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频率可选阻尼阀和包括该阻尼阀的减震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阻尼阀以及包括这种阀的减震器。阻尼阀包括受控流动通道、受控阀、活动阀体以及控制腔,其中,受控流动通道布置成在阻尼阀的阀入口侧与阀出口侧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受控阀设置在受控流动通道中,诸如在操作中允许影响受控流动通道中的在从阀入口侧至阀出口侧的受控流动方向上的受控液流;活动阀体作用在受控阀上,活动阀体能够相对于受控流动通道的壁移动以改变受控阀的闭合力。控制腔包括控制腔入口以及为控制腔提供可变容积的配置,其中,控制腔入口与参考受控流动方向在受控阀上游的阀入口侧流体连通,控制腔入口包括用于控制从阀入口侧至控制腔的流体流动的限流件;控制腔的容积变化进行作用以导致活动阀体移动,控制腔中的流体压力的增加进行作用以增加控制腔的容积以移动活动阀体进而增加受控阀的闭合力。
技术介绍
阻尼器或减震器是众所周知的且广泛应用于例如多种车辆,例如汽车、卡车、公交车和火车。阻尼器被设计成在相对于彼此移动的部件之间提供所期望的阻尼特性(dampingbehavior)。根据阻尼器的特定设计,阻尼可选择为硬的或者软的。已提出了更多先进的阻尼器,其 ...
【技术保护点】
阻尼阀(100),包括:‑受控流动通道(115),布置成在所述阻尼阀的阀入口侧(100.1)与所述阻尼阀的阀出口侧(100.2)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受控阀(130),设置在所述受控流动通道中,例如以允许在操作中影响所述受控流动通道中的在从所述阀入口侧至所述阀出口侧的受控流动方向(Fd)上的受控液流(Fd);‑活动阀体(120),作用在所述受控阀上,所述活动阀体能够相对于所述受控流动通道的壁移动以改变所述受控阀(130)的闭合力;以及‑控制腔(126),包括:‑‑控制腔入口(125),设置在所述活动阀体(120)中并且与参考所述受控流动方向(Fd)在所述受控阀(130)上游的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4.24 NL 20147181.阻尼阀(100),包括:-受控流动通道(115),布置成在所述阻尼阀的阀入口侧(100.1)与所述阻尼阀的阀出口侧(100.2)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受控阀(130),设置在所述受控流动通道中,例如以允许在操作中影响所述受控流动通道中的在从所述阀入口侧至所述阀出口侧的受控流动方向(Fd)上的受控液流(Fd);-活动阀体(120),作用在所述受控阀上,所述活动阀体能够相对于所述受控流动通道的壁移动以改变所述受控阀(130)的闭合力;以及-控制腔(126),包括:--控制腔入口(125),设置在所述活动阀体(120)中并且与参考所述受控流动方向(Fd)在所述受控阀(130)上游的阀入口侧(100.1)流体连通,所述控制腔入口包括用于控制从所述阀入口侧至所述控制腔的受控液流(Fd2)的限流件(160.1);--为所述控制腔(126)提供可变容积的配置,所述控制腔的容积变化进行作用以导致所述活动阀体(120)移动,所述控制腔中的流体压力的增加进行作用以增加所述控制腔的容积并且移动所述活动阀体,从而增加所述受控阀(130)的闭合力;以及--泄压阀(160),设置在所述控制室入口(125)中,并且配置和布置为在所述控制室入口(125)的限流件(160.1)的旁路允许从所述控制室(126)至所述阀入口侧(100.1)的泄压液流(Fr);其中,所述控制室入口(125)设置为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阀体部分(121、122)之间,所述活动阀体(120)包括保持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阀体部分(121、122)之间的卸压阀(160)并且提供用于所述卸压阀的阀座(122.3)的第一和第二阀体部分(121、122),所述卸压阀闭合所述阀座。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阻尼阀,其中,所述泄压阀(160)配置为单向阀。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阀,其中,所述控制室入口(125)的限流件(160.1)和所述泄压阀(160)组合。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阀,其中,所述泄压阀(160)包括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阀体部分(121、122)之间延伸的至少一个缝隙(160.1),所述至少一个缝隙(160.1)配置为在保持所述泄压阀的位置处与所述第一阀体部分和所述第二阀体部分一起提供所述控制室入口的限流件。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阻尼阀,其中,所述泄压阀(160)包括至少两个堆叠的板(161、162),所述泄压阀的、位于所述泄压阀的与所述阀入口侧(100.1)相关联的一侧处的缝隙板(161)包括提供所述控制室入口(125)的限流件的至少一个缝隙(160.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阻尼阀,其中,所述泄压阀(160)的、位于所述泄压阀的控制室侧的阀板(162)闭合所述泄压阀的阀座(122.3)以提供单向阀。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阀,其中,所述第一阀体部分(121)包括具有中央开口的环形配置,所述第二阀体部分(122)包括大致的T形配置,所述T形配置具有基座(122.4)以及穿过所述第二阀体部分的中央开口的阀杆(122.1),所述泄压阀(160)被保持在所述第一阀体部分(121)与所述第二阀体部分(122)的基座之间,所述泄压阀的阀座(122.3)设置在所述第二体部的基座上。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阻尼阀,其中,所述第二阀体部分(122)的阀杆(122.1)从所述第一阀体部分(121)突出,所述受控阀(130)设置为围绕所述阀杆的从所述第一阀体部分突出的部分。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阀,其中,所述阻尼阀包括偏置弹簧(150),所述偏置弹簧(150)作用在所述活动阀体(120)上以在所述阻尼阀的中性状态下提供所述受控阀(130)的初始闭合力,在所述中性状态下,所述控制室(126)内部的流体压力等于所述阀入口侧(100.1)上的流体压力,选择性地,所述偏置弹簧(150)包括至少一个板,选择性地,所述偏置弹簧(150)包括至少两个板的堆叠。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阻尼阀,其中,所述偏置弹簧(150)作用在所述第二阀体部分(122)上。11.根据前述两项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阀,其中,所述活动阀体(120)居中设置在所述阻尼阀的阀壳体(111、112)内部,所述偏置弹簧(150)是环形的且具有用于接纳所述活动阀体(120)的中央开口,所述偏置弹簧在内周边处倚靠所述活动阀体并且在外周边处作用在所述阀壳体(111、112)上。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阻尼阀,其中,所述阀壳体包括第一和第二阀壳体部(111、112),所述受控阀(130)作用在所述活动阀体(120)与所述第一壳体部(111)之间,所述偏置弹簧(150)作用在所述第二壳体部分(112)上,所述第一壳体部分和所述第二壳体部分配置为允许在所述阻尼阀的制造期间使所述第一壳体部和所述第二壳体部相对于彼此移动以允许设定所述偏置弹簧(150)的预定偏置力和所述受控阀(13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