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悬架系统的前下控制臂、车辆悬架系统和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02261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18:52
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悬架系统的前下控制臂,前下控制臂上形成有凹槽,并且前下控制臂上安装有:沿前下控制臂的长度方向延伸并横跨凹槽的形变部件、以及与形变部件连接以监测形变部件的变化的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悬架系统以及一种车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车辆悬架系统的前下控制臂、车辆悬架系统和车辆,以至少实现能够将前下控制臂的变形及时反馈给用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悬架系统的前下控制臂、车辆悬架系统和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车辆悬架系统的前下控制臂、车辆悬架系统和车辆。
技术介绍
在当前车辆领域中,当车辆遭遇侧面碰撞时,车轮所受的横向力会传递到前悬架系统上。为了保护悬架系统的其他部件不受损坏,悬架系统的前下控制臂(FLCA)通常会设计有凹槽,其在碰撞事件中充当变形部分以吸收碰撞力。但是,当前下控制臂在凹槽处变形之后,由于前下控制臂并未断裂(即,仍然处于连接状态),所以驾驶员无法察觉到该处的变形。因此,这可能导致用户无法及时更换已出现变形的控制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车辆悬架系统的前下控制臂、车辆悬架系统和车辆,以至少实现能够将前下控制臂的变形及时反馈给用户。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悬架系统的前下控制臂,前下控制臂上形成有凹槽,并且前下控制臂上安装有:沿前下控制臂的长度方向延伸并横跨凹槽的形变部件、以及与形变部件连接以监测形变部件的变化的传感器。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在凹槽的开口处的两侧分别成型有第一安装凸台和第二安装凸台,其中,形变部件安装在第一安装凸台和第二安装凸台之间。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传感器安装在第二安装凸台上。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形变部件包括拉伸弹簧,并且传感器包括感测拉伸弹簧的力的变化的力传感器。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悬架系统,包括:副车架;前下控制臂,分别安装在副车架的两端,其中,前下控制臂上形成有凹槽,并且前下控制臂上安装有:沿前下控制臂的长度方向延伸并横跨凹槽的形变部件、以及与形变部件连接以监测形变部件的变化的传感器;以及避震器组件,与前下控制臂连接并且通过连杆与副车架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在凹槽的开口处的两侧分别成型有第一安装凸台和第二安装凸台,其中,形变部件安装在第一安装凸台和第二安装凸台之间。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沿前下控制臂的长度方向,第二安装凸台位于第一安装凸台和副车架的端部之间,其中,传感器安装在第二安装凸台上。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形变部件包括拉伸弹簧,并且传感器包括感测拉伸弹簧的力的变化的力传感器。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悬架系统,该悬架系统构造成如上所述的车辆悬架系统;以及警示装置,警示装置安装在车辆的车身内部,并且警示装置与传感器信号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警示装置包括设置在车辆的仪表板上的声光提示装置或者LED显示装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本技术提供的用于车辆悬架系统的前下控制臂、车辆悬架系统和车辆中,在前下控制臂上安装有形变部件以及监测形变部件的变化的传感器,当车辆受到侧面碰撞导致前下控制臂在凹槽处变形时,形变部件也会随之变形,此时传感器感测到形变部件的变形后就可以发出表示前下控制臂已经变形的信号,从而提示用户及时更换或维修该部件。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辆悬架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车辆悬架系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前下控制臂的局部示意图,其中前下控制臂处于未变形状态;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前下控制臂的局部示意图,其中前下控制臂处于变形状态;以及图5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前下控制臂的局部示意图,其中为示出第一和第二安装凸台,移除了形变部件和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应当理解,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行的描述仅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各个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组合,以构成未在以下描述中示出的其他实施例。此外,以下描述中使用的各种方位术语同样仅是示意性的,并且并不对本技术构成任何限制。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总的来说涉及车辆的悬架系统。更具体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悬架系统的前下控制臂10。