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公交车吊环式扶手,包括连接紧固件、缓冲件和扶手件,所述连接紧固件包括上扣盖和连接套筒,所述上扣盖扣在公交车的横直杆上通过紧固螺栓与连接套筒连接;所述连接套筒通过缓冲件与扶手件通过万向球头连接;所述扶手件包括三根弧型架,三根所述弧型架环绕均布设置上端相互连接,三根所述弧型架下端通过下层手扶杆相互连接。能够应用于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该扶手能够基本解决市面上扶手存在的问题:对抓手处设计为上下两层,并且每层与手指接触采用不同百分位的人体手掌尺寸作为设计标准,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手掌与扶手的贴合,解决某些乘客只能倚靠车内竖杆的问题。
A hoisting handrail for a bu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交车吊环式扶手
本技术涉及公交车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公交车吊环式扶手。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和大力提倡公共交通口号的提出,交通安全压力日益严峻,公共交通虽价格低廉,但在乘坐舒适度上和安全性上普遍低于私家车。提高公共交通的舒适度和安全性,提升其市场竞争力,是促进“绿色出行、节能减排”的一个有效手段。目前公交车把手最常见的固定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一条绳带垂直下来悬挂把手,这样使整个物件的重心在下,当车停止、发动时由于惯性会使乘客随着绳带摆动重心失衡而站立不稳;另一种是直接固定到横梁上,乘客相对稳定些,但当车停止、发动或拐弯,时由于惯性会使乘客摆动,由于把手是固定的只能靠乘客手腕带动身体活动,对乘客手腕有伤害;而在拐弯时,由于只有一个固定点而没有办法克服向心力,乘客更容易摔倒和碰撞,对其人生安全造成影响。市面上已有的公交车扶手存在一些缺点:1、吊环类扶手不能适应不同百分位的乘客,特别是对待小个子的乘客只能通过抓住车内竖杆倚靠;2、吊环类扶手缺少必要的缓冲装置,当车辆加速或紧急制动时,会带动附着的乘客身体摆动,造成安全隐患;3、乘客的手掌与吊环式扶手结构表面长时间接触,会造成手的酸胀及不舒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即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交车吊环式扶手,解决公交车吊环功能单一,不具备缓冲功能,以及使用不方便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公交车吊环式扶手,包括连接紧固件、缓冲件和扶手件,所述连接紧固件包括上扣盖和连接套筒,所述上扣盖扣在公交车的横直杆上通过紧固螺栓与连接套筒连接;所述连接套筒通过缓冲件与扶手件通过万向球头连接;所述扶手件包括三根弧型架,三根所述弧型架环绕均布设置上端相互连接,三根所述弧型架下端通过下层手扶杆相互连接。一种公交车吊环式扶手,能够应用于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该扶手能够基本解决市面上扶手存在的问题:对抓手处设计为上下两层,并且每层与手指接触采用不同百分位的人体手掌尺寸作为设计标准,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手掌与扶手的贴合,解决某些乘客只能倚靠车内竖杆的问题;在抓手处采用泡沫材料与凹槽紧紧包裹,解决长期抓握扶手引起的不舒适;该装置利用弹簧呈X形的分布,利用球面副连接,能有效减小横向纵向冲击,同时使得不同高度的乘客方便抓握扶手。进一步的,所述缓冲件包括上连接板、缓冲弹簧和下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上面与连接套筒连接,所述上连接板通过缓冲弹簧与下连接板连接,所述下连接板上设有球头连接槽。进一步的,三根所述弧型架上端相互连接处设有连接球头,所述连接球头连接在球头连接槽内。进一步的,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均为三件结构,所述上连接板三个角部位置与下连接板三个角部位置通过缓冲弹簧连接。该装置利用弹簧呈X形的分布,利用球面副连接,能有效减小横向纵向冲击,同时使得不同高度的乘客方便抓握扶手。进一步的,所述上连接板三个角部位置与下连接板三个角部位置通过缓冲弹簧交叉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缓冲件外部套设有弹性软胶套。进一步的,所述三根所述弧型架中部之间通过上层手扶杆相互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下层手扶杆和上层手扶杆的上面设有凸起点。进一步的,所述下层手扶杆和上层手扶杆采用泡沫材料包裹。在抓手处采用泡沫材料与凹槽紧紧包裹,解决长期抓握扶手引起的不舒适。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套筒通过弧形吊杆与上连接板三个角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该设计能够应用于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该扶手能够基本解决市面上扶手存在的问题:1、对抓手处设计为上下两层,并且每层与手指接触采用不同百分位的人体手掌尺寸作为设计标准,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手掌与扶手的贴合,解决某些乘客只能倚靠车内竖杆的问题;2、在抓手处采用泡沫材料与凹槽紧紧包裹,解决长期抓握扶手引起的不舒适;3、该装置利用弹簧呈X形的分布,利用球面副连接,能有效减小横向纵向冲击,同时使得不同高度的乘客方便抓握扶手。