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多路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6799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7 04:54
一种集成多路阀,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油联、第一工作联、第二工作联、第三工作联、第四工作联、第五工作联和第六工作联,第一工作联和第二工作联之间连接有第一过渡阀,第二工作联与第三工作联之间连接有第二过渡阀,第三工作联与第四工作联之间连接有第三过渡阀,第一过渡阀包括第一过渡阀体以及设置于第一过渡阀体上的两个节流阀和梭阀,第一过渡阀体上设有第十一油口、第十二油口和第二进油口,第二过渡阀包括第二过渡阀体以及设置于第二过渡阀体上且相互串联的第一单向阀、减压阀以及与减压阀并联的第二单向阀,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的流通方向相反;第三过渡阀包括第三过渡阀体以及设于第三过渡阀体上且串联的节流阀和液控单向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多路阀
本技术涉及液压阀,特别涉及一种集成多路阀。
技术介绍
煤矿机械是专门用于煤矿开采的机械,主要用于煤矿的采掘、支护、运输、洗选等生产过程的矿山机械,如煤矿用履带式全液压坑道钻机的液压系统中具有多个工作联组成,各个工作联之间通过若干管路以及液压元件进行连接,由于煤矿用履带式全液压坑道钻机要实现的动作多种多样,因此工作联之间的管路连接也相对复杂,导致整个液压系统的管路布置繁杂,占用空间大,维修不方便,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成度高、管路布局紧凑、成本较低的集成多路阀。本技术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集成多路阀,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油联、第一工作联、第二工作联、第三工作联、第四工作联、第五工作联和第六工作联,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工作联和第二工作联之间紧密连接有第一过渡阀,第二工作联与第三工作联之间紧密连接有第二过渡阀,第三工作联与第四工作联之间紧密连接有第三过渡阀,进油联包括进油阀体,进油阀体内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工作联相通的第一进油通道和第二进油通道,进油阀体上设置有与第一进油通道连通的第一进油口和与第二进油通道连通的第一回油口以及与所述第一进油口连通并用于检测第一进油口的液压油压力的第一测压口;第一过渡阀包括第一过渡阀体以及设置于第一过渡阀体上的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和梭阀,第一过渡阀体上设置有第十一油口、第十二油口和第二进油口,第二过渡阀包括第二过渡阀体以及设置于第二过渡阀体上且相互串联的第一单向阀、减压阀以及与所述减压阀并联的第二单向阀,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的流通方向相反;第三过渡阀包括第三过渡阀体以及设置于第三过渡阀体上且相互串联的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和液控单向阀。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工作联之间紧密设置过渡阀,用于将两工作联之间的各个管路以及连接元件集成于过渡阀的阀体内,提高了多路阀的集成度,使得多路阀内的管路布局紧凑,减少了换向阀之间连接的管路,节省了空间,降低了成本。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工作联包括第一阀体以及设置于第一阀体内的第一换向阀,第一阀体内设置有第一油口、第二油口、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第五通道和第六通道,第一阀体内还设置有一与所述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连通的第一主油路通道,第一换向阀包括第一阀杆,第一阀杆上依次设置有第一环槽、第二环槽、第三环槽和第四环槽。优选的,所述的第二工作联包括第二阀体以及设置于第二阀体内的第二换向阀,第二阀体内设置有第二测压口、第七通道、第八通道和第九通道,第二阀体内还设置有一第二主油路通道,第二换向阀包括第二阀杆,第二阀杆上依次设置有第五环槽、第六环槽和第七环槽,第二主油路通道与所述第六环槽相对。优选的,所述第三工作联包括第三阀体以及设置于第三阀体内的第三换向阀,第三阀体上设置有第三油口、第四油口、第十通道、第十一通道和第十二通道,第五换向阀包括第五阀杆,第五阀杆上依次设置有第七环槽、第八环槽、第九环槽、第十环槽和第十一环槽。