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纱线及其制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1567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0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菌纱线及其制造工艺,包括由棉纤维,银纤维,铜纤维,锌纤维,竹原纤维,玉米纤维,大麻纤维经纺纱工艺纺制而成;各组分所占重量份数为:棉纤维50‑70份,银纤维8‑10份,铜纤维15‑20份,锌纤维10‑15份,竹原纤维10‑20份,玉米纤维12‑15份,大麻纤维5‑1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抗菌纱线,采用的原材料均为绿色环保纤维,对人体无毒无害,达到亲肤标准,制得的抗菌纱线,抗菌效果显著且功效长久,是普通抗菌面料的3‑5倍,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纱线及其制造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纱线
,尤其涉及一种抗菌纱线及其制造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不断更新,对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越来越重视,对服装的功能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服装的抗菌、保健、手感、品质等方面的要求也不断地提高。由于内衣与人体肌肤密切接触,本身不断遭受污染,有来自人体、外界、大气环境中的尘埃、浮土以及食物污渍等;也有来自人体的汗液、脂肪、以及表皮落屑等分泌物。这些污渍使有害的细菌迅速繁殖,产生出不良化合物,挥发令人不快的气味,诱发各种皮肤病和传染病,并使服装的服用舒适性等变差。现有技术中是将无机物抗菌剂应用在织物上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通常有下列几种方式:1)利用无机物、陶瓷或粘土,作为银离子的载体,这种方式的缺点是银离子释放速率较慢,释放周期短,改进提高方式复杂,加工困难。2)利用高分子作为银离子载体,譬如利用水胶作为载体,这种方式缺点是不利控制银离子释放速度,并且有一定的毒性释放,危害人体。3)利用电镀或溅镀手段,直接将金属离子镀覆在织物表面,这种方式能有效控制金属离子在织物上的含量,并且金属离子与人体直接接触,提高了抗菌效果,但是这种方式在操作过程中极易产生有害物质和气体,并且加工处理成本高,很难降低,处理后的面料耐洗性差,表面金属容易产生剥落。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抗菌纱线及其制造工艺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一在于公开抗菌纱线,采用的原材料均为绿色环保纤维,对人体无毒无害,达到亲肤标准,制得的抗菌纱线,抗菌效果显著且功效长久,是普通抗菌面料的3-5倍,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抗菌纱线,包括由棉纤维,银纤维,铜纤维,锌纤维,竹原纤维,玉米纤维,大麻纤维经纺纱工艺纺制而成;各组分所占重量份数为:棉纤维50-70份,银纤维8-10份,铜纤维15-20份,锌纤维10-15份,竹原纤维10-20份,玉米纤维12-15份,大麻纤维5-10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各组分所占重量份数为:棉纤维60份,银纤维9份,铜纤维18份,锌纤维12份,竹原纤维14份,玉米纤维13份,大麻纤维8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二在于公开一种抗菌纱线的制造工艺,用以制造对人体无毒无害,达到亲肤标准,抗菌效果显著且功效长久,是普通抗菌面料的3-5倍,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的抗菌纱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菌纱线的制造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开清:对棉纤维、银纤维、铜纤维、锌纤维、竹原纤维、玉米纤维、大麻纤维进行松散操作并混合;步骤二、普梳:设置刺辊速度为800-900r/min,锡林速度为300-350r/min,盖板速度为220-240mm/min,道夫速度20-25r/min;步骤三、精梳:压力棒调节环直径为10-13mm,车速为200-260m/min,将混合纤维拉细,并提高混合纤维平行伸直度;步骤四、并条:将混合纤维合并成条;步骤五、细纱:细纱牵伸区为双根粗纱喂入,前罗拉中心距控制在35-44mm,后罗拉中心距控制在52-68mm,锭速控制在11000-13000r/min,捻系数控制在300-400,前罗拉速度控制在180-220r/min,总牵伸倍数为55-65;步骤六、络筒:络筒工序采用AC338自动络筒机,槽简速度控制在1000-1200r/min。