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AM存储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3674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5: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SRAM存储单元,由两组P型交叉耦合锁存器结构和两组N型交叉耦合锁存器结构以及四个N型传输管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既能实现抗软错误功能,又能在近阈值电压下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SRAM存储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集成电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S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存储单元。
技术介绍
集成电路技术节点的不断先进给芯片的可靠性带来了很多挑战,其中一个挑战就是单粒子效应导致的单粒子翻转(SEU)带来的软错误。软错误可能会发生在不同的电子设备中,例如汽车电子、医疗设备等。近些年,由于工艺节点不断先进,器件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器件尺寸也越来越小,这使得单粒子翻转成为软错误的一个重要来源。另外,低压操作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可穿戴设备、植入式医疗设备、智能电网、无线传感网络等等,现有的大部分抗软错误的SRAM存储单元不能在低压下正确读写。传统的6管SRAM存储单元虽然能在低压下正确读写操作,但是不具备抗软错误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SRAM存储单元,既能实现抗软错误功能,又能在近阈值电压下工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SRAM存储单元,由两组P型交叉耦合锁存器结构和两组N型交叉耦合锁存器结构以及四个N型传输管组成;第一PMOS晶体管的源极和第二PMOS晶体管的源极与电源电压端VDD相连接,第一PMOS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二P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SRAM存储单元,其特征在于:由两组P型交叉耦合锁存器结构和两组N型交叉耦合锁存器结构以及四个N型传输管组成;第一PMOS晶体管的源极和第二PMOS晶体管的源极与电源电压端VDD相连接,第一PMOS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二PMOS晶体管的漏极相连接,其连接的节点记为Q,第二PMOS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PMOS晶体管的漏极相连接,其连接的节点记为A,形成第一组P型交叉耦合锁存器结构;第三PMOS晶体管的源极和第四PMOS晶体管的源极与电源电压端VDD相连接,第三PMOS晶体管的栅极与第四PMOS晶体管的漏极相连接,其连接的节点记为B,第四PMOS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三PMOS晶体管的漏极相连接,其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RAM存储单元,其特征在于:由两组P型交叉耦合锁存器结构和两组N型交叉耦合锁存器结构以及四个N型传输管组成;第一PMOS晶体管的源极和第二PMOS晶体管的源极与电源电压端VDD相连接,第一PMOS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二PMOS晶体管的漏极相连接,其连接的节点记为Q,第二PMOS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PMOS晶体管的漏极相连接,其连接的节点记为A,形成第一组P型交叉耦合锁存器结构;第三PMOS晶体管的源极和第四PMOS晶体管的源极与电源电压端VDD相连接,第三PMOS晶体管的栅极与第四PMOS晶体管的漏极相连接,其连接的节点记为B,第四PMOS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三PMOS晶体管的漏极相连接,其连接的节点记为QN,形成第二组P型交叉耦合锁存器结构;第二NMOS晶体管的漏极和第三NMOS晶体管的栅极与节点Q相连接,第三NMOS晶体管的漏极和第二NMOS晶体管的栅极与节点QN相连接,第二NMOS晶体管的源极和第三NMOS晶体管的源极接地,形成第一组N型交叉耦合锁存器结构;第一NMOS晶体管的漏极和第四NMOS晶体管的栅极与节点A相连接,第四NMOS晶体管的漏极和第一NMOS晶体管的栅极与节点B相连接,第一NMOS晶体管的源极和第四NMOS晶体管的源极接地,形成第二组N型交叉耦合锁存器结构;第五NMOS晶体管的漏极与位线BL相连接,其栅极与字线WL相连接,其源极与节点Q相连接;第六NMOS晶体管的漏极与位线BLB相连接,其栅极与字线WL相连接,其源极与节点QN相连接;第七NMOS晶体管的漏极与位线BL相连接,其栅极与字线WL相连接,其源极与节点B相连接,第八NMOS晶体管的漏极与位线BLB相连接,其栅极与字线WL相连接,其源极与节点A相连接,第五~第八NMOS晶体管为传输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单元,其特征在于,写0的过程如下:设初始状态A、Q、...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