优选的,第四工作联包括第四阀体以及设置于第四阀体内的第四换向阀,第四阀体上设置有第五油口、第六油口、第十三通道、第十四通道、第十五通道、第十六通道、第十七通道和第十八通道,第五油口和第六油口分别与执行元件连接,第四阀体内还设置有一与所述第十五通道和第十六通道连通的第四主油路通道,第四换向阀为三位六通阀,包括第四阀杆,第四阀杆上依次设置有第十二环槽、第十三环槽、第十四环槽和第十五环槽。优选的,第五工作联包括第五阀体以及设置于第五阀体内的第五换向阀,第五阀体上设置有第七油口、第八油口、第十九通道、第二十通道、第二十一通道、第二十二通道、第二十三通道和第二十四通道,第七油口和第八油口均作为工作油口且分别与一执行元件连接,第七油口设置于第二十通道的一端,第八油口设置于第二十三通道的一端,第五阀体内还设置有一与所述第二十一通道和第二十二通道连通的第五主油路通道,第五换向阀为三位六通阀,包括第五阀杆,第五阀杆上依次设置有第十六环槽、第十七环槽、第十八环槽和第十九环槽。优选的,所述的第六工作联包括第六阀体以及设置于第六阀体内的第六换向阀,第六阀体上设置有第九油口、第十油口、第二回油口以及第二十七通道、第二十五通道、第二十六通道和第二回油通道,第九油口和第十油口作为工作油口分别与一执行元件连接,第六换向阀为二位三通阀,包括第六阀杆,第六阀杆上依次设置有第二十五环槽和第二十六环槽。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多路阀上各个换向阀之间的连接元件以及连接管路集成于一过渡阀体内,通过将过渡阀体与各个换向阀的阀体固定连接,提高了多路阀的集成度,使得多路阀内的管路布局紧凑,减少了换向阀之间连接的管路,优化了管路布置,节省了空间,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进油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第一工作连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的第二工作联的第一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所述的第二工作联的第二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所述的第三工作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所述的第四工作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所述的第五工作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所述的第六工作联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所述的第一过渡阀的主视图;图12是本技术所述的第一过渡阀的侧视图;图13是图12中B-B剖面示意图;图14是图12中C-C剖面示意图;图15是本技术所述的第二过渡阀的侧视图;图16是本技术所述的第二过渡阀主视图;图17是本技术所述的第三过渡阀的示意图;图18是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中:1000、进油联;1004、进油阀体;1003、第一进油通道;1005、第二进油通道;1006、第一回油通道;1001、第一进油口;1002、第一回油口;1007、第一测压口;100、第一工作联;111、第一阀体;112、第一换向阀;109、第一油口;110、第二油口;101、第一通道;102、第二通道;103、第三通道;104、第四通道;105、第五通道;106、第六通道;108、第一主油路通道;107、第一阀杆;1074、第一环槽;1073、第二环槽;1072、第三环槽;1071、第四环槽;200、第二工作联;201、第二阀体;202、第二换向阀;207、第二测压口;205、第七通道;206、第八通道;208、第九通道;204、第二主油路通道;203、第二阀杆;2031、第五环槽;2032、第六环槽;300、第三工作联;301、第三阀体;308、第三换向阀;302、第三油口;303、第四油口;304、第十通道;306、第十一通道;305、第十二通道;309、第三阀杆;3094、第七环槽;3093、第八环槽;3096、第九环槽;3092、第十环槽;3091、第十一环槽;400、第四工作联;411、第四阀体;412、第四换向阀;409、第五油口;410、第六油口;401、第十三通道;402、第十四通道;403、第十五通道;404、第十六通道;405、第十七通道;406、第十八通道;408、第四主油路通道;407、第四阀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多路阀,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油联(1000)、第一工作联(100)、第二工作联(200)、第三工作联(300)、第四工作联(400)、第五工作联(500)和第六工作联(600),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工作联(100)和第二工作联(200)之间紧密连接有第一过渡阀(700),第二工作联(200)与第三工作联(300)之间紧密连接有第二过渡阀(800),第三工作联(300)与