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流量调节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6254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8 14: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控制两个排出通道中的流体介质的体积流量的体积流量调节阀。体积流量调节阀由具缸筒构成,缸筒具有在可轴向移动地安装在缸筒中的二重活塞,其中,在其哑铃形中间件的区域中形成有中间压力腔室(130)。除用于流体介质的馈送通道之外,中心压力腔室还设置有两个排出通道(170‑1、170‑2)。排出通道以轴向距离(2d)布置在缸筒上,使得在二重活塞(120)位于相对于两个排出通道的中心位置时,被第一活塞(120‑1)优选地部分覆盖的第一排出通道(170‑1)和被第二活塞(120‑2)优选地部分覆盖的第二排出通道(120‑2)分别保留相同的开口横截面积。

Volume flow regulating valve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volumetric flow control valve for controlling volume flow of fluid medium in two discharge channels. The volume flow regulating valve is composed of a cylinder cylinder, which has a double piston in the cylinder that can be axially moved, in which a middle pressure chamber (130) is formed in the dumbbell shaped middleware area. Besides the feed channel used in the fluid medium, the central pressure chamber also has two discharge channels (170, 1, 170 2). The discharge channel is arranged on the cylinder in an axial distance (2D) so that when the double piston (120) is located at the center position relative to the two discharge channels, the first discharge channel (170) covered by the first piston (120) 1 and the second discharge channel (120 1 2) preferably partially covered by the second piston (120) 2 are retained respectively. The same open cross section ar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体积流量调节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控制两个排出通道中的流体介质的体积流量的体积流量调节阀(Volumenstrom-Regelventil)。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这种体积流量调节阀在轴承座(Einbaustück)中的使用,该轴承座用于在优选地用于轧制金属轧材的轧机机架中可旋转地安装轧辊的辊颈(Walzenzapfens)。
技术介绍
诸如EP1452381A1、EP1653132B1、GB815622A或DE2051949A1等现有技术已基本公开了体积流量调节阀。特别地,刚刚提到的德国专利申请公开文本DE2051949A1公开了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体积流量调节阀。具体地,该申请公开了具有缸筒(Zylinder)的体积流量调节阀,在缸筒的空腔中,哑铃形二重活塞以能够轴向地移动的方式被引导。二重活塞由通过变细的中心件互相连接的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组成。在变细的中心件的区域中形成有体积流量调节阀的中心压力腔室。在缸筒的端面上布置有在缸筒的空腔内部延伸的弹簧,并且二重活塞保持在这些弹簧之间的中间位置处。在弹簧的区域中分别形成有体积流量调节阀的第一外围压力腔室和第二外围压力腔室。在缸筒中分别设置有用于将流体介质馈送缸筒的馈送通道和用于从缸筒中排出流体介质的排出通道。除所述的体积流量调节阀之外,例如,德国专利申请公开文本DE10336894A1还公开了作为现有技术中的油膜轴承的轴承座,该轴承座用于在(用于轧制金属轧材的)轧机机架中安装轧辊的辊颈。此处公开的轴承座包括轴承衬套,轴承衬套产生用于辊颈的圆筒形容纳空间。例如,轴承衬套在其内侧具有大致布置在共同轴线上的两个流体静压凹槽(Hydrostatik-Taschen),能够经由止回阀并经由在轴承衬套或轴承座中延伸的孔向流体静压凹槽供应冷却剂和/或润滑剂。