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前轮罩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3839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6 2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前轮罩模具,包括:基座、多个立柱、机架、滑动轨道、上模座、驱动电机、多个液压伸缩缸、上凸模、下凹模、注料孔、多个排气孔、多个孔道一、多个孔道二、多个转动盖一、多个转动盖二、多个气压支管一、多个气压支管二、气压总管一、气压总管二、抽气管一、抽气管二、充气管一、充气管二、抽气气缸、充气气缸、控制箱,所述多个立柱安装在基座的四周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滑动轨道、上模座、驱动电机、多个液压伸缩缸、上凸模、下凹模、多个孔道一、多个孔道二实现了前轮罩的高效率生产,大大节约了生产的成本。

A Fully Automatic Die for Front Wheel Cov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ully automatic front wheel cover die,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 plurality of columns, a frame, a sliding track, an upper die base, a driving motor, a plurality of hydraulic expansion cylinders, an upper punch, a lower die, a feeding hole, a plurality of exhaust holes, a plurality of holes, a plurality of holes, a plurality of rotating caps, a plurality of pneumatic branch pipes, a plurality of pneumatic branch pipes, and a plurality of pneumatic branch pipes. Pressure manifold 1, pneumatic manifold 2, exhaust manifold 1, exhaust manifold 2, inflatable manifold 1, inflatable manifold 2, exhaust cylinder, inflatable cylinder and control box, the plurality of columns are installed around the base. The utility model realizes the high efficiency production of the front wheel cover by setting sliding track, upper die base, driving motor, multiple hydraulic expansion cylinders, upper punch, lower die, one or more holes and two holes, which greatly saves the production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前轮罩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特别是指一种全自动前轮罩模具。
技术介绍
前轮罩是汽车的重要构件,前轮罩安装在前叶子板的内侧,用于防止车轮运转时所产生的溅污、雨水、飞石等侵入发动机舱内和车体内,前轮罩还可保护其他道路使用者尽可能的不受到汽车车轮甩出的石子、泥沙、冰雪及水的袭击,前轮罩还起到隔声、装饰作用,以提高汽车美观度和汽车的乘坐舒适性。现在对前轮罩的加工需要通过模具来加工,但是注料加压成形后需要打开模具,人工取出构件,再合上模具进行下一个构件的加工,采用这种操作方式,不仅容易因为刚成形的构件温度较高,容易烫伤工人,而且靠人工取出构件的过程会大大降低生产效率。基于以上情况,亟需一种全自动前轮罩模具,以解决以上前轮罩模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自动前轮罩模具,包括:基座、多个立柱、机架、滑动轨道、上模座、驱动电机、多个液压伸缩缸、上凸模、下凹模、注料孔、多个排气孔、多个孔道一、多个孔道二、多个转动盖一、多个转动盖二、多个气压支管一、多个气压支管二、气压总管一、气压总管二、抽气管一、抽气管二、充气管一、充气管二、抽气气缸、充气气缸、控制箱,所述多个立柱安装在基座的四周上,机架安装在立柱上,滑动轨道设置在机架的上,上模座安装在滑动轨道上,驱动电机设置在上模座上,多个液压伸缩缸的两端分别连接上模座和上凸模,下凹模设置在基座上,注料孔设置在上凸模上,多个排气孔设置在上凸模上,多个孔道一和多个孔道二设置在上凸模上,多个转动盖一设置在孔道一的下端,多个转动盖二设置在孔道二的下端,多个气压支管一的两端分别连接孔道一和气压总管一,多个气压支管二的两端分别连接孔道二和气压总管二,抽气管一和抽气管二安装在抽气气缸上,抽气管一与气压总管一连接,抽气管二与气压总管二连接,充气管一和充气管二安装在充气气缸上,充气管一与气压总管一连接,充气管二与气压总管二连接,控制箱与驱动电机、多个液压伸缩缸、抽气气缸、充气气缸控制连接。