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挡泥板组件及踏板车的后挡泥板集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6748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5 16: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挡泥板组件及踏板车的后挡泥板集成结构,该后挡泥板组件包括后挡泥板,后挡泥板本体包括承压本体及侧板本体,承压本体的外侧壁包括第一安装区及第二安装区,第一安装区用于安放炭罐,由承压本体向内凹设形成、且设置于第二安装区内,第二安装区设有间隔凸设于第一安装区的外边缘的第一安装体及第二安装体,侧板本体的内侧壁与承压本体的内侧壁形成挡泥空间;及两个间隔设置于第二安装区的边缘的转接支架,转接支架设有第三安装体,两个转接支架的第三安装体与第一安装体及第二安装体相互配合形成燃油箱安装部。该后挡泥板组件及踏板车的后挡泥板集成结构能节省内部空间,提高踏板车的装配效率。

Rear mudguard assembly and rear mudguard integrated structure of scoot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ear fender integrated structure of a rear fender module and a scooter. The rear fender module comprises a rear fender, the rear fender body comprises a pressure bearing body and a side plate body, and the outer wall of the bearing body includes the first installation and the two installation area, and the first installation area is used for placing the charcoal tank under pressure. The body is formed into an inner concave, and is set in the second installation area. The second installation area is equipped with a first installation and a two installation spaced at the outer edge of the first installation area. The inner wall of the side plate body forms a mud retaining space with the inner wall of the pressure bearing body; and the two interval is set at the edge of the edge of the second installation area. The connecting bracket is provided with a third mounting body, and the third mounting body of the two connecting supports is mutually matched with the first mounting body and the two mounting body to form the fuel tank installation part. The rear mudguard assembly and the rear mudguard integrated structure of the scooter can save internal space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scooter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挡泥板组件及踏板车的后挡泥板集成结构
本技术涉及踏板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后挡泥板组件及踏板车的后挡泥板集成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踏板车在开发时,为缩短开发周期,整车的外观造型一般都会提前锁定且不能变更,这降低了零部件设计的自由度、对整车内部零件的布局与设计造成很多限制,不仅要在限定的范围内合理布置所有的零部件,而且必须不影响各零件的使用性能;另外不允许出现制造困难、装配困难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后挡泥板组件及踏板车的后挡泥板集成结构,能节省内部空间,在满足使用性能的要求下,提高踏板车的装配效率。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后挡泥板组件,包括后挡泥板,所述后挡泥板本体包括承压本体及侧板本体,所述承压本体的外侧壁包括第一安装区及第二安装区,所述第一安装区用于安放炭罐,由所述承压本体向内凹设形成、且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区内,所述第二安装区设有间隔凸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区的外边缘的第一安装体及第二安装体,所述侧板本体斜向固设于所述承压本体的一侧、且所述侧板本体的内侧壁与所述承压本体的内侧壁形成挡泥空间;及两个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区的边缘的转接支架,所述转接支架设有第三安装体,两个所述转接支架的第三安装体与所述第一安装体及所述第二安装体相互配合形成燃油箱安装部。上述后挡泥板组件,将后挡泥板划分为承压本体及与承压本体相互配合形成挡泥空间的侧板本体,在承压本体上设置用于安装炭罐的第一安装区及用于安装燃油箱的第二安装区,在节省内部空间的情况下,也方便后挡泥板的制造;同时与转接支架配合形成燃油箱安装部(利用转接支架来构成第三安装体,简化了后挡泥板的结构,降低制造难度)来安装燃油箱,进而可在后挡泥板上先集成安装炭罐及燃油箱,且不会影响炭罐及燃油箱的使用,完成安装后可再将此模块整体安装在踏板车上,便于保持整车外观的前提下及相关零件的使用性能下,提高踏板车的装配效率。该后挡泥板组件进行了集成化、模块化设计,能节省内部空间,在满足使用性能的要求下,提高踏板车的装配效率。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区的边缘设有两个向外凸设的连接体,所述连接体与对应的所述转接支架可拆卸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区的边缘向外凸出围设形成燃油箱的放置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区设有至少三个承压平台,至少三个所述承压平台相互配合形成炭罐安装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区还设有用于固定炭罐溢流管的第一安装部及用于对接炭罐溢流管的出口的排出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增强所述侧板本体的强度的内衬板,所述内衬板贴设于所述侧板本体的内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区设有用于引出所述燃油箱溢流管的第二引出孔,所述内衬板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燃油箱溢流管的第二安装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衬板设有至少两条间隔设置的加强筋。