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冷却结构的电池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5403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2 05:54
提供了一种具有尺寸最小化同时冷却效率高的冷却结构的电池模块。电池模块包括:前板和后板,分别布置在堆叠有多个单电池的电池组的前侧和后侧;散热构件,布置在电池组的下方,并且吸收由电池组产生的热量;以及侧板,布置在前板和后板的两侧端,布置成与散热构件的相应侧端接触,并且包括冷却剂循环通过的冷却通道以便冷却电池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冷却结构的电池模块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模块,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尺寸减小且冷却效率高的冷却结构的电池模块。
技术介绍
最近,由于环境问题和高油价,对于环保车辆的兴趣有所增加。因此,已经开发出使用电能作为能量源的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对于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中使用的电池模块,通常使用由封闭在袋中的单电池构成的袋状单电池。堆叠多个袋状单电池,并将袋状单电池堆容纳在壳体内。电池模块的单电池的数量根据所需的能量容量而变化。单电池在供应电能时产生热量。因此,在单电池工作期间,必须使单电池产生的热量散发。因此,在常规电池模块中,为了冷却单电池,在单电池之间形成通道间隙,并且冷却剂通过通道间隙循环。然而,该结构的缺点在于使电池模块的总体尺寸增加。前述内容仅旨在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背景,并非旨在意味着本专利技术落入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范围内。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尺寸最小化且冷却效率高的冷却结构的电池模块,因此,电池模块可组装成更小的封装而不降低冷却性能。根据一个方面,具有冷却结构的电池模块可包括:前板和后板,分别布置在堆叠有多个单电池的电池组的前侧和后侧;散热构件,布置在电池组的下方并且吸收由电池组产生的热量;以及侧板,布置在前板和后板的两侧端,布置成与散热构件的相应侧端接触,并且具有冷却剂循环通过的冷却通道以便冷却电池组。电池组的单电池可堆叠成面向侧板,并且前板和后板可布置在侧板的两侧端。通过结合构件在电池组的侧向贯穿侧板并穿入前板中、并且第二结合构件在电池组的侧向贯穿侧板并穿入后板中的方式,使侧板与前板和后板结合。电池组的单电池可堆叠成面向前板和后板,并且前板和后板可布置在侧板的两侧端。通过结合构件从前板的上端至下端穿过前板并在其下端连接至侧板的下端部、并且结合构件从后板的上端至下端穿过后板并在其下端连接至侧板的下端部的方式,使侧板与前板和后板结合。可在电池组与散热构件之间设置传热材料。各侧板可包括:侧面热交换部,布置在前板和后板的两侧端,并可包括冷却通道以便与电池组进行热交换;以及支承部,从侧面热交换部的下端部弯曲并延伸至前板或后板的下侧以便与散热构件接触。可从前板和后板的下端向下突出地形成结合部,并且结合部可贯穿侧板的支承部。侧板的冷却通道可在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包括在上下方向布置的多个通道。冷却通道的通道尺寸变化,并可从通道中的最下侧通道至通道中的最上侧通道逐渐尺寸增大。电池模块还可包括设置在电池组的顶面上以及侧板之间并可覆盖电池组的顶面的上板。电池组可包括在上下方向堆叠并且各自以彼此相同的方式与前板、后板、侧板和散热构件组装的第一电池组和第二电池组,其中,设置于第一电池组的第一侧板可包括位于其下端的第一连接部,设置于第二电池组的第二侧板可包括位于其上端的第二连接部,并且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可彼此连接。第一连接部可包括从第一侧板的下端向下突出并以规则间隔在第一侧板的纵长方向设置的多个突起。第二连接部可包括从第二侧板的上端凹入并以与第一连接部的突起相同的间隔在第二侧板的纵长方向设置的多个凹陷,并且第二连接部可与第一连接部啮合。第一连接部可包括在电池模块的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孔,第二连接部可包括在电池模块的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孔,并且当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彼此啮合时,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可通过穿过第一孔和第二孔插入的固定构件彼此结合。第一连接部可以是在第一侧板的纵长方向延伸并从第一侧板的下端突出的突起,并可包括位于突起的端部的接合突部。第二连接部是在第二侧板的纵长方向延伸并在第二侧板的上端凹入的凹陷,并且包括接合突部插入的引导凹部。电池组可包括并排布置并且各自以彼此相同的方式与前板、后板和散热构件组装的第三电池组和第四电池组。第三侧板可布置在第三电池组的外侧面上,第四侧板可布置在第四电池组的外侧面上,并且中心板可置于第三电池组与第四电池组之间。中心板可包括:中心热交换部,具有中心冷却通道以便与第三和第四电池组进行热交换;以及中心支承部,从中心热交换部的下部延伸成与设置于第三电池组的散热构件和设置于第四电池组的散热构件接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冷却结构的电池模块,冷却结构具有减小的尺寸,同时提供高冷却效率。因此,电池模块可组装成更紧凑的封装,而不会降低冷却性能。附图说明从以下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说明中,将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冷却结构的电池模块的透视图;图2至图4是用于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图1的电池模块的透视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冷却结构的电池模块的连接结构的详细透视图;图6至图8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冷却结构的电池模块的连接结构的视图;并且图9是用于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图1的电池模块的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车辆”或“车辆的”或者其它类似术语包括一般的机动车辆,例如包括运动型多用途车(SUV)公共汽车、卡车、各种商用车辆在内的载客车辆,包括各种艇和船在内的水运工具,以及航空器等等,并且包括混合动力车辆、电动车辆、插电式混合电动车辆、氢动力车辆和其它替代燃料车辆(例如,从石油以外的资源取得的燃料)。