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控锁外释放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32399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00:57
一种中控锁外释放机构,包括与拉线或拉杆连动的外释放连杆、安装在外释放连杆上的释放联接、安装在释放联接上的弹簧、与释放联接始终抵靠的锁止连杆、具有分离和啮合两种状态的棘爪和卡板、与棘爪同轴固连从而驱动棘爪的棘爪连杆以及固设在棘爪连杆上的铆钉。所述外释放连杆设有能够绕着旋转的第一轴心,所述释放联接具有与第一轴心偏离从而在外释放连杆的推动下能够绕着旋转的第二轴心。所述弹簧包括固定在外释放连杆上的第一弹性臂和固定在释放联接上的第二弹性臂,铆钉与释放联接抵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汽车门锁在解锁状态下的有效外释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控锁外释放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尤其是一种中控锁外释放机构。
技术介绍
汽车门锁的外释放机构是用来拉动车门外把手实现汽车门打开的装置。现有汽车门锁的外释放机构结构较为复杂,制造成本高,零件较多,所以故障率也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中控锁外释放机构,所述中控锁外释放机构结构简单且能够确保汽车门锁在解锁状态下的有效外释放。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控锁外释放机构,包括与拉线或拉杆连动的外释放连杆、安装在外释放连杆上的释放联接、安装在释放联接上的弹簧、与释放联接始终抵靠的锁止连杆、具有分离和啮合两种状态的棘爪和卡板、与棘爪同轴固连从而驱动棘爪的棘爪连杆以及固设在棘爪连杆上的铆钉,所述外释放连杆设有能够绕着旋转的第一轴心,所述释放联接具有与第一轴心偏离从而在外释放连杆的推动下能够绕着旋转的第二轴心,所述弹簧包括固定在外释放连杆上的第一弹性臂和固定在释放联接上的第二弹性臂,铆钉与释放联接抵靠。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铆钉与释放联接还具有分离状态。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电动马达、电动马达驱动的蜗杆、与蜗杆啮合传动的齿轮,所述齿轮与锁止连杆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轴心位于第二轴心的上方。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轴心位于第二轴心的下方。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释放联接于第二轴心的位置处一体凸设形成卡块,所述外释放连杆于第二轴心的位置处设有开口,所述卡块卡设于开口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簧具有连接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的圈形部,所述圈形部套设于该卡块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铆钉与释放联接抵靠时,外释放连杆带动释放联接旋转的过程中释放联接亦能够带动棘爪连杆旋转,从而将棘爪从与卡板啮合的状态释放开来而打开车门,实现了汽车门锁在解锁状态下的有效外释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控锁外释放机构的组合图。图2为隐藏了释放联接的图1的部分组合图。图3为本技术中控锁外释放机构的铆钉与释放联接抵靠的示意图。图4为隐藏了部分元件的图3的背面视图;图5为本技术中控锁外释放机构的铆钉与释放联接分离的示意图。图6为隐藏了部分元件的图5的背面视图;图7为本技术中控锁外释放机构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外释放连杆的第一轴心位于释放联接的第二轴心上方从而使用拉线顺时针拉动外释放连杆旋转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控锁外释放机构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外释放连杆的第一轴心位于释放联接的第二轴心下方从而使用拉线逆时针拉动外释放连杆旋转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中控锁外释放机构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外释放连杆的第一轴心位于释放联接的第二轴心上方从而使用拉杆顺时针拉动外释放连杆旋转的示意图。