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路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4631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0:36
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多路阀,包括:阀体;第一溢流阀、第二溢流阀和第三溢流阀;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第一左端盖、第一右端盖、第二左端盖和第二右端盖;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其中,所述第一阀芯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间可切换,当所述第一阀芯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阀芯处于第四位置,当所述第一阀芯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阀芯处于第五位置,当所述第一阀芯处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二阀芯处于第六位置。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多路阀,制造成本低,可以实现双缸翻转犁的自动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路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阀门,尤其指一种多路阀。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已开始推广应用液压翻转犁。用翻转犁进行耕翻作业,具有无开闭垄、生产效率高、节能等优点。液压翻转犁是利用拖拉机的液压系统来控制左右两套犁体交替作业,以达到无开闭垄的目的。目前,对于小型翻转犁一般采用单油缸的控制方式,而对于大型翻转犁则采用双油缸的控制方式。采用双油缸控制的液压翻转犁主要包括提升油缸和翻转油缸,两个油缸由拖拉机的液压系统控制,犁处于工作状态时,提升油缸和翻转油缸都处于最大的伸长状态。在需要翻转换向时,需要先控制提升油缸缩短将犁提起,当提起到位后再控制翻转油缸缩回带动犁梁向上翻转,当犁梁旋转到接近垂直位置时,再控制翻转油缸伸出,使犁梁越过“死点”位置,在油缸推力及及重力的作用下继续旋转,直到翻转油缸完全伸出,然后再控制提升油缸完全伸出。目前,国内外用于控制双油缸的翻转控制阀主要是手控液压翻转控制阀。手控式是由拖拉机驾驶员直接操纵手动滑阀控制提升油缸油路使双向犁先抬起,然后再操纵手动滑阀换向控制翻转油缸开始翻转,犁在越中位置拨动拨叉带动一个转阀使油缸油路转换,而完成翻转换向,然后再手动操纵滑阀控制提升油缸伸出,这种翻转控制阀在地头转弯时拖拉机驾驶员除操纵方向盘、提升犁之外,还要操纵翻转控制阀,在很短时间要完成这几种动作是十分紧张而忙乱的,劳动强度增加;同时需采用三个控制滑阀(用于提升油缸控制的1个滑阀,用于翻转控制的滑阀2个)不仅构造复杂、成本也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可以实现双缸翻转犁自动控制的多路阀。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多路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上具有第一阀孔、第二阀孔、第一油口、第二油口、第三油口、第四油口、第五油口和第六油口,所述第一阀孔沿左右方向贯通所述阀体,所述第二阀孔位于所述第一阀孔的上面且沿左右方向贯通所述阀体,所述第一阀孔包括从左至右依次间隔布置的第一左控腔、弹簧腔、第一通流槽、第二通流槽、第三通流槽、第四通流槽、第五通流槽和第一右控腔,所述第一左控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右控腔的孔径,所述第一右控腔与所述第三油口连通,所述第二阀孔包括从左至右依次间隔布置的第二左控腔、第六通流槽、第七通流槽、第八通流槽、第九通流槽、第十通流槽和第二右控腔,所述第二右控腔与所述第六油口连通,所述第一通流槽与所述第一油口连通,所述第三通流槽与所述第二油口连通,所述第四通流槽与所述第三油口连通,所述第四油口与所述第五油口连通,所述第七通流槽与所述第五油口连通,所述第九通流槽与所述第六油口连通,所述弹簧腔通过第一阻尼孔与所述第一油口连通,所述第一通流槽通过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五通流槽连通,所述第一通流槽通过第二流道与所述第六通流槽连通,所述第二通流槽通过第三流道与所述第八通流槽连通,所述第一右控腔通过第二阻尼孔与所述第三流道连通,所述第六通流槽通过第四流道与所述第十通流槽连通,所述第二左控腔通过第三阻尼孔与所述第四流道连通,所述第二右控腔通过第四阻尼孔与所述第七通流槽连通;第一溢流阀、第二溢流阀和第三溢流阀,所述第一溢流阀设在所述阀体上用于常断开所述第四油口与所述第五油口的连接,所述第二溢流阀设在所述阀体上用于常断开所述第一右控腔与所述第三油口的连接,所述第三溢流阀设在所述阀体上用于常断开所述第二右控腔与所述第六油口的连接;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所述第一阀芯可左右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一阀孔内,所述第二阀芯可左右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二阀孔内;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可左右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一左控腔内且位于所述第一阀芯的左侧,所述第二活塞可左右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一右控腔内且位于所述第一阀芯的右侧,所述第二活塞的右端