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率可选阻尼阀和包括该阻尼阀的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19140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22:26
阻尼阀(100)包括:位于阀入口侧(100.1)与阀出口侧(100.2)之间的受控流动通道(115);设置于受控流动通道中的受控阀(130);作用在受控阀上以改变受控阀的闭合力的活动阀体(120);以及控制腔(126)。控制腔包括:与受控阀(130)上游的阀入口侧(100.1)流体连通的控制腔入口(125);为控制腔提供可变容积的配置,其中控制腔的容积变化进行作用以导致活动阀体(120)移动;以及允许活动阀体(120)移动的第一柔性壁(140)。第一柔性壁提供上面作用有控制腔(126)中的流体压力的有效表面区域,当活动阀体(120)在朝向控制腔的外部的方向上移动时,有效表面区域减少,第一柔性壁包括倚靠弯曲表面(111.1)的柔性板(14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频率可选阻尼阀和包括该阻尼阀的减震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阻尼阀以及包括这种阀的减震器。阻尼阀包括受控流动通道、受控阀、活动阀体以及控制腔,其中,受控流动通道布置成在阻尼阀的阀入口侧与阀出口侧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受控阀设置在受控流动通道中,诸如在操作中允许影响受控流动通道中的在从阀入口侧至阀出口侧的受控流动方向上的受控液流;活动阀体作用在受控阀上,活动阀体能够相对于受控流动通道的壁移动以改变受控阀的闭合力。控制腔包括控制腔入口以及为控制腔提供可变容积的配置,其中,控制腔入口与参考受控流动方向在受控阀上游的阀入口侧流体连通,控制腔入口包括用于控制从阀入口侧至控制腔的流体流动的限流件;控制腔的容积变化进行作用以导致活动阀体移动,控制腔中的流体压力的增加进行作用以增加控制腔的容积以移动活动阀体进而增加受控阀的闭合力。
技术介绍
阻尼器或减震器是众所周知的且广泛应用于例如多种车辆,例如汽车、卡车、公交车和火车。阻尼器被设计成在相对于彼此移动的部件之间提供所期望的阻尼特性(dampingbehavior)。根据阻尼器的特定设计,阻尼可选择为硬的或者软的。已提出了更多先进的阻尼器,其为阻尼器提供频率可选(frequencyselective)的阻尼特性。可为阻尼器添加频率可选阀,以提供所期望的频率可选阻尼特性。可在已知的阻尼器配置中添加或并入这种频率可选阀,以提供附加的频率可选性。另一方面,这种频率可选阻尼器本身也可以应用于在两个(压力)腔室之间需要流体流动的频率可选阻尼的某些应用中。压力腔或控制腔可应用于频率可选阀和并入有这类阀的阻尼器。当阀中的液流将要被加阻尼以提供阻尼特性时,液流的一部分可以被分叉以增加压力腔或控制腔内部的压力。控制腔内部的压力增加量随后进行作用,以增加设置在将被加阻尼的液流的流动通道中的受控阀上的闭合力。受控阀的闭合力控制瞬态阻尼特性。人们希望闭合力作为时间的函数具有预定的增加量,例如,人们期望闭合力与时间之间具有比例关系。然而,不容易在当前已知的频率可选阀配置中(如果可能的话)在闭合力与时间之间获得所期望的关系。闭合力的增加相对于控制腔中的压力增加通常展现出非常强的非线性依赖关系,因此,闭合力的增加相对于时间展现出非常强的非线性依赖关系。人们希望获得适于将闭合力调节为控制腔内部的压力的函数且由此调节为时间的函数的多种参数。在控制腔内部,压力随时间增加以控制受控阀的闭合力,从而提供频率可选阻尼。然而,对于已知的配置而言,针对将要被加阻尼的下一液流(诸如在其缸体中的活塞的下一冲程期间将要被加阻尼的液流),控制腔内部的压力不会恢复至中性水平。由于控制腔压力维持在中性之上的一些水平处,所以频率可选阀的性能显著劣化。对于当前已知的配置,还可能,所制造的各个阀展现出对制造公差的非常强的依赖关系。需要这样一种频率可选阀配置,其对制造公差具有非常好的鲁棒性,使得在所生产的任意阀中均可实际达到任意期望阻尼特性。申请EP1442227A1公开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领域的频率依赖式(frequencydependent)阻尼阀。证实这种阻尼阀在例如汽车减震器针对车身相关的移动和车轮相关的移动获得不同的阻尼特性方面非常有利。