如图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前下控制臂10包括形成在该前下控制臂10上的凹槽12,在车辆遭受侧面碰撞(例如沿图4所示的A方向)时,凹槽12充当变形部分从而吸收碰撞力,以保护悬架系统的其他部件。具体参见图2至图4,在前下控制臂10上安装有形变部件14和传感器16,其中形变部件14沿前下控制臂10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横跨凹槽12设置,而传感器16与形变部件14连接以监测形变部件14的变化。具体来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当车辆受到侧面碰撞导致前下控制臂10在凹槽12处变形时,由于形变部件14沿前下控制臂10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横跨凹槽12,所以形变部件14也会随前下控制臂10在凹槽12处的变形而变形(例如,由图3所示的状态转换成图4所示的状态);此时,传感器16感测到形变部件14的变形后就可以发出表示前下控制臂10已经变形的信号,从而提示用户及时更换或维修该部件。可选地,以上所述的传感器16感测的形变部件14的变形可以是形变部件14长度的改变、形变部件14受力的改变、形变部件14形状的改变等;与其相对应的,传感器16可以是受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换句话说,只要形变部件14的变形能够被传感器16感测到,并且传感器16能够将该变形信息传递给用户即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特定的实施方式,任何适当的方式均可以应用在本技术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形变部件14可以采用拉伸弹簧,并且传感器16可以采用感测拉伸弹簧的力的变化的力传感器。当然应当理解,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形变部件14也可以是诸如小型汽缸、压缩弹簧、液压缸等部件;如上所述传感器16也可以采用任何适当类型的传感器。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以形变部件14采用拉伸弹簧并且传感器16为力传感器为例,还可以根据需求在传感器16中预先设置阈值。也就是说,当前下控制臂10在凹槽12处变形使得形变部件14的受力发生变化时,如果该受力未达到阈值则说明前下控制臂10的变形在可接受范围内;而如果受力达到或超过阈值则此时传感器16可以发出需要更换前下控制臂10的信息。应当理解的是,以上所述的各种设置可以操作方式均可以通过传感器16内置的硬件电路实现,并且本技术无需对任何信号传递装置进行改进,因此也不会增加过多的开发成本。进一步地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如图5所示,在前下控制臂10的凹槽12的开口处的两侧可以分别成型有第一安装凸台18和第二安装凸台20。具体地,形变部件14安装在第一安装凸台18和第二安装凸台20之间,此时第一和第二安装凸台18、20构成形变部件14的安装基座以使得形变部件14进行稳固安装。可选地,第一和第二安装凸台18、20可以成型为前下控制臂10的整体部分;也就是说,第一和第二安装凸台18、20与前下控制臂10的臂主体一体成型。还应当理解的是,如图所示的安装凸台仅是形变部件14的一种可选的安装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安装方式,例如可以将形变部件14直接连接在凹槽12的开口的两侧。另外,在可选的实施例中,传感器16可以安装在第二安装凸台20上;当然应当理解,传感器16也可以安装在其他位置,只要能够感测形变部件14的变化即可。在本技术提供的前下控制臂10的具体应用中,其可以应用在车辆的悬架系统上,例如前悬架系统和/或后悬架系统。具体来说,返回参照图1和图2,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悬架系统的前下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下控制臂上形成有凹槽,并且所述前下控制臂上安装有:沿所述前下控制臂的长度方向延伸并横跨所述凹槽的形变部件、以及与所述形变部件连接以监测所述形变部件的变化的传感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悬架系统的前下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下控制臂上形成有凹槽,并且所述前下控制臂上安装有:沿所述前下控制臂的长度方向延伸并横跨所述凹槽的形变部件、以及与所述形变部件连接以监测所述形变部件的变化的传感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下控制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槽的开口处的两侧分别成型有第一安装凸台和第二安装凸台,其中,所述形变部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凸台和所述第二安装凸台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下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凸台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下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部件包括拉伸弹簧,并且所述传感器包括感测所述拉伸弹簧的力的变化的力传感器。5.一种车辆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副车架;前下控制臂,分别安装在所述副车架的两端,其中,所述前下控制臂上形成有凹槽,并且所述前下控制臂上安装有:沿所述前下控制臂的长度方向延伸并横跨所述凹槽的形变部件、以及与所述形变部件连接以监测所述形变部件的变化的传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永乐
申请(专利权)人: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