图说明通过参考附图详细描述示例实施例,特征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压印设备的示意性截面图;图2示出在‘I'方向观看时图1的压印设备的平面图;图3示出由图1的压印设备的负载辊进行的可变挤压工艺的视图;图4示出图3的负载辊的可变宽度的视图;图5示出图1的压印设备的挤压力的视图;图6示出负载辊与压力辊之间的夹角与挤压力之间的相关性的示图;图7示出在负载辊上添加压力缸的示例;以及图8示出图1的压印设备的修改示例。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图1是根据示例实施例的压印设备的示意性截面图,而图2是在‘I'方向(从压印设备的底部)观看时图1的压印设备的平面图。图3是图1的压印设备的负载辊的可变挤压工艺的视图;并且图4是图3的负载辊的可变宽度的视图。参考图1,在根据示例实施例的压印设备1中,可将压印模具600从玻璃基板710的一侧顺序压力挤压到玻璃基板710的另一侧,以将其附着到玻璃基板710上。当玻璃基板710在其上表面上涂覆有压印材料720时,通过将具有凹凸图案621的压印模具600压力挤压到玻璃基板710的具有压印材料720的上表面上,压印模具600的凹凸图案621可以转印到压印材料720上。在示例实施例中,压印模具600可以是通过将具有凹凸图案621的印模620附着到弹性带610而形成的柔性基板,并且压印材料720可以是其中光固化树脂在稀溶液中稀释的墨。具体地,如图1所示,压印设备1可以包括第一框架110、第二框架120、压力辊200、负载辊300、驱动单元400以及控制驱动单元400的控制器500。第一框架110和第二框架120可分别被耦接到压力辊200和负载辊300的端部。具有对应压力辊200和负载辊300的第一框架110和第二框架120可以位于玻璃基板710和压印模具600上方,因此压力辊200可以将压印模具600压力挤压到玻璃基板710上。更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框架110可以是支撑压力辊200的结构。第一框架110可以设置在压印模具600上方以在单个方向A上(例如,在沿X轴方向的水平方向上)沿着压印模具600移动,并且第一框架100可以设置有在其一侧上可旋转地支撑(例如,耦接)的压力辊200。例如,参考图1,在其端部具有压力辊200的第一框架110可以沿压印模具600沿A方向移动,同时压力辊200旋转并接触压印模具600,从而压印模具600被挤压到玻璃基板710,同时具有压力辊200的第一框架110在其上方移动。第二框架120可以是支撑负载辊300的结构,并且可以被耦接到第一框架110以在垂直方向上可移动。第二框架120可以包括耦接到第一框架110以垂直地可移动的支撑部分121(例如,沿X轴方向的线型结构)以及耦接到支撑部分121以在沿支撑部分121的水平方向上可移动的一个或多个引导部分122a和122b(例如,沿Y轴方向的线型结构)。例如,参考图1,支撑部分121可以在垂直方向上(例如,沿Y轴方向)可移动以垂直地移动第一框架110,而引导部分122a和122b可以位于支撑部分121的端部(例如,相对的端部)以沿支撑部分121水平移动。在示例实施例中,下面将作为示例描述包括第一引导部分122a和第二引导部分122b的情况。第一引导部分122a和第二引导部分122b可以彼此平行地设置在第一框架110的两侧。压力辊200可以以其中心轴C1被可旋转地支撑在第一框架110上的方式设置,例如,压力辊200的中心轴C1可以可旋转地附着到第一框架110的端部。因此,随着第一框架110移动,压力辊200可以在通过其负载挤压压印模具600的同时旋转。例如,当第一框架110在方向A上移动时,压力辊200可以在通过其负载挤压压印模具600的同时旋转。另外,压力辊200的上部可以设置为与负载辊300接触,以将由负载辊300的负载提供的压力施加到压印模具600。换句话说,如下面将详细描述,接触压力辊200的负载辊300可以增加施加到压印模具600的挤压力。如图2所示,压力辊200可以在Z轴方向(进入图1的页面中的方向)上具有细长的圆柱形状,并且设置在压力辊200的两个端部上的中心轴C1可以由第一框架110可旋转地支撑。压力辊200可以具有由具有耐久性的金属材料(例如,不锈钢)形成的圆柱形主体,并且该圆柱形主体的表面可以涂覆有弹性材料(例如,橡胶)以均匀地挤压压印模具600的表面。随着第一框架110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印设备,包括:第一框架;压力辊,其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第一框架的第一端部上;第二框架,其包括:支撑部分,其耦接到所述第一框架的第二端部,以及至少一个引导部分,其耦接到所述支撑部分以横向地可移动;以及至少一个负载辊,其由所述至少一个引导部分支撑,所述至少一个负载辊在可旋转的同时在垂直方向上可移动,并且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引导部分的横向移动而在所述压力辊的上部接触所述压力辊的表面,所述至少一个负载辊通过由所述至少一个负载辊的负载施加的力挤压所述压力辊。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0.02 KR 10-2017-01285121.一种压印设备,包括:第一框架;压力辊,其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第一框架的第一端部上;第二框架,其包括:支撑部分,其耦接到所述第一框架的第二端部,以及至少一个引导部分,其耦接到所述支撑部分以横向地可移动;以及至少一个负载辊,其由所述至少一个引导部分支撑,所述至少一个负载辊在可旋转的同时在垂直方向上可移动,并且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引导部分的横向移动而在所述压力辊的上部接触所述压力辊的表面,所述至少一个负载辊通过由所述至少一个负载辊的负载施加的力挤压所述压力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印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框架位于压印模具上方,所述第一框架沿所述压印模具在单个方向上可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印设备,还包括驱动单元,其在所述支撑部分上,用于在所述单个方向上横向地移动所述至少一个引导部分。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印设备,其中所述压力辊和所述至少一个负载辊在垂直于所述单个方向的方向上彼此平行地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印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负载辊包括第一负载辊和第二负载辊,所述第一负载辊和所述第二负载辊在垂直于所述单个方向的方向上彼此平行地布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印设备,其中所述压力辊在所述第一负载辊和所述第二负载辊之间,所述压力辊在所述压力辊的长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一负载辊和所述第二负载辊接触。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印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负载辊和所述第二负载辊具有相同的直径和相同的质量。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印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引导部分包括分别耦接到所述第一负载辊和所述第二负载辊的第一引导部分和第二引导部分。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印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引导部分和所述第二引导部分在所述第一负载辊和所述第二负载辊接触所述压力辊的范围内横向地可移动。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印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引导部分和所述第二引导部分位于所述支撑部分的在所述单个方向上的相对端部。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印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框架在垂直于所述单个方向的方向上垂直地可移动。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印设备,其中所述压力辊的表面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负载辊的表面的材料不同的材料。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印设备,还包括耦接到所述至少一个负载辊的中心轴的压力构件。14.一种压印设备,包括:第一框架,其在压印模具上方,所述第一框架沿所述压印模具在单个方向上可移动;压力辊,其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第一框架上以在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灏金炳相金正旭朴景彬孙沂周黄恩秀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