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51107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5: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散热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冷却器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多片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内部为空腔结构,所述散热组件一侧的两端设置有安装孔,另一侧的两端对应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能伸入相邻的散热组件的安装孔内并通过密封件密封,所述连接部连通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组件的空腔结构;还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设置于所述散热组件的两端并将所述散热组件固定。该冷却器结构通过将连接部伸入相邻的散热组件的安装孔内并通过密封件进行密封,能够实现散热组件之间的密封连接,再通过固定架将散热组件的两端固定,加固了散热组件的连接,防止散热组件的变形,进而实现冷却器结构的连接固定,组装方便、降低了工艺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却器结构
本技术涉及散热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冷却器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功率装换装置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功率、高功率密度成为逆变器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功率必然导致半导体持续发热,高温引起的半导体器件性能降低,乃至失效问题也随之而来。通常半导体器件通过冷却器结构进行散热,进而防止半导体器件性能的降低。现有技术中的冷却器结构包括多个间隔设置且相连通的散热组件,散热组件之间的水流通道位置通过焊接相连,进而实现散热组件之间的密封连接。虽然通过焊接能够实现散热组件之间的密封连接及固定,但是焊接过程中,散热组件之间的操作空间小,组装不方便,增加了工艺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冷却器结构,组装方便,工艺难度低。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冷却器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多片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内部为空腔结构,所述散热组件一侧的两端设置有安装孔,另一侧的两端对应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能伸入相邻的散热组件的安装孔内并通过密封件密封,所述连接部连通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组件的空腔结构;还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设置于多片所述散热组件的两端并将多片所述散热组件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却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设置的多片散热组件(1),所述散热组件(1)内部为空腔结构,所述散热组件(1)一侧的两端设置有安装孔(111),另一侧的两端对应设置有连接部(121),所述连接部(121)能伸入相邻的散热组件(1)的安装孔(111)内并通过密封件(14)密封,所述连接部(121)连通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组件(1)的空腔结构;还包括固定架(2),所述固定架(2)设置于多片所述散热组件(1)的两端并将多片所述散热组件(1)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设置的多片散热组件(1),所述散热组件(1)内部为空腔结构,所述散热组件(1)一侧的两端设置有安装孔(111),另一侧的两端对应设置有连接部(121),所述连接部(121)能伸入相邻的散热组件(1)的安装孔(111)内并通过密封件(14)密封,所述连接部(121)连通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组件(1)的空腔结构;还包括固定架(2),所述固定架(2)设置于多片所述散热组件(1)的两端并将多片所述散热组件(1)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21)周向设置有凹槽结构(1211),所述密封件(14)套设在所述凹槽结构(1211)上,所述连接部(121)伸入所述安装孔(111)时,所述密封件(14)与所述安装孔(111)的周向侧壁相抵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1)设置有所述安装孔(111)位置处设置有安装部(112),所述安装部(112)与所述安装孔(111)相连通,相邻两片所述散热组件(1)的其中一片散热组件(1)的所述连接部(121)能伸入另一片散热组件(1)的所述安装部(112)内并与所述安装部(112)密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冷却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1)包括相扣合的第一散热片(11)和第二散热片(12),所述第一散热片(11)和所述第二散热片(12)内部为空腔结构,所述第一散热片(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新科郑彤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郡动力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