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副车架前横梁与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7927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3:20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前副车架前横梁与汽车,前副车架前横梁包括前横梁本体、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前横梁本体设置成中空结构,其上设有前悬置安装区域,所述第一支撑架正对所述前悬置安装区域,设置于所述前横梁本体内,所述第二支撑架设置于所述前横梁本体内,沿所述前横梁本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支撑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两侧。本申请可以提高前副车架前横梁的刚度。

Front Subframe Front Beam and Automobile

The application provides a front cross member of a front sub-frame and an automobile. The front cross member of the front sub-frame includes a front cross member body, a first support frame and a second support frame. The front cross member body is arranged in a hollow structure with a front suspension installation area on it. The first support frame is positioned in the front cross member body and the second support frame is arranged in the front cross member body. In the front beam body,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front beam body, the second support frame is loca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first support frame. This application can improve the stiffness of the front cross beam of the front sub-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副车架前横梁与汽车
本申请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前副车架前横梁与汽车。
技术介绍
汽车的前副车架前横梁位于车身的前方,通过螺栓与车身纵梁进行连接,以提高车身的整体刚度,为节省材料,减轻重量,前副车架前横梁通常设置成中空结构。前副车架前横梁上设有前悬置安装区域,前悬置安装区域设置套管,以对发动机提供支撑。现有结构的前副车架前横梁刚度不足,无法有效抵抗发动机振动冲击,导致汽车产生剧烈振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前副车架前横梁与汽车,以提高前副车架前横梁的刚度。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前副车架前横梁,其包括:前横梁本体,设置成中空结构,其上设有前悬置安装区域;第一支撑架,正对所述前悬置安装区域,设置于所述前横梁本体内;第二支撑架,设置于所述前横梁本体内,沿所述前横梁本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支撑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两侧。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板和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一顶板,沿所述前横梁本体的长度方向,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依次排列,沿所述前横梁本体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前横梁本体的内壁,所述第一顶板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端,并贴合于所述前横梁本体的内壁。可选地,第一顶板上设有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沿所述前横梁本体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套管的两端连接于所述前横梁本体。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架还包括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二顶板,所述第二顶板连接于所述第一顶板的一侧,所述第二顶板与所述第一顶板之间设有夹角。可选地,所述第二顶板上设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二顶板与所述前横梁本体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第二套管设置于所述间隙内,所述第二套管远离所述第二顶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前横梁本体。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架还包括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侧板,所述侧板连接于所述第二顶板远离所述第一顶板的一侧。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底端设有第一翻边。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架包括两个第二支撑板和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底板,沿所述前横梁本体的长度方向,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依次排列,沿所述前横梁本体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前横梁本体的内壁,所述底板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底端,并贴合于所述前横梁本体的内壁。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架的顶端设有第二翻边。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本申请提供的任意一种前副车架前横梁。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的前副车架前横梁包括设置成中空结构的前横梁本体,前横梁本体内设有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以提高前副车架前横梁的刚度。其中,第一支撑架正对前悬置安装区域,以提高前悬置安装区域的刚度,从而提高对发动机支撑的可靠性;第二支撑架设置于第一支撑架的两侧,以减小前横梁本体上各支撑点之间的跨度,提高前横梁本体的整体刚度。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前副车架前横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前副车架前横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前副车架前横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前副车架前横梁的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前横梁本体;10-上盖板;100-上凸缘;102-上连接孔;104-斜支撑面;12-下盖板;120-下凸缘;122-下连接孔;124-加强筋;2-第一支撑架;20-第一支撑板;22-第一顶板;220-第一套管;24-第二顶板;240-第二套管;26-侧板;28-第一翻边;3-第二支撑架;30-第二支撑板;32-底板;34-第二翻边;4-第三套管。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如图1-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副车架前横梁,其包括前横梁本体1、第一支撑架2和第二支撑架3。前横梁本体1的两端通过螺栓连接于车身纵梁,前横梁本体1设置成中空结构,以减轻前横梁本体1的重量;第一支撑架2和第二支撑架3设置于前横梁本体1内,以提高前副车架前横梁的刚度,防止前副车架前横梁弯曲。前横梁本体1上设有前悬置安装区域,用于安装发动机前悬置;第一支撑架2正对悬置安装区域,以提高前悬置安装区域的刚度,从而提高对发动机支撑的可靠性;沿前横梁本体1的长度方向,第二支撑架3设置于第一支撑架2的两侧,以减小前横梁本体1上各支撑点之间的跨度,提高前横梁本体1的整体刚度。具体地,前横梁本体1可以包括相互扣合的上盖板10和下盖板12,上盖板10和下盖板12通过焊接连接。上盖板10的开口侧与下盖板12的开口侧之间以嵌套方式进行连接,也就是说,上盖板10的一部分套设于下盖板12的内侧,或者下盖板12的一部分套设于上盖板10的内侧,以增加二者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连接的可靠性。上盖板10的边缘(开口侧的边缘)可以设置上凸缘100,下盖板12的边缘(开口侧的边缘)可以设置下凸缘120,上凸缘100搭接于下凸缘120,从而在上盖板10和下盖板12之间形成支撑和限位,一方面使焊接操作更加方便,另一方面防止上盖板10与下盖板12沿前横梁本体1的高度方向发生相对滑动或塌陷。其中,沿前横梁本体1的高度方向(即车身高度方向),第一支撑架2抵接于上盖板10和下盖板12,第二支撑架3抵接于上盖板10和下盖板12,以增加前横梁本体1沿受力方向(车身高度方向)的刚度,提高车身的承载能力。沿前横梁本体1的非受力方向(即车身前后方向),第一支撑架2以及第二支撑架3与前横梁本体1的内侧壁之间可以留有间隙,简化焊接操作,且能够避免第一支撑架2以及第二支撑架3与前横梁本体1的内侧壁之间产生干涉,使安装操作更加方便。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架2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板20和连接两个第一支撑板20的第一顶板22。沿前横梁本体1的长度方向,两个第一支撑板20依次排列,沿前横梁本体1的高度方向,第一支撑板20的两端分别抵接于前横梁本体1的内壁,通过第一支撑板20提供支撑力,提高悬置安装区域的刚度;第一顶板22连接于第一支撑板20的顶端,增大第一支撑架2与前横梁本体1的接触面积,使前悬置安装区域受力更加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副车架前横梁,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横梁本体,设置成中空结构,其上设有前悬置安装区域;第一支撑架,正对所述前悬置安装区域,设置于所述前横梁本体内;第二支撑架,设置于所述前横梁本体内,沿所述前横梁本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支撑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副车架前横梁,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横梁本体,设置成中空结构,其上设有前悬置安装区域;第一支撑架,正对所述前悬置安装区域,设置于所述前横梁本体内;第二支撑架,设置于所述前横梁本体内,沿所述前横梁本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支撑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副车架前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板和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一顶板,沿所述前横梁本体的长度方向,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依次排列,沿所述前横梁本体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前横梁本体的内壁,所述第一顶板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端,并贴合于所述前横梁本体的内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副车架前横梁,其特征在于,第一顶板上设有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沿所述前横梁本体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套管的两端连接于所述前横梁本体。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副车架前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还包括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二顶板,所述第二顶板连接于所述第一顶板的一侧,所述第二顶板与所述第一顶板之间设有夹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兵颜伏伍唐世坤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