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用全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0200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0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用全热交换器,包括全热交换器壳体,在全热交换器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全热交换芯体,在全热交换器壳体的一侧设置有进风机箱,在进风机箱内安装有进风机,在进风机箱的一端连接有新风进气管,在全热交换器壳体的另一侧设置有排风机箱,在排风机箱内安装有排风机,在排风机箱的一端连接有排风出气管,新风进气管通过车顶部分与第一风帽连接,排风出气管通过车顶部分与第二风帽连接,在排风出气管内设置有防尘网,在全热交换器壳体的下端连通有风箱,风箱内设置有新风出气管,新风出气管,新风出气管接入空调机组回风口,风箱内设置有排风进气管,并在风箱内设置有移动隔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车辆用全热交换器
本技术涉及轨道车辆换热
,尤其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用全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在目前的城市建设以及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通中,轨道交通(包括地铁和城际轨道交通)越来越受到青睐,地铁和城际轨道交通已成为城市及城市群建设的主要工程之一。随着城市建设中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不仅对轨道车辆的外形有新的要求,而且对轨道车辆的性能和节能程度也有更高的要求。目前的轨道车空调能耗高,不仅影响乘坐的舒适性而且费电费钱,其中,带电加热的冷暖型空调的耗能更大,不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用全热交换器。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轨道车辆用全热交换器,包括全热交换器壳体,在所述全热交换器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全热交换芯体,在所述全热交换器壳体的一侧设置有进风机箱,在所述进风机箱内安装有进风机,在所述进风机箱的一端连接有新风进气管,在所述全热交换器壳体的另一侧设置有排风机箱,在所述排风机箱内安装有排风机,在所述排风机箱的一端连接有排风出气管,所述新风进气管通过车顶部分与第一风帽连接,所述排风出气管通过车顶部分与第二风帽连接,在所述排风出气管内设置有防尘网,在所述全热交换器壳体的下端连通有风箱,所述风箱内设置有新风出气管,所述新风出气管,所述新风出气管接入空调机组回风口,所述风箱内设置有排风进气管,并在所述风箱内设置有移动隔板。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新风进气管和排风进气管内安装有初效过滤网,所述初效过滤网的材料为单层初效过滤棉。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全热交换芯体采用菱形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风出气管设置成无遮挡方式,所述排风机为离心式风机。全热交换器设四个口,分别为新风进气管、排风出气管、新风出气管以及排风进气管,新风进气管和排风出气管分别通过车顶部分与风帽连接,以保证室外新风的进入及室内废气的排出;因车顶空间有限,将排风出气管设置成无遮挡方式,内置排风机,以有效吸入车顶上方空间中的回风;新风出气管需接入空调机组回风口,因此加设风箱,将新风流向由垂直方向转为水平方向。新风进气管和排风进气管内安装有初效过滤网,材料为单层初效过滤棉,以减轻对全热交换芯体的污染,延长其使用寿命;排风出气管内设置有防尘网,防止异物进入。整个轨道车辆全热交换器设置为可拆卸的,当需要更换初效过滤网、防尘网及全热交换芯体时,便于进行拆卸并从长度方向更换。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全热交换器是一种高效节能的热回收装置,通过回收排气中的余热对引入空调系统的新风进行预热或预冷,在新风进入室内或空调机组的表冷器进行热湿处理之前,降低增加新风焓值。有效降低空调系统负荷,节省空调系统能耗和运行费用。2、受制于安装空间的限制,针对轨道车辆,在车顶空间进行设计,产品结构紧凑,设计安装在车体顶部,能够满足尺寸、重量等安装条件;将全热交换器与空调机组单元有效结合,不影响客室内的空气流场,同时能减小蒸发器负荷和压缩机功耗,可选用较小型的空调机组;全热交换器放置在空调机组外,与原空调机组相互独立,不影响空调机组的使用安装,能较快应用;同时考虑到轨道车辆环境的特殊性,人员流动量大,空气浑浊,因此设计独特的过滤装置,以达到净化空气质量的目标,鉴于后期维修,产品以模块化可拆卸为设计背景,便于全热交换芯体及过滤网的使用更换,以方便后续清理、保养以及维修。