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固定机构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1756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1 02:03
本公开涉及一种线束固定机构和车辆,该线束固定机构包括用于将线束固定到基体上,其中,包括供电装置、用于夹持固定到基体上的夹持件以及用于卡箍线束的收容件,夹持件和收容件分别与供电装置连接,夹持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第一夹臂的内侧设置第一电磁铁,第二夹臂的内侧设置第二电磁铁,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的磁极相反,且分别和供电装置电连接,以将基体固定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之间。本公开的线束固定机构通过两个电磁铁的磁力吸附基体也可以通过两个电磁铁之间的异性磁极彼此吸引夹持基体,并且不受基体材质的限制,同时不会损伤基体表面,拆装均方便。

Wire harness fixed mechanism and vehicl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wire harness fixing mechanism and vehicle, the wire harness for fix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wire harness to the substrate, which comprises a power supply device, used for holding pieces holding fixed to the substrate holder and clip for wire harness, a clamping member and a housing member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clamping including relative setting of the first arm and second arm inside the first clamp arm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electromagnet, inside of the second arm set second first and second solenoid electromagnet, the magnetic poles of the electromagnet and instead, respectively and the power supply device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the substrate is fixed to the first arm and the second arm. The wiring harness fixing mechanism disclosed in this article is magnetically adsorbed by the two electromagnets, and can be attracted by the magnetic poles between the two electromagnets. The matrix is not restricted by the matrix material, and it will not damage the surface of the matrix, so it is convenient to disassemble and assem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束固定机构和车辆
本公开涉及线束装配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线束固定机构和车辆。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将线束固定到基体上,一般在固定线束的装置上增设防滑倒刺,通过防滑倒刺抓紧在基体上,例如车身上,由于带有防滑倒刺的冲压件比较锋利,容易对钣金漆面造成划伤,久而久之,钣金便会受到腐蚀破坏,严重影响整车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束固定机构,该线束固定机构通过两个电磁铁的磁力吸附基体也可以通过两个电磁铁之间的异性磁极彼此吸引夹持基体,并且不受基体材质的限制,同时不会损伤基体表面,拆装均方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线束固定机构,用于将线束固定到基体上,其中,包括供电装置、用于夹持固定到所述基体上的夹持件以及用于卡箍所述线束的收容件,所述夹持件和所述收容件分别与所述供电装置连接,所述夹持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的内侧设置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二夹臂的内侧设置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一电磁铁和所述第二电磁铁的磁极相反,且分别和所述供电装置电连接,以将所述基体固定到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之间。可选地,所述供电装置包括通电体,所述通电体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磁铁和所述第二电磁铁电连接形成并联的两路通电回路,以分别向所述第一电磁铁和所述第二电磁铁通电,所述夹持件和所述收容件分别固定到所述通电体的两侧。可选地,所述通电体包括固定本体、设置在该固定本体内的蓄电池,所述夹持件和所述收容件分别固定到所述固定本体的两侧。可选地,所述通电装置还包括供电体,该供电体与所述通电体通过双绞线连接,以形成供电回路向所述通电体充电。可选地,所述收容件。可选地,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分别铰接到所述固定本体上。可选地,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朝向所述基体延伸的一端还分别对应形成有第一卡臂和第二卡臂,所述第一卡臂和所述第二卡臂的卡接端分别形成有朝向内侧延伸的卡钩。可选地,所述线束固定机构的外侧设置有硅钢屏蔽层。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线束和基体,其中,还包括上述公开的线束固定机构,所述基体固定到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之间,所述线束卡箍到所述收容件内。可选地,所述基体为钣金件或塑料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供电后的两个电磁铁可以产生磁力吸附基体,另一方面,由于两个电磁铁的磁极相反,也即相对的两个磁极一个为N极,一个为S极,根据异性相吸的原理,此时两个电磁铁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吸力,可以将基体夹持在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之间。因此,可以不受限于基体的材质,例如对于金属件,可以利用电磁铁的吸力将其吸附固定,例如塑料件,则可以利用两个磁极相反的电磁铁相互吸引夹持固定。