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带结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83681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4 0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安全带结构及汽车。一种汽车安全带结构,包括卷收器,卷设于所述卷收器中并部分伸出于所述卷收器外的织带主体,设置于所述织带主体上的织带锁,以及设置于所述织带主体端部且固定于车架的织带固定结构;所述织带固定结构包括沿着所述织带主体同一端分别向两侧延伸的第一分支固定结构和第二分支固定结构,且所述第一分支固定结构和第二分支固定结构在工作状态下呈V字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使安全带固定点位处于较优的位置,可对乘员起到较好的保护。

Car seat belt structure and ca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ar safety belt structure and a car. A seat belt retractor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volume, which is arranged on the retractor and part protruding from the outside of the webbing retractor body is arranged on the main body of the webbing webbing lock, and arranged at the end of the ribbon and ribbon body fixing structure is fixed to the frame; the ribbon is fixed including the structure along the ribbon body with one end respectively extends to both sides of the first branch and the second branch structure of fixed fixed structure, and the first branch and the second branch of the fixed structure of fixed structure is V type in the working condition. The technical schem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an make the fixed point position of the safety belt in a better position, and can provide better protection for the occupa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安全带结构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安全保护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安全带结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在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安全带可显著提高对乘员的保护,减少伤亡。安全带对乘员的保护效果取决于合理的安全带固定点的优化设计,点位设计合理,对乘员髋部的约束作用强,保护效果好;反之,对乘员髋部的约束作用弱,保护效果差。传统技术中,在对安全带点位进行实际设计时,由于受空间布置位置的限制,并不能随心所欲地对安全带点位进行优化设计,造成安全带固定点位处于一个较差的位置,不能给安全带提供较大的自由度,不能对乘员起到较好的保护;或即使能较好布置,但会增加较大的重量及成本,需要付出较大的代价。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安全带结构及汽车,可使安全带固定点位处于较优的位置,可对乘员起到较好的保护。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安全带结构,包括卷收器,卷设于所述卷收器中、并部分伸出于所述卷收器外的织带主体,设置于所述织带主体上的织带锁,以及设置于所述织带主体端部且固定于车架的织带固定结构;所述织带固定结构包括沿着所述织带主体同一端分别向两侧延伸的第一分支固定结构和第二分支固定结构,且所述第一分支固定结构和第二分支固定结构在工作状态下呈V字型。在工作状态下,所述汽车安全带结构的卷收器固定于乘员肩部,而所述织带锁固定于乘员髋部的一侧,所述织带固定结构固定于乘员髋部的另一侧,实现对乘员的三点固定。而且,所述织带固定结构的第一分支固定结构和第二分支固定结构,可以在乘员髋部的同一侧边提供两个下固定点,便于在布置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利用两个下固定点制造出一个有效固定点,并使该有效固定点处在较优的空间位置处,而且利用所述第一分支固定结构和第二分支固定结构固定时形成的三角形结构,可以使得有效固定点对乘员的固定稳定可靠,从而能够提升正面碰撞事故中对乘员的保护效果。下面对进一步技术方案进行说明: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支固定结构包括与所述织带主体连接的第一分支带,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分支带端部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分支固定结构包括与所述织带主体连接的第二分支带,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分支带端部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分支带和第二分支带均连接于所述织带主体同一端,且所述第一分支带和第二分支带布置为V字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固定于车身地板边侧并靠近车身侧围底部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于车身地板边侧靠近车身侧围处,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于车身侧围底部靠近车身地板边侧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固定于车身侧围底部靠近车身地板边侧处。进一步地,所述织带主体的端部分割出两个织带分部,两个所述织带分部分别形成所述第一分支带、第二分支带。进一步地,所述织带主体的端部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分支带,所述第二分支带缝设固定于所述第一分支带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设置为固定螺钉或固定螺栓。进一步地,所述织带锁包括设置于车身地板上的锁体,以及滑动设置于所述织带主体上、并与所述锁体对应的锁舌,所述锁体和织带固定结构分别位于乘员两侧。此外,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汽车安全带结构。