3、全热交换器在轨道车辆上与空调机组结合,设计出不同车型及工况的全热交换器的整体构型,采用菱形全热交换芯体,降低机组热湿处理负荷,实现热交换效率提高50%,有效降低轨道车辆的新风负荷,突破长期以来轨道车空调能耗高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用全热交换器,包括全热交换器壳体1,在所述全热交换器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全热交换芯体2,在所述全热交换器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进风机箱3,在所述进风机箱3内安装有进风机31,在所述进风机箱3的一端连接有新风进气管4,在所述全热交换器壳体1的另一侧设置有排风机箱5,在所述排风机箱5内安装有排风机51,在所述排风机箱5的一端连接有排风出气管6,所述新风进气管4通过车顶部分与第一风帽41连接,所述排风出气管6通过车顶部分与第二风帽61连接,在所述排风出气管6内设置有防尘网62,在所述全热交换器壳体1的下端连通有风箱7,所述风箱7内设置有新风出气管8,所述新风出气管8,所述新风出气管8接入空调机组回风口,所述风箱7内设置有排风进气管9,并在所述风箱7内设置有移动隔板10。在所述新风进气管4和排风进气管9内安装有初效过滤网,所述初效过滤网的材料为单层初效过滤棉,所述全热交换芯体2采用菱形结构,所述排风出气管6设置成无遮挡方式,所述排风机51为离心式风机。其工作原理为:全热交换器设四个口,分别为新风进气管4、排风出气管6、新风出气管8以及排风进气管9,新风进气管4和排风出气管6分别通过车顶部分与风帽连接,以保证室外新风的进入及室内废气的排出;因车顶空间有限,将排风出气管6设置成无遮挡方式,内置排风机51,以有效吸入车顶上方空间中的回风;新风出气管8需接入空调机组回风口,因此加设风箱,将新风流向由垂直方向转为水平方向。新风进气管4和排风进气管9内安装有初效过滤网,材料为单层初效过滤棉,以减轻对全热交换芯体的污染,延长其使用寿命;排风出气管6内设置有防尘网,防止异物进入。整个轨道车辆全热交换器设置为可拆卸的,当需要更换初效过滤网、防尘网及全热交换芯体2时,便于进行拆卸并从长度方向更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车辆用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全热交换器壳体(1),在所述全热交换器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全热交换芯体(2),在所述全热交换器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进风机箱(3),在所述进风机箱(3)内安装有进风机(31),在所述进风机箱(3)的一端连接有新风进气管(4),在所述全热交换器壳体(1)的另一侧设置有排风机箱(5),在所述排风机箱(5)内安装有排风机(51),在所述排风机箱(5)的一端连接有排风出气管(6),所述新风进气管(4)通过车顶部分与第一风帽(41)连接,所述排风出气管(6)通过车顶部分与第二风帽(61)连接,在所述排风出气管(6)内设置有防尘网(62),在所述全热交换器壳体(1)的下端连通有风箱(7),所述风箱(7)内设置有新风出气管(8),所述新风出气管(8),所述新风出气管(8)接入空调机组回风口,所述风箱(7)内设置有排风进气管(9),并在所述风箱(7)内设置有移动隔板(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车辆用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全热交换器壳体(1),在所述全热交换器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全热交换芯体(2),在所述全热交换器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进风机箱(3),在所述进风机箱(3)内安装有进风机(31),在所述进风机箱(3)的一端连接有新风进气管(4),在所述全热交换器壳体(1)的另一侧设置有排风机箱(5),在所述排风机箱(5)内安装有排风机(51),在所述排风机箱(5)的一端连接有排风出气管(6),所述新风进气管(4)通过车顶部分与第一风帽(41)连接,所述排风出气管(6)通过车顶部分与第二风帽(61)连接,在所述排风出气管(6)内设置有防尘网(62),在所述全热交换器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泽民臧建彬张忠斌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知民通风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