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的蓄能设备和机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1126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7 07: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蓄能设备(1),具有支承元件(5)、多个固定在支承元件(5)一侧的蓄能器(4)和一个布置在支承元件(5)另一侧的与蓄能器(4)热耦合的调温设备(7),其中调温设备(7)具有一个或多个调温区段(12),其中所述或相应调温区段(12)是管道或软管,其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引导调温流体的流体引导通道(23)。

Storage equipment and motor vehicles for motor vehicle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ethod for motor vehicle energy storage equipment (1), a supporting element (5), a plurality of support elements (5) fixed on one side of the accumulator (4) and a support element (5) arranged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accumulator (4) thermostat device thermal coupling (7), the thermostat device (7) having one or more temperature control section (12), wherein the temperature or the corresponding section (12) is a pipe or hose, having at least one guide for fluid temperature adjusting fluid guide channel (2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机动车的蓄能设备和机动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蓄能设备,具有支承元件、多个固定在支承元件一侧的蓄能器和布置在支承元件另一侧的与蓄能器热耦合的调温设备.
技术介绍
蓄能设备具有多个用于给电驱动的机动车供电的蓄能器,由于其所提供的电流较高,蓄能设备通常要被主动调温,即被冷却。在外部调温时将调温设备设置在支承板的与蓄能器相对置的一侧上,相比于内部调温,外部调温是优选的,这是因为在故障情况下出现的调温流体由于空间分隔不会对蓄能器造成损坏。为在调温设备内部引导这种调温流体,已经公开了一些创造性方案:由WO2013/139908A1公开了一种用于机动车的电池,其中冷却板具有半圆形的、单侧开口的用于冷却介质的管线,这些冷却板被直接固定在壳体壁上。但在此该壳体壁与冷却介质直接接触,冷却介质能够随时间通过腐蚀侵蚀壳体壁。DE102014203765A1公开了一种具有蓄能器模块和板状冷却元件的组件,其中蓄能器模块的接触侧与冷却元件的接触侧这样整面地、材料接合的、持久且形状稳定的粘合,使得蓄能器模块和冷却元件构成了一个结构单元。该冷却元件是具有冷却通道的冷却板,冷却流体能在其中流动。此外,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机动车的蓄能设备和机动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机动车(1)的蓄能设备,具有支承元件(5)、多个固定在支承元件(5)一侧的蓄能器(4)和布置在支承元件(5)另一侧的、与蓄能器(4)热耦合的调温设备(7),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设备(7)具有一个或多个调温区段(12),其中所述一个调温区段(12)或各个调温区段(12)是管道或软管,该管道或软管具有至少一个设计用于引导调温流体的流体引导通道(23)。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8.23 DE 102016215839.21.一种用于机动车(1)的蓄能设备,具有支承元件(5)、多个固定在支承元件(5)一侧的蓄能器(4)和布置在支承元件(5)另一侧的、与蓄能器(4)热耦合的调温设备(7),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设备(7)具有一个或多个调温区段(12),其中所述一个调温区段(12)或各个调温区段(12)是管道或软管,该管道或软管具有至少一个设计用于引导调温流体的流体引导通道(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调温区段(12)或各个调温区段(12)布置在支承元件侧的槽(22)中。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调温区段(12)或各个调温区段(12)借助于粘结材料固定在支承元件(5)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材料包括实现粘合效应的基础材料和相比于基础材料具有更高导热能力的添加物。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蓄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材料在支承元件侧完全覆盖所述或一调温区段(12)。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厄德鲍尔M·弗劳恩霍弗T·维斯
申请(专利权)人:奥迪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