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机用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6591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8 1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起重机用支撑结构,它包括支撑臂、底座、主梁和导轨,支撑臂的底端设有底座,底座的底端设有滚轮,滚轮嵌设在导轨中,支撑臂的上端设有主梁,支撑臂是由支撑柱A与支撑柱B组成,支撑柱A与底座相连,支撑柱B与主梁相连,支撑柱A与支撑柱B之间铰接,支撑柱A上设有固定孔A,支撑柱B上设有固定孔B,固定孔A与固定孔B之间通过凹字形固定撑相连,凹字形固定撑的一侧端可插入固定孔A中,凹字形固定撑的另一侧端可插入固定孔B中,凹字形固定撑的底端由调节杆A与调节杆B插接而成,调节杆A与调节杆B上均设有螺纹孔,调节杆A与调节杆B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该结构连接强度高,保证起重机的稳定操作,消除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起重机用支撑结构
本技术属于起重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起重机用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起重机是日常生产、维修、搬运过程中一种常用的起重设备,通常情况后下起重机用于悬吊搬运比较笨重的设备或货物。起重机依靠外界对货物施加向上力使设备或货物上升,并依靠设备或货物的自身重力来使设备或货物下降。现有的起重机支撑臂一般是由钢结构整体焊接而成,这个焊接结构在长期起重操作后,易发生变形,导致起重机损坏,危害工人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起重机稳定起升机构,结构设计简单,连接强度高,保证起重机的稳定操作,消除了安全隐患。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起重机用支撑结构,它包括支撑臂、底座、主梁和导轨,所述支撑臂的底端设有底座,底座的底端设有滚轮,滚轮嵌设在导轨中,支撑臂的上端设有主梁,支撑臂是由支撑柱A与支撑柱B组成,支撑柱A与底座相连,支撑柱B与主梁相连,支撑柱A与支撑柱B之间铰接,支撑柱A上设有固定孔A,支撑柱B上设有固定孔B,固定孔A与固定孔B之间通过凹字形固定撑相连,凹字形固定撑的一侧端可插入固定孔A中,凹字形固定撑的另一侧端可插入固定孔B中,凹字形固定撑的底端由调节杆A与调节杆B插接而成,调节杆A与调节杆B上均设有螺纹孔,调节杆A与调节杆B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根据上述的起重机用支撑结构,所述调节杆A的截面内径为调节杆B的截面外径的1.02~1.05倍,调节杆B可插入至调节杆A中。根据上述的起重机用支撑结构,所述支撑臂的上端通过连接螺栓固定有主梁。根据上述的起重机用支撑结构,所述主梁的下端套设有密封垫。根据上述的起重机用支撑结构,所述底座中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增重座,增重座上固定有支撑柱A。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包括支撑臂、底座、主梁和导轨,所述支撑臂的底端设有底座,底座的底端设有滚轮,滚轮嵌设在导轨中,支撑臂的上端设有主梁,支撑臂是由支撑柱A与支撑柱B组成,支撑柱A与底座相连,支撑柱B与主梁相连,支撑柱A与支撑柱B之间铰接,支撑柱A上设有固定孔A,支撑柱B上设有固定孔B,固定孔A与固定孔B之间通过凹字形固定撑相连,凹字形固定撑的一侧端可插入固定孔A中,凹字形固定撑的另一侧端可插入固定孔B中,凹字形固定撑的底端由调节杆A与调节杆B插接而成,调节杆A与调节杆B上均设有螺纹孔,调节杆A与调节杆B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支撑臂的设计可以通过调整支撑柱A与支撑柱B之间的角度进而保证主梁的最佳位置,凹字形固定撑的设计增加了支撑臂的稳定性;调节杆A与调节杆B之间的配合设计便于调整支撑臂的固定位置。2.本技术结构中所述调节杆A的截面内径为调节杆B的截面外径的1.02~1.05倍,调节杆B可插入至调节杆A中,该结构实现了凹字形固定撑的水平长度的调整;所述支撑臂的上端通过连接螺栓固定有主梁,该结构增加了连接强度;所述主梁的下端套设有密封垫,密封垫的设计可防止主梁与支撑臂之间的错动;所述底座中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增重座,增重座上固定有支撑柱A,该结构增加了支撑柱A的固定牢固性。3.本技术结构设计简单,连接强度高,保证起重机的稳定操作,消除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起重机用支撑结构,它包括支撑臂1、底座2、主梁3和导轨4,所述支撑臂1的底端设有底座2,底座2的底端设有滚轮5,滚轮5嵌设在导轨4中,支撑臂1的上端通过连接螺栓6固定有主梁3,支撑臂1是由支撑柱A11与支撑柱B12组成,支撑柱A11与底座2相连,底座2中设有凹槽7,凹槽7内设有增重座8,增重座8上固定有支撑柱A11,支撑柱B12与主梁3相连,支撑柱A11与支撑柱B12之间铰接,支撑柱A11上设有固定孔A13,支撑柱B12上设有固定孔B14,固定孔A13与固定孔B14之间通过凹字形固定撑9相连,凹字形固定撑9的一侧端可插入固定孔A13中,凹字形固定撑9的另一侧端可插入固定孔B14中,凹字形固定撑9的底端由调节杆A91与调节杆B92插接而成,调节杆A91与调节杆B92上均设有螺纹孔93,调节杆A91与调节杆B92之间通过螺栓94固定,所述调节杆A91的截面内径为调节杆B92的截面外径的1.02~1.05倍,调节杆B92可插入至调节杆A91中。为了实现起重机用支撑结构的结构稳定性,所述主梁3的下端套设有密封垫1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等同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起重机用支撑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起重机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支撑臂、底座、主梁和导轨,所述支撑臂的底端设有底座,底座的底端设有滚轮,滚轮嵌设在导轨中,支撑臂的上端设有主梁,支撑臂是由支撑柱A与支撑柱B组成,支撑柱A与底座相连,支撑柱B与主梁相连,支撑柱A与支撑柱B之间铰接,支撑柱A上设有固定孔A,支撑柱B上设有固定孔B,固定孔A与固定孔B之间通过凹字形固定撑相连,凹字形固定撑的一侧端可插入固定孔A中,凹字形固定撑的另一侧端可插入固定孔B中,凹字形固定撑的底端由调节杆A与调节杆B插接而成,调节杆A与调节杆B上均设有螺纹孔,调节杆A与调节杆B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重机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支撑臂、底座、主梁和导轨,所述支撑臂的底端设有底座,底座的底端设有滚轮,滚轮嵌设在导轨中,支撑臂的上端设有主梁,支撑臂是由支撑柱A与支撑柱B组成,支撑柱A与底座相连,支撑柱B与主梁相连,支撑柱A与支撑柱B之间铰接,支撑柱A上设有固定孔A,支撑柱B上设有固定孔B,固定孔A与固定孔B之间通过凹字形固定撑相连,凹字形固定撑的一侧端可插入固定孔A中,凹字形固定撑的另一侧端可插入固定孔B中,凹字形固定撑的底端由调节杆A与调节杆B插接而成,调节杆A与调节杆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宜增胡章和朱胜凡肖大云魏广周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豫中起重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