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上排及下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1907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3 0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船舶修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船舶上排及下水机构,通过纵横交错的轨道,将纵向轨道的与水平面成4‑10度角,纵向轨道的下游端浸没水中,上游端设置卷扬机,用于驱动纵向轨道上的纵向船排车组,利用纵向船排车组支撑水中的船舶,并通过卷扬机控制纵向船排车沿纵向轨道移动,从而将船舶从水中拖上岸,然后利用自带驱动机构的横向轨道车移动至船舶正下方,托起船舶并横向移动至需要停泊的位置,相比传统的利用气囊上排或下水的方式,更有利于船舶在船台上横向移动,从而使船台上能够同时停靠更多的船舶,大大提高船舶的上排及下水效率,节约了大量人工成本。

A Ship Upper Drainage and Underwater Mechanism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hip repair and construction, in particular to a ship's upper platoon and launching mechanism. Through the crisscross track, the longitudinal track is at an angle of 4 to 10 degrees from the horizontal plane. The downstream end of the longitudinal track is submerged in water, and the upstream end is provided with a winch for driving the longitudinal platoon train on the longitudinal track. The longitudinal platoon train is used to support the ship in the water, and the ship in the water is hoisted through the winch. The machine controls the longitudinal ship platoon to move along the longitudinal track, so that the ship can be towed ashore from the water, and then the transverse rail car with its own driving mechanism can be used to move directly below the ship, lift the ship and transversely move to the position where it needs to berth.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way of using air bags to row up or launch, it is more conducive to the transverse movement of the ship on the platform, so that the ship can berth at the same time. More ships, great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hip's upper row and launching, save a lot of labor cos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舶上排及下水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修造
,特别涉及一种船舶上排及下水机构。
技术介绍
当船舶需要拖上船台进行维修或保养时,通常需要借助上排机构将船舶移动至船台的相应位置,当维修或保养完成时,需要借助下水机构将船舶移动至水中,现有技术中,船舶的上排机构多采用橡胶气囊支撑船底,通过牵引机构将船舶拉上船台,这种方式需要提前将大量的气囊充气,铺设在船舶上岸的路径上,需要耗费大量工时,且不利于船舶的横向位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船舶纵向及横向位移的上排及下水机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船舶上排及下水机构,包括船台上设置的轨道组、纵向船排车组、横向船排车和卷扬机;所述轨道组包括一组纵向轨道和两组以上的与纵向轨道交错设置的横向轨道,所述纵向轨道上设置有纵向船排车,所述横向轨道上设置有横向船排车;所述纵向轨道与水平面成4-10度角,所述纵向轨道的上游端设有卷扬机,所述纵向轨道的下游端浸入水中;所述纵向船排车组包括多辆船排车单体,相邻两辆船排车单体之间通过绳索连接,最靠近上游端的船排车单体通过绳索与卷扬机连接;所述船排车单体包括第一基座和第一支撑装置,所述第一基座下部通过滚轮与纵向轨道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装置用于支撑船底;所述横向船排车包括第二基座、第二支撑装置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基座下部通过滚轮与横向轨道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基座沿横向轨道移动,所述第二支撑装置用于支撑船底。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船舶上排及下水机构中,通过纵横交错的轨道,将纵向轨道的与水平面成4-10度角,纵向轨道的下游端浸没水中,上游端设置卷扬机,用于驱动纵向轨道上的纵向船排车组,利用纵向船排车组支撑水中的船舶,并通过卷扬机控制纵向船排车沿纵向轨道移动,从而将船舶从水中拖上岸,然后利用自带驱动机构的横向轨道车移动至船舶正下方,托起船舶并横向移动至需要停泊的位置,相比传统的利用气囊上排或下水的方式,更有利于船舶在船台上横向移动,从而使船台上能够同时停靠更多的船舶,大大提高船舶的上排及下水效率,节约了大量人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船舶上排及下水机构的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船舶上排及下水机构的船排车单体的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船舶上排及下水机构的船排车单体的左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船舶上排及下水机构的横向船排车的主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船舶上排及下水机构的支撑桩的主视图;标号说明:1、轨道组;11、纵向轨道;12、横向轨道;2、船排车单体;21、第一基座;22、第一支撑装置;221、第一液压缸;222、第一支撑板;223、第一气垫;23、第一辅助支撑机构;231、第一辅助液压缸;232、第一辅助支撑板;233、第三气垫;3、横向船排车;31、第二基座;32、第二支撑装置;321、第二液压缸;322、第二支撑板;323、第二气垫;4、卷扬机;5、支撑桩;51、底座;52、第三液压缸;53、第三支撑板;54、第四气垫。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本专利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纵横交错的轨道,将纵向轨道的与水平面成4-10度角,利用纵向船排车组支撑水中的船舶,并通过卷扬机控制纵向船排车沿纵向轨道移动,从而将船舶从水中拖上岸,然后利用自带驱动机构的横向轨道车移动至船舶正下方,托起船舶并横向移动至需要停泊的位置。