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岔尖轨反向调直横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1133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道岔尖轨反向调直横梁,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该横梁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前侧板、后侧板、端板、支撑螺杆和把手,上盖板、下盖板、前侧板、后侧板、端板焊接成“箱”型结构,底部设有可调节高度的支撑螺杆,前侧板设有用于放置油缸的油缸架,后侧板两侧设有夹具槽,后端面设有把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重量轻巧搬运方便且易于操作,该横梁在与提速道岔可动心轨调直机具共同使用时,可在不整体拆卸尖轨的情况下完成尖轨的反向调直,省时省力,有利于保障铁路运行安全,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岔尖轨反向调直横梁
本技术属于轨道交通
,具体涉及一种道岔尖轨反向调直横梁。
技术介绍
随着高铁的迅速发展,列车运行速度一步一步提升,动车组在运行中对提速道岔可动心轨、尖轨的冲击、挤压及其他原因,使心轨、尖轨产生局部变形,导致心轨与翼轨、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这种不密贴不仅会影响动车组运行的平稳性,而且由于不密贴会加剧动车组的车轮对其的冲击、挤压,使之更加严重。现在使用的提速道岔可动心轨调直机具还不能实现尖轨的反向调直,因此,急需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现有心轨调直机具不具有对尖轨的反向调直功能,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且配合专用提速道岔可动心轨调直机具的道岔尖轨反向调直横梁。该横梁即适用于道岔尖轨的反向调直,也适用于单根直轨的调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道岔尖轨反向调直横梁,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前侧板、后侧板、端板、支撑螺杆和把手,所述上盖板底部与前侧板上端、后侧板上端和端板上端连接,所述下盖板上端与前侧板下端、后侧板下端和端板下端连接,所述端板前端和后端分别与前侧板和后侧板连接,且端板分别设于前侧板和后侧板左右两端,所述支撑螺杆设于下盖板底部,所述后侧板两侧设有夹具槽,该夹具槽槽宽大于夹具厚度,后端面上设有把手。进一步,所述一种道岔尖轨反向调直横梁,还包括筋板,所述筋板两端分别连接前侧板后端面和后侧板前端面。进一步,所述筋板至少为三个,且均匀分布。进一步,所述支撑螺杆包括套筒和内六角螺栓,所述套筒焊接在下盖板底部上,套筒内设有螺纹,该螺纹与内六角螺栓相匹配,通过旋转内六角螺栓实现横梁的高度调节,可调节15cm高度差。进一步,所述套筒设有三个,均匀分布于下盖板底部。进一步,所述前侧板中部偏下设有油缸架,且油缸架间距小于油缸的直径,该油缸架用三角板焊接用以加强支撑。进一步,所述把手焊接在后侧板后端面中部上。进一步,所述道岔尖轨反向调直横梁整体为高强度轻质钢板焊接而成的一个箱型结构,整体为“弓”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简单,便于操作,配合专用提速道岔可动心轨调直机具能够解决现有道岔尖轨调直作业中需要的反向调直问题,同时也可将此技术应用至单根直轨的调直上。减小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了工作效率,消除了安全隐患。对于确保安全作业,提升铁路高效运行等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图中:1-套筒,2-内六角螺栓,3-上盖板,4-把手,5-下盖板,6-筋板,7-后侧板,8-夹具槽,9-端板,10-前侧板,11-油缸架,12-三角板,13-夹具,14-斜铁,15-基本轨,16-尖轨,17-支点垫铁,18-油缸,19-道岔尖轨反向调直横梁,20-油管,21-手动液压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如图1至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道岔尖轨反向调直横梁,包括上盖板3、下盖板5、前侧板10、后侧板7、端板9、支撑螺杆和把手4,所述上盖板3底部与前侧板10上端、后侧板7上端和端板9上端连接,所述下盖板5上端与前侧板10下端、后侧板7下端和端板9下端连接,所述端板9前端和后端分别与前侧板10和后侧板7连接,且端板9分别设于前侧板10和后侧板7左右两端,所述支撑螺杆设于下盖板5底部,所述后侧板7两侧设有夹具槽8,该夹具槽8槽宽大于夹具13厚度,后端面上设有把手4。