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曲霉及其在辣木叶发酵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97074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8 0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黑曲霉,分类命名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菌株号为lm_2017,保藏时间为2017年7月18日,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7428。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黑曲霉在辣木叶发酵中的应用,发酵步骤如下:将黑曲霉接种于活化培养基中进行活化,然后将活化的黑曲霉转入发酵培养基进行发酵。通过利用黑曲霉对辣木叶进行发酵,辣木叶的风味得到明显改善;且每克干料中黑曲霉益生菌8×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黑曲霉及其在辣木叶发酵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黑曲霉及其在辣木叶发酵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辣木是一种富营养植物,辣木叶中钙的含量是牛奶的26倍、铁的含量是菠菜的4倍、钾的含量是香蕉的10倍,锌的质量分数为6.99%、蛋白质为27%、总氨酸为19.8%、总糖为33.6%;辣木种子中蛋白质的质量分数为38%、粗纤维为73%,基本满足动物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是一种新型优良的动物饲料资源。但实际生产中,由于辣木叶饲料风味差,日粮中辣木叶的添加量一般不超过10%,替代鱼粉等高价原料从而降低成本的作用十分有限。要提高辣木叶替代日粮中高价原料的作用,需要通过发酵来改善辣木叶的风味,提高其饲喂品质。CN104982521A公开了植物乳杆菌亚种和干酪乳杆菌L在辣木叶发酵中的应用,但关于黑曲霉在辣木叶发酵中的应用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黑曲霉,并提供了黑曲霉在辣木叶发酵中的应用。通过本专利技术黑曲霉菌株发酵后,辣木叶的风味得到明显改善,营养价值提高,同时还增加了益生菌和消化酶,使辣木的饲喂品质提高。技术方案:一种黑曲霉,其分类命名为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菌株号为lm_2017,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时间为2017年7月18日,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7428,保藏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邮编430072。该菌株是专利技术人于2017年3月从云南省保山市辣木叶中筛选获得的。CCTCCNO:M2017428的主要生物学特征:培养24~48小时呈白色绒状菌丝,此后菌丝色泽变深,60小时后产生黑色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头的顶囊球形或近球形,黑色,双层小梗且长短不一,呈放射状排列。CCTCCNO:M2017428的18sDNA基因序列,见SEQIDNO.1所示。将CCTCCNO:M2017428的18sDNA测序结果在NCBI进行blast比对,结果表明,CCTCCNO:M20174281669bp核苷酸片段与Genbank中已知黑曲霉对应核苷酸片段同源性高达100%。综合通过以上结果分析,该分离的菌株为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CCTCCNO:M2017428在辣木叶发酵中的应用。辣木叶发酵步骤如下:将黑曲霉接种于活化培养基中进行活化,然后将活化的黑曲霉转入发酵培养基进行发酵。所述活化培养基为虎红琼脂培养基;所述活化温度为25~31℃,活化时间为5~6天。所述发酵培养基包括辣木叶和水。所述辣木叶为辣木叶粉末,粒径为20~40目。所述发酵培养基的含水量为50~70wt.%。所述活化的黑曲霉的接种量为辣木叶质量的0.03~0.05%。所述发酵为固态发酵,发酵培养基厚度为5~8cm。所述发酵温度为25~31℃,发酵时间为36~72h。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势:通过利用菌株CCTCCNO:M2017428对辣木叶进行发酵,辣木叶的风味得到明显改善;且每克干料中黑曲霉益生菌8×108cfu/g以上,含有多种消化酶,营养价值提高;较未发酵辣木叶,蛋白质含量增加5~7%,游离氨基酸提高23.5~25.9%,总氨基酸生物效价更好,使辣木的饲喂品质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辣木叶发酵前色谱图;图2为辣木叶发酵后色谱图。具体实施方式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内容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专利技术。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家建议的条件。