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装置、双叉臂式前悬架系统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02261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1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双叉臂式前悬架系统的保险装置,包括副车架和前下控制臂,副车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前下控制臂的连接端部通过紧固件连接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该保险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接部上的定位垫片,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分别开设有第一缓冲定位孔和第二缓冲定位孔,紧固件穿过第一缓冲定位孔和第二缓冲定位孔并且借助于定位垫片将该连接端部定位在安装位置上,当受到冲击时,定位垫片断裂并使得紧固件沿缓冲定位孔从安装位置滑移至缓冲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相关联的双叉臂式前悬架系统及车辆。这种保险装置通过前下控制臂的滑移来缓解纵向冲击,且带来一定程度的跑偏来达到提升安全性和预警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保险装置、双叉臂式前悬架系统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双叉臂式前悬架系统的保险装置。本技术还涉及包括这种保险装置的双叉臂式前悬架系统,以及涉及包括这种双叉臂式前悬架系统的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被广泛应用的独立悬架系统主要为麦弗逊式和双叉臂式悬架系统,以及各自对应的变种形式。麦弗逊式悬架结构简单,因此重量轻、响应速度快,在行车舒适性上的表现令人满意,不过由于其构造为直筒式,对左右方向的冲击缺乏阻挡力,抗刹车点头作用较差,悬架刚度较弱,稳定性差,转弯侧倾明显。而双叉臂式悬架系统具有侧倾小、可调参数多、轮胎接地面积大、抓地性能优异等优点,因此绝大部分纯正血统的跑车和追求性能的SUV的前悬架系统均选用双叉臂式悬架系统。通过对上下叉臂结构的优化,能够使各零件的功能单一化,从而实现更细化的参数调节。在双叉臂式前悬架系统中,副车架作为悬架系统的基础结构元件,为悬架系统提供硬点布置,保证运动学特性,同时提供足够的刚度以确保行驶过程的稳定性;前下控制臂作为双叉臂式悬架系统的导向和传力元件,承受着车轮传递而来的地面冲击和载荷,主要表现为纵向冲击。前下控制臂通过螺栓螺母连接到副车架上,以保证车轮按照设计轨迹运动。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双叉臂式前悬架系统的副车架100的局部示意图,其中,副车架100包括用于安装该前悬架系统的前下控制臂(图1中未示出)的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在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上分别开设有供螺栓穿过的第一圆孔103和第二圆孔104。前下控制臂的连接端部布置在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之间,并且借助于穿过第一圆孔103和第二圆孔104的螺栓以及与该螺栓配合的螺母使前下控制臂连接及定位在副车架100上。图2所示的传统垫片200用于这种螺栓连接,传统垫片200通常由金属制成并且没有额外的定位功能。悬架系统的保险装置是指独立悬架系统在设计时的屈服特性,以使车辆在极限冲击工况下能够触发系统内部件的塑性变形以吸收冲击能量,从而起到保护车架、警告司机等目的。对于图1所示的这种前悬架系统,通常汽车厂商将变形位置设计在控制臂本体上,但是设计者在控制臂的刚度目标和屈服目标这两个矛盾间取得两全是非常困难的。同时当设计付诸产品时会由于材料工艺等差异带来不及预期的结果,而不得不去修正设计和模具,带来了不少经济和时间上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用于双叉臂式前悬架系统的保险装置,这种保险装置实现了上述矛盾体间的解耦,提升了设计效率和可靠性,同时能够精准限定悬架的变形幅度,在保证行驶安全的前提下,给司机警告,通常表现为车辆出现定量的跑偏或车轮罩内的干涉异响。为此,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双叉臂式前悬架系统的保险装置,所述双叉臂式前悬架系统包括副车架和前下控制臂,所述副车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前下控制臂的连接端部通过紧固件连接及定位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保险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的定位垫片,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分别开设有第一缓冲定位孔和第二缓冲定位孔,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缓冲定位孔和所述第二缓冲定位孔并且借助于所述定位垫片将所述连接端部定位在安装位置上,当受到冲击时,所述定位垫片断裂并使得所述紧固件沿所述第一缓冲定位孔和所述第二缓冲定位孔从安装位置滑移至缓冲位置。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缓冲定位孔和所述第二缓冲定位孔被设置为腰型孔。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定位垫片包括:供所述紧固件穿过的垫圈;从所述垫圈周边延伸出的第一卡接部;从所述第一卡接部弯折延伸出的U形连接部;以及从所述U形连接部平行于第一卡接部延伸出的第二卡接部,其中,所述垫圈、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覆盖所述第一缓冲定位孔。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和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均开设有位置相对应的定位卡接孔,定位销穿过所述定位卡接孔以使所述定位垫片定位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垫圈、所述第一卡接部、所述U形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均由塑料制成。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定位垫片还包括与垫圈同轴布置并供所述紧固件穿过的金属垫片。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上均开设有位置相对应的防转卡接孔,防转销穿过所述防转卡接孔并且抵接第一缓冲定位孔的端部。