阻尼器具有隔膜作为控制腔的与活动阀体接触的柔性壁,该隔膜提供了这样的有效表面,控制腔中的压力作用在该有效表面上以对受控阀施加闭合力。然而,有效表面随着活动阀构件的移动而迅速改变,其导致受控阀的闭合力与控制腔内部的压力具有非线性依赖关系——随着控制腔中的压力增加,闭合力的增加量减少。另外,需要许多力来使得隔膜变形,这将使得受控阀的闭合力相对于控制腔内部的压力的依赖关系更加非线性。随着活动阀体向控制腔外部移动,隔膜变得非常硬并且在大的变形下提供小的有效表面。这提供了非最佳阻尼特性,并且使得阀的阻尼特性非常依赖于制造公差。通常,在活动阀构件上安装有多个受控阀板。组件的总高度将因制造公差而变化,这对于阻尼阀的性能存在非常大影响。在一些情况下,控制腔中的压力不足以为受控阀提供足够的闭合力。因此,非常大比例的所制造的阻尼阀因其阻尼特性不符合需要规格而不得不被丢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已知阻尼阀和减震器的不足和/或缺点中的至少一些,以及提供具有频率可选阻尼特性的阻尼器和减震器。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阻尼阀,包括:-壳体;-控流动通道,布置成在阻尼阀的阀入口侧与阀出口侧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受控阀,设置在受控流动通道中以允许在操作中影响受控流动通道中的在从阀入口侧至阀出口侧的受控流动方向上的受控液流;-活动阀体,作用在受控阀上,活动阀体能够相对于受控流动通道的壁移动以改变受控阀的闭合力,壁与阀壳体相关联;以及-控制腔,包括:--控制腔入口,与参考受控流动方向在受控阀上游的阀入口侧流体连通,控制腔入口包括用于控制从阀入口侧至控制腔的液流的限流件;--为控制腔提供可变容积的配置,控制腔的容积变化进行作用以导致活动阀体的移动,控制腔中的流体压力的增加进行作用以增加控制腔的容积并且移动活动阀体,从而增加受控阀的闭合力;以及--第一柔性壁,允许控制腔的容积变化并且在控制腔的容积变化时允许活动阀体移动,以及提供上面作用有控制腔中的流体压力的有效表面区域,当活动阀体在朝向控制腔的外部的方向上移动时有效表面区域减少,第一柔性壁包括柔性板,所述倚靠设置在阀壳体上的弯曲表面使得当柔性板和活动阀体在朝向控制腔的外部的方向上移动时有效表面区域减少。由于柔性板倚靠弯曲表面,所以在控制腔中的压力与时间之间提供了改善的比例关系,从而在多种阻尼器压力下在频域内提供相同的动态特性。当活动阀构件移动时,仅倚靠弯曲表面的柔性板发生一些变形,这仅需要通过控制腔内部的压力提供有限的力。受控阀的闭合力展现出对控制腔内部的压力的线性依赖关系,闭合力随着控制腔内部的压力的增加而线性地增加。在柔性板的每一偏斜位置处,依赖关系均保持线性。与EP1442227A1中公开的具有隔膜的配置相比,当活动阀体朝向控制腔外部移动时,有效表面展现出较小的减少并且刚性的增加仅仅是小量。阻尼阀可在非常小的公差范围内非常精确地调节到需要的规格。另外,证实了受控阀的闭合力和阻尼特性不太依赖于制造公差。之后在实施方式中,弯曲表面具有曲率半径。在提供对称和高效配置的又一实施方式中,活动阀体居中设置在阀壳体内部,以及柔性板是环形的且具有用于接纳活动阀体的中央开口,柔性板在内周边处倚靠设置在活动阀体上的座并且在外周边处倚靠弯曲表面。在又一实施方式中,阻尼阀包括偏置弹簧(150),偏置弹簧(150)作用在活动阀体上以在阻尼阀的中性状态下提供受控阀的初始闭合力,在中性状态下,控制腔内部的流体压力等于阀入口侧上的流体压力,选择性地,偏置弹簧包括至少一个板,尤其是至少两个板的堆叠。偏置弹簧允许设定受控阀的期望的初始闭合力,并且也可进行作用以将活动阀体保持在适当位置。在又一对称和高效的实施方式中,偏置弹簧是环形的且具有用于接纳活动阀体的中央开口,偏置弹簧在内周边处倚靠活动阀体。在又一实施方式中,偏置弹簧在外周边处作用在阀壳体上。在又一实施方式中,阻尼阀包括阀壳体,阀壳体包括第一阀壳体部分和第二阀壳体部分,受控阀作用在活动阀体与第一壳体之间,偏置弹簧作用在第二壳体部分上,以及第一壳体部分和第二壳体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频率可选阻尼阀和包括该阻尼阀的减震器

【技术保护点】
