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轮壳内浇道模具组装定位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2827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05: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飞轮壳内浇道模具组装定位工装,包括定位台本体,所述定位台本体为长方体状结构,且定位台本体的顶部长度方向的两端均竖直设置有固定柱,两个所述固定柱相对的一侧外壁上均竖直设置有限位滑轨,两个所述限位滑轨上均活动设置有移动块,两个所述移动块为正方体状结构且顶部均与定位台本体的顶面固定焊接有拉伸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使用者可以快速对模具进行定位安装,且在安装时可以便捷抬升模具进行翻转,减少了人力,大大提高了组装的效率,且定位板可以根据模具的规格调节高度,便于使用者对模具的组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解决了以往模具组装定位装置使用不便和组装效率低的问题,实用性强,易于推广。

Assembling and positioning tooling for mold assembly of flywheel inner runn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old assembly positioning tooling for a flywheel inner runner mold assembly, including a positioning table body. The positioning table is a rectangular body shaped structure, and a fixed column is vertically arranged at both ends of the top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positioning table body, and a finite position slide rail is vertically set on one side of the two fixed column opposite sides of the fixed column. A moving block is arranged on both of the two limit slide rails, and the two moving blocks are square shaped structures and the top is fixed to the top surface of the positioning table body to be welded with a stretch spring. In the utility model, the user can quickly locate and install the mold, and can easily lift the mold to flip, reduce the manpower and great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assembly, and the positioning board can adjust the height of the mould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ations of the mold, and facilitate the user to assemble the mold. The utility model has novel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s of inconvenient use and low assembly efficiency of the previous mould assembling positioning device, and has strong practicability and is easy to populariz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飞轮壳内浇道模具组装定位工装
本技术涉及模具组装
,尤其涉及一种飞轮壳内浇道模具组装定位工装。
技术介绍
飞轮壳,通常安装于发动机与变速箱之间,外接曲轴箱,内置飞轮总成、起动机、油底壳等,在壳体上通常都设有一个散热窗,并且附加有散热盖板,结构特点上结构简单、容易安装等特点,而飞轮壳的制作离不开模具。模具是指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模具广泛用于冲裁、模锻、冷镦、挤压、粉末冶金件压制、压力铸造,以及工程塑料、橡胶、陶瓷等制品的压塑或注塑的成形加工中。模具具有特定的轮廓或内腔形状,应用具有刃口的轮廓形状可以使坯料按轮廓线形状发生分离(冲裁)。应用内腔形状可使坯料获得相应的立体形状。而模具本身也需要各个零部件的组装,才能形成特定的形状来使用,在模具组装时需要对其定位,才能更快更便捷地组装,现有的定位工装功能少,不能给使用者的组装提供便捷,组装效率低,为此我们设计出一种飞轮壳内浇道模具组装定位工装,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飞轮壳内浇道模具组装定位工装。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飞轮壳内浇道模具组装定位工装,包括定位台本体,所述定位台本体为长方体状结构,且定位台本体的顶部长度方向的两端均竖直设置有固定柱,两个所述固定柱相对的一侧外壁上均竖直设置有限位滑轨,两个所述限位滑轨上均活动设置有移动块,两个所述移动块为正方体状结构且顶部均与定位台本体的顶面固定焊接有拉伸弹簧,两个所述移动块的顶部均竖直连接有竖杆,且两个所述竖杆之间水平连接有固定横杆,两个所述移动块相对的一侧外壁上均连接有第一轴承,且第一轴承远离移动块的一端连接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水平设置且远离第一轴承的一端连接有固定竖板,所述固定竖板远离转动柱的一侧外壁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固定横板,两个所述固定横板之间竖直设置有螺纹座,且螺纹座的中心横向贯穿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贯穿螺纹座连接有第二轴承,且第二轴承远离螺杆的一侧连接有定位板,两个所述固定横板远离螺纹座的一侧外壁上均设置有防滑垫,所述固定柱和限位滑轨的外壁上都均匀等距离横向贯穿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贯穿设置有固定栓。优选的,所述第一轴承竖直设置且一端与移动块固定焊接,另一端与转动柱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轴承的一端与定位板固定焊接,另一端与螺杆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移动块靠近限位滑轨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栓的一端贯穿固定柱和限位滑轨上的限位孔延伸至固定孔内。