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北京大学专利>正文

2-芳甲酰胺基噻吩-3-羧酸类衍生物作为ANO1蛋白抑制剂的用途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69153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如通式(I)所示的2‑芳甲酰胺基噻吩‑3‑羧酸类化合物作为ANO1蛋白抑制剂的用途,其中,各取代基的定义详见说明书。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该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包含其的药物组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芳甲酰胺基噻吩‑3‑羧酸类化合物具有ANO1蛋白抑制的药理学作用,具有镇痛或麻醉和肿瘤增殖抑制的药效学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2-芳甲酰胺基噻吩-3-羧酸类衍生物作为ANO1蛋白抑制剂的用途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
,具体地说,涉及2-芳甲酰胺基噻吩-3-羧酸类化合物具有ANO1(Anoctamin1,或TMEM16A)蛋白抑制作用,可用于镇痛或麻醉相关药物开发。
技术介绍
疼痛是除了血压、呼吸、脉搏和体温之外的第五生命体征,控制患者疼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研究开发更加高效、副作用更小的止痛药物具有重大意义。除典型的中枢阿片受体镇痛药和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之外,目前临床上鲜有其他类型的镇痛药物。而上述二者在应用上又有各自的局限性。中枢镇痛药物,包括成瘾性、耐药性在内的多种不良反应广泛存在。外周解热镇痛药物也存在局限性。其一是胃肠道不良反应,例如环氧合酶(COX)选择性较差的阿司匹林及扑热息痛等;其二是由于选择性过高带来的心血管不良反应,例如COX-2选择性抑制剂罗非昔布;另外,COX抑制剂对肾脏均有影响,主要包括钠、钾潴留,严重的引起急性肾衰竭、间质性肾炎等。除镇痛药物自身的应用局限之外,临床上还有很多疼痛类型无特效药。例如部分慢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其具有痛感强烈、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在这些疼痛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如通式(1)所示的2‑芳甲酰胺基噻吩‑3‑羧酸类化合物,或其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立体异构体、前药、盐、溶剂化物或者水合物,作为ANO1蛋白抑制剂的用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如通式(1)所示的2-芳甲酰胺基噻吩-3-羧酸类化合物,或其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立体异构体、前药、盐、溶剂化物或者水合物,作为ANO1蛋白抑制剂的用途:其中,R1选自:氢、未取代的C1-C4烷基、取代的苯基、未取代的萘基或取代的萘基,这里,所述的取代的苯基是指苯环上的一个或多个氢被下列基团所取代:未取代的C1-C4烷基、卤代的C1-C4烷基、未取代的C1-C4烷氧基、卤代的C1-C4烷氧基、苯基、或卤素;R2选自:氢、未取代的C1-C4烷基;或者R1和R2形成下列结构:这里,R3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未取代的C1-C4烷基;R5和R6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未取代的C1-C4烷基、或未取代的C1-C4烷氧基;Ar选自未取代的苯基或取代的苯基、未取代的萘基或取代的萘基、未取代的噻吩基或取代的噻吩基,这里,所述的取代的苯基是指苯环上的一个或多个氢被下列基团所取代:未取代的C1-C4烷基、卤代的C1-C4烷基、未取代的C1-C4烷氧基、卤代的C1-C4烷氧基、或卤素;所述的取代的萘基是指萘环上的一个或多个氢被下列基团所取代:未取代的C1-C4烷基、卤代的C1-C4烷基、未取代的C1-C4烷氧基、卤代的C1-C4烷氧基、或卤素;所述的取代的噻吩基是指噻吩环上的一个或多个氢被下列基团所取代:未取代的C1-C4烷基、卤代的C1-C4烷基、未取代的C1-C4烷氧基、卤代的C1-C4烷氧基、或卤素。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选自ANO1抑制相关的镇痛、麻醉、治疗哮喘、治疗痢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中,R1为:4-甲氧基苯基、4-三氟甲基苯基、4-叔丁基苯基、α-萘基、β-萘基、4-苯基苯基、4-氯苯基、4-氟苯基、或2,4-二氯苯基;R2选自:氢、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或叔丁基。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化合物选自:2-(4-叔丁基苯基甲酰氨基)-4-(4-甲氧基苯基)噻吩-3-羧酸;2-(噻吩-2-甲酰氨基)-4-(4-甲氧基苯基)-噻吩-3-羧酸;2-(4-叔丁基苯基甲酰氨基)-4-(4-三氟甲基苯基)噻吩-3-羧酸;2-(4-叔丁基苯基甲酰氨基)-4-(4-氯苯基)噻吩-3-羧酸;2-(4-叔丁基苯基甲酰氨基)-4-(4-叔丁基苯基)噻吩-3-羧酸;2-(4-甲氧基苯基甲酰氨基)-4-(4-叔丁基苯基)噻吩-3-羧酸;2-(2-萘基甲酰氨基)-4-(4-叔丁基苯基)噻吩-3-羧酸;2-(4-叔丁基苯基甲酰氨基)-4-(4-氟苯基)噻吩-3-羧酸;2-(4-叔丁基苯基甲酰氨基)-4-(4-苯基苯基)噻吩-3-羧酸;2-(4-叔丁基苯基甲酰氨基)-4-(2,4-二氯苯基)噻吩-3-羧酸;2-(1-萘基甲酰氨基)-4-(4-氯苯基)噻吩-3-羧酸;2-(2-萘基甲酰氨基)-4-(4-氯苯基)噻吩-3-羧酸;2-(2,4-二氯苯基甲酰氨基)-4-(4-氯苯基)噻吩-3-羧酸;2-(噻吩-2-甲酰氨基)-4-(4-氯苯基)噻吩-3-羧酸;2-((4-甲基-1-萘基)甲酰氨基)-4-(4-氯苯基)噻吩-3-羧酸;2-(4-叔丁基苯甲酰氨基)-8H-茚并[2,1-b]噻吩-3-羧酸;2-(4-叔丁基苯甲酰氨基)-8,8-二甲基-茚并[2,1-b]噻吩-3-羧酸;2-(4-叔丁基苯甲酰氨基)-5-甲氧基-8H-茚并[2,1-b]噻吩-3-羧酸;2-(4-叔丁基苯甲酰氨基)-6-甲氧基-8H-茚并[2,1-b]噻吩-3-羧酸;2-(噻吩-2-甲酰氨基)-8-氢-茚并[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亮仁王克威王昱曦高鉴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