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碰撞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24469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4 06:50
在车辆用碰撞检测装置(1)中,保险杠吸震器(2)沿槽部(2a)的长度方向交替地设置有一般部(20)和保持部(21、22a、23、24),其中,一般部在槽部(2a)中的车辆上方侧以及下方侧中至少一侧的内壁面与检测用管部件(3)之间形成有规定的缝隙(S),保持部与检测用管部件(3)的车辆前方侧和后方侧中至少一侧以及车辆上方侧和下方侧的面抵接来保持检测用管部件(3),并将检测用管部件(3)的被保持部(21、22a、23、24)保持的部分相对于单位长度(X)的比率亦即保持部比率设定为小于规定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用碰撞检测装置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基于在2016年1月1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6-3132号,在此引用其记载内容。
本公开涉及用于检测车辆与行人等的碰撞的车辆用碰撞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有一种具备用于在行人与车辆发生碰撞时,减少对行人的冲击的行人保护装置的车辆。在该车辆中,在保险杠部设置具备传感器的碰撞检测装置,被构成为在通过该传感器检测出行人等与车辆发生碰撞的情况下,使行人保护装置工作来减缓对行人的冲击。在该行人保护装置中,例如具有被称为弹出式罩的部件。该弹出式罩在检测出车辆发生碰撞时,使发动机罩的后端上升,并使行人与发动机等较硬的部件的间隙增加,利用该空间来吸收对行人的头部的碰撞能量,减少对头部的冲击。在上述的车辆用碰撞检测装置中有如下这种,即,在车辆的保险杠内的保险杠加固件的前表面配设内部形成有腔室空间的腔室部件,并利用压力传感器检测该腔室空间内的压力。根据该结构的车辆用碰撞检测装置,若行人等物体碰撞保险杠罩,则腔室部件随着保险杠罩的变形而变形,从而在腔室空间产生压力变化。压力传感器检测该压力变化,由此检测出行人的碰撞。近年来,提出了使用比上述的腔室式的车辆用碰撞检测装置小型且安装性优异的管部件来检测碰撞的管式的车辆用碰撞检测装置。该车辆用碰撞检测装置被构成为具备:配设于车辆的保险杠内的冲击吸收用部件亦即保险杠吸震器、安装于沿着车宽方向形成于保险杠吸震器的槽部的中空的管部件、以及检测管部件内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而且,在行人等与车辆前方发生碰撞时,在保险杠吸震器吸收冲击并且变形的同时管部件也变形。此时,基于管部件内的压力上升并利用压力传感器检测该压力变化,来检测车辆与行人的碰撞。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4-505629号公报这里,在上述结构的车辆用碰撞检测装置中,为了满足检测出与行人发生碰撞所需要的压力特性,需要在保险杠吸震器的槽部内在管部件的车辆上下方向侧存在充分的缝隙,以使在发生碰撞时管部件能够适当地变形。另一方面,若槽部和管部件的缝隙过大,则存在如下问题,即,有可能管部件不被槽部可靠地保持而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在保险杠吸震器的槽部内在检测用管部件的车辆上下方向侧设置缝隙来兼得压力特性的确保和检测用管部件的保持强度的确保的车辆用碰撞检测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完成的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车辆用碰撞检测装置具备:保险杠吸震器,在车辆的保险杠内配设于保险杠加固件的车辆前方侧;检测用管部件,安装于沿着车宽方向形成于保险杠吸震器的后表面的槽部,并在内部形成有中空部;压力传感器,检测检测用管部件的中空部内的压力;以及碰撞检测部,基于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检测结果来检测物体(即行人)对保险杠的碰撞。保险杠吸震器沿槽部的长度方向交替地设置有一般部和保持部,其中,一般部在槽部中的车辆上方侧以及下方侧中的至少一侧的内壁面与检测用管部件之间形成有规定的缝隙,保持部与检测用管部件的车辆前方侧和后方侧中的至少一侧以及车辆上方侧和下方侧的面抵接来保持检测用管部件。并且,检测用管部件的被保持部保持的部分相对于单位长度的比率亦即保持部比率被设定为小于规定值。根据该结构,由于在保险杠吸震器的一般部,在槽部中的车辆上方侧以及下方侧中的至少一侧的内壁面与检测用管部件之间形成有规定的缝隙,所以能够在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使检测用管部件适当地变形,并能够防止车辆用碰撞检测装置的碰撞检测精度的降低。另外,由于在保险杠吸震器的槽部设置有与检测用管部件的车辆前方侧和后方侧中的至少一侧以及车辆上方侧和下方侧的面抵接来保持检测用管部件的保持部,所以能够防止检测用管部件从槽部脱落,并能够提高检测用管部件的保持强度。而且,由于沿槽部的长度方向交替地设置有一般部和保持部,并且检测用管部件的被保持部保持的部分相对于单位长度的比率亦即保持部比率被设定为小于规定值,所以能够兼得车辆用碰撞检测装置的压力特性的确保和检测用管部件的保持强度的确保。附图说明通过参照附图进行下述的详细描述,有关本公开的上述目的以及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会变得更加清楚。附图如下。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碰撞检测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图2是图1的保险杠部的放大图。图3是图2的III-III剖视图。图4是从车辆后方观察图2的保险杠吸震器的左侧大致一半的图。图5是图4的槽部的直线部的放大剖视图。图6是图4的槽部的曲线部的放大剖视图。图7是图5的VII-VII剖视图。图8是图5的VIII-VIII剖视图。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持部比率与由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检测值的压力变化率的关系的图表。