如本文所提及的,混合动力车辆是具有两种或更多种动力源的车辆,例如具有汽油动力和电动力两者的车辆。本文所使用的专业术语仅用于说明特定实施例的目的,并非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一种”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明。将进一步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词语“包含”和/或“包括”指定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要素和/或成分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数、步骤、操作、要素、成分和/或其群组的存在或添加。如本文所使用的,词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出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除非特别陈述或从上下文中显而易见,如本文所使用的,词语“约”应理解为在本领域的正常容差范围内,例如在平均值的2倍标准差内。“约”可理解为在所述值的10%、9%、8%、7%、6%、5%、4%、3%、2%、1%、0.5%、0.1%、0.05%或0.01%内。除非从上下文中另外明确,本文提供的所有数值均由词语“约”修饰。现在应当参照附图,其中在不同的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配备冷却结构的电池模块的示例性实施例。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冷却结构的电池模块的透视图;图2至图4是用于说明图1的电池模块的透视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冷却结构的电池模块的连接结构的详细透视图;图6至图8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冷却结构的电池模块的连接结构的视图;并且图9是用于说明图1的电池模块的透视图。根据本专利技术,如图1中所示,具有冷却结构的电池模块可包括:前板100a和后板100b,分别布置在堆叠有多个单电池的电池组10的前侧和后侧;散热构件200,布置在电池组10的下方并且构造成吸收由电池组10的单电池产生的热量;以及侧板300,布置在前板100a和后板100b的两侧端并且与散热构件200接触,各侧板300包括冷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具有冷却结构的电池模块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冷却结构的电池模块,包括:前板和后板,分别布置在堆叠有多个单电池的电池组的前侧和后侧;散热构件,布置在所述电池组的下方,并且构造成吸收由所述电池组产生的热量;以及侧板,布置在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的两侧端,布置成与所述散热构件的相应侧端接触,并且具有冷却剂循环通过的冷却通道以便冷却所述电池组。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2.15 KR 10-2016-01720061.一种具有冷却结构的电池模块,包括:前板和后板,分别布置在堆叠有多个单电池的电池组的前侧和后侧;散热构件,布置在所述电池组的下方,并且构造成吸收由所述电池组产生的热量;以及侧板,布置在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的两侧端,布置成与所述散热构件的相应侧端接触,并且具有冷却剂循环通过的冷却通道以便冷却所述电池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所述电池组的单电池堆叠成面向所述侧板,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布置在所述侧板的两侧端,并且通过结合构件在所述电池组的侧向贯穿所述侧板并穿入所述前板中、并且第二结合构件在所述电池组的侧向贯穿所述侧板并穿入所述后板中的方式,使所述侧板与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结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所述电池组的单电池堆叠成面向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布置在所述侧板的两侧端,并且通过结合构件从所述前板的上端至下端穿过所述前板并在结合构件的下端连接至所述侧板的下端部、并且结合构件从所述后板的上端至下端穿过所述后板并在结合构件的下端连接至所述侧板的下端部的方式,使所述侧板与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结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在所述电池组与所述散热构件之间设置传热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所述侧板中的每一者包括:侧面热交换部,布置在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的两侧端,并且具有冷却通道以便与所述电池组进行热交换;以及支承部,从所述侧面热交换部的下端部弯曲并延伸至所述前板或所述后板的下侧以便与所述散热构件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从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的下端向下突出地形成结合部,并且所述结合部贯穿所述侧板的所述支承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所述侧板的冷却通道在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包括在上下方向布置的多个通道。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所述冷却通道的通道尺寸从所述通道中的最下侧通道至所述通道中的最上侧通道逐渐增加。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还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正勋崔埈硕李容真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