孔中的节流器应当即使在轴承衬套中的辊颈处于倾斜位置时仍保证辊颈的最佳流体静压支承。然而,事实上,也被称为限流器或空隙的节流器仅不充分地实现此功能。具体地,特别是在辊颈在容纳空间中倾斜设置的情况下,节流器或限流器不适于将流体介质或将冷却剂和/或润滑剂均匀地分配到两个流体静压凹槽上。此外,节流器或限流器表现出有时大于200bar的高压力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改进已知的尤其与用于安装辊颈的轴承座结合地使用的体积流量调节阀,以使体积流量调节阀的排出通道中的流体介质的体积流量即使在不同的压力状况下仍是均匀的。关于调节阀,通过权利要求1中的主题来实现该目的。这种调节阀的特征在于,除第一排出通道之外,还设置有用于从中心压力腔室中排出流体介质的第二排出通道,并且第一排出通道和第二排出通道以轴向距离2d布置在缸筒中,使得在二重活塞相对于这两个排出通道位于中心位置时,被第一活塞优选地部分覆盖的第一排出通道和被第二活塞部分优选地部分覆盖的第二排出通道分别保留相同的开口横截面积。术语“中心位置”也指对称位置。在所主张的二重活塞的中心位置或对称位置处,由两个排出通道保留的开口横截面积大于零;即在该中心位置或对称位置处,流体介质总能流出;排出通道始终不被阻塞。体积流量调节阀的这种所主张的构造是实现上述目的结构性前提条件,所述目的即为确保质量流即使在排出通道中的不同压力状况的情况下也能够分别在第一排出通道和第二排出通道中保持等量。根据第一实施例,二重活塞的中心件的长度L等于第一和第二排出通道的中心轴线的距离2d。假设二重活塞的第一和第二活塞均是具有以垂直于中心件的方式延伸的端面(也被称为排出通道的控制边缘)的缸筒,中心件的这种所主张的长度确保了:在二重活塞位于中心位置时,第一排出通道和第二排出通道分别被二重活塞的第一活塞和二重活塞的第二活塞半闭合。为了即使在排出通道中的不同压力状况的情况下仍在两个排出通道中确保相同大小的体积流量,也被称为滑阀(Ventilschieber)的二重活塞必须进行适当定位,即根据排出通道中的压力状况而适当移动。为此,根据第二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中,设置有用于将第一排出通道中的静压力馈送到第二外围压力腔室中的第一压力通道和用于将第二排出通道中的静压力馈送到第一外围压力腔室中的第二压力通道。另外,根据另一实施例,第一柱塞可轴向移动地安装在第一外围压力腔室中,以作用于二重活塞的第一活塞的用于限定第一外围压力腔室的端面,其中,第一柱塞被施加第一排出通道中的总压力,并且第二柱塞可轴向移动地安装在第二外围压力腔室中,以作用于二重活塞的第二活塞的用于限定第二外围压力腔室的端面,其中,所述第二柱塞被施加第二排出通道中的总压力。通过上述两种措施,即分别将静压力和总压力馈送至外围压力腔室,二重活塞根据由压力比率引起的力平衡以及优选两个外围压力腔室中的弹力自动地进行调整。通过向外围压力腔室施加压力,实现了二重活塞自动地相对于排出通道进行定位,使得在排出通道中设定了等量的体积流量。对于下文所述的质量流调节阀在轴承座中的期望使用来说,有利的是,体积流量调节阀被配置成用于高达2000bar的压力,其中,所述轴承座用于在轧机机架中安装支承辊(Stützwalz)。通过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承座进一步解决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据此,轴承座的特征在于,设置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调节轴承座的容纳空间中的作为流体介质的冷却剂和/或润滑剂的体积流量的体积流量调节阀。于是,体积流量调节阀的第一排出通道连接到第一供应通道,并且第二排出通道连接到第二供应通道,以向轴承座的容纳空间中供应冷却剂和/或润滑剂。轴承座的这种所述的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造有利地保证了:即使在轴承座的容纳空间中的辊颈位于倾斜位置的情况下,两个供应通道中的冷却剂和/或润滑剂朝向容纳空间流动的体积流量始终大小相同。在此,所主张的轴承座的优点对应于上述参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体积流量调节阀所述的优点。体积流量调节阀和轴承座的其他的有利构造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附图说明说明书附有3幅附图,其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体积流量调节阀;图2示出了图1的详细视图;且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与体积流量调节阀结合使用的可旋转地安装轧辊的辊颈的轴承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所述附图以实施例的形式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技术元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体积流量调节阀100。