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传动轴中间支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91327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7 14:16
一种分体式传动轴中间支承结构,包括支承橡胶和支承架,所述支承架套设于支承橡胶外部;所述支承架包括固定板、上固定半环和下固定半环,所述固定板的底部与上固定半环的顶部焊接为一体,所述上固定半环的底部通过螺栓与下固定半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上固定半环和下固定半环之间形成有圆形卡环,所述上固定半环和下固定半环之间形成的圆形卡环与支承橡胶的外圆周面压紧配合。本设计不仅结构简单安装固定方便,而且能够有效提高传动轴中间支承在整车纵向上的刚度,避免车辆在大负荷负载时因中间支承刚度问题而发生整车异常振动。

An intermediate support structure for a split type drive shaft

A split shaft intermediate supporting structure comprises a supporting rubber and a supporting frame, the supporting frame is sheathed on the rubber support external; the support frame comprises a fixed plate, a fixed half ring and fixed half ring, wherein the fixing plate is fixed on the bottom and the top half ring welded into a body, the the fixed half ring is fixedly connected to the bottom by bolts at the top half ring and fixed, the fixed half ring and fixed half ring forms a circular ring, the outer circumference of the circular ring and the supporting surface of the rubber card pressing on the fixed half ring and fixed with half ring form. The design is not only simple in structure, convenient in installation and fixation, but also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igidity of the middle bearing of the transmission shaft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so as to avoid the vehicle abnormal vibration due to the stiffness of the middle support during heavy lo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体式传动轴中间支承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传动轴中间支承,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传动轴中间支承结构,具体适用于简化中间支承结构、减小中间支承的安装误差。
技术介绍
当汽车的传动轴数量大于等于两根时,就必须对两传动轴连接位置附近的径向运动加以限制,这种限制通过传动轴中间支承结构来完成,同时中间支承还负担着吸能、减震的功能。现有中间轴承的下端托架大多为一体结构,这种设计对吊架的尺寸精度要求较高且拆装较为复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1511817U,公开日为2010年6月23日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传动轴中间支承,本技术传动轴中间支承,包括U型钢芯,一对固定件,硬化橡胶体和轴承,所述固定件和所述U型钢芯的端部连接,两端各一个;所述硬化橡胶体嵌入所述U型钢芯的内部;所述轴承嵌入所述硬化橡胶体圆形的空心中部;所述固定件和所述U型钢芯的端部的连接方式保证所述固定件和所述U型钢芯之间的夹角可以调节。虽然该技术能使能够灵活调节支承安装位置,但其仍存在以下缺陷:该技术的支承结构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对固定件来固定到横梁上,不仅结构较为复杂而且质量较大,由于U型钢芯为一个整体结构为了方便硬化橡胶体的安装,硬化橡胶体与U型钢芯之间的固定并不紧密,造成中间支承在整车纵向上的刚度较低,当整车负荷较重时,中间支承处容易发生异常振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中间支承纵向刚度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纵向牢固固定的分体式传动轴中间支承结构。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分体式传动轴中间支承结构,包括支承橡胶和支承架,所述支承架套设于支承橡胶外部;所述支承架包括固定板、上固定半环和下固定半环,所述固定板的底部与上固定半环的顶部焊接为一体,所述上固定半环的底部通过螺栓与下固定半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上固定半环和下固定半环之间形成有圆形卡环,所述上固定半环和下固定半环之间形成的圆形卡环与支承橡胶的外圆周面压紧配合。所述上固定半环的顶面与固定板之间的夹角a的角度为75度至90度。所述固定板为平板结构,所述固定板的两侧设置有加强翻边,所述固定板的顶部通过螺栓与车架横梁固定连接。所述下固定半环包括第一固定耳、固定半环和第二固定耳,所述固定半环为半圆弧型,所述固定半环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耳、第二固定耳相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耳与第二固定耳上分别开设有至少两个通孔;所述上固定半环与下固定半环结构相同。所述固定半环的两侧均设置有加强翻边,所述加强翻边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耳、第二固定耳的侧部固定连接。所述上固定半环和下固定半环分别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与支承橡胶上的定位凹弧对应设置,所述定位凹弧均匀设置于支承橡胶的外圆周面上。所述上固定半环和下固定半环均为钣金冲压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一种分体式传动轴中间支承结构中的支承架采用分体式结构,能够简化支承橡胶的安装固定结构,分体式的结构能够增大支承架对支承橡胶的紧固力有效提高传动轴中间支承在整车纵向上的刚度,避免车辆在大负荷负载时因中间支承刚度问题而发生整车异常振动。因此,本设计有效提高中间支承的固定可靠性,降低整车振动。2、本技术一种分体式传动轴中间支承结构中的上固定半环与固定板的安装焊接角度可调,能够适应不同车辆传动轴安装角度的要求。