这样,安装范围较广,同时安装过程中也不会损伤基体的表面,安装简单、可靠。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公开提供的线束固定机构的结构图;图2是本公开提供的线束固定机构的部分结构图(不包含供电体)。附图标记说明1供电装置2夹持件3收容件4基体5线束6第一电磁铁7第二电磁铁8卡钩9通孔11通电体12供电体111固定本体112蓄电池10双绞线21第一夹臂22第二夹臂211第一卡臂221第二卡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线束固定机构,用于将线束固定到基体4上,其中,包括供电装置1、用于夹持固定到基体4上的夹持件2以及用于卡箍线束5的收容件3,夹持件2和收容件3分别与供电装置1连接,夹持件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第一夹臂21的内侧设置第一电磁铁6,第二夹臂22的内侧设置第二电磁铁7,第一电磁铁6和第二电磁铁7的磁极相反,且分别和供电装置1电连接,以将基体4固定到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之间。当需要将线束5固定安装到基体4时,可以使得供电装置1向设置在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上的第一电磁铁6和第二电磁铁7同时供电,一方面,供电后的两个电磁铁可以产生磁力吸附基体4,另一方面,由于两个电磁铁的磁极相反,也即相对的两个磁极一个为N极,一个为S极,根据异性相吸的原理,此时两个电磁铁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吸力,可以将基体4夹持在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之间。因此,可以不受限于基体4的材质,例如对于金属件,可以利用电磁铁的吸力将其吸附固定,例如塑料件,则可以利用两个磁极相反的电磁铁相互吸引夹持固定。这样,安装范围较广,同时安装过程中也不会损伤基体4的表面,安装简单、可靠。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电装置1包括通电体11,通电体11分别与第一电磁铁6和第二电磁铁7电连接形成并联的两路通电回路,以分别向第一电磁铁6和第二电磁铁7通电,夹持件2和收容件3分别固定到通电体1的两侧。即,通过通电体11将电流通过通电回路传导到相应的电磁铁上,以使得电磁铁产生磁力。为了实现给电磁铁持续通电,在本实施方式中,通电体11包括固定本体111和蓄电池112,固定本体111上设置有通孔9,蓄电池112安装固定到通孔9内,夹持件2和收容件3分别固定到固定本体111的两侧。其中,蓄电池112本身可以存储能量的功能,因此,当通电回路形成后,可以长时间的持续供电。并且设置在通孔9内,方便蓄电池112的更换。在需要随时拆卸线束5的工况下,通电即可安装,断电即可拆卸。另外,为了能够适应需要长期保持线束固定的工况,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电装置1还包括供电体12,该供电体12与通电体11通过双绞线10连接,以形成供电回路向通电体11充电。即,通电体11作为电流的中间供给,可以随充随通,也可以保持通电体11具有一定的储电功能,定时给通电体11充电,只要能够保持电磁铁长期具有较强的磁性即可。如图2所示,为了能够使得收容件3可以配合线束5的安装方向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收容件3为扎带,扎带可转动地连接到固定本体111上。具体地,可以利用螺栓固顶到固定本体111内,其中,螺栓可以从上述公开的通孔9内安装,固定本体111的待安装的端部可以开设有供螺栓的杆部穿过的安装孔,该安装孔与通孔9相连通。此时,将螺栓的头部卡止在通孔9内,螺栓的杆部可以包括光杆部和螺纹部,安装过程中,螺栓从通孔9内进入穿过安装孔进而通过螺纹部螺纹连接到扎带内,其中,螺栓与固定本体1的安装孔固定的部分为光杆部,当需要调节扎带的角度时,只需转动螺栓的头部即可实现。这样,扎带可以配合线束的安装轴线方向,调整其在固定本体1内的连接角度,保证线束的正常安装。同时为了保证线束的安装不与基体4发生干涉,通孔9的轴向设置与线束5的轴向相互垂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直接将扎带穿过通孔9设置,也可实现扎带的角度调整。为了适应不同厚度尺寸的基体4的夹装,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分别铰接到固定本体1上。这样,两个夹臂则可以根据安装基体4的不同尺寸转动,变换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之间的间距,将基体4夹持在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之间。更进一步地,为了保证夹持件2与基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线束固定机构和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束固定机构,用于将线束固定到基体(4)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装置(1)、用于夹持固定到所述基体(4)上的夹持件(2)以及用于卡箍所述线束(5)的收容件(3),所述夹持件(2)和所述收容件(3)分别与所述供电装置(1)连接,所述夹持件(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所述第一夹臂(21)的内侧设置第一电磁铁(6),所述第二夹臂(22)的内侧设置第二电磁铁(7),所述第一电磁铁(6)和所述第二电磁铁(7)的磁极相反,且分别和所述供电装置(1)电连接,以将所述基体(4)固定到所述第一夹臂(21)和所述第二夹臂(22)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固定机构,用于将线束固定到基体(4)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装置(1)、用于夹持固定到所述基体(4)上的夹持件(2)以及用于卡箍所述线束(5)的收容件(3),所述夹持件(2)和所述收容件(3)分别与所述供电装置(1)连接,所述夹持件(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所述第一夹臂(21)的内侧设置第一电磁铁(6),所述第二夹臂(22)的内侧设置第二电磁铁(7),所述第一电磁铁(6)和所述第二电磁铁(7)的磁极相反,且分别和所述供电装置(1)电连接,以将所述基体(4)固定到所述第一夹臂(21)和所述第二夹臂(22)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装置(1)包括通电体(11),所述通电体(11)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磁铁(6)和所述第二电磁铁(7)电连接形成并联的两路通电回路,以分别向所述第一电磁铁(6)和所述第二电磁铁(7)通电,所述夹持件(2)和所述收容件(3)分别固定到所述通电体(1)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体(11)包括固定本体(111)和蓄电池(112),所述固定本体(111)上设置有通孔(9),所述蓄电池(112)安装固定到所述通孔(9)内,所述夹持件(2)和所述收容件(3)分别固定到所述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宿仕明韩守宁石林琳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