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车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6483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1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车架结构,包括车架主梁、车架后梁和车架立管,车架主梁两端分别连接车架立管和车架后梁,车架主梁包括有左右对称设置的两组主管组,每组主管组均包括上下分布的上管和下管,上管和下管之间连接有支撑管,两组主管组的上管由车架立管处向外倾斜形成上管夹角,两组主管组的下管由车架立管处向外倾斜形成下管夹角,下管夹角大于上管夹角,该摩托车车架结构的车架主梁形成单边双管结构,同时双管之间采用支撑管连接从而构成编织型车架,大大提高车架的强度,而且车架主梁可以更牢固的包住发动机,使发动机输出更平稳,振动更小。

A Motorcycle Frame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otorcycle frame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main beam, a frame rear beam and a frame standpipe. The two ends of the frame main beam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frame standpipe and the frame rear beam. The frame main beam includes two groups of main groups with symmetrical left and right settings, each group of main groups includes upper and lower distributed pipes, and the upper and lower pipes are connected with supporting pipes, and the upper and lower pipes of the two groups are connected by the vehicle. The lower pipe of the two main groups inclines outward to form the angle between the upper pipe and the lower pipe of the frame. The angle between the lower pipe and the upper pipe is larger than the angle between the lower pipe. The frame girder of the motorcycle frame structure forms a single side double pipe structure. At the same time, the braided frame is formed by connecting the two pipes, which greatly improves the strength of the frame, and the frame girder can be stronger. Fixed encapsulation of the engine, so that the engine output more stable, less vib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托车车架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摩托车
,尤其是一种摩托车车架结构。
技术介绍
摩托车是一种常用的交通工具,其可以适应于城市和乡村的道路,因此受到广大骑行者的喜爱。摩托车车架是摩托车的主要部件,其承担着整个摩托车中各部件的支撑及定位,尤其是对发动机的支撑定位。现有的摩托车车架主梁通常采用单管设计,其虽然能够支撑整个车架,但其强度较低,对发动机的支撑定位较差,发动机输出不平稳,振动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摩托车车架结构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强度高、振动小的摩托车车架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摩托车车架结构,包括车架主梁、车架后梁和车架立管,所述车架主梁两端分别连接车架立管和车架后梁,车架主梁包括有左右对称设置的两组主管组,每组主管组均包括上下分布的上管和下管,所述上管和下管之间连接有支撑管,两组主管组的上管由车架立管处向外倾斜形成上管夹角,两组主管组的下管由车架立管处向外倾斜形成下管夹角,所述下管夹角大于上管夹角。进一步,所述支撑管设置有多条,相邻支撑管之间夹角为锐角。进一步,所述上管由车架立管处向外倾斜后向下弯折形成有上管弯折位并与车架后梁连接。进一步,所述下管由车架立管处向外倾斜后向内弯折形成有下管弯折位并与上管连接。进一步,所述上管弯折位和下管弯折位之间连接有支撑管。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摩托车车架结构的车架主梁包括有左右对称设置的两组主管组,每组主管组均包括上下分布的上管和下管,上管和下管之间连接有支撑管,从而使得车架主梁形成单边双管结构,同时双管之间采用支撑管连接从而构成编织型车架,大大提高车架的强度,另外,两组主管组的上管由车架立管处向外倾斜形成上管夹角,两组主管组的下管由车架立管处向外倾斜形成下管夹角,下管夹角大于上管夹角,上管夹角较小使得整车力学集中,可以提高整车车架强度,下管夹角较大从而使车架主梁可以更牢固的包住发动机,使发动机输出更平稳,振动更小。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另一角度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1-2,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一种摩托车车架结构,包括车架主梁、车架后梁2和车架立管1,所述车架主梁两端分别连接车架立管1和车架后梁2,车架主梁包括有左右对称设置的两组主管组,每组主管组均包括上下分布的上管3和下管4,所述上管3和下管4之间连接有支撑管5,支撑管5的管径优选小于上管3及下管4的管径,两组主管组的上管3由车架立管1处向外倾斜形成上管夹角,两组主管组的下管4由车架立管1处向外倾斜形成下管夹角,所述下管夹角大于上管夹角。该摩托车车架结构的车架主梁包括有左右对称设置的两组主管组,每组主管组均包括上下分布的上管3和下管4,上管3和下管4之间连接有支撑管5,从而使得车架主梁形成单边双管结构,同时双管之间采用支撑管5连接从而构成编织型车架,大大提高车架的强度,另外,两组主管组的上管3由车架立管1处向外倾斜形成上管夹角,两组主管组的下管4由车架立管1处向外倾斜形成下管夹角,下管夹角大于上管夹角,上管夹角较小使得整车力学集中,可以提高整车车架强度,下管夹角较大从而使车架主梁可以更牢固的包住发动机,使发动机输出更平稳,振动更小。优选地,所述支撑管5设置有多条,相邻支撑管5之间夹角为锐角,从而使得上管3和下管4之间的连接点更加多,而且相邻支撑管5之间夹角为锐角从而构成三角形结构,可以起到更好的支撑加固作用,进一步提高车架的强度。优选地,所述上管3由车架立管1处向外倾斜后向下弯折形成有上管弯折位31并与车架后梁2连接,使得上管3可以更好的与车架后梁2连接固定。优选地,所述下管4由车架立管1处向外倾斜后向内弯折形成有下管弯折位41并与上管3连接,从而可以更好的适应发动机的形状进而对发动机进行更牢固的包住定位。优选地,支撑管5至少包括位于上管弯折位31和下管弯折位41之间的支撑管5,从而对上管弯折位31和下管弯折位41实现加强固定,有利于提高车架强度。以上只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相同的手段达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摩托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主梁、车架后梁和车架立管,所述车架主梁两端分别连接车架立管和车架后梁,车架主梁包括有左右对称设置的两组主管组,每组主管组均包括上下分布的上管和下管,所述上管和下管之间连接有支撑管,两组主管组的上管由车架立管处向外倾斜形成上管夹角,两组主管组的下管由车架立管处向外倾斜形成下管夹角,所述下管夹角大于上管夹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主梁、车架后梁和车架立管,所述车架主梁两端分别连接车架立管和车架后梁,车架主梁包括有左右对称设置的两组主管组,每组主管组均包括上下分布的上管和下管,所述上管和下管之间连接有支撑管,两组主管组的上管由车架立管处向外倾斜形成上管夹角,两组主管组的下管由车架立管处向外倾斜形成下管夹角,所述下管夹角大于上管夹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华
申请(专利权)人:鹤山国机南联摩托车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