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踏板车的后挡泥板集成结构,包括上述的后挡泥板组件,还包括炭罐及燃油箱,所述炭罐可拆卸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区,所述燃油箱与所述燃油箱安装部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燃油箱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安装区相配合形成所述炭罐的防护腔。先将炭罐、转接支架及内衬板安装在后挡泥板上,然后再安装燃油箱,快速完成踏板车的后挡泥板集成结构的组装;在进行上述踏板车的后挡泥板集成结构的安装时,踏板车的其他模块亦可同步进行安装,然后在组装在一起,可合理规划踏板车的安装工序,提高整车装配效率。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车架,所述车架与两个转接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燃油箱设有至少两个第三安装部,所述第三安装部与所述车架可拆卸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后挡泥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后挡泥板组件的结构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后挡泥板组件的侧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踏板车的后挡泥板集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的带车架的踏板车的后挡泥板集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所述的带车架的踏板车的后挡泥板集成结构的结构爆炸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后挡泥板组件,100、后挡泥板,102、挡泥空间,110、承压本体,112、第一安装区,112a、承压平台,112b、第一安装部,112c、排出孔,114、第二安装区,114a、第一安装体,114b、第二安装体,114c、连接体,114d、第二引出孔,114e、放置槽,120、侧板本体,200、转接支架,210、第三安装体,300、内衬板,310、第二安装部,320、加强筋,20、炭罐,22、炭罐溢流管,30、燃油箱,32、防护腔,34、第三安装部,36、燃油箱溢流管,40、车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设置于”、“贴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具体的,当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可拆卸连接时,其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如螺纹连接、卡扣连接、套接固定等方式,具体方式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技术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如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后挡泥板组件10,包括后挡泥板100,后挡泥板100包括承压本体110及侧板本体120,承压本体110的外侧壁包括第一安装区112及第二安装区114,第一安装区112用于安放炭罐20,由承压本体110向内凹设形成、且设置于第二安装区114内,第二安装区114设有间隔凸设于第一安装区112的外边缘的第一安装体114a及第二安装体114b,侧板本体120斜向固设于承压本体110的一侧、且侧板本体120的内侧壁与承压本体110的内侧壁形成挡泥空间102;及两个间隔设置于第二安装区114的边缘的转接支架200,转接支架200设有第三安装体210,两个转接支架200的第三安装体210与第一安装体114a及第二安装体114b相互配合形成燃油箱安装部(未标注)。如图1至图4及图6所示,上述后挡泥板组件10,将后挡泥板100划分为承压本体110及与承压本体110相互配合形成挡泥空间102的侧板本体120,承压本体110与侧板本体120一体成型制造,在承压本体110上设置用于安装炭罐20的第一安装区112(炭罐20安装在后挡泥板100下凹区域内,增加了整车的空间利用率)及用于安装燃油箱30的第二安装区114;同时与转接支架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后挡泥板组件及踏板车的后挡泥板集成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挡泥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挡泥板,所述后挡泥板包括承压本体及侧板本体,所述承压本体的外侧壁包括第一安装区及第二安装区,所述第一安装区用于安放炭罐,由所述承压本体向内凹设形成、且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区内,所述第二安装区设有间隔凸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区的外边缘的第一安装体及第二安装体,所述侧板本体斜向固设于所述承压本体的一侧、且所述侧板本体的内侧壁与所述承压本体的内侧壁形成挡泥空间;及两个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区的边缘的转接支架,所述转接支架设有第三安装体,两个所述转接支架的第三安装体与所述第一安装体及所述第二安装体相互配合形成燃油箱安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挡泥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挡泥板,所述后挡泥板包括承压本体及侧板本体,所述承压本体的外侧壁包括第一安装区及第二安装区,所述第一安装区用于安放炭罐,由所述承压本体向内凹设形成、且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区内,所述第二安装区设有间隔凸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区的外边缘的第一安装体及第二安装体,所述侧板本体斜向固设于所述承压本体的一侧、且所述侧板本体的内侧壁与所述承压本体的内侧壁形成挡泥空间;及两个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区的边缘的转接支架,所述转接支架设有第三安装体,两个所述转接支架的第三安装体与所述第一安装体及所述第二安装体相互配合形成燃油箱安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挡泥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区的边缘设有两个向外凸设的连接体,所述连接体与对应的所述转接支架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挡泥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区的边缘向外凸出围设形成燃油箱的放置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挡泥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区设有至少三个承压平台,至少三个所述承压平台相互配合形成炭罐安装部。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文龙雷庆荣毕白春邹科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