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厢体开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37819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0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厢体开闭装置,滑动舱体与固定舱体一前一后布置,固定舱体、滑轨装置、限位传感器、液压动力单元及管路固定安装在车架上,滑动舱体滑动安装到滑轨装置上,液压油缸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滑动舱体、固定舱体相连,滑动舱体在液压油缸的带动下,沿滑轨装置前后移动从而实现与固定舱体的分开或合拢,并在滑动舱体与固定舱体分开或合拢到位时,与各自对应的限位传感器接触,以控制液压动力单元及管路的通断电,液压动力单元及管路为液压油缸提供动力。相比传统的“龙门式”滑动舱设置在厢体中部的布置方式,结构简单巧妙,滑动舱强度和刚度高,滑动平稳,能有效防止舱体变形,降低行驶过程中的油耗、风噪及阻力。

An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for Car Bod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ar body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The sliding cabin body and the fixed cabin body are arranged one after the other. The fixed cabin body, the sliding rail device, the limit sensor, the hydraulic power unit and the pipeline are fixed on the frame, the sliding cabin body is sliding on the sliding rail device, the front and rear ends of the hydraulic cylinder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sliding cabin body and the fixed cabin body, and the sliding cabin is fixed on the hydraulic oil tank. Driven by the cylinder, it moves forward and backward along the sliding track device to realize separation or closure of the sliding cabin and the fixed cabin. When the sliding cabin and the fixed cabin are separated or closed in place, it contacts the corresponding limit sensors to control the on-off of the hydraulic power unit and pipeline. The hydraulic power unit and pipeline provide power for the hydraulic cylinder.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gantry\ sliding compartment arrangement in the middle of the compartment,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and ingenious, the strength and stiffness of the sliding compartment are high, and the sliding is smooth. It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deformation of the compartment and reduce the fuel consumption, wind noise and resistance in the course of driv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厢体开闭装置
本技术涉及车用厢体开闭装置,适用于隧道检测车及物流领域厢式车,用于实现厢体的打开及关闭。
技术介绍
