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汽车中控锁,其中的门锁执行机构中的离合机构包括扇形从动齿轮、扇形传动件和连杆,传动件与连杆轴连接,从动齿轮套设在连杆上,并置于传动件的上方,连杆垂直设置在从动齿轮和传动件的圆心位置;在传动件的上端面上设有一与传动件同圆心的弧形槽,弧形槽上指向从动齿轮的转动方向的一端为转动指向端,在从动齿轮的下端面上设有一凸柱,凸柱置于弧形槽中,凸柱可在弧形槽中移动,在从动齿轮与传动件相对静止时,凸柱置于弧形槽的转动指向端的前方,从而在电机驱动时,可使从动齿轮在转动一定角度后再带动传动件转动,这样就可以使电机可以空载启动,在电机运行平稳以后再负载,延长传动机构和离合机构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门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中控锁。
技术介绍
中控锁的全称是中央控制门锁。车内中控锁的普遍应用,使得车辆向智能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迈进了一步;使得驾驶员在不离开座位的情况下,可以轻而易举的控制全车车门的开启与锁定,因此为提高汽车使用的便利性和行车的安全性,现代汽车越来越多地安装中控锁。目前汽车上装用的中控锁种类很多,但其基本组成主要有门锁开关、门锁执行机构和门锁控制器。门锁执行机构是汽车中控锁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驱动电机、传动机构和复位机构,传动机构一般包括蜗杆、蜗轮、与蜗轮同轴的主动齿轮以及带从动齿轮的离合机构,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通过控制器的信号,使驱动电机工作,电机驱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蜗轮,蜗轮带动主动齿轮,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来控制离合机构,从而来控制中控锁的门锁开关的锁定与开启。现有的传动机构在传动时,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之 间会产生很大的瞬间抗应力,会导致两齿轮的使用寿命缩短。现有的复位机构包括设置在蜗轮与闭锁器壳体之间的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一端与齿轮固定,另一端与闭锁器壳体固定,此结构的复位机构存在结构复杂,安装麻烦等缺陷。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是业内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中控锁,旨在降低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之间因转动启动时产生的瞬间抗应力,延长两齿轮的使用寿命;并实现复位机构的结构简单,稳固。本技术提出一种汽车中控锁,包括门锁执行机构,所述门锁执行机构包括外壳、安装在所述外壳内的电机、传动机构以及复位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蜗杆、蜗轮、与所述蜗轮同轴的主动齿轮以及带从动齿轮的离合机构,所述电机与所述蜗杆连接,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啮合,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从动齿轮为扇形,所述离合机构包括一扇形传动件和连杆,所述传动件与所述连杆轴连接,所述从动齿轮套设在所述连杆上,并置于所述传动件的上方,所述连杆垂直设置在所述从动齿轮和所述传动件的圆心位置;在所述传动件的上端面上设有一与所述传动件同圆心的弧形槽,在所述从动齿轮的下端面上设有一凸柱,所述凸柱置于所述弧形槽中,并在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传动件相对静止时,所述凸柱置于所述弧形槽的转动指向端的前方,所述凸柱可在所述弧形槽中移动。优选地,所述弧形槽设置在所述传动件中部的周边位置处,所述凸柱设置在所述从动齿轮的中部,所述凸柱置于所述弧形槽的中部。优选地,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弧形复位弹簧,在所述蜗轮的下端面中央位置设有蜗轮固定柱,在所述外壳上设有与所述蜗轮固定柱对应且适配的蜗轮安装位,所述蜗轮固定柱固定在所述蜗轮安装位中,所述复位弹簧安装在所述蜗轮安装位中,并绕所述蜗轮固定柱设置,在所述蜗轮安装柱的侧壁面上设有弹簧拨块,所述弹簧拨块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部贴合;在所述蜗轮安装位中相对所述蜗轮固定柱外侧的位置处设有弹簧挡块,所述弹簧挡块置于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部之间。优选地,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部均向内弯折,所述弹簧拨块的两侧面分别为与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部对应贴合的倾斜面,所述弹簧拨块为扇环形。优选地,所述弹簧挡块为弧形,所述弹簧挡块与所述蜗轮安装位的侧壁面贴合连接。优选地,所述蜗轮安装位与所述弹簧挡块为一体成型,所述蜗轮固定柱与所述弹簧拨块为一体成型。