第四工作联(400)之间紧密连接有第三过渡阀(900),进油联(1000)包括进油阀体(1004),进油阀体(1004)内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工作联(100)相通的第一进油通道(1003)和第二进油通道(1005),进油阀体(1004)上设置有与第一进油通道(1003)连通的第一进油口(1001)和与第二进油通道(1005)连通的第一回油口(1002)以及与所述第一进油口(1001)连通并用于检测第一进油口(1001)的液压油压力的第一测压口(1007);第一过渡阀(700)包括第一过渡阀体(701)以及设置于第一过渡阀体(701)上的第一节流阀(711)、第二节流阀(905)和梭阀(712),第一过渡阀体(701)上设置有第十一油口(702)、第十二油口(703)和第二进油口(704),第二过渡阀(800)包括第二过渡阀体(801)以及设置于第二过渡阀体(801)上且相互串联的第一单向阀(805)、减压阀(806)以及与所述减压阀(806)并联的第二单向阀(807),第一单向阀(805)和第二单向阀(807)的流通方向相反;第三过渡阀(900)包括第三过渡阀体(901)以及设置于第三过渡阀体(901)上且相互串联的第一节流阀(711)、第二节流阀(905)和液控单向阀(90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多路阀,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油联(1000)、第一工作联(100)、第二工作联(200)、第三工作联(300)、第四工作联(400)、第五工作联(500)和第六工作联(600),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工作联(100)和第二工作联(200)之间紧密连接有第一过渡阀(700),第二工作联(200)与第三工作联(300)之间紧密连接有第二过渡阀(800),第三工作联(300)与第四工作联(400)之间紧密连接有第三过渡阀(900),进油联(1000)包括进油阀体(1004),进油阀体(1004)内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工作联(100)相通的第一进油通道(1003)和第二进油通道(1005),进油阀体(1004)上设置有与第一进油通道(1003)连通的第一进油口(1001)和与第二进油通道(1005)连通的第一回油口(1002)以及与所述第一进油口(1001)连通并用于检测第一进油口(1001)的液压油压力的第一测压口(1007);第一过渡阀(700)包括第一过渡阀体(701)以及设置于第一过渡阀体(701)上的第一节流阀(711)、第二节流阀(905)和梭阀(712),第一过渡阀体(701)上设置有第十一油口(702)、第十二油口(703)和第二进油口(704),第二过渡阀(800)包括第二过渡阀体(801)以及设置于第二过渡阀体(801)上且相互串联的第一单向阀(805)、减压阀(806)以及与所述减压阀(806)并联的第二单向阀(807),第一单向阀(805)和第二单向阀(807)的流通方向相反;第三过渡阀(900)包括第三过渡阀体(901)以及设置于第三过渡阀体(901)上且相互串联的第一节流阀(711)、第二节流阀(905)和液控单向阀(90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多路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工作联(100)包括第一阀体(111)以及设置于第一阀体(111)内的第一换向阀(112),第一阀体(111)内设置有第一油口(109)、第二油口(110)、第一通道(101)、第二通道(102)、第三通道(103)、第四通道(104)、第五通道(105)和第六通道(106),第一阀体(111)内还设置有一与所述第三通道(103)和第四通道(104)连通的第一主油路通道(108),第一换向阀(112)包括第一阀杆(107),第一阀杆(107)上依次设置有第一环槽(1074)、第二环槽(1073)、第三环槽(1072)和第四环槽(107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多路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工作联(200)包括第二阀体(201)以及设置于第二阀体(201)内的第二换向阀(202),第二阀体(201)内设置有第二测压口(207)、第七通道(205)、第八通道(206)和第九通道(208),第二阀体(201)内还设置有一第二主油路通道(204),第二换向阀(202)包括第二阀杆(203),第二阀杆(203)上依次设置有第五环槽(2031)、第六环槽(2032)和第七环槽(3094),第二主油路通道(204)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竺旭曙邬丹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博尔法液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