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轮、蜗杆减速器和蜗轮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07452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7:16
外侧轮盘元件(16a)构成为,以将内侧轮盘元件(15a)的表面中的、从构成第一环状凹部(22)的内表面的内径侧周面经过内侧轮盘元件(15a)的外周面直至构成第二环状凹部(38)的内表面的内径侧周面为止的连续范围、遍及全周地覆盖的方式,将内侧轮盘元件(15a)包埋。由此,实现容易确保合成树脂制的外侧轮盘元件的相对于内侧轮盘元件的保持力的构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蜗轮、蜗杆减速器和蜗轮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括作为芯材的内侧轮盘元件和具有齿部的合成树脂制的外侧轮盘元件的蜗轮、包含蜗轮而构成的蜗杆减速器、以及该蜗轮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图20~25示出专利文献1等所记载的以往已知的电动式助力转向装置的一个例子。在后端部安装有方向盘1的转向轴2的前端部被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壳体3内。在被转向轴2旋转驱动的部分固定有蜗轮4。另一方面,在电动马达5的输出轴连结有蜗杆轴6。而且,通过使设置在蜗杆轴6的轴向中间部外周面的蜗杆齿部18、与设置在蜗轮4的外周面的蜗轮齿部19啮合,从而能够从电动马达5对蜗轮4在预定方向赋予预定大小的辅助力矩(辅助动力)。蜗轮4外嵌固定在作为辅助力矩的输出部的输出轴7的轴向中间部,与输出轴7一起旋转。输出轴7在壳体3内以利用1对滚动轴承8a、8b将轴向中间部的靠近两端部分支承为仅能旋转的状态下,经由扭杆9与转向轴2的前端部结合。电动马达5根据力矩传感器10检测的从方向盘1向转向轴2施加的转向力矩的方向和大小对蜗杆轴6进行旋转驱动,向输出轴7赋予辅助力矩。输出轴7的旋转经由1对自由接头11a、11b和中间轴12,向作为转向齿轮单元13的输入部的小齿轮轴14传递,对转向轮赋予期望的转向角。另外,在图示的例子的情况下,蜗轮4是将作为芯材的金属制的内侧轮盘元件15、合成树脂制的外侧轮盘元件16组合而成的。即,蜗轮4将外嵌固定在输出轴7的部分作为金属制的圆轮状的内侧轮盘元件15,将包含蜗轮齿部19的部分作为合成树脂制的外侧轮盘元件16。而且,通过这样使外侧轮盘元件16为合成树脂制,能够实现在蜗轮4的外周面形成蜗轮齿部19的作业的容易化(低成本化)、以及在蜗杆轴6的蜗杆齿部18与蜗轮4的蜗轮齿部19的啮合部产生的敲打声的降低。另外,外侧轮盘元件16为合成树脂制,随着注射成型(利用嵌入成型),在全周将内侧轮盘元件15的径向外端部包埋。另外,在内侧轮盘元件15的外周面设置有在圆周方向的(齿轮状)凹凸部17,通过使构成外侧轮盘元件16的合成树脂的一部分进入到构成凹凸部17的多个凹部,提高外侧轮盘元件16相对于内侧轮盘元件15的旋转方向的保持力。在上述的以往构造的情况下,外侧轮盘元件16仅包埋内侧轮盘元件15的径向外端部,确保外侧轮盘元件16相对于内侧轮盘元件15的保持力。因此,在提高该保持力方面,仍然有改良的余地。另外,在上述的以往构造的情况下,在内侧轮盘元件15的外周面设置有在圆周方向的凹凸部17,并且使构成外侧轮盘元件16的合成树脂的一部分进入到构成凹凸部17的多个凹部。因此,外侧轮盘元件16中相对于凹凸部17在径向外侧重叠的部分的径向的壁厚在构成蜗轮齿部19的多个齿20、20所位于的每个部分,有的情况下会成为互不相同的大小(参照图24~25)。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在多个齿20、20所位于的每个部分,注射成型时的成型收缩量不同(在径向的壁厚大的部分(例如图25的α部)增大,在径向的壁厚小的部分(例如图25的β部)减小),因此,在成型后的多个齿20、20的大小会产生差异,这有可能引起在蜗轮齿部19产生间距误差等制造误差。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3-08461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欲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这样的情况,为了实现提高合成树脂制的外侧轮盘元件相对于作为芯材的内侧轮盘元件的保持力的构造而专利技术的。