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米曲霉ZA127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97078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8 0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食醋生产的米曲霉ZA127,还涉及所述米曲霉在提升液态发酵食醋中氨基酸态氮与酯类物质含量、全面提升液态发酵米醋的风味与质量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米曲霉ZA127蛋白酶活力高、酯化酶活力高,适合用于原酿高鲜食醋的生产。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米曲霉复合酶培养物制备工艺,其显著提升液态发酵食醋中的氨基氮与总酯含量,大幅改善液态发酵米醋的口感与风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株米曲霉ZA127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
,涉及米曲霉(Aspergillusoryzae),具体涉及一株通过诱变技术获得的蛋白酶活力高、酯化酶活力高的米曲霉ZA127,还涉及所述米曲霉在提升发酵米醋风味与质量方面的应用。
技术介绍
液态深层发酵醋酸工艺起源并广泛应用在国外食醋酿造企业,由于其发酵周期短、劳动强度低、机械化程度高以及劳动生产效率高等特点,目前在我国食醋酿造行业也逐渐推广开来。然而相对于固态发酵食醋的细菌、酵母、霉菌等多菌种混合发酵,液态深层发酵工艺采用醋酸菌纯种发酵,因此造成其风味色泽较差,鲜味较差,酸味刺激缺乏醇厚柔绵感。与传统固态发酵食醋风味成分相比,其氨基酸态氮、酯类、有机酸等物质的含量差异最大,而这些物质也是影响口感、风味的关键成分。目前,为提高液态发酵食醋的口感与风味,经文献调研总结大致有以下方法:(1)在大米之外添加一定量豆粕、麸皮,增加原料中蛋白质含量;(2)将乳酸菌与酵母混合发酵,提升食醋中乳酸含量;(3)将产酯酵母与产酒酵母混合发酵,利用产酯酵母的酯化能力促进酯类物质的生成;(4)发酵成熟的醋醅利用臭氧、微波、红外线或者超高压电场进行人工加速陈化。以上技术手段均报道有一定的效果,然而其在生产企业实现大规模应用具有一定难度,而利用米曲霉提升液态发酵食醋风味质量的文献报道与专利/专利申请均比较少见。经文献与专利调研,本专利技术人发现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106434254A、中国专利技术专利ZL201410701656.6与中国专利技术专利ZL201110307690.1提供了获得高还原糖高氨基氮食醋的制作方法,然而其应用对象还是针对传统固态发酵食醋,而且其利用的发酵菌剂是来源常见的野生黑曲霉或者米曲霉菌株,菌株性能有待考究;中国专利技术专利ZL201410185333.6、ZL201410187376.8提供了两株高产糖化酶、α-淀粉酶和酸性蛋白酶的塔宾曲霉、亮白曲霉,其具有较好的原料利用能力,然而这两株曲霉的应用对象是白酒行业,其主体风味物质与食醋有较大差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105112303A公开了一株具有较好酯化能力的黑曲霉,能够极大程度的提高白酒中己酸乙酯的含量,然而己酸乙酯是浓香型白酒的主体香,对食醋而言并不重要,甚至有反作用;中国专利技术专利ZL200810169523.3提供了一种氨基酸多肽营养液的制备方法及其可能用途,中国专利技术专利ZL201410019288.7提供了一种利用醋糟进行产蛋白酶菌种的培养方法,其虽然与食醋、曲霉等关键词相近,事实上与本专利无直接相关性。同时,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105733959A公开了一株从浙江玫瑰米醋中分离得到的米曲霉菌株及其应用,其在这浙江米醋的应用中表现出较好的效果,然而浙江玫瑰米醋是一种典型的地域性名醋,其来源于自然环境,发酵工艺与风味特点与本公司产品差异较大。上述提及的目前提升液态发酵食醋的若干技术手段虽然均报道有一定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1)在大米原料之外增加蛋白质原料则必须在生产配料中标识,原料组成改变也可能影响食醋特有风味;(2)将产酒酵母与乳酸菌、产酯酵母混合发酵将会增加微生物种子液发酵罐等固定投资、工艺操作的复杂程度,该技术有一定研究价值,其具体效果还需要生产与实验进一步验证;(3)微波、红外线和臭氧等人工催陈技术在生产企业实施的技术难度与投资成本较大。而上述检索到的专利/专利申请虽然也有部分涉及利用黑曲霉或米曲霉制曲技术提升食醋的氨基氮、还原糖、己酸乙酯等成分,但其基本是将原有发酵体系中的优势菌种进行生物强化,且其应用是为自身食醋品种服务,且对象主要是传统固态发酵食醋、甚至是白酒行业,并未有涉及液态发酵食醋的报道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选育获得一株具有高蛋白酶活力、高酯化酶活力的米曲霉菌种,利用发酵原料接种该米曲霉菌种获得复合酶培养物,在大米糖化醪中添加该复合酶培养物进行酒精发酵、醋酸发酵,获得具有较高氨基氮水平、总酯含量的液态发酵食醋,改善液态发酵食醋的口感与风味。