请参照图1至图5,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船舶上排及下水机构,包括船台上设置的轨道组1、纵向船排车组、横向船排车3和卷扬机4;所述轨道组1包括一组纵向轨道11和两组以上的与纵向轨道11交错设置的横向轨道12,所述纵向轨道11上设置有纵向船排车,所述横向轨道12上设置有横向船排车3;所述纵向轨道11与水平面成4-10度角,所述纵向轨道11的上游端设有卷扬机4,所述纵向轨道11的下游端浸入水中;所述纵向船排车组包括多辆船排车单体2,相邻两辆船排车单体2之间通过绳索连接,最靠近上游端的船排车单体2通过绳索与卷扬机4连接;所述船排车单体2包括第一基座21和第一支撑装置22,所述第一基座21下部通过滚轮与纵向轨道11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装置22用于支撑船底;所述横向船排车3包括第二基座31、第二支撑装置32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基座31下部通过滚轮与横向轨道12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基座沿横向轨道12移动,所述第二支撑装置32用于支撑船底。上述船舶上排及下水机构的工作原理说明:上排:通过卷扬机4牵引绳索带动纵向船排车组浸没至水中,将船舶行驶至纵向船排车组的正上方,通过第一液压缸221调节第一支撑板222的高度,使支撑板的高度适应于相应型号的船底,通过卷扬机4牵引使纵向船排车组向卷扬机4方向移动,使最靠近卷扬机4的纵向船排车单体2的第一支撑板222接触船底,通过摩擦力使船舶拉向船台,使其他船排车单体2陆续接触船底,从而将船舶撑起,将船舶拉至船台,此时横向船排车3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通过横向轨道12移动至船舶的正下方,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可通过液压缸将船舶撑起,通过驱动机构控制下将船舶横向移动至相应的位置,利用支撑桩5支撑船舶,横向船排车3的液压缸收缩,失去对船舶的支撑,再横向移动,用以运输下一船舶。下水:与上述上排的过程相反,先通过横向轨道12车将船舶运送至纵向轨道11上方,再通过纵向轨道11车组将船舶运送至水中。上述船舶上排及下水机构中,通过纵横交错的轨道,将纵向轨道11的与水平面成4-10度角,纵向轨道11的下游端浸没水中,上游端设置卷扬机4,用于驱动纵向轨道11上的纵向船排车组,利用纵向船排车组支撑水中的船舶,并通过卷扬机4控制纵向船排车沿纵向轨道11移动,从而将船舶从水中拖上岸,然后利用自带驱动机构的横向轨道12车移动至船舶正下方,托起船舶并横向移动至需要停泊的位置,相比传统的利用气囊上排或下水的方式,更有利于船舶在船台上横向移动,从而使船台上能够同时停靠更多的船舶,大大提高船舶的上排及下水效率,节约了大量人工成本。进一步的,上述船舶上排及下水机构中,所述第一支撑装置22包括竖直方向移动的第一液压缸221和连接于第一液压缸221上端第一支撑板222,所述第一支撑板222上部设有压力控制器;所述第一液压缸221的缸体固定在第一基座21的中部,所述第一液压缸221的上端连接于第一支撑板222下部。由上述描述可知,由于不同规格的船舶吃水深度不同,通过在船排车单体2上设置液压缸,通过液压缸能够根据不同船舶调节第一支撑板222的高度,方便船排车组支撑不同规格的船舶,通过在第一支撑板222上设置压力控制器,当压力达到预设的阈值时,液压缸停止向上移动,使各船排车单体2的液压缸调节至适宜的位置,使船排车能够更好地支撑船底,避免船底的损坏。进一步的,上述船舶上排及下水机构中,所述第二支撑装置32包括竖直方向移动的第二液压缸321和连接于第二液压缸321上端的第二支撑板322,所述第二液压缸321的缸体固定在第二基座31的中部,所述第二液压缸321的上端焊接于第二支撑板322的下部,所述第二支撑板322的上部设有压力控制器。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在横向船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舶上排及下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船台上设置的轨道组、纵向船排车组、横向船排车和卷扬机;所述轨道组包括一组纵向轨道和两组以上的与纵向轨道交错设置的横向轨道,所述纵向轨道上设置有纵向船排车,所述横向轨道上设置有横向船排车;所述纵向轨道与水平面成4‑10度角,所述纵向轨道的上游端设有卷扬机,所述纵向轨道的下游端浸入水中;所述纵向船排车组包括多辆船排车单体,相邻两辆船排车单体之间通过绳索连接,最靠近上游端的船排车单体通过绳索与卷扬机连接;所述船排车单体包括第一基座和第一支撑装置,所述第一基座下部通过滚轮与纵向轨道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装置用于支撑船底;所述横向船排车包括第二基座、第二支撑装置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基座下部通过滚轮与横向轨道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基座沿横向轨道移动,所述第二支撑装置用于支撑船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上排及下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船台上设置的轨道组、纵向船排车组、横向船排车和卷扬机;所述轨道组包括一组纵向轨道和两组以上的与纵向轨道交错设置的横向轨道,所述纵向轨道上设置有纵向船排车,所述横向轨道上设置有横向船排车;所述纵向轨道与水平面成4-10度角,所述纵向轨道的上游端设有卷扬机,所述纵向轨道的下游端浸入水中;所述纵向船排车组包括多辆船排车单体,相邻两辆船排车单体之间通过绳索连接,最靠近上游端的船排车单体通过绳索与卷扬机连接;所述船排车单体包括第一基座和第一支撑装置,所述第一基座下部通过滚轮与纵向轨道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装置用于支撑船底;所述横向船排车包括第二基座、第二支撑装置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基座下部通过滚轮与横向轨道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基座沿横向轨道移动,所述第二支撑装置用于支撑船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上排及下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装置包括竖直方向移动的第一液压缸和连接于第一液压缸上端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部设有压力控制器;所述第一液压缸的缸体固定在第一基座的中部,所述第一液压缸的上端连接于第一支撑板下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上排及下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装置包括竖直方向移动的第二液压缸和连接于第二液压缸上端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液压缸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清洁马宇南郑静倪锋刘华帮黄晨光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华海晟世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