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蜗轮包括内侧轮盘元件、外侧轮盘元件。所述内侧轮盘元件在轴向一侧面具有以在轴向凹陷的状态设置的第一环状凹部。另外,所述外侧轮盘元件由合成树脂制成,在外周面具有蜗轮齿部,以将所述内侧轮盘元件的表面中的、从构成所述第一环状凹部的内表面的内径侧周面经过所述内侧轮盘元件的外周面直至所述内侧轮盘元件的轴向另一侧面的靠近径向内端部分(与径向中央位置相比位于径向内侧的部分)为止的连续范围,遍及全周地覆盖的方式,将所述内侧轮盘元件包埋。另外,在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情况下,作为所述内侧轮盘元件的材料,除了可以采用金属以外,还可以采用例如比所述外侧轮盘元件的材料耐热性好、难以受到将该外侧轮盘元件注射成型时的热影响的合成树脂等(例如,构成所述外侧轮盘元件的合成树脂为热塑性树脂,另一方面,构成所述内侧轮盘元件的合成树脂为热固性树脂)。在实施本专利技术的蜗轮的情况下,例如可以采用如下构成:在所述内侧轮盘元件的轴向另一侧面,以在轴向凹陷的状态设置有第二环状凹部,所述外侧轮盘元件以将所述内侧轮盘元件的表面中的、从构成所述第一环状凹部的内表面的内径侧周面经过所述内侧轮盘元件的外周面直至构成所述第二环状凹部的内表面的内径侧周面为止的连续范围,遍及全周地覆盖的方式,将所述内侧轮盘元件包埋。在实施本专利技术的蜗轮的情况下,例如可以采用如下构成:在构成所述第二环状凹部的内表面的外径侧周面和内径侧周面中的至少一者的周面设置有倾斜面部,所述倾斜面部相对于所述内侧轮盘元件的中心轴,随着朝向轴向另一侧而向所述第二环状凹部的在径向的宽度尺寸增大的方向倾斜。在实施本专利技术的蜗轮的情况下,例如可以采用如下构成:在构成所述第二环状凹部的内表面的外径侧周面设置有所述倾斜面部、相对于所述内侧轮盘元件的中心轴不倾斜的非倾斜面部。在实施本专利技术的蜗轮的情况下,例如可以采用如下构成:在构成所述第二环状凹部的内表面的内径侧周面设置有所述倾斜面部、相对于所述内侧轮盘元件的中心轴不倾斜的非倾斜面部。在实施本专利技术的蜗轮的情况下,例如可以采用如下构成:在所述内侧轮盘元件中,位于比所述第一环状凹部及所述第二环状凹部更靠径向外侧的部分与被夹在所述第一环状凹部的底面和所述第二环状凹部的底面之间的部分,分别在轴向将所述内侧轮盘元件的中央位置夹着的两侧部分的轴向尺寸互相相等,在所述外侧轮盘元件中,位于比所述内侧轮盘元件更靠径向外侧的部分与相对于所述内侧轮盘元件中的位于比所述第一环状凹部和所述第二环状凹部更靠径向外侧的部分在轴向重叠的部分,分别在轴向将所述内侧轮盘元件的中央位置夹着的两侧部分的轴向尺寸互相相等。在实施本专利技术的蜗轮的情况下,例如可以采用如下构成:在所述内侧轮盘元件的表面设置有在圆周方向的凹凸部,构成所述外侧轮盘元件的合成树脂的一部分进入到构成所述凹凸部的凹部。在实施本专利技术的蜗轮的情况下,例如可以采用如下构成:所述凹凸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环状凹部、所述第二环状凹部的内表面。在该情况下,例如可以采用如下构成:所述凹凸部设置在构成所述第一环状凹部、所述第二环状凹部的内表面的外径侧周面、内径侧周面。在该情况下,例如可以采用如下构成:所述凹凸部遍及构成所述第一环状凹部、所述第二环状凹部的内表面的外径侧周面、内径侧周面的轴向全长而设置,构成所述外侧轮盘元件的合成树脂的一部分进入到构成所述凹凸部的凹部的整体。另外,在实施本专利技术的蜗轮的情况下,在构成所述第一环状凹部或者所述第二环状凹部的内表面的外径侧周面或者内径侧周面设置有所述凹凸部的情况下,例如可以采用如下构成:构成所述凹凸部的各多个凹部和凸部与所述蜗轮的轴向平行形成。或者可以采用如下构成:构成所述蜗轮齿部的多个齿相对于所述蜗轮的轴向在向预定方向倾斜的方向形成,并且构成所述凹凸部的各多个的凹部和凸部相对于所述蜗轮的轴向在向与所述预定方向相反方向倾斜的方向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蜗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侧轮盘元件、外侧轮盘元件,所述内侧轮盘元件在轴向一侧面具有以在轴向凹陷的状态设置的第一环状凹部,所述外侧轮盘元件由合成树脂制成,在外周面具有蜗轮齿部,以将所述内侧轮盘元件的表面中的、从构成所述第一环状凹部的内表面的内径侧周面经过所述内侧轮盘元件的外周面直至所述内侧轮盘元件的轴向另一侧面的靠近径向内端部分为止的连续范围,遍及全周地覆盖的方式,将所述内侧轮盘元件包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2.02 JP 2016-018233;2016.10.18 JP 2016-204201.