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燕山大学专利>正文

超细贝氏体耐磨钢及其制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2022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超细贝氏体耐磨钢及其制造工艺,它是一种高碳MnCrWSiAlV系低合金钢,其化学成分为wt%:C0.7-1.1,Mn0.5-3.0,Cr0.5-3.0,W0.1-2.0,Si0.5-3.0,Al0.1-2.0,V0.0-0.3,S<0.05,P<0.05,其余为Fe。热处理工艺为:对于锻态或者铸态钢具有相同的最终热处理工艺,然而,锻态钢锻后要经过特殊的锻后热处理工艺。钢最终热处理后获得超细贝氏体组织和少量高碳含量的残余奥氏体组织,从而使工件获得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硬度达到HRC60-65,韧度达到40-80J/cm↑[2]。在高应力和低应力磨损条件下,其使用寿命比目前使用的普通ZGMn13钢提高1-3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低应力和高应力磨损耐磨钢,它属于高碳低合金钢,
技术介绍
冶金、建材、矿山、军工和煤炭等领域广泛使用耐磨材料。从材料成分划分,目前广泛使用的耐磨钢主要分为奥氏体耐磨钢、马氏体耐磨钢和贝氏体耐磨钢。奥氏体耐磨钢主要是指传统的ZGMn13及由此发展出来的奥氏体耐磨锰钢,经水韧处理后使用,硬度大约在HB 150-250,韧度大约在150-300J/cm2,它主要适合于高应力磨损条件;马氏体耐磨钢主要是指低碳多元合金化低合金钢,经淬火回火后使用,硬度大约在HRC 45-55,韧度大约在20J/cm2以下,它主要适合于低应力磨损条件;贝氏体耐磨钢是指中碳高硅合金钢,经相应贝氏体相变热处理后使用,硬度大约在HRC40-50,韧度大约在30J/cm2以下,它主要适合于低应力磨损条件。在这三类耐磨钢中,贝氏体耐磨钢是最后开发起来的耐磨钢系列。目前通常使用的贝氏体钢的化学成分是C 0.4-0.7,Si 1.0-3.0,Mn 1.0-3.0,也就是所谓的Si-Mn系贝氏体钢,为了进一步增加钢的硬度和耐磨性能,可以利用Cr、B、Mo等元素进行再合金化处理。通常采用的热处理工艺是空冷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细贝氏体耐磨钢,其特征是:钢的化学成分为wt%:C0.7-1.1,Mn0.5-3.0,Cr0.5-3.0,W0.1-2.0,Si1.0-3.0,Al0.1-2.0,V0.05-0.3,S<0.05,P<0.05,其余为Fe。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福成王天生郑炀曾吕博
申请(专利权)人:燕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