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控制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7212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5: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确保操舵的准确性的车辆控制装置及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车辆具备:左右一对操舵轮,它们可以分别控制制动驱动力;以及操舵力产生装置,其对该操舵轮产生操舵力来控制所述操舵轮的操舵角,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辆控制装置及方法在所述车辆中根据作用于所述操舵轮的横力而针对每一所述操舵轮来控制所述制动驱动力,由此控制所述操舵力产生装置的操舵力或操舵反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控制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控制装置及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对汽车等车辆中配设的操舵力产生装置的操舵力或操舵反力进行控制的车辆控制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在轿车等车辆的操舵装置中,电动动力转向的节能性优异,而且,通过控制,不仅可以引入助力功能,还可以引入主动进行操舵的辅助功能或自动操舵功能,出于这些优点,近来已成为动力转向方式的主流。相对于通过液压回路的作用使液压作用于转向齿条一体的油缸而将力放大的液压动力转向而言,电动动力转向是基于根据反馈操舵扭矩传感器的信息而得的运算结果来进行输出的马达的控制,因追加了马达及其减速机构,从而避免不了摩擦和惯性的增加,导致其控制性存在限制。尤其是在减速机构的齿面摩擦降低、可动部的轻量化、马达的响应性改善等方面没有投入成本的廉价的电动动力转向,其操舵感有时会产生不自然感、不谐调感。此外,在驾驶员不保持(操作)方向盘(也称为转向舵)的自动驾驶中,是通过电动动力转向来产生传递至车轮(操舵轮)的全部操舵力,转向机构整体上的表观刚性相对降低。尤其是柱式电动动力转向,与利用转向齿条来承受动力转向的反力的齿条式或双小齿轮式相比,难以确保安装部的刚性,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控制装置,其控制车辆,所述车辆具备:左右一对操舵轮,它们可以分别控制制动力或驱动力;以及操舵力产生装置,其对该操舵轮产生操舵力来控制所述操舵轮的操舵角,该车辆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根据作用于所述操舵轮的横力而针对每一所述操舵轮来控制所述制动力或驱动力,由此控制所述操舵力产生装置的操舵力或操舵反力。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4.12 JP 2016-0795901.一种车辆控制装置,其控制车辆,所述车辆具备:左右一对操舵轮,它们可以分别控制制动力或驱动力;以及操舵力产生装置,其对该操舵轮产生操舵力来控制所述操舵轮的操舵角,该车辆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根据作用于所述操舵轮的横力而针对每一所述操舵轮来控制所述制动力或驱动力,由此控制所述操舵力产生装置的操舵力或操舵反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力根据所述操舵轮的操舵角和所述车辆的车速加以运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力根据所述车辆的横向加速度加以运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横力和预先决定的所述操舵力产生装置的操舵力或操舵反力的目标值来控制所述制动力或驱动力。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以所述横力越大、所述左右一对操舵轮的制动力或驱动力的左右差越是增大的方式控制所述制动力或驱动力。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具备区别于所述左右一对操舵轮而另行设置的其他车轮,该车辆控制装置以补偿因控制所述操舵轮的制动力或驱动力而产生的横摆力矩的过剩与不足量的方式控制所述其他车轮的制动力或驱动力。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具备区别于所述左右一对操舵轮而另行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秋山悠基高桥绚也印南敏之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