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紧固件为螺栓和螺母。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双叉臂式前悬架系统,所述双叉臂式前悬架系统包括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保险装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双叉臂式前悬架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技术的用于双叉臂式前悬架系统的保险装置至少具有以下优点:-对前副车架和前下控制臂的连接孔采用特殊的双边腰形孔设计,为前下控制臂的滑移提供空间;-采用特殊设计的紧固标准件垫片,结合金属和塑料材料,通过金属垫片增大接触面积,利用塑料结构实现定位;-在极限情况下,紧固件在腰形孔内滑移,伴随着塑料卡扣断裂,减缓冲击;同时由于控制臂的位移带来前轮运动学特性的变化,能够对驾驶员起到预警的作用;-该结构可推广性强,可以在同一副车架的基础上,实现不同的前悬硬点布置。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其它特征以及优点将通过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的优选实施方式被更好地理解,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其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双叉臂式前悬架系统的副车架的局部示意图;图2为用于图1中的双叉臂式前悬架系统的一种传统垫片的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的双叉臂式前悬架系统的副车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示意图;图4为用于图3中的双叉臂式前悬架系统的定位垫片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5为将图4中的定位垫片布置在图3中的副车架上的前侧局部示意图;图6为将图4中的定位垫片布置在图3中的副车架上的后侧局部示意图;图7为根据本技术的双叉臂式前悬架系统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其中包括图3中的副车架和图4中的定位垫片;图8为图7中的双叉臂式前悬架系统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讨论实施例的实施和使用。然而,应当理解,所讨论的具体实施例仅示范性地说明实施和使用本技术的特定方式,而非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本说明书中,“前”、“后”、“下”等方向性术语均参照车辆的正常行驶方向来限定。为确保乘用车可靠性,同时提升安全性能,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双叉臂式前悬架系统的保险装置,形成悬架系统“熔断机制”,通过扭矩加转角的精确控制使螺纹联结预紧力转换为固定面上的静摩擦力,以便在极限工况下通过前下控制臂在一定条件下的滑移来缓解纵向冲击,同时带来一定程度的跑偏,达到提升安全性和预警的目的。因此,本技术主要涉及双叉臂式前悬架系统的副车架与前下控制臂的连接点的滑移。在已经描述的图1和图2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第一圆孔103和第二圆孔104实现连接与定位功能。而在图3所示的根据本技术的双叉臂式前悬架系统的一种副车架1中,在该副车架1的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上分别开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双叉臂式前悬架系统的保险装置,所述双叉臂式前悬架系统包括副车架(1)和前下控制臂(4),所述副车架(1)包括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所述前下控制臂(4)的连接端部(41)通过紧固件连接及定位在所述第一连接部(1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2)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上的定位垫片(2),在所述第一连接部(1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2)上分别开设有第一缓冲定位孔(13)和第二缓冲定位孔(14),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缓冲定位孔(13)和所述第二缓冲定位孔(14)并且借助于所述定位垫片(2)将所述连接端部(41)定位在安装位置上,当受到冲击时,所述定位垫片(2)断裂并使得所述紧固件沿所述第一缓冲定位孔(13)和所述第二缓冲定位孔(14)从安装位置滑移至缓冲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双叉臂式前悬架系统的保险装置,所述双叉臂式前悬架系统包括副车架(1)和前下控制臂(4),所述副车架(1)包括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所述前下控制臂(4)的连接端部(41)通过紧固件连接及定位在所述第一连接部(1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2)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上的定位垫片(2),在所述第一连接部(1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2)上分别开设有第一缓冲定位孔(13)和第二缓冲定位孔(14),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缓冲定位孔(13)和所述第二缓冲定位孔(14)并且借助于所述定位垫片(2)将所述连接端部(41)定位在安装位置上,当受到冲击时,所述定位垫片(2)断裂并使得所述紧固件沿所述第一缓冲定位孔(13)和所述第二缓冲定位孔(14)从安装位置滑移至缓冲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定位孔(13)和所述第二缓冲定位孔(14)被设置为腰型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垫片(2)包括:供所述紧固件穿过的垫圈(22);从所述垫圈(22)周边延伸出的第一卡接部(23);从所述第一卡接部(23)弯折延伸出的U形连接部(24);以及从所述U形连接部(24)平行于第一卡接部延伸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建东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捷豹路虎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