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抗菌纱线,采用的原材料均为绿色环保纤维,对人体无毒无害,达到亲肤标准,制得的抗菌纱线,抗菌效果显著且功效长久,是普通抗菌面料的3-5倍,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实施例一:本实施例公开了抗菌纱线,包括由棉纤维,银纤维,铜纤维,锌纤维,竹原纤维,玉米纤维,大麻纤维经纺纱工艺纺制而成;各组分所占重量份数为:棉纤维50份,银纤维8份,铜纤维15份,锌纤维10份,竹原纤维10份,玉米纤维12份,大麻纤维5份。实施例二:本实施例公开了抗菌纱线,包括由棉纤维,银纤维,铜纤维,锌纤维,竹原纤维,玉米纤维,大麻纤维经纺纱工艺纺制而成;各组分所占重量份数为:棉纤维60份,银纤维9份,铜纤维18份,锌纤维12份,竹原纤维14份,玉米纤维13份,大麻纤维8份。实施例三:本实施例公开了抗菌纱线,包括由棉纤维,银纤维,铜纤维,锌纤维,竹原纤维,玉米纤维,大麻纤维经纺纱工艺纺制而成;各组分所占重量份数为:棉纤维70份,银纤维10份,铜纤维20份,锌纤维15份,竹原纤维20份,玉米纤维15份,大麻纤维10份。实施例四: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抗菌纱线的制造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开清:对棉纤维、银纤维、铜纤维、锌纤维、竹原纤维、玉米纤维、大麻纤维进行松散操作并混合;步骤二、普梳:设置刺辊速度为800-900r/min,锡林速度为300-350r/min,盖板速度为220-240mm/min,道夫速度20-25r/min;具体地,刺辊速度为850r/min,锡林速度为320r/min,盖板速度为230mm/min,道夫速度23r/min;步骤三、精梳:压力棒调节环直径为10-13mm,车速为200-260m/min将混合纤维拉细,并提高混合纤维平行伸直度;具体地,压力棒调节环直径为11mm,车速为230m/min;步骤四、并条:将混合纤维合并成条;步骤五、细纱:细纱牵伸区为双根粗纱喂入,前罗拉中心距控制在35-44mm,后罗拉中心距控制在52-68mm,锭速控制在11000-13000r/min,捻系数控制在300-400,前罗拉速度控制在180-220r/min,总牵伸倍数为55-65;具体地,前罗拉中心距控制在40mm,后罗拉中心距控制在60mm,锭速控制在12000r/min,捻系数控制在350,前罗拉速度控制在200r/min,总牵伸倍数为60;步骤六、络筒:络筒工序采用AC338自动络筒机,槽简速度控制在1000-1200r/min,具体地,槽简速度控制在1100r/min。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专利技术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菌纱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棉纤维,银纤维,铜纤维,锌纤维,竹原纤维,玉米纤维,大麻纤维经纺纱工艺纺制而成;各组分所占重量份数为:棉纤维50‑70份,银纤维8‑10份,铜纤维15‑20份,锌纤维10‑15份,竹原纤维10‑20份,玉米纤维12‑15份,大麻纤维5‑1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纱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棉纤维,银纤维,铜纤维,锌纤维,竹原纤维,玉米纤维,大麻纤维经纺纱工艺纺制而成;各组分所占重量份数为:棉纤维50-70份,银纤维8-10份,铜纤维15-20份,锌纤维10-15份,竹原纤维10-20份,玉米纤维12-15份,大麻纤维5-1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纱线,其特征在于,各组分所占重量份数为:棉纤维60份,银纤维9份,铜纤维18份,锌纤维12份,竹原纤维14份,玉米纤维13份,大麻纤维8份。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抗菌纱线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开清:对棉纤维、银纤维、铜纤维、锌纤维、竹原纤维、玉米纤维、大麻纤维进行松散操作并混合;步骤二、普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渠銮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銮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