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流变减振器的活塞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10219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1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磁流变减振器的活塞结构,所述的活塞结构主要包括活塞杆和活塞总成,密封层与导向套之间具有容纳磁流变液体的阻尼腔;所述活塞杆上设有供所述线圈通过信号线与减振器外部的控制系统相连的信号线引出孔,磁流变液体与线圈隔开并将其均匀的设置在密封层与导向套平整的缝隙内,一方面对线圈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线圈的磁场将改变磁流变减振液体的流动特性,使其产生反应迅速、可控性强的阻尼力,且阻尼力可无级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流变减振器的活塞结构
本技术涉及减震器部件,尤其是涉及一种磁流变减振器的活塞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汽车广泛应用的是传统的被动悬架减振器,这种减振器的阻尼系数和弹簧刚度是固定不变的,不能起到良好的减振作用;而主动悬架理论上能够获得一个理想的隔振系统,实现理想的悬架控制目标,但是其耗能大、成本高,且结构复杂;半主动悬架中的筒式磁流变减振器有效的解决了被动悬架存在的舒适性与稳定性的矛盾,同时在控制效果上也接近主动悬架的性能,且结构简单,价格相对便宜,又无需提供额外的能源并能产生多种阻尼力,在多工况下能更好的兼顾乘坐的舒适性和操纵的稳定性。在这些半主动悬架中的筒式磁流变减振器中,其活塞结构是关键部件。现有的活塞结构通常为液压阀式,工作时活塞结构在减振器的内部左右或上下运动,这种方式不仅使能耗增加,而且也会导致减振器内部的磨损和损伤,影响减振器整体的使用寿命,申请号为201510338967.5(名为:一种磁流变减振器的活塞结构)公开了一种磁流变减振器的活塞结构,所述活塞结构通过所述固定机构固定在减振器的内部,所述的磁流变减振液体设置在线圈内,但是时间长了磁流变减振液体会对线圈有一定的腐蚀性破坏作用,磁流变减振液体在线圈内会产生局部阻尼力会过大,可控性强的阻尼力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将磁流变液体与线圈分开,获得可控性强的阻尼力。本技术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磁流变减振器的活塞结构,所述的活塞结构主要包括活塞杆和活塞总成,所述活塞总成的后端设有活塞杆固定腔,所述活塞总成的前端设有契形口,所述活塞杆通过契形口插入所述活塞杆固定腔后与所述活塞总成可脱卸连接;所述活塞总成包括设有绕制线圈绕线槽的活塞体、在绕线槽内设有与活塞体外圆周齐平的将绕线槽内线圈密封的密封层、套设于所述密封层外围的导向套、设置在活塞体前端与后端的隔磁片,所述隔磁片均被导向套的翻边包裹固定;所述密封层与导向套之间具有容纳磁流变液体的阻尼腔;所述活塞杆上设有供所述线圈上连接的信号线引出孔。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杆与活塞总成为过盈配合。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杆末端还设有防止磁流变减振液渗入的密封圈。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杆两端均设有与契形口配合使用对活塞杆轴线进行限位固定的限位挡圈。进一步的,所述绕线槽数量为两组,所述两组线圈绕线方式为反向绕线。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层为注塑层、灌胶层或隔离套。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有益效果:1)在密封层和导向套之间留有阻尼缝隙(磁流变液体通过此缝隙产生阻尼力),两者均为引磁材料,构成完整磁回路,而不必将阻尼缝隙留在活塞和缸筒之间或将磁流变液体设置在线圈缝隙间的结构,无需增加缸筒壁厚,降低了生产成本和总成的重量。2)减小减振器基长:导向套同时具备引磁、导向和固定活塞的作用,直接与工作缸内壁接触,不需要另外的导向机构,可使减振器基长缩短20~30mm。3)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导向套两边卷边压死隔磁片即可固定整个结构,并且结构上保证绕线和穿导线工序简单。4)绕完线圈接上信号线后再进行密封,隔开磁流变液体,并可以保证阻尼缝隙的精度。