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构立体车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4566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钢构立体车库,它有框架(1),其特征在于:框架(1)顶部连接至少两台提升机(7),提升机(7)传动连接的至少四根链条(2)分别与载车板(3)相接,框架(1)底部连接轨道(5),至少一台电动载车(6)安装在轨道(5)上。(*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钢构立体车库
本技术涉及钢构立体车库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家庭拥有的轿车量与日俱增,因而轿车停放的问题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目前,现有停车库大都为单层建筑形式,其存在占地面积较大,停放车辆较少的缺点。人们为解决此类问题也设计出一些立体车库,但均存在结构复杂,制造工艺复杂、成本较高、安装不便的缺点,它不适合安装在城市居民区内及公共场所比较拥挤的地方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钢构立体车库,它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占地面积大、停车数量少、结构复杂、安装不便以及它不适合安装在城市居民区内及公共场所比较拥挤的地方使用。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钢构立体车库,它有框架,框架顶部连接至少两台提升机,提升机传动连接的至少四根链条分别与载车板相接,框架底部连接轨道,至少一台电动载车安装在轨道上。为进一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还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完成。至少四个托架与框架相铰连,并分别与载车板底部相接触。框架的中部连接横梁,轨道安装在横梁上,连接有提升机的行车安装在轨道上,提升机传动连接的至少四根链条分别与载车板相接。至少四个托架与框架相铰连,-->并分别与载车板相接触。本技术能够产生的有益效果:因在框架的上部设置由载车板的上车位A、在框架的下部由电动载车设置的下车位C,而在框架的中部由载车板设置中车位B,下车位C及中车位B移动后,上车位A的载车板下移则可载入轿车,然后上车位A提升,中车位B的载车板下移载入轿车后再提升,最后下车位C的电动载车上再载入轿车,它结构简单、容易制作、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可靠,它特别适合在城市居民区内安装使用,市场前景非常广阔。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钢构立体车库,它有权全钢构立体车库,它有框架1,框架1顶部连接至少两台提升机7,提升机7传动连接的至少四根链条2分别与载车板3相接,框架1底部连接轨道5,至少一台电动载车6安装在轨道5上。至少四个托架4与框架1相铰连,并分别与载车板3底部相接触。框架1的中部连接横梁14,轨道10安装在横梁14上,连接有提升机8的行车9安装在轨道10上,提升机8传动连接的至少四根链条13分别与载车板11相接。至少四个托架12与框架1相铰连,并分别与载车板11相接触。制作时,按上述要求加工好各种零部件组装,并可根据需要设置多个上、下车位A、C,还可以增加若干层中车位B。使用时,先将下车位C的电动载车6及中车位B的行车9及载车板11移动,上车位A的载板3-->则下落、载入轿车后提升,然后,中车位B的行车9移动、载车板11下落载入轿车后提升,最后下车位C的电动载车6上再载入轿车。本技术的提升机7、8也可以分别通过传动连接的八根链条2、13与载车板3、11相接。本技术中链条2、13,托架4、12、横梁14、轨道10、5的背面均设置有与其相对应的形状、构造、连接方式均相同的链条、托架、横梁、轨道。本技术未详细描述的技术部分为公知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钢构立体车库,它有框架(1),其特征在于:框架(1)顶部连接至少两台提升机(7),提升机(7)传动连接的至少四根链条(2)分别与载车板(3)相接,框架(1)底部连接轨道(5),至少一台电动载车(6)安装在轨道(5)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至少四个托架(4)与框架(1)相铰连,并分别与载车板(3)底部相接触。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波王示贾元军王建明张爱萍胡国宁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万斯达钢结构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