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叉车电液比例多路阀的升降阀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55439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1 1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利涉及工程机械液压元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现单作用缸的全速下降,且能实现多路阀的二级压力的叉车电液比例多路阀的升降阀片,包括阀体、溢流阀、背压阀、比例电磁阀、补偿阀、换向阀杆和端盖;比例电磁阀的阀芯上的先导油进油口与先导油回油口形成的压差引到盖腔内推动换向阀杆实现左右移动;阀体内设置有油道一、工作油口,和进油槽,进油槽的一端与油道一连通;补偿阀的阀芯位于进油槽内;油道一上设有主回油口,阀体上设置有背压阀;阀体上设置有油道二,油道二均与溢流阀和背压阀连接;换向阀杆内设置有腔体一和腔体二,换向阀杆周壁上设置有节流小孔一和节流小孔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专利涉及工程机械液压元件
,具体涉及一种叉车电液比例多路阀的升降阀片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叉车的不断普及,人们对叉车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能实现其功能,对工作效率、工作准确性以及操作人员的舒适性都提出很高的要求,因此对叉车核心零部件的液压多路阀性能也要求越来越高,电液比例多路阀因其控制精度高、安装使用灵活以及抗污染能力强等多方面优点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目前国内应用于叉车的电液比例多路阀绝大多数为国外进口,在使用中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电液比例多路阀因其集成负载敏感系统,均使用在双作用油缸液压系统中,而国内叉车升降系统基本都采用单作用油缸,门架的下降靠负载自重,要使用必须修改液压系统,电液比例多路阀的在单作用油缸油路系统中使用,具体为单作用油缸的叉车门架靠自重下降而负载敏感系统的压力始终为负载压力,泵输出压力仅能推动换向阀杆小段行程,不能实现全速下降;另外叉车只有在起升过程中需要高压,而在前后倾和属具都用不到高压,现有的多路阀均采用在有需求的工作联插装溢流阀来实现二级压力,这种情况下插装过多溢流阀会造成成本和故障率变高,不插装过载阀又造成能量浪费发热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能实现单作用缸的全速下降,且能实现多路阀的二级压力的叉车电液比例多路阀的升降阀片。一种叉车电液比例多路阀的升降阀片,包括阀体、溢流阀、背压阀、比例电磁阀、补偿阀和设置在阀体内的换向阀杆,所述阀体两侧均设置有端盖,换向阀杆的两端延伸至端盖的盖腔内;比例电磁阀的阀芯上的先导油进油口与先导油回油口形成的压差引到盖腔内推动换向阀杆实现左右移动;所述阀体内设置有油道一以及工作油口,所述阀体内设置有进油槽,所述进油槽的一端与油道一连通;所述补偿阀的阀芯位于进油槽内;所述油道一上设有主回油口,所述阀体上设置有与主回油口连通的所述背压阀;所述阀体上设置有与油道一连通的油道二,所述油道二均与溢流阀和背压阀连接;所述换向阀杆内设置有腔体一和腔体二,所述换向阀杆周壁上设置有节流小孔一和节流小孔三,当换向阀杆向右移动时,所述节流小孔一与工作油口连通,节流小孔三与主回油口连通,当换向阀杆向左移动时,所述节流小孔一与主回油口连通,节流小孔三与油道一连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体上设置有梭阀。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腔体一和腔体二同轴设置,所述腔体一和腔体二向换向阀杆的中部延伸。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腔体一与腔体二对称设置;所述油道一相对于补偿阀阀芯的轴线对称设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端盖包括端盖一和端盖二,所述比例电磁阀包括控制换向阀芯移动的比例电磁阀一和比例电磁阀二,所述比例电磁阀一
通过通道一与端盖一连通,所述比例电磁阀二通过通道二与端盖二连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补偿阀的阀芯穿过油道一并延伸至进油槽内,所述补偿阀的阀芯下端设置有弹簧一。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本技术采用在换向阀杆上设节流小孔一、二、三、四,通过卸荷压力推动的行程打开节流小孔三,建立压差反馈至卸荷阀芯弹簧腔,使得泵的输出压力提高,从而推动换向阀杆实现单作用缸的全速下降:在阀体上设有溢流阀,控制梭阀后端的反馈油路压力,使得倾斜和属具压力始终为溢流阀压力,当升降工作时梭阀封死后端反馈油路,只反馈升降压力,实现了多路阀的二级压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C部放大图;图3是图1中的D部放大图;图4是图1中的E-E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原理图。