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机和纺纱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42233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包括纤维束集束装置的纺纱机,该纤维束集束装置设置在一牵伸部分的最后的输送罗拉对的下游侧上并且收集由牵伸部分牵伸的纤维束,    其中该纤维束集束装置包括:一设有一夹持罗拉的输送部分;一设有一抽吸孔的抽吸部分,该抽吸孔在该纤维束的移动方向上至少朝向该输送部分的夹持点的上游侧延伸;一构成该输送部分并且沿该抽吸部分旋转的透气元件;和一可以随机设定和改变作用在该抽吸部分上的抽吸压力的抽吸装置。(*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纱机和一种纺纱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例如一种设有纤维束集束装置的纺纱机和使用该纺纱机的纺纱方法,该纤维束集束装置设置在一纺纱机的牵伸装置(牵伸部分)的下游并且收集由牵伸装置牵伸的纤维束。到目前为止,这种类型的纤维束集束装置一般使用抽吸作用来收集纤维束(例如参照JP11-286837A和JP2000-73224A)。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和2中披露的这些装置中的每一个中,在一牵伸装置的最后的罗拉的下游底部侧设置一构成具有抽吸缝隙的固定的滑动表面的中空型面(导向辊),和围绕该中空型面卷绕用于传动的穿孔皮带,在该上侧上设置一保持与该穿孔皮带接触以限定一夹持点的夹持罗拉。该夹持罗拉通过最后的罗拉由一输送带驱动。为了代替通过该输送带驱动该夹持罗拉的结构,还披露了一种由与最后的罗拉接触的输送罗拉驱动该夹持罗拉的结构。此外,披露了一种纤维束集束装置,该纤维束集束装置具有的结构不同于上述的专利文献1中所披露的结构,因为该穿孔带卷绕在一中空型面和一张力罗拉(参照JP2000-34631A)之间,该中空型面在其滑动表面上具有一抽吸缝隙。考虑到当用设置有上述的纤维束集束装置的纺纱机纺制纱线时,作用在该纤维束集束装置的抽吸缝隙上的抽吸压力影响待纺制的纱线的质量。然而,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没有任何文献描述关于根据纺制合适的纱线质量的纺纱条件有效地改变该抽吸压力。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者已经在实验上改变该抽吸压力以便检验该纺制纱线的质量。因此在下面将看到在具有低的抽吸压力的区域中,纱线质量与该负压的升高(增大减压程度)一起被显著改善;在到达一定水平或者更高水平之后纱线质量倾向于保持不变,也许因为在该水平一纤维束被带到饱和状态。此外,已经发现该水平根据纱线尺寸(支数),纤维类型和锭子转速而不同,在该水平处压力开始保持不变。上述的事实导致了如下结论具有一定水平或者更高的抽吸压力(下面称为必须压力)施加在一纤维束上以便通过抽吸作用增加该纤维束的集束程度从而实现所需的纱线质量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当与一具有从安全角度看的必须压力的纺纱条件对应的一抽吸设备的压力设定值是固定的时候,导致了这样一种结果,即对于具有低的必须压力的纺纱条件,不必消耗诸如用于抽吸的电能的能量。此外,即使认为一抽吸装置构造成对于每个纺纱条件来说,在考虑上述条件时一抽吸压力是可改变的,可以出现一问题,即即使一纺纱机的操作者试图没有能量浪费地进行压力设定,也不能容易地决定一合适的值;该问题涉及了难于根据在多种情况中进行的纺纱试验找到用于每次改变该纺纱条件的合适的值。此外,已知根据通常加捻/卷取部分或者类似物在围绕一满筒子卷取纱线中的纱线张力改变诸如绒毛的纱线质量。因此,为了获得更均匀的纱线,可以最适合地改变该抽吸压力,而不是从卷取开始(纺纱开始)到满筒子停止保持该抽吸压力为恒定水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的问题已经作出了本专利技术,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标是设置一纺纱机,该纺纱机可以设置和改变纤维束集束装置的抽吸压力从而使得纺制纱线的质量满足需要的条件。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标是提供一种纺纱方法,在该方法中,纤维束集束装置用来从卷绕起始到结束施加合适的纤维束集束作用,从而纺制具有恒定质量的纱线。为了取得上述的第一目标,如权利要求1中描述的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纱机,在该纺纱机中,在一牵伸装置的最后的输送罗拉对的下游侧上设置了一用于收集由一牵伸部分牵伸的纤维束的纤维束集束装置。