优选的,所述定位台本体的底部四角均设置有支撑柱。优选的,所述固定横杆的中部外壁上设置有软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使用者利用第一转轴、转动柱、固定竖板、固定横板、螺杆、固定座和定位板的设计,可以快速对模具进行定位安装,且在安装时可以便捷抬升模具进行翻转,减少了人力,大大提高了组装的效率,利用拉伸弹簧、移动块、限位孔、固定孔和固定栓的设计,使定位板可以根据模具的大小调节高度,便于使用者对模具的组装,防滑垫既可以减缓安装时发生的震动,又能防止组装时模具移动,本技术结构新颖,解决了以往模具组装定位装置使用不便和组装效率低的问题,实用性强,易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飞轮壳内浇道模具组装定位工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飞轮壳内浇道模具组装定位工装的固定柱和固定栓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定位台本体、2固定柱、3限位滑轨、4移动块、5拉伸弹簧、6竖杆、7固定横杆、8第一轴承、9转动柱、10固定竖板、11固定横板、12螺纹座、13螺杆、14第二轴承、15定位板、16防滑垫、17限位孔、18固定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飞轮壳内浇道模具组装定位工装,包括定位台本体1,定位台本体1为长方体状结构,且定位台本体1的顶部长度方向的两端均竖直设置有固定柱2,两个固定柱2相对的一侧外壁上均竖直设置有限位滑轨3,两个限位滑轨3上均活动设置有移动块4,两个移动块4为正方体状结构且顶部均与定位台本体1的顶面固定焊接有拉伸弹簧5,两个移动块4的顶部均竖直连接有竖杆6,且两个竖杆6之间水平连接有固定横杆7,两个移动块4相对的一侧外壁上均连接有第一轴承8,且第一轴承8远离移动块的一端连接有转动柱9,转动柱9水平设置且远离第一轴承8的一端连接有固定竖板10,固定竖板10远离转动柱9的一侧外壁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固定横板11,两个固定横板11之间竖直设置有螺纹座12,且螺纹座12的中心横向贯穿设置有螺杆13,螺杆13的一端贯穿螺纹座12连接有第二轴承14,且第二轴承14远离螺杆13的一侧连接有定位板15,两个固定横板11远离螺纹座12的一侧外壁上均设置有防滑垫16,固定柱2和限位滑轨3的外壁上都均匀等距离横向贯穿设置有限位孔17,限位孔17内贯穿设置有固定栓18,第一轴承8竖直设置且一端与移动块4固定焊接,另一端与转动柱9转动连接,第二轴承14的一端与定位板15固定焊接,另一端与螺杆13转动连接,移动块4靠近限位滑轨3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固定孔,固定栓18的一端贯穿固定柱2和限位滑轨3上的限位孔17延伸至固定孔内,定位台本体1的底部四角均设置有支撑柱,固定横杆7的中部外壁上设置有软套。本技术中,使用者出拔固定栓18脱离固定孔,即可手握软套带动固定横杆7和移动块4升降,根据定位模具的实际需要调整好移动块4的高度,将固定栓18的一端贯穿固定柱2和限位滑轨3上的限位孔17,插入移动块4上的固定孔中,完成移动块4的高度固定,利用两个螺杆13可以使两个定位板15靠近并固定之间的模具,对模具进行安装,当需要翻转模具时,可以拔出固定栓18,手动控制固定横杆7上升,此时可以利用第一轴承8使两个固定竖板10、定位板15以及定位板15之间的模具同时翻转,固定栓18只在需要将定位板15抬升到一定高度时才使用,防滑垫16在与定位台本体1的顶部接触时可以增大摩擦力,使模具的安装更加平稳,拉伸弹簧5可以使防滑垫16和模具可以在调整后复位至定位台本体1的顶面对其定位,本技术结构新颖,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飞轮壳内浇道模具组装定位工装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飞轮壳内浇道模具组装定位工装,包括定位台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台本体(1)为长方体状结构,且定位台本体(1)的顶部长度方向的两端均竖直设置有固定柱(2),两个所述固定柱(2)相对的一侧外壁上均竖直设置有限位滑轨(3),两个所述限位滑轨(3)上均活动设置有移动块(4),两个所述移动块(4)为正方体状结构且顶部均与定位台本体(1)的顶面固定焊接有拉伸弹簧(5),两个所述移动块(4)的顶部均竖直连接有竖杆(6),且两个所述竖杆(6)之间水平连接有固定横杆(7),两个所述移动块(4)相对的一侧外壁上均连接有第一轴承(8),且第一轴承(8)远离移动块的一端连接有转动柱(9),所述转动柱(9)水平设置且远离第一轴承(8)的一端连接有固定竖板(10),所述固定竖板(10)远离转动柱(9)的一侧外壁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固定横板(11),两个所述固定横板(11)之间竖直设置有螺纹座(12),且螺纹座(12)的中心横向贯穿设置有螺杆(13),所述螺杆(13)的一端贯穿螺纹座(12)连接有第二轴承(14),且第二轴承(14)远离螺杆(13)的一侧连接有定位板(15),两个所述固定横板(11)远离螺纹座(12)的一侧外壁上均设置有防滑垫(16),所述固定柱(2)和限位滑轨(3)的外壁上都均匀等距离横向贯穿设置有限位孔(17),所述限位孔(17)内贯穿设置有固定栓(1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飞轮壳内浇道模具组装定位工装,包括定位台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台本体(1)为长方体状结构,且定位台本体(1)的顶部长度方向的两端均竖直设置有固定柱(2),两个所述固定柱(2)相对的一侧外壁上均竖直设置有限位滑轨(3),两个所述限位滑轨(3)上均活动设置有移动块(4),两个所述移动块(4)为正方体状结构且顶部均与定位台本体(1)的顶面固定焊接有拉伸弹簧(5),两个所述移动块(4)的顶部均竖直连接有竖杆(6),且两个所述竖杆(6)之间水平连接有固定横杆(7),两个所述移动块(4)相对的一侧外壁上均连接有第一轴承(8),且第一轴承(8)远离移动块的一端连接有转动柱(9),所述转动柱(9)水平设置且远离第一轴承(8)的一端连接有固定竖板(10),所述固定竖板(10)远离转动柱(9)的一侧外壁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固定横板(11),两个所述固定横板(11)之间竖直设置有螺纹座(12),且螺纹座(12)的中心横向贯穿设置有螺杆(13),所述螺杆(13)的一端贯穿螺纹座(12)连接有第二轴承(14),且第二轴承(14)远离螺杆(13)的一侧连接有定位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跃广雷贵龙胡丽君曾冬珍刘波
申请(专利权)人:龙工福建铸锻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