优选地,还包括导槽、导轨、齿轮、齿、加固支架,所述导槽设置在滑动轨道的底部,导轨设置在上模座上,导轨和导槽配合,齿轮安装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齿设置在滑动轨道的顶部,齿轮和齿啮合,加固支架的两端分别连接驱动电机和上模座。优选地,还包括多个挡块,所述多个挡块设置在孔道一和孔道二的下端,挡块和转动盖一、转动盖二配合。优选地,还包括多个固定销,多个固定孔,所述多个固定销设置在上凸模的周围,多个固定孔设置在下凹模的周围,固定销和固定孔配合。优选地,还包括逆止阀,所述逆止阀设置在注料孔内。优选地,还包括构件收集箱,所述构件收集箱设置在基座上。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基座,以及设置在基座四周上的多个立柱,设置安装在立柱上的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滑动轨道,设置在滑动轨道上的上模座,设置在上模座上的驱动电机,设置两端分别连接上模座和上凸模的多个液压伸缩缸,设置在基座上的下凹模,设置在上凸模上的注料孔,设置在上凸模上的多个排气孔,这样,多个液压伸缩缸带动上凸模向下运动到下凹模上,然后通过注料孔往上凸模和下凹模之间的模腔内注入材料,模腔内多余的空气从排气孔排除,液压伸缩缸继续带动上凸模向下运动将模腔内的材料压紧,提高构件的强度,防止构件出现裂缝,从而提高了构件的质量;通过设置在上凸模上的多个孔道一和多个孔道二,以及设置在孔道一下端的多个转动盖一,设置在孔道二下端的多个转动盖二,设置两端分别连接孔道一和气压总管一的多个气压支管一,设置两端分别连接孔道二和气压总管二的多个气压支管二,设置在抽气气缸上的抽气管一和抽气管二,抽气管一与气压总管一连接,抽气管二与气压总管二连接,设置在充气气缸上的充气管一和充气管二,充气管一与气压总管一连接,充气管二与气压总管二连接,设置控制箱,控制箱与驱动电机、多个液压伸缩缸、抽气气缸、充气气缸控制连接,这样,当材料在模腔内加压的时候,充气气缸通过充气管一、气压总管一、气压支管一向孔道一内充气,让转动盖一产生向模腔方向的压力来平衡模腔内的压力,当模腔内构件加压成形后,充气气缸关闭,抽气气缸通过抽气管一、气压总管一、气压支管一从孔道一内抽气,转动盖一向孔道一内翻转,孔道一和构件之间产生真空负压,构件被牢牢吸附在上凸模底部,液压伸缩缸带动上凸模向上移动,然后驱动电机带动上模座水平移动到预定位置后,抽气气缸关闭,接着充气气缸通过充气管一、气压总管一、气压支管一向孔道一内充气至转动盖一关闭,然后充气气缸通过充气管二、气压总管二、气压支管二向孔道二内充气,转动盖二向外转动,并且孔道二对构件产生向外的压力,使至构件脱落,随后抽气气缸通过抽气管二、气压总管二、气压支管二从孔道二内抽气,使转动盖二关闭,进行下一个构件的加工,从而实现了前轮罩的全自动化的生产,免去了人工脱模取出构件的步骤,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同时,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在滑动轨道底部的导槽,以及设置在模座上的导轨,导轨和导槽配合,设置在驱动电机输出轴上的齿轮,设置滑动轨道顶部的齿,齿轮和齿啮合,设置两端分别连接驱动电机和上模座的加固支架,这样,上模座可以通过驱动电机在滑动轨道上运动,而且导槽和导轨保证了上模座的的稳定性,使得上模座不论是在加工构件还是在水平运动的时候都可以保持稳定,加固支架使驱动电机更牢固的安装在上模座上。同时,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在孔道一和孔道二的下端的多个挡块,挡块和转动盖一、转动盖二配合,这样,转动盖一只能向孔道一内转动,转动盖二只能向孔道二外部转动,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在上凸模周围的多个固定销,以及设置在下凹模周围的多个固定孔,固定销和固定孔配合,这样,可以对上凸模和下凹模进行竖向固定,防止在加压的过程中,上凸模发生侧倾,保证了构件的加工质量。同时,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在注料孔内的逆止阀,可以保证注料完毕模具加压的过程中,材料不会从注料孔倒流出去。同时,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在基座上的构件收集箱,可以在构件脱模的时候方便收集前轮罩,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前轮罩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固定销的局部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滑动轨道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孔道一的局部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导槽的局部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齿轮的局部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转动盖一的局部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挡块的局部示意图。