隧道检测车通过无损检测方式,在80km/h速度以内,对隧道进行动态连续检测。该类专用车在舱内安装有多个传感器,如POS定位定姿系统、里程计、工业相机、断面扫描仪、红外热像仪、COVI检测仪、风速风向检测仪、照度仪等,一次通行即可完成全部隧道综合数据采集。工程作业的时候,只需要一名技术操作人员,在驾驶室内完成所有检测工作。由于隧道检测车工作状态下大部分传感器需要采集车外信息,不能被车体任何地方遮挡,所以需要将厢体分成滑动舱与固定舱,工作时滑动舱滑开使传感器露出进行车外信息采集,不工作时厢体处于密闭状态。现有车用厢体的滑动舱设置在厢体中部,固定舱分为前固定舱和后固定舱。滑动舱本身采用“龙门式”结构,滑动舱结构复杂、刚性较差;由于车身的长期震动和扭动,“龙门式”滑动舱变形较大;而且因为滑动舱在厢体中部,后固定舱需要做成前小后大的台阶式固定舱体,高速行驶时风噪和阻力较大,油耗升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刚性好车用厢体开闭装置,避免舱体变形,运行安全,结构简单巧妙,滑动稳定,降低行驶过程中的油耗、风噪及阻力。为此,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用厢体开闭装置,包括滑动舱体和固定舱体,还包括密封装置、液压油缸、滑轨装置、限位传感器和液压动力单元及管路;所述滑动舱体与固定舱体一前一后布置,所述固定舱体、滑轨装置、限位传感器、液压动力单元及管路固定安装在车架上,滑动舱体滑动安装到滑轨装置上,所述液压油缸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滑动舱体、固定舱体相连,滑动舱体在液压油缸的带动下,沿滑轨装置前后移动从而实现与固定舱体的分开或合拢,并在滑动舱体与固定舱体分开或合拢到位时,与各自对应的限位传感器接触,以控制液压动力单元及管路的通断电,所述液压动力单元及管路为液压油缸提供动力。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密封装置为三级密封装置,包括外层密封胶条、滑动舱密封止口、滑动舱密封胶条、固定舱密封止口和固定舱密封胶条;所述外层密封胶条的一端固定在滑动舱体的顶部,另一端朝向固定舱体延伸形成悬臂结构;所述滑动舱密封止口、固定舱密封止口均为折弯板,滑动舱密封止口固定安装在滑动舱体的正后方,滑动舱密封胶条安装在滑动舱密封止口的后端,固定舱密封止口固定安装在固定舱体的正前方,固定舱密封胶条安装在固定舱密封止口的前端,当滑动舱体与固定舱体合拢到位时,外层密封胶条、滑动舱密封胶条、固定舱密封胶条由上到下分别构成第一级密封、第二级密封和第三级密封。采用三级密封,密封效果好,能有效防止雨水进入厢体内。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固定舱密封止口在厢体三面形成一个雨水导槽,可以让第一、二级密封后的少量雨水通过雨水导槽排出去,及时排水。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滑动舱体为后端敞开的盒状结构,固定舱体为前端敞口的盒状结构,滑动舱体内的腰部位置处设置有横型梁用于安装固定液压油缸的活动端,固定舱体内设置有液压缸安装支架用于支撑安装液压油缸的固定端;液压缸安装支架采用钢制框架结构,并固定安装在车架上。横型梁还能增加滑动舱体的整体强度;液压缸安装支架及固定舱体分别固定在车架上,实现多点固定,能确保安装的稳定及可靠性。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液压油缸配备有液压锁,可以防止液压管路渗漏时,滑动舱体不会失控。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滑轨装置包括光轴,在光轴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安装座用于与车架相连,在光轴上套装有两个前后间隔布置的直线轴承,两个所述直线轴承均用于与滑动舱体相连。采用直线轴承,结构简单可靠,滑动驱动力小,保证滑动舱体运动的平稳性,避免滑动舱体因运动产生的变形和晃动。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液压动力单元及管路包括液压油箱、阀组、电机,所述电机的电源来自汽车自带电瓶。借用汽车自带电瓶作为液压动力单元及管路的电源,制造成本低廉;厢体电动开闭过程全部一键操作,电推液,开闭状态可控,工作安全可靠。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滑动舱体与固定舱体采用前后布置的方式,相比传统的“龙门式”滑动舱设置在厢体中部的布置方式,结构简单巧妙,滑动舱强度和刚度高,运行安全,滑动稳定,能有效防止舱体变形,降低行驶过程中的油耗、风噪及阻力,适用于隧道检测车及物流领域厢式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打开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关闭状态示意图。图3是滑动舱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固定舱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密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液压油缸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滑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液压动力单元及管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结合图1、图2所示,一种车用厢体开闭装置,主要由滑动舱体1、固定舱体2、密封装置3、液压油缸4、滑轨装置5、限位传感器6和液压动力单元及管路7组成。滑动舱体1与固定舱体2一前一后布置。固定舱体2、滑轨装置5、限位传感器6、液压动力单元及管路7固定安装在车架上,滑动舱体1滑动安装到滑轨装置5上。