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线轮胎带束层及子午线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3829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3 19:44
本申请提出一种子午线轮胎带束层,包括沿径向由内向外依次贴合铺设的第一带束层(21)、第二带束层(22)和第三带束层(23),所述第三带束层(23)轴向两端的径向外侧面分别设置有零度带束层(24),所述零度带束层(24)沿径向设置为一层,所述零度带束层(24)的轴向一端与所述第三带束层(23)压合连接,所述零度带束层(24)的轴向相对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带束层(22)相接触;本申请子午线轮胎带束层有利于降低子午线轮胎的径向跳动度和带束层轴向端点散热量,并有利于提高子午线轮胎的动平衡性能和负荷性能。本申请进一步提出一种子午线轮胎,具有较高的动平衡性能和负荷性能。

Radial tire and radial tire

A radial tire belt is provided, including a first belt (21) layer (21), a second band beam layer (22) and a third belt (23) which is sequentially fitted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 and a zero degree band beam layer (24)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axial ends of the third belt (23), and the zero degree band (24) is arranged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 On the first layer, the axial end of the zero degree band beam layer (24) is connected with the third band beam layer (23), and the axial of the zero degree band beam layer (24) is in contact with the second band (22), and the application for the radial tire belt is beneficial to reduce radial runout of the radial tire and the heat dissipation of the axial end point of the belt. It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dynamic balance performance and load performance of radial tire. This application further proposes a radial tire with high dynamic balance performance and load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子午线轮胎带束层及子午线轮胎
本申请属于轮胎
,尤其涉及一种子午线轮胎带束层及子午线轮胎。
技术介绍
带束层是子午线轮胎的主要受力部件,因此,带束层的结构会对子午线轮胎的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参见图1,目前常用的子午线轮胎带束层为3+0结构(也称为零度带束层结构),即沿轮胎径向由内向外依次铺设有第一带束层11、第二带束层12和第三带束层13,第三带束层13的轴向两侧分别设置有零度带束层14,其中第一带束层11、第二带束层12和第三带束层13的帘线角度较大;零度带束层14的帘线与周向中心线平行排列,帘线角度接近为0°。继续参见图1,现有技术中,3+0结构的子午线轮胎带束层的零度带束层一般沿径向设置为两层,而第三带束层为一层,因此,零度带束层和第三带束在径向方向上形成径向厚度差,在轮胎行驶过程中,该径向高度差不可避免地会使轮胎产生径向方向上的跳动度,从而相应轮胎的动平衡性能以及乘客的舒适性能。另一方面,因零度带束层的双层结构进一步导致带束层横向端点处生热量大,并且散热性差,进而影响轮胎的负荷性能和使用寿命。因此,设计出一种子午线轮胎带束层,能够降低子午线轮胎行驶过程中的径向跳动度和带束层轴向端点散热量,进而提高子午线轮胎的动平衡性能和负荷性能,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针对上述的子午线轮胎带束层导致的子午线轮胎动平衡性能和负荷性能差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子午线轮胎带束层,能够降低子午线轮胎行驶过程中的径向跳动度和带束层轴向端点散热量,进而提高子午线轮胎的动平衡性能和负荷性能;本申请进一步提出一种子午线轮胎,具有较高的动平衡性能和负荷性能。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子午线轮胎带束层,包括沿径向由内向外依次贴合铺设的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和第三带束层,所述第三带束层轴向两端的径向外侧面分别设置有零度带束层,所述零度带束层沿径向设置为一层,所述零度带束层的轴向一端与所述第三带束层压合连接,所述零度带束层的轴向相对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带束层相接触。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和第三带束层的周向中心线对齐设置,且所述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和第三带束层的轴向宽度依次减小。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带束层与第二带束层之间、所述第二带束层与第三带束层之间的轴向宽度差值均为10-40mm。作为优选,所述零度带束层的轴向外端与所述第二带束层靠近该零度带束层轴向端点之间的轴向差值为20-30mm。作为优选,所述零度带束层的轴向外端与所述第三带束层靠近该零度带束层轴向端点之间的轴向差值为20-30mm。作为优选,所述零度带束层的轴向内端与所述第三带束层靠近该零度带束层轴向端点之间的轴向差值为40-60mm。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带束层的轴向外侧面包裹有第一缓冲胶片,所述第一缓冲胶片的一端压合于所述第一带束层的径向内侧面,所述第一缓冲胶片的相对另一端贴合铺设于所述第一带束层的径向外侧面,并位于所述第一带束层和第二带束层之间。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带束层的轴向外侧面包裹有第二缓冲胶片,所述第二缓冲胶片的一端压合于所述第二带束层的径向内侧面,并位于所述第一带束层和第二带束层之间;所述第二缓冲胶片的相对另一端贴合铺设于所述第二带束层的径向外侧面,并位于所述第二带束层和第三带束层之间。作为优选,所述第三带束层的轴向外侧面搭接有第三缓冲胶片,所述第三缓冲胶片的一端贴合铺设于所述第三带束层的径向外侧面,所述第三缓冲胶片的相对另一端贴合铺设于所述第二缓冲胶片的径向外侧面。一种子午线轮胎,包括胎体,所述胎体的径向外侧铺设有前述的子午线轮胎带束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1、本申请子午线轮胎带束层,其通过将所述零度带束层设置为一层,并将所述零度带束层贴合铺设于所述第三带束层的径向外侧面上,有效地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两层零度带束层与第三带束层之间的高度差,降低了子午线轮胎行驶过程中的径向跳动度,进而提高了子午线轮胎的动平衡性能和舒适性;另一方面,一层的零度带束层降低了带束层轴向两端的生热量,并有利于带束层轴向两端所产生的热量的散发,进而提高了子午线轮胎的负荷能力和使用寿命。2、本申请子午线轮胎带束层,其第一带束层和第二带束层的轴向两端分别采用胶片包边,其第三带束层的轴向两端采用胶片搭接,不仅降低了相邻两层带束层之间的钢丝之间因剪切作用而产生的热量,而且降低了所述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和第三带束层轴向两端的钢丝因剪切生热而与相邻轮胎胶料之间产生空隙,提高了子午线轮胎的负荷性能和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子午线轮胎带束层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子午线轮胎带束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本申请与现有技术有限元仿真分析;以上各图中:11、第一带束层;12、第二带束层;13、第三带束层;14、零度带束层;21、第一带束层;22、第二带束层;23、第三带束层;24、零度带束层;25、第一缓冲胶片;26、第二缓冲胶片;27、第三缓冲胶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圆周方向为周向,沿半径的方向为径向;且沿半径增大的方向为径向向外,沿半径减小的方向为径向向内;轮胎的转轴为轴向,沿轴向且朝向周向中心线的方向为轴向内端,沿轴向且背离周向中心线的方向为轴向外端;过轮胎转轴的截面为轮胎的周向断面,图1、图2中为周向断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且图1、图2中的水平方向为轮胎转轴方向,竖直方向为周向方向;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2所示,本申请提出一种子午线轮胎带束层,包括第一带束层21、第二带束层22、第三带束层23和零度带束层24,所述第一带束层21、第二带束层22、第三带束层23沿轮胎径向由内向外依次贴合铺设,并且第一带束层21、第二带束层22、第三带束层23的周向中心线对齐设置。所述第三带束层23轴向两端的径向外侧面分别设置有零度带束层24,所述零度带束层24为两个,两个所述零度带束层24沿径向均设置为一层,即两个所述零度带束层24均沿周向铺设一圈,并采用3-6根钢丝帘布螺旋缠绕而成。所述零度带束层24的轴向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带束层23压合连接,两个所述零度带束层24的轴向相对另一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带束层22的径向外侧面上,并分别与所述第二带束层22的径向外侧面相接触。本申请的子午线轮胎带束层,其通过将所述零度带束层24设置为一层,并将所述零度带束层24贴合铺设于所述第三带束层23的径向外侧面上,有效地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两层零度带束层14与第三带束层13之间的高度差,降低了子午线轮胎行驶过程中的径向跳动度,进而提高了子午线轮胎的动平衡性能和舒适性;另一方面,一层的零度带束层24降低了带束层轴向两端的生热量,并有利于带束层轴向两端所产生的热量的散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子午线轮胎带束层及子午线轮胎

