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厦门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数字微流控技术的掌上焦磷酸测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769985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1 2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数字微流控技术的掌上焦磷酸测序系统,属于数字微流控技术领域。所述数字微流控芯片、电磁模块与集成电路连接,集成电路与化学发光采集模块连接至计算机。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基于数字微流控技术的掌上焦磷酸测序系统使用印制电路板为芯片基底,基于芯片上介电润湿原理通过对芯片上电极通电顺序的调控实现测序过程中的液滴生成、运输、混合和分裂,易于操控和小型化,所产生的光信号可以被快速实时读取,从而实现芯片上单碱基的测定。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易集成,检测灵敏度高等优点,极大地降低了测序的成本,可广泛应用于基于焦磷酸测序的基因检测等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数字微流控技术的掌上焦磷酸测序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数字微流控
,具体为一种基于数字微流控技术的掌上焦磷酸测序系统。
技术介绍
自2003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以来,DNA测序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由此发展而来的许多方法已经实现了商业化,并且具备迅速完成整个基因组测序的能力。现阶段,使用DNA测序技术完成整个基因组测序工作已经变成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例行公事”。然而,随着DNA测序的应用环境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期望任何单一测序平台满足所有的使用需求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事情。因此,现阶段更多的是需要对平台进行定制从而满足各种应用程序的特定需求和使用环境。那么通量更低,更便宜,更便于进行即时快速测定的DNA测序平台就成为了近期科研工作的热点。微流控作为一种微纳流体处理技术在DNA测序领域备受关注。其成本低、通量高、分析速度快、试剂消耗少的优势,对于提高DNA测序的通量及降低处理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代表着未来DNA测序走向微型化、集成化的发展方向。微流控芯片利用结构各异的微通道和形式多样的外加力场,对微量流体或样品在微观尺度上进行操纵、处理与控制,从而实现了DNA测序的部分乃至全部功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数字微流控技术的掌上焦磷酸测序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数字微流控技术的掌上焦磷酸测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字微流控芯片(1)、集成电路(2)、电磁模块(3)和化学发光采集模块(4);所述数字微流控芯片(1)和电磁模块(3)与集成电路(2)连接,化学发光采集模块(4)和电磁模块(3)分别位于数字微流控芯片上下两侧的同一直线上,集成电路(2)和化学发光采集模块(4)分别连接至计算机上;所述数字微流控芯片(1)为双极板结构,包括一个下极板(11)、一个上极板(12)和间隙层(13),上、下极板平行放置,上极板置于下极板上方并由具有固定高度的间隙层(13)分隔开来,形成间隙内含液滴的三明治结构;所述下极板包括印制电路板(111)、介电层(1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数字微流控技术的掌上焦磷酸测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字微流控芯片(1)、集成电路(2)、电磁模块(3)和化学发光采集模块(4);所述数字微流控芯片(1)和电磁模块(3)与集成电路(2)连接,化学发光采集模块(4)和电磁模块(3)分别位于数字微流控芯片上下两侧的同一直线上,集成电路(2)和化学发光采集模块(4)分别连接至计算机上;所述数字微流控芯片(1)为双极板结构,包括一个下极板(11)、一个上极板(12)和间隙层(13),上、下极板平行放置,上极板置于下极板上方并由具有固定高度的间隙层(13)分隔开来,形成间隙内含液滴的三明治结构;所述下极板包括印制电路板(111)、介电层(112)和疏水层(113),印制电路板(111)作为数字微流控芯片的下极板基底和电极层,介电层(112)均匀涂覆于印制电路板上表面,疏水层(113)在下极板的上表面;所述上极板从下至上依次包括疏水层(121)、接地导电层(122)和上极板基底(123);印制电路板(111)上具有电极阵列作为电极层,该电极层包括八个贮液池电极单元(1111)、八组液滴生成通道电极阵列(1112)、液滴混合电极阵列区(1113),八组液滴生成通道电极阵列(1112)分别与八个贮液池电极单元(1111)相连,并以液滴混合电极阵列区(1113)为中心对称分列于其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字微流控技术的掌上焦磷酸测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模块(3)包括可控的磁性生成装置,用于数字微流控芯片所操纵液滴内磁珠的移动、混合和聚拢,所用磁铁材料是永磁铁、电磁铁中的一种;所用磁铁控制材料是PMMA、3D打印材料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字微流控技术的掌上焦磷酸测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发光采集模块(4)包括光圈,滤光片,光电倍增管,光电倍增管模块,操作暗箱;当包含磁珠的液滴移动于对应位置并产生化学发光信号时,光信号依次通过光圈、滤光片后进入光电倍增管被检测,产生电信号经光电倍增管模块采集放大后输出并显示到计算机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字微流控技术的掌上焦磷酸测序系统,其特征在于:为了保护电极表面、防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朝勇阮庆宇邹芬香郑萍萍张明霞林水潮周雷激朱志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