体积流量调节阀100基本上由缸筒110构成,哑铃形二重活塞120以可轴向地移动的方式安装在缸筒110中。在本专利技术的上下文中,术语“轴向”用于表示二重活塞的运动方向。二重活塞120由通过变细的中心件126相互固定地连接的第一活塞120-1和第二活塞120-2构成。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尽可能紧密地抵靠于缸筒壁。在变细的中心件126的区域中形成有体积流量调节阀100的中心压力腔室130。在缸筒的端部区域中形成有第一外围压力腔室150-1和第二外围压力腔室150-2,外围压力腔室150-1和150-2分别由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的背向中心件126的端面限定。在缸筒110的空腔的中心位置,优选地在半程处形成有馈送通道160,以用于借助泵装置250向中心压力腔室130供应诸如冷却剂和/或润滑剂等流体介质。在缸筒壁中形成有第一排出通道170-1和第二排出通道170-2,以从中心压力腔室130排出流体介质。第一和第二排出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体积流量调节阀,其具有:缸筒(110),所述缸筒在其空腔中具有被引导的哑铃形二重活塞(120),所述二重活塞具有通过变细的中心件(126)相互固定地连接的第一活塞(120‑1)和第二活塞(120‑2),其中,在所述变细的中心件的区域中形成有所述体积流量调节阀的中心压力腔室(130);在所述体积流量调节阀的所述缸筒中的第一外围压力腔室(150‑1)和第二外围压力腔室(150‑2),所述第一外围压力腔室和所述第二外围压力腔室由所述第一活塞和所述第二活塞的背向所述中心件(126)的端面界定;和在所述缸筒中的馈送通道(160)和第一排出通道(170‑1),所述馈送通道和所述第一排出通道分别用于将流体介质馈送到所述中心压力腔室(130)中和用于从所述中心压力腔室中排出所述流体介质,其特征在于,除所述第一排出通道(170‑1)之外,还设置有用于从所述中心压力腔室(130)中排出所述流体介质的第二排出通道(170‑2),且所述第一排出通道(170‑1)和所述第二排出通道(170‑2)以轴向距离(2d)布置在所述缸筒上,使得在所述二重活塞(120)位于相对于这两个排出通道的中心位置时,被所述第一活塞(120‑1)优选地部分覆盖的所述第一排出通道(170‑1)和被所述第二活塞(120‑2)优选地部分覆盖的所述第二排出通道(170‑2)分别保留相同的开口横截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1.23 DE 102015223013.91.一种体积流量调节阀,其具有:缸筒(110),所述缸筒在其空腔中具有被引导的哑铃形二重活塞(120),所述二重活塞具有通过变细的中心件(126)相互固定地连接的第一活塞(120-1)和第二活塞(120-2),其中,在所述变细的中心件的区域中形成有所述体积流量调节阀的中心压力腔室(130);在所述体积流量调节阀的所述缸筒中的第一外围压力腔室(150-1)和第二外围压力腔室(150-2),所述第一外围压力腔室和所述第二外围压力腔室由所述第一活塞和所述第二活塞的背向所述中心件(126)的端面界定;和在所述缸筒中的馈送通道(160)和第一排出通道(170-1),所述馈送通道和所述第一排出通道分别用于将流体介质馈送到所述中心压力腔室(130)中和用于从所述中心压力腔室中排出所述流体介质,其特征在于,除所述第一排出通道(170-1)之外,还设置有用于从所述中心压力腔室(130)中排出所述流体介质的第二排出通道(170-2),且所述第一排出通道(170-1)和所述第二排出通道(170-2)以轴向距离(2d)布置在所述缸筒上,使得在所述二重活塞(120)位于相对于这两个排出通道的中心位置时,被所述第一活塞(120-1)优选地部分覆盖的所述第一排出通道(170-1)和被所述第二活塞(120-2)优选地部分覆盖的所述第二排出通道(170-2)分别保留相同的开口横截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中任一项所述的体积流量调节阀(100),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第一压力通道(180-1),以用于将所述第一排出通道(170-1)中的静压力供应到所述第二外围压力腔室(150-2)中,并且设置有第二压力通道(180-2),以用于将所述第二排出通道(170-2)中的静压力供应到所述第一外围压力腔室(150-1)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积流量调节阀(100),其特征在于,第一柱塞(190-1)可轴向移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围压力腔室(150-1)中,以作用于所述二重活塞的所述第一活塞(120-1)的用于界定所述第一外围压力腔室的端面,其中,所述第一柱塞(190-1)被施加所述第一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丹尼尔·克尼乔纳斯·阿尔肯
申请(专利权)人:SMS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