【技术保护点】
一种子午线轮胎带束层,包括沿径向由内向外依次贴合铺设的第一带束层(21)、第二带束层(22)和第三带束层(2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带束层(23)轴向两端的径向外侧面分别设置有零度带束层(24),所述零度带束层(24)沿径向设置为一层,所述零度带束层(24)的轴向一端与所述第三带束层(23)压合连接,所述零度带束层(24)的轴向相对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带束层(22)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子午线轮胎带束层,包括沿径向由内向外依次贴合铺设的第一带束层(21)、第二带束层(22)和第三带束层(2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带束层(23)轴向两端的径向外侧面分别设置有零度带束层(24),所述零度带束层(24)沿径向设置为一层,所述零度带束层(24)的轴向一端与所述第三带束层(23)压合连接,所述零度带束层(24)的轴向相对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带束层(22)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午线轮胎带束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束层(21)、第二带束层(22)和第三带束层(23)的周向中心线对齐设置,且所述第一带束层(21)、第二带束层(22)和第三带束层(23)的轴向宽度依次减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子午线轮胎带束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束层(21)与第二带束层(22)之间、所述第二带束层(22)与第三带束层(23)之间的轴向宽度差值均为10-40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子午线轮胎带束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零度带束层(24)的轴向外端与所述第二带束层(22)靠近该零度带束层(24)轴向端点之间的轴向差值为20-30mm。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子午线轮胎带束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零度带束层的轴向外端与所述第三带束层(23)靠近该零度带束层(24)轴向端点之间的轴向差值为20-30mm。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子午线轮胎带束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零度带束层的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翔史彩霞邢正涛宫金荣张宝亮赵玉娜郭晓彤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双星轮胎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