阻尼阀(100),包括:‑阀壳体(111、112);‑受控流动通道(115),布置成在所述阻尼阀的阀入口侧(100.1)与所述阻尼阀的阀出口侧(100.2)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受控阀(130),设置在所述受控流动通道中,以允许在操作中影响所述受控流动通道中的在从所述阀入口侧至所述阀出口侧的受控流动方向(Fd)上的受控液流(Fd);‑活动阀体(120),作用在所述受控阀上,所述活动阀体能够相对于所述受控流动通道的壁移动以改变所述受控阀的闭合力,所述壁与所述阀壳体(111、112)相关联;以及‑控制腔(126),包括:‑‑控制腔入口(125),与参考所述受控流动方向(Fd)在所述受控阀(130)上游的阀入口侧(100.1)流体连通,所述控制腔入口包括用于控制从所述阀入口侧至所述控制腔的受控液流(Fd2)的限流件(160.1);‑‑为所述控制腔提供可变容积的配置,所述控制腔的容积变化进行作用以导致所述活动阀体(120)移动,所述控制腔中的流体压力的增加进行作用以增加所述控制腔的容积并且移动所述活动阀体,从而增加所述受控阀(130)的闭合力;以及‑‑第一柔性壁(140),允许所述控制腔的容积变化并且在所述控制腔的容积变化时允许所述活动阀体(120)的移动,以及提供上面作用有所述控制腔(126)中的流体压力的有效表面区域,当所述活动阀体(120)在朝向所述控制腔的外部的方向上移动时所述有效表面区域减少,所述第一柔性壁包括倚靠设置在所述阀壳体(111、112)上的弯曲表面(111.1)的柔性板(141),使得当所述柔性板和所述活动阀体在朝向所述控制腔的外部的方向上移动时所述有效表面区域减少。...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4.24 NL 20147171.阻尼阀(100),包括:-阀壳体(111、112);-受控流动通道(115),布置成在所述阻尼阀的阀入口侧(100.1)与所述阻尼阀的阀出口侧(100.2)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受控阀(130),设置在所述受控流动通道中,以允许在操作中影响所述受控流动通道中的在从所述阀入口侧至所述阀出口侧的受控流动方向(Fd)上的受控液流(Fd);-活动阀体(120),作用在所述受控阀上,所述活动阀体能够相对于所述受控流动通道的壁移动以改变所述受控阀的闭合力,所述壁与所述阀壳体(111、112)相关联;以及-控制腔(126),包括:--控制腔入口(125),与参考所述受控流动方向(Fd)在所述受控阀(130)上游的阀入口侧(100.1)流体连通,所述控制腔入口包括用于控制从所述阀入口侧至所述控制腔的受控液流(Fd2)的限流件(160.1);--为所述控制腔提供可变容积的配置,所述控制腔的容积变化进行作用以导致所述活动阀体(120)移动,所述控制腔中的流体压力的增加进行作用以增加所述控制腔的容积并且移动所述活动阀体,从而增加所述受控阀(130)的闭合力;以及--第一柔性壁(140),允许所述控制腔的容积变化并且在所述控制腔的容积变化时允许所述活动阀体(120)的移动,以及提供上面作用有所述控制腔(126)中的流体压力的有效表面区域,当所述活动阀体(120)在朝向所述控制腔的外部的方向上移动时所述有效表面区域减少,所述第一柔性壁包括倚靠设置在所述阀壳体(111、112)上的弯曲表面(111.1)的柔性板(141),使得当所述柔性板和所述活动阀体在朝向所述控制腔的外部的方向上移动时所述有效表面区域减少。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阻尼阀,其中,所述弯曲表面(111.1)具有曲率半径(R)。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阀,其中,所述活动阀体(120)居中设置在所述阀壳体(111、112)的内部,以及所述柔性板(141)是环形的且具有用于接纳所述活动阀体的中央开口,所述柔性板在内周边处倚靠设置在所述活动阀体上的座(121.1)并且在外周边处倚靠所述弯曲表面(111.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阀,其中,所述阻尼阀包括偏置弹簧(150),所述偏置弹簧(150)作用在所述活动阀体(120)上以在所述阻尼阀的中性状态下提供所述受控阀(130)的初始闭合力,在所述中性状态下,所述控制腔(126)内部的流体压力等于所述阀入口侧(100.1)上的流体压力,选择性地,所述偏置弹簧(150)包括至少一个板,尤其是所述偏置弹簧(150)包括至少两个板的堆叠。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阻尼阀,其中,所述偏置弹簧(150)是环形的且具有用于接纳所述活动阀体(120)的中央开口,所述偏置弹簧在内周边处倚靠所述活动阀体。