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98598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1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吊具,包括吊具框架及四个夹紧机构;四个夹紧机构固定于吊具框架的四个角部;夹紧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夹紧块、相对设置的两个夹紧臂、两个导向座、相对设置的两个旋转臂、弹簧、第一滑动轴、第二滑动轴、底座及气缸。本技术方案通过夹紧机构的伸出运动和夹紧运动,提升了吊具的使用范围,并且实现了被吊零件的侧夹紧,降低夹紧过程中,对被吊零件的破坏。

A sling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ling, including a hanger frame and four clamping mechanisms; four clamping mechanisms are fixed to four angles of the frame of the hanger; the clamping mechanism includes two clamping blocks, two clamping arms, two guide seats, two rotating arms, springs, first slider, second. The sliding shaft, the base and the cylinder. Through the movement and clamping movement of the clamping mechanism, the technical scheme improves the use range of the sling, and realizes the side clamping of the suspended parts, and reduces the damage to the suspended parts during the clamping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吊具
本专利技术属于吊装工具
,特别是指一种吊具。
技术介绍
工业生产车间内部经常需要将物料、生产器具等进行流转,流转过程中一般包含三个步骤:起吊、转运、落吊。在起吊和落吊过程中主要依靠升降设备来实现,如图1中的电动葫芦200,在转运过程中主要依靠既定的轨道来提供行走路径,如图1中的导轨100,被吊零件500通过挂钩400被挂接于吊具300上,再通过电动葫芦在即定的导轨上运行。在现有技术中,被吊零件在起吊过程中,主要依靠图1中的挂钩人工勾住被吊零件,或者依靠图2中的气缸600带动夹紧块800将被吊零件固定在固定块700与夹紧块800之间。图1中的挂钩勾住零件操作过程繁琐,且挂接不牢靠;图2中的固定块需与被吊零件贴合接触后,夹紧块再行夹紧,实际操作过程中,固定块容易挤压被吊零件与被吊零件之间存在的间隙;同时,图2中的夹紧方式对被吊零件的外形要求较高,在吊具下落过程中,固定块不能与被吊零件发生干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吊具,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吊具不能符合吊装技术要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吊具,包括吊具框架及四个夹紧机构;四个所述夹紧机构固定于所述吊具框架的四个角部。所述吊具框架为长方形框架结构,在所述长方形框架结构内设置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与所述长方形框架的短边平行。四个所述夹紧机构的结构相同。所述夹紧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夹紧块、相对设置的两个夹紧臂、两个导向座、相对设置的两个旋转臂、弹簧、第一滑动轴、第二滑动轴、底座及气缸;两个所述导向座垂直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气缸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气缸杆穿过所述底座后,与两个所述旋转臂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旋转臂上;在每个所述夹紧臂上均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滑动轴,在所述第一滑动轴滑动设置于所述导向座上;所述夹紧臂的下端、所述旋转臂的另一端均通过所述第二滑动轴与所述导向座活动连接;两个所述夹紧块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夹紧臂的上端。两个所述夹紧块均为L型,包括横边及竖边,所述竖边与所述夹紧臂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横边与另一个所述夹紧块的横边相对。在所述夹紧块与所述夹紧臂之间设置有垫片。所述导向座包括导向座本体及沿所述导向座本体的一侧向斜上方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导向座本体为长方体,在所述导向座的长边上设置有导向槽;在所述延伸部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深度为所述导向槽深度的一半;所述导向槽与所述限位槽连通;所述第二滑动轴在滑动过程中,与所述导向槽及所述限位槽均有接触;所述第一滑动轴仅位于所述限位槽中。所述延伸部的上表面垂直于相邻的导向座本体的侧表面;所述延伸部的中线与所述导向座本体的轴向中线的夹角小于90度。