5)双线圈反向绕线,相比于单线圈阀体,间隙处的磁感应强度更均匀,同时消消除单线圈的自感效应,实现了阻尼力可无级调节。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型新磁流变减振器的活塞结构示意图。图中:1—活塞杆,2—信号线,3—活塞杆固定腔,4—限位挡圈,41—契形口,5—活塞体,6—线圈,61—绕线槽,7—密封圈,8—密封层,9—导向套,10—隔磁片,11—阻尼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技术的目的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一种磁流变减振器的活塞结构,所述的活塞结构主要包括活塞杆1和活塞总成,所述活塞总成的后端设有活塞杆固定腔3,所述活塞总成的前端设有契形口41,所述活塞杆1通过契形口41插入所述活塞杆固定腔3后与所述活塞总成可脱卸连接;所述活塞总成包括设有用于绕制线圈6绕线槽61的活塞体5、灌注在绕线槽61内并与活塞体5外圆周齐平的密封层8、套设于所述密封层8外围的导向套9、设置在活塞体5前端与后端的隔磁片10,所述隔磁片10均被导向套9的翻边包裹固定,设置在活塞体5前端的隔磁片10设有略大于活塞杆1通孔用于活塞杆1穿入;所述密封层8与导向套9之间具有容纳磁流变液体的阻尼腔11;所述活塞杆1上设有供所述线圈6通过信号线2与减振器外部的控制系统相连的信号线2引出孔。所述活塞杆1与活塞总成为过盈配合,防止活塞杆1在活塞体5内摆动。所述活塞杆1末端还设有防止磁流变液体渗入的密封圈7,所述密封圈7为O型密封圈。活塞杆1两端均设有与契形口41配合使用并对活塞杆1轴线进行限位固定的限位挡圈4。本技术技术方案具体实施过程:在绕线槽61绕完线圈6后再接上信号线2,并将信号线2引出后注入密封层8,避免常规使用中磁流变液体与线圈6直接接触,将磁流变液体隔开,将绕线槽61利用密封层8填平后,再在平整的缝隙内灌注磁流变液体,两组线圈反向绕线,相比于单线圈阀体,间隙处的磁感应强度更均匀,同时消除单线圈的自感效应,并可以保证阻尼缝隙的精度。所述密封层为注塑、灌胶或加隔离套。本技术技术方案中通过信号线2将线圈6与减震器的控制系统连接,接通电流,车轮的运行情况经传感器提供的信号进入控制系统后,由控制系统把信号转换为(0-12V)电信号传输到减振器内部的线圈6上,线圈6的磁场将改变磁流变减振液体的流动特性,使其产生反应迅速、可控性强的阻尼力,且阻尼力可无级调节;从而削减车辆运行过程中受到的来自路面的冲击力,提高乘坐的舒适性和驾驶的安全稳定性,同时也延长了整车的使用寿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磁流变减振器的活塞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磁流变减振器的活塞结构,所述的活塞结构主要包括活塞杆和活塞总成,活塞总成的后端设有活塞杆固定腔,活塞总成的前端设有契形口,活塞杆通过契形口插入所述活塞杆固定腔后与所述活塞总成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总成包括设有绕制线圈绕线槽的活塞体、在绕线槽内设有与活塞体外圆周齐平的将绕线槽内线圈密封的密封层、套设于所述密封层外围的导向套、设置在活塞体前端与后端的隔磁片;所述密封层与导向套之间具有容纳磁流变液体的阻尼腔;所述活塞杆上设有供所述线圈连接的信号线引出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流变减振器的活塞结构,所述的活塞结构主要包括活塞杆和活塞总成,活塞总成的后端设有活塞杆固定腔,活塞总成的前端设有契形口,活塞杆通过契形口插入所述活塞杆固定腔后与所述活塞总成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总成包括设有绕制线圈绕线槽的活塞体、在绕线槽内设有与活塞体外圆周齐平的将绕线槽内线圈密封的密封层、套设于所述密封层外围的导向套、设置在活塞体前端与后端的隔磁片;所述密封层与导向套之间具有容纳磁流变液体的阻尼腔;所述活塞杆上设有供所述线圈连接的信号线引出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流变减振器的活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与活塞总成为过盈配合。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子豪傅晓为张龙利蒋立盛耿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瑞江车辆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