该纤维束集束装置设置有一设有夹持罗拉的输送部分;一设有抽吸孔的抽吸部分,该抽吸孔设置成至少朝向该输送部分的夹持点上游侧在该纤维束的移动方向延伸;沿该抽吸部分旋转并且构成该输送部分的透气件;和能够随机设置和改变作用在该抽吸部分上的抽吸压力的抽吸装置。根据上述的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在该牵伸部分的最后的输送罗拉对的下游侧上的纤维束集束装置收集由该牵伸部分牵伸的纤维束。因此,抑制了绒毛和废棉的产生,与未设有纤维束集束装置的纺纱机相比,显著增强了该纱线质量的改善效果。通过该抽吸部分的抽吸孔的抽吸作用导致了该纤维束集束装置的集束作用,通过该抽吸装置赋予该抽吸孔一抽吸压力。然后该抽吸装置可以随机设定和改变作用在该抽吸部分上的抽吸压力,因此在改变抽吸压力的同时进行纺纱,以便根据该纺纱条件具有最优化的值。根据权利要求2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在根据权利要求1中的本专利技术中,该抽吸装置被这样驱动,即改变该抽吸压力的大小以便满足下述的关系大支数>中间支数>小支数,对应于纺制纱线的大支数,中间支数和小支数。在上述的本专利技术中,该抽吸压力改变为具有关于纺制纱线的厚度的合适的值以便进行纺纱。因此,该纤维束集束装置的集束作用以抑制浪费能量损耗的方式合适地进行。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本专利技术,在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本专利技术中,该抽吸装置由控制装置驱动和控制使得该抽吸压力可以改变,并且该控制装置构造成使得该合适的抽吸压力可以自动地根据纺纱条件设置。在本专利技术中,该纺纱条件被设定,而在该控制装置中根据该纺纱条件自动地设置合适的抽吸压力。然后,当纺纱机工作时,由控制装置驱动和控制该抽吸装置使得该抽吸部分的抽吸压力成为对应该纺纱条件的合适的压力。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本专利技术,在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本专利技术中,该抽吸部分设有一抽吸管,该抽吸管具有对应于每个锭子的抽吸孔,该抽吸管连接到一导管处,该导管通过多个抽吸装置保持在负压。在本专利技术中,当一个抽吸装置由于异常停止时,由其余的抽吸装置产生的负压可以确保该抽吸孔的抽吸作用。因此,纺制的纱线质量保持在一许可范围。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本专利技术,在根据权利要求4的本专利技术中,与该抽吸管连接的导管独立于一气动导管设置。在本专利技术中,该导管可以在不增加该抽吸装置尺寸条件下保持在预定的负压。为了取得第二个目标,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纱方法,该方法使用设有纤维束集束装置的纺纱机,该纤维束集束装置在一牵伸部分的最后的输送罗拉对的下游侧上,该集束装置设有一具有一夹持罗拉的输送部分;一设有一抽吸孔的抽吸部分,该抽吸孔设置成关于一纤维束的移动方向至少朝向该输送部分的夹持点的上游侧延伸;一构成该输送部分并且沿该抽吸部分旋转的透气元件;和一可以随机设定和改变作用在该抽吸部分上的抽吸压力的抽吸装置,和收集由牵伸部分牵伸的纤维束的装置。然后,在该抽吸压力在一时刻调整为最大的同时进行纺纱,该时刻为卷取到筒子上的纱线量达到满筒子的大致30%。根据上述的本专利技术,纺纱没有进行成使得该纤维束集束装置的抽吸压力在从纺纱的卷取开始到结束(即满筒子)保持恒定,而是使得该抽吸孔的抽吸作用在一时刻达到最大,该时刻为卷取到筒子上的纱线量达到该满筒子的30%。因此改善了该纺制纱线的质量。附图说明在附图中图1是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抽吸装置和一导管结构的视图;图2是示出一牵伸装置和一纤维束集束装置的部分截面侧视图;图3是示出一抽吸部分和一下夹持罗拉之间关系的局部视图;图4A是从纤维束移动方向前部看的纤维束集束装置的部分视图和图4B是旋转轴的前部视图;图5是图2的局部放大视图;图6是一连接管的部分透视图;图7A-图7F分别是一图表,其示出抽吸压力和毛羽程度之间的关系或者抽吸压力和具有不同纱线支数的纱线的纺制中的U%之间的关系;和图8是图表,其示出在通常的环锭细纱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野勉新美究丸山直树石井隆久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