一种蜗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侧轮盘元件、外侧轮盘元件,所述内侧轮盘元件在轴向一侧面具有以在轴向凹陷的状态设置的第一环状凹部,所述外侧轮盘元件由合成树脂制成,在外周面具有蜗轮齿部,以将所述内侧轮盘元件的表面中的、从构成所述第一环状凹部的内表面的内径侧周面经过所述内侧轮盘元件的外周面直至所述内侧轮盘元件的轴向另一侧面的靠近径向内端部分为止的连续范围,遍及全周地覆盖的方式,将所述内侧轮盘元件包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蜗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侧轮盘元件的轴向另一侧面,以在轴向凹陷的状态设置有第二环状凹部,所述外侧轮盘元件以将所述内侧轮盘元件的表面中的、从构成所述第一环状凹部的内表面的内径侧周面经过所述内侧轮盘元件的外周面直至构成所述第二环状凹部的内表面的内径侧周面为止的连续范围,遍及全周地覆盖的方式,将所述内侧轮盘元件包埋。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蜗轮,其特征在于,在构成所述第二环状凹部的内表面的外径侧周面和内径侧周面中的至少一者的周面设置有倾斜面部,所述倾斜面部相对于所述内侧轮盘元件的中心轴,随着朝向轴向另一侧而向所述第二环状凹部的在径向的宽度尺寸增大的方向倾斜。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蜗轮,其特征在于,在构成所述第二环状凹部的内表面的外径侧周面设置有所述倾斜面部和非倾斜面部,所述非倾斜面部相对于所述内侧轮盘元件的中心轴不倾斜。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蜗轮,其特征在于,在构成所述第二环状凹部的内表面的内径侧周面设置有所述倾斜面部和非倾斜面部,所述非倾斜面部相对于所述内侧轮盘元件的中心轴不倾斜。6.如权利要求2~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蜗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侧轮盘元件中,位于比所述第一环状凹部及所述第二环状凹部更靠径向外侧的部分与被夹在所述第一环状凹部的底面和所述第二环状凹部的底面之间的部分,分别在轴向将所述内侧轮盘元件的中央位置夹着的两侧部分的轴向尺寸互相相等,在所述外侧轮盘元件中,位于比所述内侧轮盘元件更靠径向外侧的部分与相对于所述内侧轮盘元件中的位于比所述第一环状凹部及所述第二环状凹部更靠径向外侧的部分在轴向重叠的部分,分别在轴向将所述内侧轮盘元件的中央位置夹着的两侧部分的轴向尺寸互相相等。7.如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蜗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侧轮盘元件的表面设置有在圆周方向的凹凸部,构成所述外侧轮盘元件的合成树脂的一部分进入到构成所述凹凸部的凹部。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蜗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环状凹部的内表面。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蜗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侧轮盘元件的轴向另一侧面,以遍及全周在轴向凹陷的状态设置有第二环状凹部,所述凹凸部设置在所述第二环状凹部的内表面。10.如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清田晴彦山本武士安田要新井智浩高野纯一发田和喜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