优选地,所述一种道岔尖轨反向调直横梁,还包括筋板6,所述筋板6两端分别连接前侧板10后端面和后侧板7前端面。优选地,所述筋板6至少为三个,且均匀分布。优选地,所述支撑螺杆包括套筒1和内六角螺栓2,所述套筒1焊接在下盖板5底部上,套筒1内设有螺纹,该螺纹与内六角螺栓2相匹配,通过旋转内六角螺栓2实现横梁的高度调节,可调节15cm高度差。优选地,所述套筒1设有三个,均匀分布于下盖板5底部。优选地,所述前侧板10中部偏下设有油缸架11,且油缸架11间距小于油缸18的直径,该油缸架11用三角板12焊接用以加强支撑。优选地,所述把手4焊接在后侧板7后端面中部上。优选地,所述道岔尖轨反向调直横梁整体为高强度轻质钢板焊接而成的一个箱型结构,整体为“弓”形,且整个结构的设置留有容纳油缸18的空间。参见图1,一种道岔尖轨反向调直横梁,该横梁由三组套筒1和内六角螺栓2组合支撑,套筒1内设有螺纹与内六角螺栓2匹配,通过旋转内六角螺栓2可调节横梁高度,可调节15cm高度差。参见图2,上盖板3由一块钢板经过切割成固定形状再以一定角度折弯而成;把手4安装在后侧板7上;下盖板5是一块钢板按照一定形状切割而成,套筒1焊接在下盖板5上。参见图3,后侧板7、端板9和前侧板10与上盖板3(如图2所示)和下盖板5(如图2所示)焊接成一个箱型结构,整体为“弓”形,内部均匀焊接筋板6以提高横梁的力学特性。后侧板7两端设有夹具槽8,夹具槽8与夹具13相匹配。前侧板10中部偏下设有油缸架11,油缸架11间距稍小于油缸18的直径,油缸架11用三角板12做筋板支撑。参见图4,提速道岔可动心轨调直机具由夹具13、斜铁14、支点垫铁17、油缸18、油管20和手动液压泵21组成。道岔尖轨反向调直横梁19配合提速道岔可动心轨调直机具完成尖轨调直作业。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将油缸18与手动液压泵21用油管20连接;把油缸18放在油缸架11上,油缸18顶头对准尖轨16待调直点;旋转内六角螺栓2调节道岔尖轨反向调直横梁19的高度,使上盖板3两侧高度与基本轨15轨面平齐;道岔尖轨反向调直横梁19两侧选用合适的夹具13,夹具13两端分别卡住夹具槽8与基本轨15轨头,用斜铁14消除夹具13与基本轨15的间隙;在尖轨16待调直点两侧,将支点垫铁17放在基本轨15与尖轨16的间隙处;使用手动液压泵21调直尖轨16。此外,具体实施方式只是本技术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很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以本技术所明确公开的或者根据文件的书面描述毫无异议的得到的产品,均应认为是本技术所要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道岔尖轨反向调直横梁,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板(3)、下盖板(5)、前侧板(10)、后侧板(7)、端板(9)、支撑螺杆和把手(4),所述上盖板(3)底部与前侧板(10)上端、后侧板(7)上端和端板(9)上端连接,所述下盖板(5)上端与前侧板(10)下端、后侧板(7)下端和端板(9)下端连接,所述端板(9)前端和后端分别与前侧板(10)和后侧板(7)连接,且端板(9)分别设于前侧板(10)和后侧板(7)左右两端,所述支撑螺杆设于下盖板(5)底部,所述后侧板(7)两侧设有夹具槽(8),该夹具槽(8)槽宽大于夹具(13)厚度,后端面上设有把手(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岔尖轨反向调直横梁,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板(3)、下盖板(5)、前侧板(10)、后侧板(7)、端板(9)、支撑螺杆和把手(4),所述上盖板(3)底部与前侧板(10)上端、后侧板(7)上端和端板(9)上端连接,所述下盖板(5)上端与前侧板(10)下端、后侧板(7)下端和端板(9)下端连接,所述端板(9)前端和后端分别与前侧板(10)和后侧板(7)连接,且端板(9)分别设于前侧板(10)和后侧板(7)左右两端,所述支撑螺杆设于下盖板(5)底部,所述后侧板(7)两侧设有夹具槽(8),该夹具槽(8)槽宽大于夹具(13)厚度,后端面上设有把手(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岔尖轨反向调直横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筋板(6),所述筋板(6)两端分别连接前侧板(10)后端面和后侧板(7)前端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岔尖轨反向调直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板(6)至少为三个,且均匀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永乐沈彤龚必成左旋林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