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顶用行李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4244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5 18: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顶用行李架,通过将行李架本体设置在安装槽内车顶饰条上方,且与行李架本体直接与车顶粘接,而且,通过设置连接结构,与行李架本体连接的同时,还与安装槽的槽壁接触配合,从而实现行李架本体通过连接结构与车顶牢固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车顶不预留凸焊螺栓,同时车顶饰条不开孔,即可实现连接固定,且消费者也能够后期自行加装车行李架本体,便于操作,且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车行李架本体于车顶之间的连接强度满足设计指标要求;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摩擦块,可以根据行李架本体的设计负载重量,进行摩擦块长度灵活设计,使车行李架本体充分满足消费者使用需求。

A roof rack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oof luggage rack. By setting the body of the luggage rack on the top of the roof decoration bar in the installation slot, and bonding directly with the body of the luggage rack, the body of the luggage rack is connected with the body of the luggage rack by setting a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at the same time contacting and cooperating with the groove wall of the installation slot, thereby realizing the body of the luggage rack through. The over-connection structure is firmly connected with the roof; the invention enables the roof to be fixed without retaining convex welding bolts, and the roof decorative strip is not perforated, and the consumers can install the body of the luggage rack on their own later stage, which is easy to operate and meets the individual needs of consumers; in addition, the body of the luggage rack of the invention is on the roof of the car. The connecting strength of the friction blocks can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the length of the friction blocks can be flexibly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load weight of the luggage rack body, so that the luggage rack body can fully meet the needs of consum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顶用行李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行李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顶用行李架。
技术介绍
行李架本体指的是加装在车身顶部,用来安全方便地固定行李的支撑架或部件,一般用于两厢式的旅行车,SUV和MPV等车型上。现有行李架本体安装结构,必须在车顶钣金上凸焊螺栓,同时在顶饰条上增加开孔结构,然后通过螺母进行打紧连接,装配工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顶用行李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避免在车顶钣金上凸焊螺栓。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顶用行李架,所述车顶用行李架包括:车顶饰条,设置在车顶在安装槽内;设置在安装槽内车顶饰条上方的行李架本体,与车顶粘接;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行李架本体连接,且所述连接结构还与安装槽的槽壁接触配合。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固定在行李架本体下表面的螺母;设置在螺母下方且横向设置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中部设置有穿孔;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杆两端且与第一连杆两端轴连接的第二连杆、第三连杆,且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均可在竖直面旋转,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的外侧均设置有摩擦块;设置在穿孔下方的驱动块;与第二连杆下端轴连接的第四连杆,第四连杆一端与驱动块连接,且第四连杆可带动驱动块在竖直面旋转;与第三连杆下端轴连接的第五连杆,第五连杆一端与驱动块连接,且第五连杆可带动驱动块在竖直面旋转;依次穿设在行李架本体的穿孔、螺母上的驱动螺栓,驱动螺栓的下端与驱动块接触,且用于向下推动驱动块,使得两个摩擦块分别向两侧移动,并与安装槽的槽壁压紧。作为优选,所述摩擦块位于行李架本体与安装槽的槽壁之间的间隙内。作为优选,所述摩擦块采用橡胶块。作为优选,所述驱动块上表面设置有卡槽,所述驱动螺栓的下端与所述卡槽配合。作为优选,所述驱动块上设置有螺纹通孔,所述驱动螺栓的下部的直径小于上部的直径,所述驱动螺栓的下部穿设在所述螺纹通孔内,且所述驱动螺栓的上部与下部的连接处卡在螺纹通孔上方。