因此,本设计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3、本技术一种分体式传动轴中间支承结构中定位凸起与定位凹弧相配合在安装时能够快速确定中间支承的安装位置,同时通过凸起的结构进一步压紧固定支承橡胶,安装方便、固定牢固。因此,本设计的支承架安装方便、固定牢固、有效减小传动轴的纵向窜动。4、本技术一种分体式传动轴中间支承结构中上固定半环和下固定半环均为钣金冲压件,制作方便零件通用性高,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因此,本设计制作方法简单高效、生产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安装示意图。图3是图1中上固定半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固定板的安装示意图。图5是图1中下固定半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支承橡胶1、支承架11、定位凹弧12、固定板2、上固定半环3、下固定半环4、第一固定耳41、固定半环42、第二固定耳43、加强翻边44、定位凸起45。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见图1至图5,一种分体式传动轴中间支承结构,包括支承橡胶1和支承架11,所述支承架11套设于支承橡胶1外部;所述支承架11包括固定板2、上固定半环3和下固定半环4,所述固定板2的底部与上固定半环3的顶部焊接为一体,所述上固定半环3的底部通过螺栓与下固定半环4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上固定半环3和下固定半环4之间形成有圆形卡环,所述上固定半环3和下固定半环4之间形成的圆形卡环与支承橡胶1的外圆周面压紧配合。所述上固定半环3的顶面与固定板2之间的夹角a的角度为75度至90度。所述固定板2为平板结构,所述固定板2的两侧设置有加强翻边,所述固定板2的顶部通过螺栓与车架横梁固定连接。所述下固定半环4包括第一固定耳41、固定半环42和第二固定耳43,所述固定半环42为半圆弧型,所述固定半环4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耳41、第二固定耳43相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耳41与第二固定耳43上分别开设有至少两个通孔;所述上固定半环3与下固定半环4结构相同。所述固定半环42的两侧均设置有加强翻边44,所述加强翻边4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耳41、第二固定耳43的侧部固定连接。所述上固定半环3和下固定半环4分别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凸起45,所述定位凸起45与支承橡胶1上的定位凹弧12对应设置,所述定位凹弧12均匀设置于支承橡胶1的外圆周面上。所述上固定半环3和下固定半环4均为钣金冲压件。本技术的原理说明如下:所述固定板2与上固定半环3在焊接安装是可根据不同安装需求调节两者之间的焊接夹角。实施例1:参见图1至图5,一种分体式传动轴中间支承结构,包括支承橡胶1和支承架11,所述支承架11套设于支承橡胶1外部;所述支承架11包括固定板2、上固定半环3和下固定半环4,所述固定板2的底部与上固定半环3的顶部焊接为一体,所述上固定半环3的底部通过螺栓与下固定半环4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上固定半环3和下固定半环4之间形成有圆形卡环,所述上固定半环3和下固定半环4之间形成的圆形卡环与支承橡胶1的外圆周面压紧配合。所述下固定半环4包括第一固定耳41、固定半环42和第二固定耳43,所述固定半环42为半圆弧型,所述固定半环4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耳41、第二固定耳43相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耳41与第二固定耳43上分别开设有至少两个通孔;所述上固定半环3与下固定半环4结构相同;所述上固定半环3和下固定半环4均为钣金冲压件。实施例2:实施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参见图5,所述上固定半环3的顶面与固定板2之间的夹角a的角度为75度至90度;所述固定半环42的两侧均设置有加强翻边44,所述加强翻边4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耳41、第二固定耳43的侧部固定连接。实施例3:实施例3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上固定半环3和下固定半环4分别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凸起45,所述定位凸起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分体式传动轴中间支承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体式传动轴中间支承结构,包括支承橡胶(1)和支承架(11),所述支承架(11)套设于支承橡胶(1)外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架(11)包括固定板(2)、上固定半环(3)和下固定半环(4),所述固定板(2)的底部与上固定半环(3)的顶部焊接为一体,所述上固定半环(3)的底部通过螺栓与下固定半环(4)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上固定半环(3)和下固定半环(4)之间形成有圆形卡环,所述上固定半环(3)和下固定半环(4)之间形成的圆形卡环与支承橡胶(1)的外圆周面压紧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传动轴中间支承结构,包括支承橡胶(1)和支承架(11),所述支承架(11)套设于支承橡胶(1)外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架(11)包括固定板(2)、上固定半环(3)和下固定半环(4),所述固定板(2)的底部与上固定半环(3)的顶部焊接为一体,所述上固定半环(3)的底部通过螺栓与下固定半环(4)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上固定半环(3)和下固定半环(4)之间形成有圆形卡环,所述上固定半环(3)和下固定半环(4)之间形成的圆形卡环与支承橡胶(1)的外圆周面压紧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传动轴中间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半环(3)的顶面与固定板(2)之间的夹角a的角度为75度至90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传动轴中间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为平板结构,所述固定板(2)的两侧设置有加强翻边,所述固定板(2)的顶部通过螺栓与车架横梁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分体式传动轴中间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雄石裕辉王斐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