本技术具有如下突出的优点:通过将所述汽车安全带结构的下固定点设置为双固定点形式,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原理,可间接改变安全带有效固定点,在布置空间有限的情况下,能保证安全带固定点处于较优的设计位置,可改变安全带对乘员的约束效果;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将明显提升对乘员的保护效果,显著提高安全系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汽车安全带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简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汽车安全带结构使用时的立体结构示意简图一;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汽车安全带结构使用时的立体结构示意简图二。附图标记说明:10-乘员,100-汽车安全带结构,110-卷收器,120-织带主体,130-织带锁,140-第一分支固定结构,150-第二分支固定结构,160-中间连接件,200-车身地板,300-车身侧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出一种汽车安全带结构100,包括卷收器110,卷设于所述卷收器110中、并部分伸出于所述卷收器110外的织带主体120,设置于所述织带主体120上的织带锁130,以及设置于所述织带主体120端部且固定于车架的织带固定结构。如图2至图3所示,在工作状态下,所述汽车安全带结构的卷收器110固定于乘员10肩部,而所述织带锁130固定于乘员髋部的一侧,所述织带固定结构固定于乘员10髋部的另一侧,实现对乘员10的三点固定。此外,所述织带锁130包括设置于车身地板200上的锁体,以及滑动设置于所述织带主体120上并与所述锁体对应的锁舌,所述锁体和织带固定结构分别位于乘员两侧。通过所述锁体和锁舌的锁合,所述汽车安全带结构100可将乘员10固定住;通过将所述锁舌与锁体分离,所述汽车安全带结构100可将乘员10松开。在固定乘员的时候,所述织带锁130固定位于所述乘员髋部一侧,形成一个下固定点(该下固定点可形成为一个有效固定点,直接对乘员10的髋部实现固定作用)。此外,所述织带固定结构固定于乘员髋部另一侧,在乘员另一侧形成另一个有效固定点(可直接对乘员的髋部实现固定作用)。此外,所述织带固定结构包括沿着所述织带主体120同一端分别向两侧延伸的第一分支固定结构140和第二分支固定结构150,且所述第一分支固定结构140和第二分支固定结构150在工作状态下呈V字型。通过所述织带固定结构的布置为V字形结构的第一分支固定结构140和第二分支固定结构150,可以在乘员10髋部的同一侧提供两个下固定点,便于在布置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利用两个下固定点制造出一个有效固定点(可直接对乘员的髋部实现固定作用),并使该有效固定点处在较优的空间位置处,而且利用所述第一分支固定结构140和第二分支固定结构150固定时形成的三角形结构,可以使得有效固定点对乘员10的固定稳定可靠,从而能够提升正面碰撞事故中对乘员的保护效果。而且,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分支固定结构140包括与所述织带主体120连接的第一分支带,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分支带端部的第一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一分支带将所述第一分支固定结构140与所述织带主体120连接起来,而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可将所述第一分支固定结构140与车身连接起来,以实现对所述第一分支固定结构140的固定。此外,所述第二分支固定结构150包括与所述织带主体120连接的第二分支带,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分支带端部的第二连接件。同理,通过所述第二分支带将所述第二分支固定结构150与所述织带主体120连接起来,而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可将所述第二分支固定结构150与车身连接起来,以实现对所述第二分支固定结构150的固定。而且,所述第一分支带和第二分支带均连接于所述织带主体120同一端,且所述第一分支带和第二分支带布置为V字型。这样,就可以将所述第一分支带和第二分支带分别固定于车身同一侧,并使所述第一分支带和第二分支带与车身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可使得所述第一分支固定结构140和第二分支固定结构150与车身的固定稳定可靠,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分支固定结构140和第二分支固定结构150在交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汽车安全带结构及汽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安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卷收器,卷设于所述卷收器中、并部分伸出于所述卷收器外的织带主体,设置于所述织带主体上的织带锁,以及设置于所述织带主体端部且固定于车架的织带固定结构;所述织带固定结构包括沿着所述织带主体同一端分别向两侧延伸的第一分支固定结构和第二分支固定结构,且所述第一分支固定结构和第二分支固定结构在工作状态下呈V字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安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卷收器,卷设于所述卷收器中、并部分伸出于所述卷收器外的织带主体,设置于所述织带主体上的织带锁,以及设置于所述织带主体端部且固定于车架的织带固定结构;所述织带固定结构包括沿着所述织带主体同一端分别向两侧延伸的第一分支固定结构和第二分支固定结构,且所述第一分支固定结构和第二分支固定结构在工作状态下呈V字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安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支固定结构包括与所述织带主体连接的第一分支带,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分支带端部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分支固定结构包括与所述织带主体连接的第二分支带,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分支带端部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分支带和第二分支带均连接于所述织带主体同一端,且所述第一分支带和第二分支带布置为V字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安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固定于车身地板边侧并靠近车身侧围底部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安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于车身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静郑颢岳鹏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