图10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相当于图2的图。图11是表示保持部中有突出部的部分的图10的XI-XI剖视图。图12是表示保持部中没有突出部的部分的图10的XII-XII剖视图。图1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配置于槽部的直线部的车辆后方侧的保持部的图。图1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配置于槽部的曲线部的车辆后方侧的保持部的图。图15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相当于图8的图。图16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相当于图4的图。图17是第四实施方式中的相当于图8的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图9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碰撞检测装置进行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碰撞检测装置1被构成为具备冲击吸收用部件亦即保险杠吸震器2、中空的检测用管部件3、压力传感器4、速度传感器5、碰撞检测ECU6(相当于碰撞检测部)等。该车辆用碰撞检测装置1检测行人等物体对设置于车辆前方的保险杠7的碰撞。如图3所示,该保险杠7将保险杠罩8、保险杠吸震器2、保险杠加固件9作为主体而构成。如图3所示,保险杠吸震器2配设于保险杠加固件9的前表面9a(即车辆前方侧)。该保险杠吸震器2是在保险杠7中起到吸收冲击的作用的部件,例如由发泡聚丙烯等构成。在保险杠吸震器2的后表面2b,沿着车宽方向形成有用于安装检测用管部件3的槽部2a。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槽部2a被构成为具有沿车辆的水平方向延伸且呈直线状的直线部2s和相对于直线部2s呈在车辆的上下方向弯曲的曲线状的曲线部2c。具体而言,曲线部2c在前格栅(frontgrill)端部G,为了避开安装于保险杠加固件9的前表面9a的固定钩12而向车辆下方侧弯曲,并且在保险杠罩8的角部C向车辆上方侧弯曲。如图5和图6所示,在该槽部2a,沿槽部2a的长度方向交替地设置有一般部20和保持部21。在一般部20中,如图7所示,在槽部2a的车辆上方侧以及下方侧的内壁面与检测用管部件3之间形成有规定的缝隙S。各缝隙S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例如为1mm左右。在保持部21中,如图8所示,该保持部21通过与检测用管部件3的外周面(即,除了车辆后方侧的面上的上下中央的规定范围以外的车辆上方侧/下方侧以及前方侧的面)抵接来保持检测用管部件3。此外,缝隙S的大小能够根据车宽方向位置适当地设定。保持部21与保险杠吸震器2一体成型,是从槽部2a的开口上下端相互对置地突出的一对突起。保持部21的车宽方向的长度为数mm左右,根据车宽方向位置隔开不同的间隔来配设。具体而言,在图5所示的槽部2a的直线部2s,各保持部21之间的车宽方向的间隔例如被设定为100mm。另一方面,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碰撞检测装置(1),具备:保险杠吸震器(2),在车辆的保险杠(7)内配设于保险杠加固件(9)的车辆前方侧;检测用管部件(3),安装于槽部(2a)并在内部形成有中空部(3a),所述槽部在所述保险杠吸震器的后表面(2b)沿着车宽方向形成;压力传感器(4),检测所述检测用管部件的所述中空部内的压力;以及碰撞检测部(6),基于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检测结果来检测物体对所述保险杠的碰撞,所述保险杠吸震器沿着所述槽部的长度方向交替地设置有一般部(20)和保持部(21、22a、23、24),所述一般部在所述槽部中的车辆上方侧以及下方侧中的至少一侧的内壁面与所述检测用管部件之间形成有规定的缝隙(S),所述保持部与所述检测用管部件的车辆上方侧和下方侧以及车辆前方侧和后方侧中的至少一侧的面抵接来保持所述检测用管部件,所述检测用管部件的被所述保持部保持的部分相对于单位长度(X)的比率亦即保持部比率被设定为小于规定值。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1.11 JP 2016-0031321.一种车辆用碰撞检测装置(1),具备:保险杠吸震器(2),在车辆的保险杠(7)内配设于保险杠加固件(9)的车辆前方侧;检测用管部件(3),安装于槽部(2a)并在内部形成有中空部(3a),所述槽部在所述保险杠吸震器的后表面(2b)沿着车宽方向形成;压力传感器(4),检测所述检测用管部件的所述中空部内的压力;以及碰撞检测部(6),基于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检测结果来检测物体对所述保险杠的碰撞,所述保险杠吸震器沿着所述槽部的长度方向交替地设置有一般部(20)和保持部(21、22a、23、24),所述一般部在所述槽部中的车辆上方侧以及下方侧中的至少一侧的内壁面与所述检测用管部件之间形成有规定的缝隙(S),所述保持部与所述检测用管部件的车辆上方侧和下方侧以及车辆前方侧和后方侧中的至少一侧的面抵接来保持所述检测用管部件,所述检测用管部件的被所述保持部保持的部分相对于单位长度(X)的比率亦即保持部比率被设定为小于规定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碰撞检测装置,其中,所述保持部比率被设定为小于4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碰撞检测装置,其中,所述保持部之间的间隔根据车宽方向位置而不同。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碰撞检测装置,其中,所述保持部比率被设定为在车宽方向端部侧的所述保险杠向车辆前后方向倾斜的角部(C)与其他部分相比相对较高。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田智一田边贵敏中根大祐天野皓太东町直哉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