具有向右突出的凸柱;第一左端盖、第一右端盖、第二左端盖和第二右端盖,所述第一左端盖设在所述阀体上以封闭所述第一阀孔的左开口端,所述第一左端盖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左控腔连通的端盖腔,所述端盖腔通过第五流道与所述第三通流槽连通,所述第一右端盖设在所述阀体上以封闭所述第一阀孔的右开口端,所述第二左端盖设在所述阀体上以封闭所述第二阀孔的左开口端,所述第二右端盖设在所述阀体上以封闭所述第二阀孔的右开口端;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设在所述弹簧腔内用于向右常推动所述第一阀芯并使所述第一阀芯向右推动所述第二活塞以使所述第二活塞的右端抵靠所述第一右端盖,所述第二弹簧设在所述第二左端盖与所述第二阀芯之间用于向右常推动所述第二阀芯以使所述第二阀芯的右端抵靠所述第二右端盖;其中,所述第一阀芯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间可切换,当所述第一阀芯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阀芯处于第四位置,当所述第一阀芯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阀芯处于第五位置,当所述第一阀芯处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二阀芯处于第六位置。有利地,当所述第一阀芯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活塞受到外力作用自左向右移动并与所述第一弹簧一起推动所述第一阀芯向右移动,以使所述第一阀芯推动第二活塞的右端抵靠所述第一右端盖,所述第一阀芯使所述第一流通槽与所述第二流通槽连通、所述第一阀芯使所述第二流通槽与所述第三流通槽断开、所述第一阀芯使所述第三流通槽与所述第四流通槽连通、所述第一阀芯使所述第四流通槽与所述第五流通槽断开,此时,所述第二阀芯处于所述第四位置,所述第二弹簧向右推动所述第二阀芯以使所述第二阀芯的右端抵靠所述第二右端盖,所述第二阀芯使所述第六流通槽与所述第七流通槽连通、所述第二阀芯使所述第七流通槽与所述第八流通槽断开、所述第二阀芯使所述第八流通槽与所述第九流通槽连通、所述第二阀芯使所述第九流通槽与所述第十流通槽断开。有利地,当所述第一阀芯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活塞受到外力作用自右向左移动并推动所述第一阀芯克服所述第一弹簧的弹力自右向左移动,以使所述第一阀芯推动所述第一活塞自右向左移动并抵靠所述第一左端盖,所述第一阀芯使所述第一流通槽与所述第二流通槽断开、所述第一阀芯使所述第二流通槽与所述第三流通槽连通、所述第一阀芯使所述第三流通槽与所述第四流通槽断开、所述第一阀芯使所述第四流通槽与所述第五流通槽连通,此时,所述第二阀芯处于所述第五位置,所述第二弹簧向右推动所述第二阀芯以使所述第二阀芯的右端抵靠所述第二右端盖,所述第二阀芯使所述第六流通槽与所述第七流通槽连通、所述第二阀芯使所述第七流通槽与所述第八流通槽断开、所述第二阀芯使所述第八流通槽与所述第九流通槽连通、所述第二阀芯使所述第九流通槽与所述第十流通槽断开。有利地,当所述第一阀芯处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二活塞受到外力作用自右向左移动并推动所述第一阀芯克服所述第一弹簧的弹力自右向左移动,以使所述第一阀芯推动所述第一活塞自右向左移动并抵靠所述第一左端盖,所述第一阀芯使所述第一流通槽与所述第二流通槽断开、所述第一阀芯使所述第二流通槽与所述第三流通槽连通、所述第一阀芯使所述第三流通槽与所述第四流通槽断开、所述第一阀芯使所述第四流通槽与所述第五流通槽连通,此时,所述第二阀芯处于所述第六位置,所述第二阀芯受到外力作用以克服所述第二弹簧的弹力自右向左移动以使所述第二阀芯的左端抵靠所述第二左端盖,所述第二阀芯使所述第六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路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上具有第一阀孔、第二阀孔、第一油口、第二油口、第三油口、第四油口、第五油口和第六油口,所述第一阀孔沿左右方向贯通所述阀体,所述第二阀孔位于所述第一阀孔的上面且沿左右方向贯通所述阀体,所述第一阀孔包括从左至右依次间隔布置的第一左控腔、弹簧腔、第一通流槽、第二通流槽、第三通流槽、第四通流槽、第五通流槽和第一右控腔,所述第一左控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右控腔的孔径,所述第一右控腔与所述第三油口连通,所述第二阀孔包括从左至右依次间隔布置的第二左控腔、第六通流槽、第七通流槽、第八通流槽、第九通流槽、第十通流槽和第二右控腔,所述第二右控腔与所述第六油口连通,所述第一通流槽与所述第一油口连通,所述第三通流槽与所述第二油口连通,所述第四通流槽与所述第三油口连通,所述第四油口与所述第五油口连通,所述第七通流槽与所述第五油口连通,所述第九通流槽与所述第六油口连通,所述弹簧腔通过第一阻尼孔与所述第一油口连通,所述第一通流槽通过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五通流槽连通,所述第一通流槽通过第二流道与所述第六通流槽连通,所述第二通流槽通过第三流道与所述第八通流槽连通,所述第一右控腔通过第二阻尼孔与所述第三流道连通,所述第六通流槽通过第四流道与所述第十通流槽连通,所述第二左控腔通过第三阻尼孔与所述第四流道连通,所述第二右控腔通过第四阻尼孔与所述第七通流槽连通;第一溢流阀、第二溢流阀和第三溢流阀,所述第一溢流阀设在所述阀体上用于常断开所述第四油口与所述第五油口的连接,所述第二溢流阀设在所述阀体上用于常断开所述第一右控腔与所述第三油口的连接,所述第三溢流阀设在所述阀体上用于常断开所述第二右控腔与所述第六油口的连接;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所述第一阀芯可左右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一阀孔内,所述第二阀芯可左右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