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料折弯前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73011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0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物料折弯前处理系统,旨在解决对物料进行自动化上料并转移至折弯工位处的技术问题,包括上料装置、折弯装置以及抓取转移装置,折弯装置对称设置于上料装置输出端的一侧,分别位于第一工位及第二工位处,上料装置通过上下往复运动的第二送料件将横跨在其上的原料通过上升交替传递到第一送料件上,在出料口处限位组件对原料进行限位,夹持组件将原料夹持住,接着夹持组件翻转至放料位,由转移组件带动夹持组件在滑轨上移动,交替运行至第一工位及第二工位处进行放料,实现一供二物料自动输送。

A material bending pre treatment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aterial bending pretreatment system, aiming to solve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automatic feeding and transferred to the station at the bend of the material, including feeding device, bending device and grab the transfer device, one side bending device are symmetrically arranged at the output end of the feeding device, respectively located in the first position and the two position. The feeding device, through the reciprocating movement under the second materials will send across on the raw material rises through alternative delivery to the first feed member, a limiting component of the raw materials limit in discharge port, a clamping assembly will clamp the raw material, then the clamping assembly turned to discharge. The transfer component drives the clamping assembly to move on the rail, to discharge alternate operation to the first station and the two station, to achieve a two for material automatic convey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物料折弯前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椅子制造
,具体为一种物料折弯前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在椅子生产行业中,由于金属质管相较于木质材料具有更好的延展性,且承重能力也较好,逐渐在椅子制造业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其中,被更多地应用于制作椅子支架。椅子支架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通过折弯机将原料进行折弯形成椅子支架,而往往原料长度较长,因此本身具有一定的重量,实际生产中,大部分厂家仍在利用人工进行原材料的转移输送工作,费时费力,且效率低下,因此急需提升椅子支架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专利号为CN102718038A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转送输送系统,用于完成座椅产品下线后的打包、输送、储存及发运,它包括输送轨道、转向机构、存储发运货道、座椅托盘和PLC控制系统,输送轨道前端与座椅生产线连接,存储发运货道末端与物流通道连接,转向机构及存储发运货道数量与座椅的种类相匹配,转向机构布置在输送轨道与存储发运货道的接合部位,座椅托盘在输送轨道上滑行,并可通过转向机构进入存储发运货道,在座椅托盘的上面放置座椅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物料折弯前处理系统,通过上料装置将原料进行自动输送后,夹料机构将物料夹取并翻转至另一侧,转移机构带动夹料机构分别对位于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上的折弯装置进行交替送料,实现一对二供料,解决了对物料进行自动化上料并转移至折弯工位处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物料折弯前处理系统,包括:上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包括机架及上料机构,其对物料进行自动输送工作;折弯装置,所述折弯装置对称设置于所述上料装置输出端的一侧,其分别位于第一工位及第二工位处;以及抓取转移装置,所述抓取转移装置设置于所述上料装置的输出端,其位于所述上料装置与折弯装置之间,且其用于抓取物料并对第一工位及第二工位进行送料工作。作为改进,所述抓取转移装置在第一工位及第二工位处进行交替送料。作为改进,所述机架的前端设置有倾斜设置的放料部,其中间设置有送料通道,所述上料机构设置于所述送料通道内。作为改进,所述上料机构包括:整理组件,所述整理组件设置于所述送料通道的输入端,其包若干第一气缸以及与第一气缸一一对应紧固连接的推板,第一气缸驱动所述推板对放料部上的物料进行整理工作;送料组件,所述送料组件设置于所述送料通道间,其对物料进行输送工作;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设置于所述送料通道的输出端,其对物料进行限位规整工作。作为改进,所述送料组件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沿所述送料通道的送料方向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的中部,其下端面的前后两端均沿所述送料通道的纵向转动设置有第一铰接杆;若干第一送料件,所述第一送料件沿所述送料通道的纵向方向等距固定设置于所述连接件的上端,其上端等距固定设置有若干第一梯齿;若干第二送料件,所述第二送料件沿所述送料通道的纵向方向等距设置于该送料通道间,其与所述第一送料件交错设置,其上端等距固定设置有若干第二梯齿,且其下端面的前后两侧均与沿所述送料通道的纵向设置的第二铰接杆紧固连接;驱动件,所述驱动件沿所述机架的纵向方向固定设置于该机架上,其位于所述第一送料件及第二送料件的下方,并分别与所述第一铰接杆及第二铰接杆铰接,且其驱动所述第二送料件进行物料输送。作为改进,所述第一送料件的输出端均设置有出料口,所述第一梯齿与所述第二梯齿一一对应配合设置。作为改进,所述驱动件包括:若干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沿所述机架的纵向方向等距固定设置于该机架上;若干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前端均与位于前侧的所述第一铰接杆铰接,且其后端均与所述第二气缸的推杆一一对应紧固连接;若干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为V形结构,其通过连接杆连接前后成对设置,其前端均分别与所述第二铰接杆铰接,其中部均分别与所述第一铰接杆铰接,其后端均分别与连接杆的两端紧固连接,且其随第一铰接杆进行同步转动。