图中标号含义:1-阀体;11-油道一;A-工作油口;P-进油槽;T-主回油口;13-油道二;2-溢流阀;3-背压阀;41-比例电磁阀一;42-比例电磁阀二;5-补偿阀;51-弹簧一;6-端盖一;7-端盖二;8-换向阀杆;81-腔体一;82-腔体二;83-节流小孔一;84-节流小孔三;9-梭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至图5所示,一种叉车电液比例多路阀的升降阀片,包括阀体1、溢流阀2、背压阀3、比例电磁阀、补偿阀5和设置在阀体1内的换向阀杆8,所述阀体1两侧均设置有端盖,换向阀杆8的两端延伸至端盖的盖腔内;比例电磁阀的阀芯上的先导油进油口与先导油回油口形成的压差引到盖腔内推动换向阀杆8实现左右移动;所述阀体1内设置有油道一11以及工作油口A,所述阀体1内设置有进油槽P,所述进油槽P的一端与油道一11连通;所述补偿阀5的阀芯位于进油槽P内;所述油道一11上设有主回油口T,所述阀体1上设置有与主回油口T连通的所述背压阀3;所述阀体1上设置有与油道一11连通的油道二13,所述油道二13均与溢流阀2和背压阀3连接;所述换向阀杆8内设置有腔体一81和腔体二82,所述换向阀杆8周壁上设置有节流小孔一83和节流小孔三84,当换向阀杆8向右移动时,所述节流小孔一83与工作油口A连通,节流小孔三84与主回油口T连通,当换向阀杆8向左移动时,所述节流小孔一83与主回油口T连通,节流小孔三84与油道一11连通。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体1上设置有梭阀9。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腔体一81和腔体二82同轴设置,所述腔体一81和腔体二82向换向阀杆8的中部延伸。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腔体一81与腔体二82对称设置;所述油道一11相对于补偿阀5阀芯的轴线对称设置。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端盖包括端盖一6和端盖二7,所述比例电磁阀包括控制换向阀芯移动的比例电磁阀一41和比例电磁阀二42,所述比例电磁阀一41
通过通道一与端盖一6连通,所述比例电磁阀二42通过通道二与端盖二7连通。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补偿阀5的阀芯穿过油道一11并延伸至进油槽P内,所述补偿阀5的阀芯下端设置有弹簧一51。当比例电磁阀有收到电信号时,比例电磁阀内的阀芯产生比例位移,先导油进油口与先导油回油口有一定开口并产生压差,压力引到盖腔并推动换向阀杆8实现换向机能。当换向阀杆8处于换向位置时,油液从进油槽PP经由油道一11进入工作口,工作口压力通过换向阀杆8内油道反馈到反馈口并与系统反馈油路相通;同时液压力作用在补偿阀5阀芯的下端,克服弹簧一51的预压力,使补偿阀5阀芯向上移动,进油槽PP与油道一11形成一定的开口,两端的压差为一个定值,这就使得通过的流量与通流面积成比例关系。这样一来,通过的流量只与开口面积相关,与负载压力无关,使得执行机构的速度与行程得到一一对应的关系,达到良好的微动性能。该升降阀片起升动作时,比例电磁阀一41接收到电信号,比例打开形成压差,压力传导到端盖一6推动换向阀杆8,进油槽P内的主进油口油液经过补偿阀5阀芯的开口进入工作油口A进而推动油缸运动,与此同时,工作进油口A的压力通过内部反馈反馈到卸荷阀芯弹簧腔,门架起升系统压力随负载变化而变化;该升降阀片下降动作时,比例电磁阀一41推动换向阀杆8,此时系统压力仅为卸荷阀芯压力(该阀设定为1.2MPa),推动阀杆小段行程后节流小孔三85与油道一11接通,油道一11油液通过节流小孔三85建立压差反馈到卸荷阀芯弹簧腔,使得系统压力升高,背压阀3的调定压力高于推动换向阀杆8所需要的压力(背压阀3压力设为3MPa),系统压力升高到设定的3MPa后继续推动换向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叉车电液比例多路阀的升降阀片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叉车电液比例多路阀的升降阀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溢流阀、背压阀、比例电磁阀、补偿阀和设置在阀体内的换向阀杆,所述阀体两侧均设置有端盖,换向阀杆的两端延伸至端盖的盖腔内;比例电磁阀的阀芯上的先导油进油口与先导油回油口形成的压差引到盖腔内推动换向阀杆实现左右移动;所述阀体内设置有油道一以及工作油口,所述阀体内设置有进油槽,所述进油槽的一端与油道一连通;所述补偿阀的阀芯位于进油槽内;所述油道一上设有主回油口,所述阀体上设置有与主回油口连通的所述背压阀;所述阀体上设置有与油道一连通的油道二,所述油道二均与溢流阀和背压阀连接;所述换向阀杆内设置有腔体一和腔体二,所述换向阀杆周壁上设置有节流小孔一和节流小孔三,当换向阀杆向右移动时,所述节流小孔一与工作油口连通,节流小孔三与主回油口连通,当换向阀杆向左移动时,所述节流小孔一与主回油口连通,节流小孔三与油道一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叉车电液比例多路阀的升降阀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溢流阀、背压阀、比例电磁阀、补偿阀和设置在阀体内的换向阀杆,所述阀体两侧均设置有端盖,换向阀杆的两端延伸至端盖的盖腔内;比例电磁阀的阀芯上的先导油进油口与先导油回油口形成的压差引到盖腔内推动换向阀杆实现左右移动;所述阀体内设置有油道一以及工作油口,所述阀体内设置有进油槽,所述进油槽的一端与油道一连通;所述补偿阀的阀芯位于进油槽内;所述油道一上设有主回油口,所述阀体上设置有与主回油口连通的所述背压阀;所述阀体上设置有与油道一连通的油道二,所述油道二均与溢流阀和背压阀连接;所述换向阀杆内设置有腔体一和腔体二,所述换向阀杆周壁上设置有节流小孔一和节流小孔三,当换向阀杆向右移动时,所述节流小孔一与工作油口连通,节流小孔三与主回油口连通,当换向阀杆向左移动时,所述节流小孔一与主回油口连通,节流小孔三与油道一连通。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辉贺犇王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宏液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