具体为:固定舱体2通过副车架固定在底盘大梁上,滑动舱1通过滑轨装置5固定副车架上。液压油缸4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滑动舱体1、固定舱体2相连。滑动舱体1在液压油缸4的带动下,沿滑轨装置5前后移动从而实现与固定舱体2的分开或合拢,并在滑动舱体1与固定舱体2分开或合拢到位时,与各自对应的限位传感器6接触,以控制液压动力单元及管路7的通断电。限位传感器6共两个,通过与滑动舱体1接触触发控制系统,控制液压动力单元及管路7的通断电,达到控制滑动舱体1限位的目的。液压动力单元及管路7为液压油缸4提供动力,实现滑动舱体1的前后滑动。最好是,如图5所示,密封装置3为三级密封装置,主要由外层密封胶条3.1、滑动舱密封止口3.2、滑动舱密封胶条3.3、固定舱密封止口3.4和固定舱密封胶条3.5组成。外层密封胶条3.1的一端固定在滑动舱体1的顶部,另一端朝向固定舱体2延伸形成悬臂结构。滑动舱密封止口3.2、固定舱密封止口3.4均为折弯板,滑动舱密封止口3.2固定安装在滑动舱体1的正后方,滑动舱密封胶条3.3安装在滑动舱密封止口3.2的后端。固定舱密封止口3.4固定安装在固定舱体2的正前方,固定舱密封胶条3.5安装在固定舱密封止口3.4的前端。当滑动舱体1与固定舱体2合拢到位时,外层密封胶条3.1、滑动舱密封胶条3.3、固定舱密封胶条3.5由上到下分别构成第一级密封、第二级密封和第三级密封。另外,固定舱密封止口3.4在厢体三面形成一个雨水导槽,可以让第一、二级密封后的少量雨水通过雨水导槽排出去。如图3、图4所示,滑动舱体1为后端敞开的盒状结构,固定舱体2为前端敞口的盒状结构。滑动舱体1内的腰部位置处设置有横型梁1.1用于安装固定液压油缸4的活动端。固定舱体2内设置有液压缸安装支架2.1用于支撑安装液压油缸4的固定端;液压缸安装支架2.1采用钢制框架结构,并固定安装在车架上。如图6所示,液压油缸4除缸体4.2和杆体4.3外,还配备有液压锁4.1。如图7所示,滑轨装置5包括光轴5.1,在光轴5.1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安装座5.2用于与车架相连,在光轴5.1上套装有两个前后间隔布置的直线轴承5.3,两个直线轴承5.3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用厢体开闭装置,包括滑动舱体(1)和固定舱体(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装置(3)、液压油缸(4)、滑轨装置(5)、限位传感器(6)和液压动力单元及管路(7);所述滑动舱体(1)与固定舱体(2)一前一后布置,所述固定舱体(2)、滑轨装置(5)、限位传感器(6)、液压动力单元及管路(7)固定安装在车架上,滑动舱体(1)滑动安装到滑轨装置(5)上,所述液压油缸(4)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滑动舱体(1)、固定舱体(2)相连,滑动舱体(1)在液压油缸(4)的带动下,沿滑轨装置(5)前后移动从而实现与固定舱体(2)的分开或合拢,并在滑动舱体(1)与固定舱体(2)分开或合拢到位时,与各自对应的限位传感器(6)接触,以控制液压动力单元及管路(7)的通断电,所述液压动力单元及管路(7)为液压油缸(4)提供动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厢体开闭装置,包括滑动舱体(1)和固定舱体(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装置(3)、液压油缸(4)、滑轨装置(5)、限位传感器(6)和液压动力单元及管路(7);所述滑动舱体(1)与固定舱体(2)一前一后布置,所述固定舱体(2)、滑轨装置(5)、限位传感器(6)、液压动力单元及管路(7)固定安装在车架上,滑动舱体(1)滑动安装到滑轨装置(5)上,所述液压油缸(4)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滑动舱体(1)、固定舱体(2)相连,滑动舱体(1)在液压油缸(4)的带动下,沿滑轨装置(5)前后移动从而实现与固定舱体(2)的分开或合拢,并在滑动舱体(1)与固定舱体(2)分开或合拢到位时,与各自对应的限位传感器(6)接触,以控制液压动力单元及管路(7)的通断电,所述液压动力单元及管路(7)为液压油缸(4)提供动力。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厢体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装置(3)为三级密封装置,包括外层密封胶条(3.1)、滑动舱密封止口(3.2)、滑动舱密封胶条(3.3)、固定舱密封止口(3.4)和固定舱密封胶条(3.5);所述外层密封胶条(3.1)的一端固定在滑动舱体(1)的顶部,另一端朝向固定舱体(2)延伸形成悬臂结构;所述滑动舱密封止口(3.2)、固定舱密封止口(3.4)均为折弯板,滑动舱密封止口(3.2)固定安装在滑动舱体(1)的正后方,滑动舱密封胶条(3.3)安装在滑动舱密封止口(3.2)的后端,固定舱密封止口(3.4)固定安装在固定舱体(2)的正前方,固定舱密封胶条(3.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善辉计京宝李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凯瑞特种车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