实施例11、原始菌株的获得取辣木叶10g,加100mL无菌水,无菌室中室温搅拌20min,静置10min,取上清液用无菌水稀释。稀释液涂布于虎红琼脂平板培养基上,28℃±0.5℃培养5~10天。挑选产生黑曲霉孢子继续划线培养,直至获得单菌落。获得5株纯培养的黑曲霉,分别命名为lm_2017、1m_02、1m_03、1m_04、1m_05。培养24~48小时呈白色绒状菌丝,此后菌丝色泽变深,60小时后产生黑色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头的顶囊球形或近球形,黑色,双层小梗且长短不一,呈放射状排列。2、真菌18sDNA序列为了进一步鉴定该菌株,本专利技术对菌株lm_2017做了18sDNA基因片段序列测定,序列长度1669bp,序列测定结果如SEQIDNo.1所示:将菌株lm_201718sDNA上述测序结果在NCBI进行blast比对,结果表明,菌株lm_20171669bp核苷酸片段与Genbank中已知黑曲霉对应核苷酸片段同源性高达100%。综合通过以上结果分析,该分离的菌株为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实施例2配制活化培养基,将8.7g虎红琼脂培养基粉末溶解至250mL水中,121℃灭菌30min,制作平板培养基。将Asp.nigerlm_2017、1m_02、1m_03、1m_04、1m_05、T8、T10、A、B、C分别接种于活化平板培养基上,在28℃静置培养5~6天。然后将辣木叶粉碎至20~40目,加自来水混合,不加其他辅料,混合物总含水量为63wt.%;混合物在120℃灭菌15min,冷却后接种活化的lm_2017、1m_02、1m_03、1m_04、1m_05、T8、T10、A、B、C,接种量为辣木叶重量的0.037%,混合物厚度5~8cm,28℃±0.5℃条件下通气固态发酵36~60h。发酵结果见表1。表1不同黑曲霉发酵辣木叶风味和速度的比较筛选辣木发酵菌种的目的是获得适应性强,发酵速度快和发酵效果较好的菌种,以满足生产需求。然而,辣木中含有黄酮类等物质,对菌种具有选择性。从表1发酵结果可见,多株黑曲霉发酵辣木叶速度存在明显差异,Asp.nigerT8未见发酵,Asp.nigerlm_2017和Asp.nigerlm_03发酵速度较快,24h可见白色菌丝长满整个培养基,其余几种黑曲霉白色菌丝布满培养基的时间需要36h。发酵速度和风味密切相关,一般发酵速度快,风味较浓,但部分菌株发酵有霉臭等不良风味。考虑到辣木风味是其品质的最主要指标之一,同时发酵速度直接关系生产效率,选择Asp.nigerlm_2017最佳。实施例3Asp.nigerlm_2017的活化方法同实施例2。首先将辣木叶粉碎至20~40目,然后加自来水混合,不加其他辅料,使混合物总含水量为45wt.%;混合物在120℃灭菌15min,冷却后接种活化的lm_2017,接种量为辣木叶重量的0.037%,混合物厚度5~8cm,25℃条件下通气固态发酵36h,发酵结果见表2、表3和图2。块状发酵物适度破碎后于35~40℃鼓风干燥至含水量小于10wt.%,粉碎过60目筛,以添加量5~15%与其他日粮混合使用;块状发酵物也可以不进行干燥,按干基量5~15%直接与日粮混合饲喂。实施例4发酵方法同实施例3,不同的是混合物总含水量为55wt.%,发酵温度为28℃,发酵时间为48h,发酵结果见表2。实施例5发酵方法同实施例3,不同的是混合物总含水量为65wt.%,发酵温度为31℃,发酵时间为60h,发酵结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黑曲霉及其在辣木叶发酵中的应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黑曲霉,其分类命名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菌株号为lm_2017,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时间为2017年7月18日,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742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黑曲霉,其分类命名为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菌株号为lm_2017,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时间为2017年7月18日,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7428。2.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曲霉在辣木叶发酵中的应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辣木叶发酵步骤如下:将黑曲霉接种于活化培养基中进行活化,然后将活化的黑曲霉转入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化温度为25~31℃,活化时间为5~6天。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遵崚曹福亮张燕平王佳宏张旭辉李正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保山九润绿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