作为优选,所述车顶用行李架还包括端盖,所述行李架本体两端的上方均设置有所述端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顶用行李架,通过将行李架本体设置在安装槽内车顶饰条上方,且与行李架本体直接与车顶粘接,而且,通过设置连接结构,与行李架本体连接的同时,还与安装槽的槽壁接触配合,从而实现行李架本体通过连接结构与车顶牢固连接;本专利技术使得车顶不预留凸焊螺栓,同时车顶饰条不开孔,即可实现连接固定,且消费者也能够后期自行加装车行李架本体,便于操作,且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另外,本专利技术车行李架本体于车顶之间的连接强度满足设计指标要求;本专利技术中的摩擦块,可以根据行李架本体的设计负载重量,进行摩擦块长度灵活设计,使车行李架本体充分满足消费者使用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顶用行李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车顶,2-安装槽,3-车顶饰条,4-连接结构,41-第一连杆,42-第二连杆,43-第三连杆,44-第四连杆,45-第五连杆,46-摩擦块,47-驱动螺栓,48-驱动块,5-行李架本体,51-螺母,6-端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顶用行李架,所述车顶用行李架包括:车顶饰条3,设置在车顶1在安装槽2内;设置在安装槽2内车顶饰条3上方的行李架本体5,与车顶1粘接;连接结构4,所述连接结构4与所述行李架本体5连接,且所述连接结构4还与安装槽2的槽壁接触配合。其中,行李架本体5与车顶1粘接,一般可通过3M胶直接粘接,避免对车顶1或行李架本体5进行打孔等操作,简单而实用,增加行李架本体5与车顶1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增加行李架本体5底座与车顶1之间的密封性;连接结构4的实现方式有多种,如可与安装槽2的槽壁通过压紧实现摩擦力配合,从而实现连接结构4的固定,也可通过粘接实现固定,等等;本实施例中,即采用摩擦力配合,具体地,如图2所示,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结构4包括:固定在行李架本体5下表面的螺母51;设置在螺母51下方且横向设置的第一连杆41,所述第一连杆41中部设置有穿孔;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杆41两端且与第一连杆41两端轴连接的第二连杆42、第三连杆43,且第二连杆42、第三连杆43均可在竖直面旋转,第二连杆42与第三连杆43的外侧均设置有摩擦块46;设置在穿孔下方的驱动块48;与第二连杆42下端轴连接的第四连杆44,第四连杆44一端与驱动块48连接,且第四连杆44可带动驱动块48在竖直面旋转;与第三连杆43下端轴连接的第五连杆45,第五连杆45一端与驱动块48连接,且第五连杆45可带动驱动块48在竖直面旋转;依次穿设在行李架本体5的穿孔、螺母51上的驱动螺栓47,驱动螺栓47的下端与驱动块48接触,且用于向下推动驱动块48,使得两个摩擦块46分别向两侧移动,并与安装槽2的槽壁压紧。其中,车顶饰条3不开孔,本实施例设计一种多连杆结构,包括各个连杆,行李架本体5通过该多连杆结构与车顶1进行连接;具体地,驱动螺栓47与螺母51配合,向下拧动驱动螺栓47,使得驱动螺栓47相对螺母51和行李架本体5向下运动,驱动螺栓47下端推动驱动块48向下运动,由于驱动块48分别与左右两侧的第四连杆44、第五连杆45轴接,同时,第四连杆44、第五连杆45又分别与第二连杆42、第三连杆43轴接,即可实现驱动块48推动第四连杆44和第二连杆42、以及第五连杆45和第三连杆43分别向两侧运动,即实现两侧的两侧驱动块48分别向两侧挤压,在有限范围内,驱动块48与安装槽2的两侧槽壁实现压紧,且之间即产生摩擦力,从而实现驱动块48与车顶1的相对静止,即实现与其连接的行李架本体5与车顶1的固定。作为优选,所述摩擦块46位于行李架本体5与安装槽2的槽壁之间的间隙内。作为优选,所述摩擦块46采用橡胶块。其中,本实施例中,通过压缩橡胶块,使行李架本体5与车顶1进行连接,同时在行李架本体5底部上粘接3M胶带,增加行李架本体5于车顶1之间的连接强度,经过测量,行李架本体5能够承载20kg的负载,满足设计指标要求;且可以根据行李架本体5的设计负载重量,对各个连杆长度进行对应设计,使得两个橡胶块之间的距离得以灵活设计,使行李架本体5充分满足消费者使用需求。作为优选,所述驱动块48上表面设置有卡槽,所述驱动螺栓47的下端与所述卡槽配合。作为优选,所述驱动块48上设置有螺纹通孔,所述驱动螺栓47的下部的直径小于上部的直径,所述驱动螺栓47的下部穿设在所述螺纹通孔内,且所述驱动螺栓47的上部与下部的连接处卡在螺纹通孔上方。其中,驱动块48上设置对应结构与驱动螺栓47进行配合,便于运动传递,可以是只设置一个卡槽,对驱动螺栓47底部横向实现限位,防止跑偏,便于驱动螺栓47对驱动块48实现向下推动;也可以设置通孔,在其内部设置螺纹,与驱动螺栓47实现配合,以实现驱动螺栓47对驱动块48实现向下推动,以及在回位时,驱动螺栓47对驱动块48实现向上拉动。作为优选,所述车顶用行李架还包括端盖6,所述行李架本体5两端的上方均设置有所述端盖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顶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顶用行李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用行李架包括:车顶饰条,设置在车顶在安装槽内;设置在安装槽内车顶饰条上方的行李架本体,与车顶粘接;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行李架本体连接,且所述连接结构还与安装槽的槽壁接触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顶用行李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用行李架包括:车顶饰条,设置在车顶在安装槽内;设置在安装槽内车顶饰条上方的行李架本体,与车顶粘接;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行李架本体连接,且所述连接结构还与安装槽的槽壁接触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用行李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固定在行李架本体下表面的螺母;设置在螺母下方且横向设置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中部设置有穿孔;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杆两端且与第一连杆两端轴连接的第二连杆、第三连杆,且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均可在竖直面旋转,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的外侧均设置有摩擦块;设置在穿孔下方的驱动块;与第二连杆下端轴连接的第四连杆,第四连杆一端与驱动块连接,且第四连杆可带动驱动块在竖直面旋转;与第三连杆下端轴连接的第五连杆,第五连杆一端与驱动块连接,且第五连杆可带动驱动块在竖直面旋转;依次穿设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刚齐刚崔晶费翔汪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