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人通过大量的实验和不懈的探索,最终获得了如下实验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株米曲霉菌株ZA127,该菌株已于2017年5月17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邮编510075,保藏编号为GDMCCNo.6018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米曲霉是由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获得的,该菌株与出发菌株沪酿3.042相比,其具有蛋白酶活力高、酯化酶活力高的特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米曲霉菌株ZA127,在麦芽汁蔗糖培养基上生长较快,28度培养5天菌落基本布满整个平板,质地紧密呈绒状;培养2天菌落中央开始生成白色孢子并向外蔓延,后逐渐变为黄绿色、绿色,菌落背面呈浅黄色,无渗出液。显微镜下观察该菌株菌丝发达粗壮,分生孢子头开始为球形,后变为辐射状,顶囊为球形,产孢结构单层,分生孢子为球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米曲霉ZA127容易培养,在麸皮、大米、豆粕等发酵原料上培养与出发菌株沪酿3.042相比不需要特殊处理,具有较好的菌株替代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米曲霉复合酶培养物生产工艺,该工艺是以大米、麸皮、豆粕中的一种或几种为原料、米曲霉ZA127为发酵菌剂的复合酶培养物,其可以显著提升液态发酵食醋中的氨基氮与总酯含量,大幅改善液态发酵米醋的口感与风味。本专利技术还涉及米曲霉ZA127在食品发酵中的用途。优选地,其中食品发酵为食醋发酵。本专利技术还涉及米曲霉ZA127在生产复合酶培养物中的用途。优选地,其中获得的复合酶培养物用于制备食醋。本专利技术还涉及米曲霉ZA127在制备食醋中的用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利用最新的菌种诱变技术获得了一株高蛋白酶活力、高酯化酶活力的米曲霉菌株,利用该菌株在发酵原料上扩培过程中生成的复合酶系提升大米蛋白质原料的利用率以及风味物质的积累,进而大幅提升液态发酵食醋中氨基氮与总酯含量,全面提升液态发酵米醋的风味与质量,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经济效益。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附图来举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应当理解的是,这些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并不意图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图1为菌株沪酿3.042与米曲霉ZA127在马铃薯蔗糖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图。图2为菌株沪酿3.042与米曲霉ZA127的菌丝形态图。图3为液态深层发酵米醋生产工艺示意图。图4为不添加复合酶培养物米醋、沪酿3.042与米曲霉ZA127复合酶培养物发酵食醋感官鉴评结果。生物保藏信息本专利技术的米曲霉菌株ZA127,于2017年5月17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地址: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邮编510075,保藏编号为:GDMCCNo.60180。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促进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以下将参考某些实施方式,并且将使用特定语言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然而,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具体实施方式不意图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何改变和进一步的修改,以及本专利技术的任何进一步应用,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会想到的。除非特别说明,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试剂、方法和设备为本
常规试剂、方法和设备。除非特别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用培养基和试验条件为本领域常规培养基和试验条件。除非特别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株米曲霉ZA127及其应用

【技术保护点】
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ZA127,其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邮编510075,保藏编号为GDMCC No.60180。

【技术特征摘要】
1.米曲霉(Aspergillusoryzae)ZA127,其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邮编510075,保藏编号为GDMCCNo.60180。2.权利要求1的米曲霉ZA127在食品发酵中的用途。3.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其洋栗连会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海天高明调味食品有限公司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海天江苏调味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