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筒式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9698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7 2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向筒式减震器。包括储油筒和设置在储油筒外侧的防尘罩筒,所述储油筒和防尘罩筒之间设置有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密封环一和密封环二;所述密封环一和所述防尘罩筒内壁接触且和所述储油筒外壁存在一定间隙,所述密封环一连续整体设置;所述密封环二内侧和所述储油筒外壁接触且所述密封环二外侧嵌入所述密封环一内,所述密封环二多个间断式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密封环一、密封环二配合的形式实现了防尘罩筒和储油筒之间的双重密封,更加保证了密封性能;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密封环二间断设置,避免其和储油筒外壁接触面积过大而造成储油筒壁因摩擦力过大而造成损伤,提高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使用寿命。

A bi-directional cylinder type shock absor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筒式减震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向筒式减震器,应用于汽车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双向筒式减震器在安装时,防尘罩筒开口朝下,泥沙容易从防尘套筒及储油筒之间进入,泥沙等杂物会堆积在油封处,活塞杆往复运动时卷入油封内,进而造成油封及活塞杆损伤,形成漏油。此问题是皮卡、货车等使用工况较差车型通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具备良好密封性能的一种双向筒式减震器。为此本技术采用额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储油筒(1)和设置在储油筒(1)外侧的防尘罩筒(2),所述储油筒(1)和防尘罩筒(2)之间设置有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密封环一(3)和密封环二(4);所述密封环一(3)和所述防尘罩筒(2)内壁接触且和所述储油筒(1)外壁存在一定间隙,所述密封环一(3)连续整体设置;所述密封环二(4)内侧和所述储油筒(1)外壁接触且所述密封环二(4)外侧嵌入所述密封环一(3)内,所述密封环二(4)多个间断式设置。所述密封环一(3)和密封环二(4)设置在所述防尘罩筒(2)的开口处。所述防尘罩筒(2)内壁向内凸出设置凸环(5),并且所述凸环(5)嵌入所述密封环一(3)内实现密封环一(3)的固定。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在防尘罩筒和储油筒之间增加了密封环,可以克服上述缺点,同时获得满意的减震效果。再者本技术通过密封环一、密封环二配合的形式实现了防尘罩筒和储油筒之间的双重密封,更加保证了密封性能;且本技术的密封环二间断设置,避免其和储油筒外壁接触面积过大而造成储油筒壁因摩擦力过大而造成损伤,提高了本技术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图中1为储油筒、2为防尘罩筒、3为密封环一、4为密封环二、5为凸环。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包括储油筒1和设置在储油筒1外侧的防尘罩筒2,所述储油筒1和防尘罩筒2之间设置有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密封环一3和密封环二4;所述密封环一3和所述防尘罩筒2内壁接触且和所述储油筒1外壁存在一定间隙,所述密封环一3连续整体设置;所述密封环二4内侧和所述储油筒1外壁接触且所述密封环二4外侧嵌入所述密封环一3内,所述密封环二4多个间断式设置。所述密封环一3和密封环二4设置在所述防尘罩筒2的开口处。所述防尘罩筒2内壁向内凸出设置凸环5,并且所述凸环5嵌入所述密封环一3内实现密封环一3的固定。下面对本技术做出进一步说明:为了防止储油筒1漆面磨损问题储油筒1管材采用精扎管,提高外缸筒表面圆度,减少因缸筒不圆引起的缸筒部分位置偏磨;同时外缸筒采用电泳漆方式,增加漆面附着力及耐磨性。密封环一3和密封环二4采用聚四氟乙烯复合材质,具有耐磨、耐高温、耐泥沙(干、湿泥沙)、摩擦系数小,弹性好的特性。该技术减震器漏油PPM值在无防尘结构基础上至少降低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向筒式减震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筒式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油筒(1)和设置在储油筒(1)外侧的防尘罩筒(2),所述储油筒(1)和防尘罩筒(2)之间设置有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密封环一(3)和密封环二(4);所述密封环一(3)和所述防尘罩筒(2)内壁接触且和所述储油筒(1)外壁存在一定间隙,所述密封环一(3)连续整体设置;所述密封环二(4)内侧和所述储油筒(1)外壁接触且所述密封环二(4)外侧嵌入所述密封环一(3)内,所述密封环二(4)多个间断式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筒式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油筒(1)和设置在储油筒(1)外侧的防尘罩筒(2),所述储油筒(1)和防尘罩筒(2)之间设置有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密封环一(3)和密封环二(4);所述密封环一(3)和所述防尘罩筒(2)内壁接触且和所述储油筒(1)外壁存在一定间隙,所述密封环一(3)连续整体设置;所述密封环二(4)内侧和所述储油筒(1)外壁接触且所述密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波费祥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江淮轻型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