对照以上附图,作如下补充说明:1、2、3---外释放连杆4---释放联接41---第二轴心5---弹簧51---第一弹性臂52---第二弹性臂53---圈形部6---锁止连杆7---棘爪8---铆钉9---棘爪连杆10、20、30---第一轴心12---齿轮23---卡板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9,一种中控锁外释放机构,包括与拉线或拉杆连动的外释放连杆1、2、3、安装在外释放连杆1、2、3上的释放联接4、安装在释放联接4上的弹簧5、与释放联接4始终抵靠的锁止连杆6、具有分离和啮合两种状态的棘爪7和卡板23、与棘爪7同轴固连从而驱动棘爪7的棘爪连杆9以及固设在棘爪连杆9上的铆钉8。所述外释放连杆1、2、3设有能够绕着旋转的第一轴心10、20、30,所述释放联接4具有与第一轴心10、20、30偏离从而在外释放连杆1、2、3的推动下能够绕着旋转的第二轴心41。所述弹簧5包括固定在外释放连杆1、2、3上的第一弹性臂51和固定在释放联接4上的第二弹性臂52,铆钉8与释放联接4抵靠。棘爪连杆9上的铆钉8与释放联接4抵靠时,外释放连杆1、2、3带动释放联接4旋转的过程中释放联接4亦能够带动棘爪连杆9旋转,从而将棘爪7从与卡板23啮合的状态释放开来而打开车门。所述铆钉8与释放联接4还具有分离状态。棘爪连杆9上的铆钉8与释放联接4分离时,外释放连杆1、2、3带动释放联接4旋转的过程中释放联接4不能带动棘爪连杆9旋转,从而保持棘爪7与卡板23的啮合状态。本技术还包括电动马达(未图示)、电动马达驱动的蜗杆(未图示)、与蜗杆啮合传动的齿轮12,所述齿轮12与锁止连杆6连接。铆钉8与释放联接4之间抵靠和分离的两种状态通过电力实现控制:电动马达->蜗杆->齿轮12->锁止连杆6->释放联接4。正向通电时,电动马达通过蜗杆控制齿轮12正向旋转,锁止连杆6向前推动释放联接4与铆钉8分离;反向通电时,电动马达通过蜗杆控制齿轮12反向旋转,锁止连杆6向后退回,释放联接4在弹簧5的弹性恢复力下恢复与铆钉8抵靠。锁止连杆6和释放联接4之间始终保持抵靠接触。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轴心10、30位于第二轴心41的上方。请参考图7的实施方式一和图9的实施方式三:外释放连杆1、3顺时针旋转从而推动释放联接4带动棘爪连杆9逆时针旋转;实施方式一和实施方式三的区别在于:外释放连杆1系与拉线连接,外释放连杆3系与拉杆相卡接。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轴心20位于第二轴心41的下方。请参考图8的实施方式二:外释放连杆2逆时针旋转从而推动释放联接4带动棘爪连杆9逆时针旋转。在实施方式一、二和三中,因为棘爪连杆9与棘爪7同轴且固定连接,棘爪7与棘爪连杆9始终保持旋转方向一致,即,在释放的过程中,棘爪连杆9带动棘爪7一起逆时针旋转,最终实现与卡板23的分离。第二轴心41的具体形成方式为:所述释放联接4于第二轴心41的位置处一体凸设形成卡块,所述外释放连杆1、2、3于第二轴心41的位置处设有开口,所述卡块卡设于开口内。弹簧5的形式及定位方式为:所述弹簧5具有连接第一弹性臂51和第二弹性臂52的圈形部53,所述圈形部53套设于该卡块上。本技术的铆钉8与释放联接4抵靠时,外释放连杆1、2、3带动释放联接4旋转的过程中释放联接4亦能够带动棘爪连杆9旋转,从而将棘爪7从与卡板23啮合的状态释放开来而打开车门,实现了汽车门锁在解锁状态下的有效外释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中控锁外释放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控锁外释放机构,其特征是:包括与拉线或拉杆连动的外释放连杆、安装在外释放连杆上的释放联接、安装在释放联接上的弹簧、与释放联接始终抵靠的锁止连杆、具有分离和啮合两种状态的棘爪和卡板、与棘爪同轴固连从而驱动棘爪的棘爪连杆以及固设在棘爪连杆上的铆钉,所述外释放连杆设有能够绕着旋转的第一轴心,所述释放联接具有与第一轴心偏离从而在外释放连杆的推动下能够绕着旋转的第二轴心,所述弹簧包括固定在外释放连杆上的第一弹性臂和固定在释放联接上的第二弹性臂,铆钉与释放联接抵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控锁外释放机构,其特征是:包括与拉线或拉杆连动的外释放连杆、安装在外释放连杆上的释放联接、安装在释放联接上的弹簧、与释放联接始终抵靠的锁止连杆、具有分离和啮合两种状态的棘爪和卡板、与棘爪同轴固连从而驱动棘爪的棘爪连杆以及固设在棘爪连杆上的铆钉,所述外释放连杆设有能够绕着旋转的第一轴心,所述释放联接具有与第一轴心偏离从而在外释放连杆的推动下能够绕着旋转的第二轴心,所述弹簧包括固定在外释放连杆上的第一弹性臂和固定在释放联接上的第二弹性臂,铆钉与释放联接抵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控锁外释放机构,其特征是:所述铆钉与释放联接还具有分离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来福华勇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麦格纳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