二阀孔内;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可左右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一左控腔内且位于所述第一阀芯的左侧,所述第二活塞可左右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一右控腔内且位于所述第一阀芯的右侧,所述第二活塞的右端具有向右突出的凸柱;第一左端盖、第一右端盖、第二左端盖和第二右端盖,所述第一左端盖设在所述阀体上以封闭所述第一阀孔的左开口端,所述第一左端盖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左控腔连通的端盖腔,所述端盖腔通过第五流道与所述第三通流槽连通,所述第一右端盖设在所述阀体上以封闭所述第一阀孔的右开口端,所述第二左端盖设在所述阀体上以封闭所述第二阀孔的左开口端,所述第二右端盖设在所述阀体上以封闭所述第二阀孔的右开口端;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设在所述弹簧腔内用于向右常推动所述第一阀芯并使所述第一阀芯向右推动所述第二活塞以使所述第二活塞的右端抵靠所述第一右端盖,所述第二弹簧设在所述第二左端盖与所述第二阀芯之间用于向右常推动所述第二阀芯以使所述第二阀芯的右端抵靠所述第二右端盖;其中,所述第一阀芯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间可切换,当所述第一阀芯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阀芯处于第四位置,当所述第一阀芯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阀芯处于第五位置,当所述第一阀芯处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二阀芯处于第六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路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上具有第一阀孔、第二阀孔、第一油口、第二油口、第三油口、第四油口、第五油口和第六油口,所述第一阀孔沿左右方向贯通所述阀体,所述第二阀孔位于所述第一阀孔的上面且沿左右方向贯通所述阀体,所述第一阀孔包括从左至右依次间隔布置的第一左控腔、弹簧腔、第一通流槽、第二通流槽、第三通流槽、第四通流槽、第五通流槽和第一右控腔,所述第一左控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右控腔的孔径,所述第一右控腔与所述第三油口连通,所述第二阀孔包括从左至右依次间隔布置的第二左控腔、第六通流槽、第七通流槽、第八通流槽、第九通流槽、第十通流槽和第二右控腔,所述第二右控腔与所述第六油口连通,所述第一通流槽与所述第一油口连通,所述第三通流槽与所述第二油口连通,所述第四通流槽与所述第三油口连通,所述第四油口与所述第五油口连通,所述第七通流槽与所述第五油口连通,所述第九通流槽与所述第六油口连通,所述弹簧腔通过第一阻尼孔与所述第一油口连通,所述第一通流槽通过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五通流槽连通,所述第一通流槽通过第二流道与所述第六通流槽连通,所述第二通流槽通过第三流道与所述第八通流槽连通,所述第一右控腔通过第二阻尼孔与所述第三流道连通,所述第六通流槽通过第四流道与所述第十通流槽连通,所述第二左控腔通过第三阻尼孔与所述第四流道连通,所述第二右控腔通过第四阻尼孔与所述第七通流槽连通;第一溢流阀、第二溢流阀和第三溢流阀,所述第一溢流阀设在所述阀体上用于常断开所述第四油口与所述第五油口的连接,所述第二溢流阀设在所述阀体上用于常断开所述第一右控腔与所述第三油口的连接,所述第三溢流阀设在所述阀体上用于常断开所述第二右控腔与所述第六油口的连接;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所述第一阀芯可左右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一阀孔内,所述第二阀芯可左右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二阀孔内;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可左右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一左控腔内且位于所述第一阀芯的左侧,所述第二活塞可左右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一右控腔内且位于所述第一阀芯的右侧,所述第二活塞的右端具有向右突出的凸柱;第一左端盖、第一右端盖、第二左端盖和第二右端盖,所述第一左端盖设在所述阀体上以封闭所述第一阀孔的左开口端,所述第一左端盖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左控腔连通的端盖腔,所述端盖腔通过第五流道与所述第三通流槽连通,所述第一右端盖设在所述阀体上以封闭所述第一阀孔的右开口端,所述第二左端盖设在所述阀体上以封闭所述第二阀孔的左开口端,所述第二右端盖设在所述阀体上以封闭所述第二阀孔的右开口端;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设在所述弹簧腔内用于向右常推动所述第一阀芯并使所述第一阀芯向右推动所述第二活塞以使所述第二活塞的右端抵靠所述第一右端盖,所述第二弹簧设在所述第二左端盖与所述第二阀芯之间用于向右常推动所述第二阀芯以使所述第二阀芯的右端抵靠所述第二右端盖;其中,所述第一阀芯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间可切换,当所述第一阀芯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立坤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真格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