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一种公交车吊环式扶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公交车吊环式扶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上扣盖,2-连接套筒,3-紧固螺栓,4-弧型架,5-下层手扶杆,6-上连接板,7-缓冲弹簧,8-下连接板,9-球头连接槽,10-连接球头,11-弹性软胶套,12-上层手扶杆,13-凸起点,14-弧形吊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技术一种公交车吊环式扶手,包括连接紧固件、缓冲件和扶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紧固件包括上扣盖1和连接套筒2,所述上扣盖1扣在公交车的横直杆上通过紧固螺栓3与连接套筒2连接;所述连接套筒2通过缓冲件与扶手件通过万向球头连接;扶手件包括三根弧型架4,三根所述弧型架4环绕均布设置上端相互连接,三根所述弧型架4下端通过下层手扶杆5相互连接。三根所述弧型架4下端通过下层手扶杆5可以扶三只手。缓冲件包括上连接板6、缓冲弹簧7和下连接板8,所述上连接板6上面与连接套筒2连接,所述上连接板6通过缓冲弹簧7与下连接板8连接,下连接板8上设有球头连接槽9。三根所述弧型架4上端相互连接处设有连接球头10,所述连接球头10连接在球头连接槽9内。设计为球面高副是因为抓手部分的旋转自由度不会被限制。本技术一种公交车吊环式扶手,总体结构按照实现的功能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连接紧固件包括上扣盖1和连接套筒2,连接套筒2包覆车内横直杆表面,利用紧固螺栓3实现紧固连接,当扶手装置。第二部分是由缓冲件包括上连接板6、缓冲弹簧7和下连接板8组成,作为必要的缓冲装置,弹性软胶套11分别安装在上连接板6、和下连接板8上下横板之间,起到一级防缓冲作用,上下横板之间由缓冲弹簧7连接紧固,起到二级缓冲减振作用。第三部分是由三根所述弧型架4下端通过下层手扶杆5及上层手扶杆12构成的,该部分结构如图2所示,弧型架4设计成弧形状,呈120度对称分布,弧型架4之间加工有抓手,抓手加工成两层(下层手扶杆5及上层手扶杆12构成的),并且表面加工有凹槽,上层凹槽以第90百分位男性手指尺寸作为标准设计而成,第二层以第50百分位男性手指尺寸作为标准设计而成,该层结构主要通过球面高副(接球头10连接在球头连接槽9)与缓冲部分连接,设计为球面高副是因为抓手部分的旋转自由度不会被限制。该设计能够应用于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该扶手能够基本解决市面上扶手存在的问题:1、对抓手处设计为上下两层,并且每层与手指接触采用不同百分位的人体手掌尺寸作为设计标准,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手掌与扶手的贴合,解决某些乘客只能倚靠车内竖杆的问题;2、在抓手处采用泡沫材料与凹槽紧紧包裹,解决长期抓握扶手引起的不舒适;3、该装置利用5弹簧呈X形的分布,利用球面副6连接,能有效减小横向纵向冲击,同时使得不同高度的乘客方便抓握扶手。实施例2如图1-2所示,本技术一种公交车吊环式扶手,在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公交车吊环式扶手,包括连接紧固件、缓冲件和扶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紧固件包括上扣盖(1)和连接套筒(2),所述上扣盖(1)扣在公交车的横直杆上通过紧固螺栓(3)与连接套筒(2)连接;所述连接套筒(2)通过缓冲件与扶手件通过万向球头连接;所述扶手件包括三根弧型架(4),三根所述弧型架(4)环绕均布设置上端相互连接,三根所述弧型架(4)下端通过下层手扶杆(5)相互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交车吊环式扶手,包括连接紧固件、缓冲件和扶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紧固件包括上扣盖(1)和连接套筒(2),所述上扣盖(1)扣在公交车的横直杆上通过紧固螺栓(3)与连接套筒(2)连接;所述连接套筒(2)通过缓冲件与扶手件通过万向球头连接;所述扶手件包括三根弧型架(4),三根所述弧型架(4)环绕均布设置上端相互连接,三根所述弧型架(4)下端通过下层手扶杆(5)相互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交车吊环式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包括上连接板(6)、缓冲弹簧(7)和下连接板(8),所述上连接板(6)上面与连接套筒(2)连接,所述上连接板(6)通过缓冲弹簧(7)与下连接板(8)连接,所述下连接板(8)上设有球头连接槽(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公交车吊环式扶手,其特征在于:三根所述弧型架(4)上端相互连接处设有连接球头(10),所述连接球头(10)连接在球头连接槽(9)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公交车吊环式扶手,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毅,周兴旺,刘彦君,蒋阳,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