作为改进,所述抓取转移装置包括:滑轨,所述滑轨为直线结构,其水平对称设置;转移机构,所述转移机构滑动设置于所述滑轨的上端;夹料机构,所述夹料机构转动设置于所述转移机构上,对物料进行抓取转移工作,并由转移机构驱动进行一供二送料工作。作为改进,所述转移机构包括:基座,所述基座滑动设置于所述滑轨的上端;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基座在所述滑轨上进行移动。作为改进,所述夹料机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沿所述基座的长度方向对称固定设置于该基座的上端两侧;转动辊,所述转动辊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上部;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基座的上端面,其位于所述支撑板之间,其通过齿轮啮合传动方式与所述转动辊连接;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下端分别套设于所述转动辊的两端,其随该转动辊进行同步转动,且其上端固定设置有安装板;若干机械手臂,所述机械手臂沿所述安装板的长度方向等距设置于该安装板上,且相邻两个机械手臂之间固定设置有加固板,该机械手臂的前端均对称滑动设置有机械手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通过上料装置将原料进行自动输送后,夹料机构将物料夹取并翻转至另一侧,转移机构带动夹料机构分别对位于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上的折弯装置进行交替送料,实现一对二供料,全程自动化运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成本;(2)抓取转移装置交替对分别位于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处的折弯装置进行供料,利用其中某一工位处的折弯装置在进行折弯工作的时间对另一工位进行供料工作,生产效率得到巨大提升;(3)上料装置、抓取转移装置已经折弯装置均平行设置,且上料装置位于滑轨的中线位置处,折弯装置以该中线为基准对称设置,布局紧凑,节省占地面积,并使得抓取转移装置始终在滑轨的中间位置处进行抓料,其分别对位于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处的折弯装置进行供料时位移的距离相同,使得整个生产线更流畅紧凑。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实用性好、一对二供料、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椅子制造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上料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上料装置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位本技术上料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送料件与第二送料件组合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抓取转移装置抓料过程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抓取转移装置供料过程示意图;图8位本技术抓料装置侧视结构示意图;图9位本技术抓料装置正视结构示意图;图10位本技术机械手指工作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物料折弯前处理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物料折弯前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装置(1),所述上料装置(1)包括机架(11)及上料机构(12),其对物料进行自动输送工作;折弯装置(2),所述折弯装置(2)对称设置于所述上料装置(1)输出端的一侧,其分别位于第一工位(a)及第二工位(b)处;以及抓取转移装置(3),所述抓取转移装置(3)设置于所述上料装置(1)的输出端,其位于所述上料装置(1)与折弯装置(2)之间,且其用于抓取物料并对第一工位(a)及第二工位(b)进行送料工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料折弯前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装置(1),所述上料装置(1)包括机架(11)及上料机构(12),其对物料进行自动输送工作;折弯装置(2),所述折弯装置(2)对称设置于所述上料装置(1)输出端的一侧,其分别位于第一工位(a)及第二工位(b)处;以及抓取转移装置(3),所述抓取转移装置(3)设置于所述上料装置(1)的输出端,其位于所述上料装置(1)与折弯装置(2)之间,且其用于抓取物料并对第一工位(a)及第二工位(b)进行送料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料折弯前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转移装置(3)在第一工位(a)及第二工位(b)处进行交替送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料折弯前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1)的前端设置有倾斜设置的放料部(111),其中间设置有送料通道(112),所述上料机构(12)设置于所述送料通道(112)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物料折弯前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12)包括:整理组件(121),所述整理组件(121)设置于所述送料通道(112)的输入端,其包若干第一气缸(1211)以及与第一气缸(1211)一一对应紧固连接的推板(1212),第一气缸(1211)驱动所述推板(1212)对放料部(111)上的物料进行整理工作;送料组件(122),所述送料组件(122)设置于所述送料通道(112)间,其对物料进行输送工作;限位组件(123),所述限位组件(123)设置于所述送料通道(112)的输出端,其对物料进行限位规整工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物料折弯前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组件(122)包括:框架(1220),所述框架(1220)沿所述送料通道(112)的送料方向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11)的中部,其下端面的前后两端均沿所述送料通道(112)的纵向转动设置有第一铰接杆(12201);若干第一送料件(1221),所述第一送料件(1221)沿所述送料通道(112)的纵向方向等距固定设置于所述框架(1220)的上端,其上端等距固定设置有若干第一梯齿(12211);若干第二送料件(1222),所述第二送料件(1222)沿所述送料通道(112)的纵向方向等距设置于该送料通道(112)间,其与所述第一送料件(1221)交错设置,其上端等距固定设置有若干第二梯齿(12221),且其下端面的前后两侧均与沿所述送料通道(112)的纵向设置的第二铰接杆(1224)紧固连接;驱动件(1223),所述驱动件(1223)沿所述机架(11)的纵向方向固定设置于该机架(11)上,其位于所述第一送料件(1221)及第二送料件(1222)的下方,并分别与所述第一铰接杆(12201)及第二铰接杆(1224)铰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帆杨小军江飞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金麦特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