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阻尼器,其中,所述偏置弹簧(150)在外周边处作用在所述阀壳体(111、112)上。7.根据前述三项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阀,其中,所述阻尼阀(100)包括阀壳体,所述阀壳体包括第一和第二阀壳体部分(111、112),所述受控阀(130)作用在所述活动阀体(120)与所述第一壳体部分(111)之间,所述偏置弹簧(150)作用在所述第二壳体部分(112)上,以及所述第一壳体部分和所述第二壳体部分配置为允许在所述阻尼阀的制造期间使所述第一壳体部分和所述第二壳体部分相对于彼此移动以允许设定所述偏置弹簧(150)的预定偏置力和所述受控阀(130)的对应预定闭合力,并且配置为允许在保持所述偏置弹簧(150)的预定偏置力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壳体部分和所述第二壳体部分固定至彼此以及在设定所述偏置弹簧(150)的预定偏置力之后相对于彼此固定。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阻尼阀,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部分(111、112)被焊接至彼此,选择性地,被点焊或激光焊接至彼此。9.根据前述两项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阀,其中,密封元件(142)设置为在所述柔性板(141)的控制腔(126)侧抵靠所述柔性板从而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部分(112)密封,所述密封元件(142)选择性地为弹性密封元件,所述密封元件选择性地包括橡胶圈,所述密封元件选择性地包括O型圈。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阀,其中,安装弹簧(143)作用在所述柔性板(141)上以保持所述柔性板倚靠所述弯曲表面(111.1)。11.根据前述两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阻尼阀,其中,所述密封元件设置在所述柔性板与所述安装弹簧之间。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阀,其中,所述控制腔(126)包括控制腔出口(112.1),所述控制腔出口(112.1)与所述阀出口侧(100.2)流体连通并且参考所述受控流动方向(Fd)位于所述受控阀(130)的下游,所述控制腔出口包括限流件(170.1)。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减震器,其中,所述控制腔(126)包括允许所述控制腔的容积变化的第二柔性壁(170)。14.根据前述两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减震器,其中,所述控制腔出口的限流件(170.1)设置在所述第二柔性壁(170)中。15.根据前述两项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减震器,其中,所述第二柔性壁(170)包括至少一个板,所述第二柔性壁(170)选择性地包括至少两个板的堆叠。16.根据前述两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减震器,其中,所述第二柔性壁的板包括提供所述控制腔出口的限流件的至少一个缝隙(170.1)。1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减震器,其中,所述第二柔性壁(170)的板包括倚靠座(112.1)的至少一个缝隙。18.根据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保罗·德科克
申请(专利权)人:科尼私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荷兰,NL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