附图说明:1-基座,2-立柱,3-机架,4-滑动轨道,5-上模座,6-驱动电机,7-液压伸缩缸,8-上凸模,9-下凹模,10-注料孔,11-排气孔,12-孔道一,13-孔道二,14-转动盖一,15-转动盖二,16-气压支管一,17-气压支管二,18-气压总管一,19-气压总管二,20-抽气管一,21-抽气管二,22-充气管一,23-充气管二,24-抽气气缸,25-充气气缸,26-控制箱,27-导槽,28-导轨,29-齿轮,30-齿,31-加固支架,32-挡块,33-固定销,34-固定孔,35-逆止阀,36-构件收集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进行进一步说明:图1~8示出了本技术的一种全自动前轮罩模具,包括:基座1、多个立柱2、机架3、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前轮罩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多个立柱(2)、机架(3)、滑动轨道(4)、上模座(5)、驱动电机(6)、多个液压伸缩缸(7)、上凸模(8)、下凹模(9)、注料孔(10)、多个排气孔(11)、多个孔道一(12)、多个孔道二(13)、多个转动盖一(14)、多个转动盖二(15)、多个气压支管一(16)、多个气压支管二(17)、气压总管一(18)、气压总管二(19)、抽气管一(20)、抽气管二(21)、充气管一(22)、充气管二(23)、抽气气缸(24)、充气气缸(25)、控制箱(26),所述多个立柱(2)安装在基座(1)的四周上,机架(3)安装在立柱(2)上,滑动轨道(4)设置在机架(3)的上,上模座(5)安装在滑动轨道(4)上,驱动电机(6)设置在上模座(5)上,多个液压伸缩缸(7)的两端分别连接上模座(5)和上凸模(8),下凹模(9)设置在基座(1)上,注料孔(10)设置在上凸模(8)上,多个排气孔(11)设置在上凸模(8)上,多个孔道一(12)和多个孔道二(13)设置在上凸模(8)上,多个转动盖一(14)设置在孔道一(12)的下端,多个转动盖二(15)设置在孔道二(13)的下端,多个气压支管一(16)的两端分别连接孔道一(12)和气压总管一(18),多个气压支管二(17)的两端分别连接孔道二(13)和气压总管二(19),抽气管一(20)和抽气管二(21)安装在抽气气缸(24)上,抽气管一(20)与气压总管一(18)连接,抽气管二(21)与气压总管二(19)连接,充气管一(22)和充气管二(23)安装在充气气缸(25)上,充气管一(22)与气压总管一(18)连接,充气管二(23)与气压总管二(19)连接,控制箱(26)与驱动电机(6)、多个液压伸缩缸(7)、抽气气缸(24)、充气气缸(25)控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前轮罩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多个立柱(2)、机架(3)、滑动轨道(4)、上模座(5)、驱动电机(6)、多个液压伸缩缸(7)、上凸模(8)、下凹模(9)、注料孔(10)、多个排气孔(11)、多个孔道一(12)、多个孔道二(13)、多个转动盖一(14)、多个转动盖二(15)、多个气压支管一(16)、多个气压支管二(17)、气压总管一(18)、气压总管二(19)、抽气管一(20)、抽气管二(21)、充气管一(22)、充气管二(23)、抽气气缸(24)、充气气缸(25)、控制箱(26),所述多个立柱(2)安装在基座(1)的四周上,机架(3)安装在立柱(2)上,滑动轨道(4)设置在机架(3)的上,上模座(5)安装在滑动轨道(4)上,驱动电机(6)设置在上模座(5)上,多个液压伸缩缸(7)的两端分别连接上模座(5)和上凸模(8),下凹模(9)设置在基座(1)上,注料孔(10)设置在上凸模(8)上,多个排气孔(11)设置在上凸模(8)上,多个孔道一(12)和多个孔道二(13)设置在上凸模(8)上,多个转动盖一(14)设置在孔道一(12)的下端,多个转动盖二(15)设置在孔道二(13)的下端,多个气压支管一(16)的两端分别连接孔道一(12)和气压总管一(18),多个气压支管二(17)的两端分别连接孔道二(13)和气压总管二(19),抽气管一(20)和抽气管二(21)安装在抽气气缸(24)上,抽气管一(20)与气压总管一(18)连接,抽气管二(21)与气压总管二(19)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红管俊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通达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