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方案通过夹紧机构的伸出运动和夹紧运动,提升了吊具的使用范围,并且实现了被吊零件的侧夹紧,降低夹紧过程中,对被吊零件的破坏。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一种吊具吊装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另一种吊具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吊具的轴视图;图4为夹紧机构结构示意图;图5为夹紧机构的正视图;图6为夹紧机构的俯视图;图7为导向座的轴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导轨,200电动葫芦,300吊具,400挂钩,500被吊零件,600气缸,700固定块,800夹紧块,001吊具框架,002夹紧机构,1夹紧块,2夹紧臂,3第一滑动轴,4导向座,5吊耳,6旋转臂,7弹簧,8第二滑动轴,9底座,10气缸,41导向座本体,42延伸部,411导向槽,421限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主要创新点在于吊具下方夹紧机构002的设计,本专利技术中的夹紧机构002从两侧向内运动同时实现夹紧运动,将被吊零件固定于夹紧机构002之中,再通过常规吊具的升降方式升降吊具框架001并带动整个机构进行升降。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吊具,包括吊具框架及四个夹紧机构;四个夹紧机构固定于吊具框架的四个角部。吊具框架为长方形框架结构,在长方形框架结构内设置有连接臂,连接臂与长方形框架的短边平行。四个夹紧机构的结构相同,均固定于吊具框架的长边靠近短边处。如图4至图6所示,夹紧机构002为自对称结构,气缸10固定于底座9上,底座9固定于吊具框架001上;左右对称布置的导向座4垂直固定安装在底座9的两侧,结合底座4、旋转臂6和夹紧臂2三者通过第二滑动轴实现旋转链接;气缸10的上端与左右两个旋转臂6的另一端实现旋转链接;第一滑动轴3固定于夹紧臂2之上,夹紧块1固定于夹紧臂2之上,夹紧块1与夹紧臂2之间设有垫片可调整二者之间的相对距离;弹簧7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右旋转臂6之上。如图7所示,导向座4上开有导向槽和限位槽,限位槽的深度为导向槽深度的一半;第一滑动轴始终位于限位槽之中,第二滑动轴8在运动过程中与限位槽、导向槽均有接触。导向座4包括导向座本体41及沿导向座本体的一侧向斜上方延伸的延伸部42;导向座本体为长方体,在导向座的长边上设置有导向槽411;在延伸部上设置有限位槽421;限位槽的深度为导向槽深度的一半;导向槽与限位槽连通;第二滑动轴在滑动过程中,与导向槽及限位槽均有接触;第一滑动轴仅位于限位槽中。延伸部的上表面垂直于相邻的导向座本体的侧表面;延伸部的中线与导向座本体的轴向中线的夹角小于90度。如上,图5所示为夹紧状态:此时夹紧块1之间有被吊零件且以实现压紧;两个旋转臂6处于水平状态,为死点式机构,夹紧块1之间的反作用力无限大;滑动轴B8位于导向座4中限位槽的最上端;滑动轴A3位于导向座4中导向槽的最上端;气缸10处于伸出状态,弹簧7处于拉伸状态。如上,当被吊零件到达指定位置后,气缸10开始收缩,整个机构的运动分为两步:左右旋转臂6之间的死点结构被破坏并开始做相向转动,弹簧7的拉伸力迫使左右旋转臂6之间的相向转动进一步加强进而带动第二滑动轴8滑入导向槽内,此时第二滑动轴8和第一滑动轴3均处于导向槽内部,两个夹紧块1之间处于最大打开状态。气缸10进一步收缩,此时旋转臂6、夹紧臂2、夹紧块1三者处于稳定状态,同时沿导向槽向后运动直至第二滑动轴8与导向槽的底端相接触。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形,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极其等同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吊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吊具框架及四个夹紧机构;四个所述夹紧机构固定于所述吊具框架的四个角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吊具框架及四个夹紧机构;四个所述夹紧机构固定于所述吊具框架的四个角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具框架为长方形框架结构,在所述长方形框架结构内设置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与所述长方形框架的短边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夹紧机构的结构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夹紧块、相对设置的两个夹紧臂、两个导向座、相对设置的两个旋转臂、弹簧、第一滑动轴、第二滑动轴、底座及气缸;两个所述导向座垂直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气缸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气缸杆穿过所述底座后,与两个所述旋转臂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旋转臂上;在每个所述夹紧臂上均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滑动轴,在所述第一滑动轴滑动设置于所述导向座上;所述夹紧臂的下端、所述旋转臂的另一端均通过所述第二滑动轴与所述导向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瑞魏庆丰陈小泉桑大群汪小霞黄星丽陈明洁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