本技术的门锁执行机构中的离合机构包括扇形从动齿轮、扇形传动件和连杆,传动件与连杆轴连接,从动齿轮套设在连杆上,并置于传动件的上方,连杆垂直设置在从动齿轮和传动件的圆心位置;在传动件的上端面上设有一与传动件同圆心的弧形槽,弧形槽上指向从动齿轮的转动方向的一端为转动指向端,在从动齿轮的下端面上设有一凸柱,凸柱置于弧形槽中,凸柱可在弧形槽中移动,在从动齿轮与传动件相对静止时,凸柱置于弧形槽的转动指向端的前方,从而在电机驱动时,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在开始转动时,其为空载状态,可降低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之间因转动启动时产生的瞬间抗应力,延长两齿轮的使用寿命;在从动齿轮转动后,从动齿轮上的凸柱滑至弧形槽的转动指向端,于是,凸柱带动传动件转动,传动件带动连杆运动,从而控制离合机构的开启或锁定。此结构设计可使从动齿轮在转动一定角度后再带动传动件转动,这样就可以使电机可以空载启动,在电机运行平稳以后再负载,延长传动机构和离合机构的使用寿命。另外,复位机构包括弧形复位弹簧,在蜗轮的下端面中央位置设有蜗轮固定柱,在外壳上设有与蜗轮固定柱对应且适配的蜗轮安装位,蜗轮固定柱固定在蜗轮安装位中,复位弹簧安装在蜗轮安装位中,并 绕蜗轮固定柱设置,在蜗轮安装柱的侧壁面上设有弹簧拨块,弹簧拨块的两侧面分别与复位弹簧的两端部贴合;在蜗轮安装位中相对蜗轮固定柱外侧的位置处设有弹簧挡块,弹簧挡块置于复位弹簧的两端部之间。在蜗轮转动时,蜗轮固定柱上的弹簧拨块也随之转动,弹簧拨块的一侧面抵住复位弹簧的对应端部转动,复位弹簧的另一端部被弹簧挡块挡住,复位弹簧被挤压,当驱动蜗轮转动的力消失时,由于复位弹簧的弹性作用,复位弹簧端部带动弹簧拨块回复到初始位置,从而使蜗轮回到了初始位置,这样既解除了蜗杆和蜗轮、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之间的紧密啮合状态,还能为下一次动作执行预留一段缓冲时间,有效缓解蜗杆和蜗轮、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之间的应力疲劳。此复位机构的结构简单,安装时,只要将复位弹簧安装在蜗轮安装位中,并使复位弹簧的两个端部与弹簧拨块的两侧面对应贴合即可,安装十分方便。而且蜗轮安装位与弹簧挡块为一体成型,蜗轮固定柱与弹簧拨块为一体成型,弹簧拨块和弹簧挡块非常稳固,可解决弹簧拨块和弹簧挡块易脱落的问题,延长汽车中控锁的门锁执行机构的使用寿命,保证其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汽车中控锁的一实施例中门锁执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汽车中控锁的一实施例中从动齿轮的仰视图;图3为本技术汽车中控锁的一实施例中传动件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汽车中控锁的一实施例中蜗轮的仰视图;图5为本技术汽车中控锁的一实施例中复位弹簧安装入蜗轮安装位中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汽车中控锁的一实施例中蜗轮固定柱固定在蜗轮安装位中的横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至图6,提出本技术汽车中控锁的一实施例,本汽车中控锁包括门锁控制器、门锁执行机构和门锁开关,门锁控制器根据用户命令信号对门锁执行机构提供锁止/开启脉冲电流,控制门锁执行机构开启或锁定门锁开关。该门锁执行机构为直流电动机式执行机构,包括外壳1、安装在外壳I内的直流电机2、传动机构以及复位机构,传动机构包括蜗杆3、蜗轮30、与蜗轮30同轴的主动齿轮4以及带从动齿轮40的离合机构,电机2与蜗杆3轴连接,蜗杆3与蜗轮30啮合,蜗轮30与主动齿轮4轴连接,主动齿轮4与从动齿轮40啮合,从动齿轮40为扇形,在门锁控制器的控制下,电机2转动,从而带动蜗杆3转动,蜗杆3带动蜗轮30转动,蜗轮30带动主动齿轮4转动,主动齿轮4带动从动齿轮40转动,从动齿轮40带动离合机构运动,从而实现门锁开关的开启或锁定。本技术中的离合机构还包括一扇形传动件5和连杆50,传动件5与连杆50轴连接,从动齿轮40套设在连杆50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中控锁,包括门锁执行机构,所述门锁执行机构包括外壳、安装在所述外壳内的电机、传动机构以及复位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蜗杆、蜗轮、与所述蜗轮同轴的主动齿轮以及带从动齿轮的离合机构,所述电机与所述蜗杆连接,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啮合,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从动齿轮为扇形,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机构包括一扇形传动件和连杆,所述传动件与所述连杆轴连接,所述从动齿轮套设在所述连杆上,并置于所述传动件的上方,所述连杆垂直设置在所述从动齿轮和所述传动件的圆心位置;在所述传动件的上端面上设有一与所述传动件同圆心的弧形槽,在所述从动齿轮的下端面上设有一凸柱,所述凸柱置于所述弧形槽中,并在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传动件相对静止时,所述凸柱置于所述弧形槽的转动指向端的前方,所述凸柱可在所述弧形槽中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飞英,
申请(专利权)人:谢飞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